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二 六淫門 (17)
卷十二 六淫門 (17)
1. 中風源流
《脈經》曰:大而浮遲者吉,急而且疾者凶也。
【似中真中論】繆仲淳曰:凡中風,有真假內外。西北地高風烈,虛人猝為所中,中髒死,中腑成廢人,中經絡可治,必先解散風邪,次再補養氣血,此治真中風法,以小續命湯、桂枝、麻黃、附子、羌活、獨活、防風、白芷、南星、甘草為本。
若江浙閩粵川滇等處,無剛風,多濕熱,人皆柔脆,多熱多痰,真陰既虧,內熱彌甚,煎熬津液,凝結為痰,壅塞氣道,熱極生風,亦猝然僵仆,類中風症,或不省人,或語言蹇澀,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將發,必先內熱,口乾舌苦,便秘溺赤。河間謂是水不勝火,丹溪謂是濕熱相火,中氣中痰是也。
此即內虛暗風,確係陰陽兩虛,而陰虛為多,與外來風邪迥別,法當先清熱(二冬、甘菊、白芍、茯苓、花粉),順氣(蘇子、橘紅、鬱金、枇杷葉),開痰(貝母、竹瀝、白芥子、栝蔞仁)以救其標,次用治本,益陰(二冬、菊花、生地、白芍、歸身、杞子、五味子、牛膝、白膠、人乳、黃柏、白蒺藜),補陽(人參、黃耆、鹿茸、巴戟、大棗)。若氣血兩虛,則陰陽兼補。
【似中問答〕繆仲淳曰:或問有似中風,眠不竟夕,易醒,心脈弦而不洪,多怒,肝脈弦而不長,語蹇澀,多痰,身重,溲速不能忍,有餘瀝,大便結,左尺浮洪,食少難化,此何故?答曰:眠不竟夕、易惺,心血不足,故脈弦不洪。東垣云:胃虛者多怒,多怒肝氣必不和,故脈弦不長。
弦為血少,必自養,藥未易瘳。腎脈本沉,浮者腎水不足,腎有火則真陰虧,津液耗,不能養舌絡,舌絡勁急,故言不利。火性急,故小便大便皆見前症,脈亦反浮洪也。肺喜清肅,惡煩熱,熱則液枯,無以下滴而通水道,或煎熬成痰,故聲重多痰,氣道塞也,不可用人參。
脾胃,後天元氣之本,脾陰虧則不能消,胃氣弱則不能納,飲食少則後天元氣無自生,精血愈不足。經曰:脾損調飲食,節起居,適寒溫。此至論也,否則脾陰難復。然其要又在戒暴怒,使肝無不平之氣,肝和則不賊土矣。
命門乃先天真陽所寄,其壯也,一由稟氣厚,二由精不妄泄,三由志無所郁,則年雖老而尤壯,否則子後一陽不升,不能熏糟粕,化精微,是火不生土,脾胃益弱,法當降氣、和肝、滋腎。降氣則陽交於陰,和肝則不賊土,後天元氣日長,腎足則真陰生,津液足,舌絡榮養,則語言自利矣。且世無不陰虛而中風者,第須撥去一切,使心火不炎,則腎亦不燥,此又治之之本也。
【肥人多中風】河間曰:人肥則腠理致密而多鬱滯,氣血難以通利,故多卒中也。《醫鑑》曰:肥人多中風者,以其氣盛於外,而歉於內也。肺為氣出入之道,人胖者氣必急,急則肺邪盛,肺金剋木。膽為肝之腑,故痰涎壅盛。治法,先須理氣為急。
白話文:
中風的起源與發展
《脈經》說:脈搏寬大而浮緩的,是好的徵兆;脈搏急促而快的,是不好的徵兆。
關於「相似中風」與「真正中風」的論述
繆仲淳說:中風這種病,有真假、內外之分。西北地區地勢高、風勢強烈,虛弱的人突然被風侵襲,如果侵入臟腑就會死亡,侵入六腑就會成為廢人,侵入經絡還可以醫治。治療時必須先驅散風邪,然後再補養氣血。這是治療真正中風的方法,基本方劑可以用小續命湯,加上桂枝、麻黃、附子、羌活、獨活、防風、白芷、南星、甘草等藥材。
至於江浙、福建、廣東、四川、雲南等地,沒有強風,大多濕熱,人體質柔弱,容易有熱和痰,真陰虧損,體內熱氣更加嚴重,煎熬耗損津液,凝聚成痰,阻塞氣道,熱極生風,也會突然倒地昏迷,類似中風的症狀,有時不省人事,有時說話不清,有時口眼歪斜,有時半身不遂。發病前,一定先有內熱,口乾舌燥,大便乾結,小便赤黃。河間認為這是水不能制火,丹溪認為這是濕熱相火作祟,以及中氣有痰的緣故。
這種情況屬於內虛暗風,確實是陰陽兩虛,而陰虛更為嚴重,與外來風邪截然不同。治療方法應先清熱(用麥冬、天冬、甘菊、白芍、茯苓、花粉等藥材),理氣(用蘇子、橘紅、鬱金、枇杷葉等藥材),化痰(用貝母、竹瀝、白芥子、瓜蔞仁等藥材)來緩解症狀,然後再治本,滋養陰液(用麥冬、天冬、菊花、生地、白芍、當歸、枸杞、五味子、牛膝、白膠、人乳、黃柏、白蒺藜等藥材),補養陽氣(用人參、黃耆、鹿茸、巴戟天、大棗等藥材)。如果氣血兩虛,則應陰陽兼補。
關於「相似中風」的問答
繆仲淳說:有人問:有一種情況類似中風,晚上睡不安穩,容易醒來,心脈弦細而不洪大,容易發怒,肝脈弦細而不舒長,說話不清,痰多,身體沉重,小便頻急且不能忍住,排尿後還有餘瀝,大便乾結,左手寸口脈浮大而洪,食慾差難以消化,這是什麼原因?我回答說:晚上睡不安穩、容易醒來,是心血不足,所以脈細而不洪大。李東垣說:脾胃虛弱的人容易發怒,容易發怒肝氣一定不調和,所以肝脈弦細而不舒長。
脈弦細代表血少,必須自我調養,藥物不容易治好。腎脈本應沉潛,現在浮起代表腎水不足,腎有火代表真陰虧損,津液耗損,不能滋養舌頭上的絡脈,舌頭上的絡脈變得僵硬,所以說話不利索。火性急,所以小便和大便都有上述症狀,脈象也反而變成浮洪。肺喜歡清靜肅降,厭惡煩悶燥熱,燥熱就會導致津液枯竭,無法下滴而疏通水道,或者煎熬成痰,所以聲音沉重、痰多,是氣道被阻塞了。這種情況不可以使用人參。
脾胃是後天元氣的根本,脾陰虧損就不能消化,胃氣虛弱就不能納入食物,飲食減少,後天元氣就沒有來源,精血更加不足。《黃帝內經》說:脾虛損,要調養飲食,節制作息,適應寒溫變化。這是至理名言,否則脾陰難以恢復。但最重要的是要戒除暴怒,使肝氣平和,肝氣平和才不會剋制脾土。
命門是先天真陽所寄託的地方,它的強壯,一是因為稟賦好,二是精氣不胡亂洩漏,三是意志沒有鬱悶,這樣即使年老也會很強壯。反之,腎中陽氣不能升發,不能使糟粕轉化為精微,是火不能生土,脾胃更加虛弱。治療方法應當降氣、和肝、滋腎。降氣則陽氣能與陰氣交會,和肝則不剋制脾土,後天元氣就會日漸增長,腎氣充足,真陰就會產生,津液充足,舌頭上的絡脈得到滋養,那麼說話自然就利索了。世上沒有不是因為陰虛而導致中風的,只要排除其他一切因素,使心火不旺盛,那麼腎臟也不會乾燥,這才是治本的方法。
關於「肥胖的人容易中風」
河間認為:肥胖的人因為皮膚紋理緻密,多有氣血鬱滯,氣血難以暢通,所以容易突然中風。《醫鑑》說:肥胖的人容易中風,是因為他們氣盛於外,而內在虛弱。肺是氣體出入的通道,肥胖的人氣一定急促,急促則肺的邪氣旺盛,肺金剋木。膽是肝的附屬,所以痰涎會堆積。治療方法,首先要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