《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二 六淫門 (25)
卷十二 六淫門 (25)
1. 治中風方九十二
此方專治中風昏冒,能清肺氣,養魂。
透冰丹,〔風熱〕制川烏(二兩再鹽炒去鹽),威靈仙,大黃,山梔,茯神,茯苓,蔓荊子,益智仁,仙靈脾,天麻,白芷(各五錢),京墨(醋煅細研),麝香(各一錢二分),蜜和,搗千杵,丸桐子大,薄荷汁同溫酒下二三丸。
此方專治風熱毒,上攻頭面,腫癢,痰涎壅塞,口乾胸煩;下注腰腳,腫痛生瘡,大小便秘,及癱瘓等症。
天麻丸,〔又〕生地(四兩),羌活(三兩半),當歸(二兩半),天麻,牛膝,萆薢,元參,杜仲,獨活(各兩半),附子(五分),蜜丸。
小續命湯,〔又〕防風(錢半),防己,肉桂,杏仁,黃芩,白芍,人參,川芎,麻黃,甘草(各一錢),附子(五分),姜(三),棗(二),一方無附子、防己,有當歸、石膏。
此方專治卒中風不省人事,喎斜癱瘓,喑瘂麻木,眩暈,初中無汗表實等,及治一切諸風症。凡中風,六脈浮緊,風氣太盛,心火爆升,痰涎壅遏於經絡之中,宜小續命湯。用附子以其稟雄壯之資,而有斬關奪將之勢,能引人參輩並行於十二經,以追復其散失之元陽,又引麻黃、防風、杏仁輩散表,開腠理,以驅其在表之風寒,又引當歸、川芎輩入血分,行血養血,以滋養其虧損之真陰。或加石膏、知母,以降胃火。
或加黃芩,以清肺金。若病勢稍退,精神稍復,輒當改用丹溪之法,以補氣血消痰之劑,以調養其本氣,此急則治其標,與夫標而本之之治也。
排風湯,〔又〕麻黃,獨活,赤苓(各一錢),白朮,肉桂,川芎,杏仁,白芍,防風,當歸,甘草(各八分),白鮮皮(五分),姜(三),棗(二)
人參順氣散,〔氣虛〕麻黃,人參,川芎,陳皮,白芷,白朮,厚朴,桔梗,甘草(各一錢),乾葛(七分半),人參,乾薑(各五分),姜(三片),棗(二枚),薄荷(七葉)
烏藥順氣散,〔氣滯〕麻黃,陳皮,烏藥(各錢半),川芎,姜蠶,枳殼,桔梗(各一錢),乾薑(五分),甘草(三分),姜(三),棗(二)
此方專治一切風疾,先服此疏通氣道,然後進以風藥,又治癱瘓及歷節風。
定風餅子,〔防再發〕天麻,川烏,南星,半夏,姜蠶,川芎,茯苓,生甘草,等分,薑汁丸,芡子大,作餅子,硃砂為衣,每一餅,細嚼,薑湯下。
此方亦能預防風疾。
滋潤湯,〔中臟〕當歸,生地,枳殼,厚朴,檳榔,大黃,麻仁,杏仁(各一錢),羌活(七分),酒焙紅花(三分)
此方治風中臟,二便閉澀,先服此藥,後以羌活愈風湯調理。
至寶丹,〔又〕犀角,硃砂,雄黃,西珀,玳瑁(各一兩),牛黃(五錢),冰片,麝香(各錢半),金箔(五十片半為衣),銀箔(三十片),安息香,酒濾去沙土,淨一兩,熬膏和勻,一兩作四十丸,每丸人參湯下,日二三服。安息香性硬難化,倉卒難用,如欲急用,煉蜜丸亦可。
白話文:
治療中風的九十二個方子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中風昏迷、神志不清,能清肺氣,滋養精神。
-
透冰丹,針對風熱引起的中風:將制川烏(兩份,用鹽炒過去除鹽份)、威靈仙、大黃、山梔、茯神、茯苓、蔓荊子、益智仁、仙靈脾、天麻、白芷(各五錢),以及用醋煅燒過的京墨細研成粉、麝香(各一錢二分),用蜂蜜調和,搗成泥狀一千次,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用薄荷汁和溫酒送服,每次兩到三丸。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風熱毒,侵襲頭面部,引起腫脹搔癢、痰液阻塞、口乾胸悶;向下侵襲腰腿,引起腫痛生瘡、大小便不通暢,以及癱瘓等症狀。
-
天麻丸,另一個方子:用生地(四兩)、羌活(三兩半)、當歸(二兩半)、天麻、牛膝、萆薢、元參、杜仲、獨活(各兩半),加入附子(五分),用蜂蜜製成藥丸。
-
小續命湯,另一個方子:用防風(一錢半)、防己、肉桂、杏仁、黃芩、白芍、人參、川芎、麻黃、甘草(各一錢),加入附子(五分),以及生薑(三片)、大棗(兩枚)。另一個方子沒有附子、防己,但有當歸、石膏。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突然中風、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癱瘓、失語、肢體麻木、眩暈,以及剛中風時沒有汗、屬於表實證等症狀,也治療各種風症。凡是中風,如果脈象浮緊,表示風氣太盛、心火上炎、痰液阻滯在經絡之中,就應該使用小續命湯。使用附子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引導人參等藥物在十二經脈中運行,以恢復散失的元陽,又能引導麻黃、防風、杏仁等藥物發散表邪、疏通毛孔,驅除在表的風寒,還能引導當歸、川芎等藥物進入血分,運行氣血、滋養陰液。也可以加入石膏、知母,以降低胃火。或是加入黃芩,以清瀉肺火。如果病情稍為減輕、精神稍有恢復,就應該改用朱丹溪的療法,使用補氣血、化痰的藥物,來調養身體的根本,這是病情危急時先治標,然後再兼顧治本的治療方法。
-
排風湯,另一個方子:用麻黃、獨活、赤茯苓(各一錢),白朮、肉桂、川芎、杏仁、白芍、防風、當歸、甘草(各八分),白鮮皮(五分),以及生薑(三片)、大棗(兩枚)。
-
人參順氣散,針對氣虛:用麻黃、人參、川芎、陳皮、白芷、白朮、厚朴、桔梗、甘草(各一錢),乾葛(七分半),加入人參、乾薑(各五分),以及生薑(三片)、大棗(兩枚)、薄荷(七葉)。
-
烏藥順氣散,針對氣滯:用麻黃、陳皮、烏藥(各一錢半),川芎、僵蠶、枳殼、桔梗(各一錢),乾薑(五分),甘草(三分),以及生薑(三片)、大棗(兩枚)。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各種風症,先服用此藥來疏通氣道,然後再服用其他治療風症的藥物,也治療癱瘓和關節疼痛的風濕病。
-
定風餅子,用來預防中風復發:將天麻、川烏、南星、半夏、僵蠶、川芎、茯苓、生甘草,等份研成細末,用薑汁調和製成芡實大小的藥餅,外裹硃砂,每次服用一個,仔細咀嚼後用薑湯送服。 這個方子也能預防風疾。
-
滋潤湯,針對中風入臟:用當歸、生地、枳殼、厚朴、檳榔、大黃、麻仁、杏仁(各一錢),羌活(七分),酒炙紅花(三分)。 這個方子治療中風入臟、大小便不暢通,先服用此藥,然後再用羌活愈風湯調理。
-
至寶丹,另一個方子:用犀角、硃砂、雄黃、西珀、玳瑁(各一兩),牛黃(五錢),冰片、麝香(各一錢半),金箔(五十片,一半用來做藥丸外衣),銀箔(三十片),以及安息香,用酒過濾去雜質後取淨一兩,熬製成膏狀後與其他藥物調勻,每兩製成四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參湯送服,每日服用兩到三次。安息香性質堅硬難以融化,如果急需使用,可以用煉製的蜂蜜製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