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三 (8)
卷三 (8)
1. 諸痿源流
諸痿,熱傷血脈病也。蓋火熱之邪傷及血脈,皆能發為經筋、骨髓、血脈、肌肉、皮毛之痿。然其病之源,則以肺為主,以肺燥居土,主氣畏火,而行治節,必金清而後氣行,充於一身之筋骨血肉皮毛間,何至於痿。若起居失度,嗜欲無端,飲食非宜,以致火動,熱邪乘金,肺先受克,內則葉焦,外則皮毛虛弱,由是而著於筋脈骨肉,則病生痿躄。
所以然者,肺為諸臟之長,又為心蓋,一切起居嗜欲飲食,皆足傷氣,氣傷即肺受之而亦傷,且心火上乘肺氣虛而受其乘,必金病為喘鳴,金失清肅,火留不去,故肺熱葉焦,五臟因肺熱自病,氣不行,發為痿躄也。乃古人治痿獨取陽明者,何也?經云:真氣與穀氣並而充身。
白話文:
各種萎縮症,都是由於熱力傷害血液和脈絡所導致的病症。熱邪侵犯血脈,會影響到經絡、骨骼、血液、肌肉、皮膚等部位的機能,引發萎縮症狀。然而,這種疾病的根源主要在於肺部,因為肺部乾燥且主理氣息,害怕熱力,必須保持金屬元素的清凈才能使氣息流通全身,從而維持筋骨、血肉、皮膚的健康。如果生活習慣不當,慾望過度,飲食不適,導致熱力動蕩,熱邪乘襲金屬元素,肺部首當其衝,肺葉乾枯,皮膚和肌肉變得虛弱,最終影響到筋絡和肌肉,引發萎縮症狀。
之所以會這樣,因為肺部是眾多器官的老大,又是心臟的覆蓋物,所有的生活習慣、慾望、飲食都足以傷害氣息,氣息受損也會影響到肺部,同時心火上昇會使肺氣虛弱,受到心火的侵襲。這時肺部會出現喘息和呼吸困難的症狀,金屬元素失去清凈和整潔,熱力無法排除,因此肺部會熱化,肺葉乾枯,五臟也會因肺熱而產生問題,氣息不能正常運行,最終導致萎縮症狀。
古人在治療萎縮症時獨特地選擇了陽明經,這是為什麼呢?經典中提到:真氣與糧食的氣息結合,可以充實整個身體。
又云:陽明為藏府之海,陽明虛,則五藏無所稟,不能行氣血濡筋骨利關節,故肢體中隨其不得受水穀氣處而成痿。又云:沖為十二經之海,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絡於督脈,陽明虛則宗筋緩,故足痿不用。統觀經旨,欲除肺熱,必先除陽明之熱,而養其陰,調其虛實,和其逆從,斯宗筋潤,筋骨束,機關利,而病已也。試舉五臟所生痿病言之,經曰:肺氣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而行痿躄。
蓋肺痿者,皮毛痿也;躄者,足弱不能行也(宜犀角桔梗湯)。經又曰: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蓋心痿者,脈痿也。下脈指三陰在下之脈。樞折挈者,四肢關節之處,如樞紐之折而不能提挈。脛縱者,縱緩也(宜鐵粉丸)。
白話文:
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總匯,陽明經虛弱,就會導致五臟六腑缺乏滋養,無法運行氣血、濡養筋骨、潤滑關節,所以肢體就會出現肌肉萎縮無力,無法接受水穀精華的病症。此外,沖脈是十二經脈的總匯,負責滲灌全身,與陽明經在宗筋部位相連,而陽明經是宗筋的總綱,它們都屬於帶脈,並與督脈相連。陽明經虛弱,就會導致宗筋鬆弛,所以腿部痿弱無力,無法行走。
總之,想要治療肺熱,必須先去除陽明經的熱,滋養其陰氣,調節其虛實,使之順逆平衡,這樣宗筋才能得到滋潤,筋骨才能強健,關節才能靈活,疾病才能消除。
舉例來說,五臟各部位的痿病,經書中提到:肺氣熱,肺葉灼傷,就會導致皮毛虛弱薄弱,出現行走困難的痿病。這種情況屬於皮毛痿弱,也就是腿腳無力,無法行走,可以用犀角、桔梗製成的湯劑治療。
經書中還提到:心氣熱,就會導致下肢脈絡厥逆而上,上肢脈絡虛弱,導致生脈痿病,出現四肢關節像樞紐一樣無法屈伸,小腿無力,無法承擔重量的情況。這種情況屬於脈絡痿弱,可以用鐵粉丸治療。
經又曰:膽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縱而攣,發為筋痿。蓋肝痿者,筋痿也。膽附於肝,肝熱則膽泄,故口苦。筋膜受熱則血液於,故拘攣而為筋痿也(宜紫葳湯)。經又曰: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蓋脾痿者,肉痿也。脾與胃以膜相連,而開竅於口,故脾熱則胃干而渴,且精耗而肌肉不仁也(宜二陳湯加人參、黃耆)。經又曰: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
蓋腎痿者,骨痿也。腰者腎之府,腰貫脊主髓,故腎熱而見症若此也(宜金剛丸)。此五痿者,必外徵之色,肺熱色白而毛敗,心熱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色蒼而爪枯,脾熱色黃而肉濡,腎熱色黑而齒槁,必然之理也。
白話文:
經書上又說:膽氣過熱,就會導致膽汁外泄,出現口苦的症狀,筋膜乾燥,筋膜乾燥就會導致筋脈伸展而攣縮,進而發展成筋痿。這是因為肝痿導致筋痿。膽附屬於肝,肝臟熱就會導致膽汁外泄,所以口苦。筋膜受熱則血液運行不暢,所以會拘攣而造成筋痿(適合使用紫葳湯治療)。
經書上又說:脾氣過熱,就會導致胃部乾燥而口渴,肌肉失去知覺,進而發展成肉痿。這是因為脾痿導致肉痿。脾和胃以膜相連,並開口於口腔,所以脾熱就會導致胃部乾燥而口渴,而且精氣耗損導致肌肉失去知覺(適合使用二陳湯加人參、黃耆治療)。
經書上又說:腎氣過熱,就會導致腰脊無力,骨骼枯乾而髓液減少。
這是因為腎痿導致骨痿。腰是腎臟的府,腰部貫穿脊柱主導髓液,所以腎臟熱就會出現這些症狀(適合使用金剛丸治療)。
這五種痿症,必然會有外在徵兆:肺熱表現為面色蒼白,毛髮脫落;心熱表現為面色紅潤,血管充盈;肝熱表現為面色青灰,指甲枯萎;脾熱表現為面色黃潤,肌肉鬆軟;腎熱表現為面色黝黑,牙齒鬆動。這是必然的道理。
而五痿之外,又有屬濕熱者(宜加味二妙丸),有屬濕痰者(宜二陳湯加二朮、黃柏、竹瀝、姜法),有屬血虛者(宜四物湯、二妙丸合用),有屬氣虛者(宜四君子湯、二妙丸合用,再加當歸、地黃、龜板、虎骨),有屬食積者(宜木香檳榔丸),有屬死血者(宜歸梢湯),有屬脾氣太過者必四肢不舉(宜大承氣湯下之),有屬土氣不及者亦四肢不舉(宜四君子湯加當歸),有熱而痿厥者(宜虎潛丸),有痿發於夏者,即俗名疰夏,另詳疰夏條(宜清暑益氣湯)。以上十症,皆痿之屬,非可混治也。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醫描述了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痿病。以下是這些病因和相應治療方法的簡要概述:
- 屬濕熱:適用「加味二妙丸」
- 屬濕痰:適用「二陳湯」加上「二朮」、「黃柏」、「竹瀝」及「姜法」
- 屬血虛:適用「四物湯」與「二妙丸」一起使用
- 屬氣虛:適用「四君子湯」與「二妙丸」一起使用,再加上「當歸」、「地黃」、「龜板」和「虎骨」
- 屬食積:適用「木香檳榔丸」
- 屬死血:適用「歸梢湯」
- 屬脾氣太過導致四肢無力:適用「大承氣湯」
- 屬土氣不足導致四肢無力:適用「四君子湯」加入「當歸」
- 熱癥引起的手腳麻痹:適用「虎潛丸」
- 夏季出現的疲倦乏力:稱為疰夏,可用「清暑益氣湯」
總而言之,這十種病症都是痿病的一種表現形式,不能混淆對待。每種病情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相應的治療方案。
昔東垣治痿,總以黃柏為君,黃耆為佐,而無一定之方,隨其症之為痰、為濕、為熱、為寒、為氣、為血,各加增藥味,活潑制方,其真善於治痿者乎。然必其人能休息精神,淡泊滋味,尤是頂門一針。另有陰痿,則由命門火衰,下焦虛寒之故,另詳本條(宜鹿茸散)。
【脈法】《內經》曰:脾脈緩甚為痿厥。《脈經》曰:診人痿躄,其脈虛者生,緊急疾者死。《脈訣》曰:尺脈虛弱,緩澀而緊,病為足痛,或是痿病。子和曰:痿脈多浮而大。
【痿病症治】河間曰:痿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動也。由肺金本燥,燥之為病,血衰不能養榮百骸,故手足痿弱,不能運動。猶秋金旺,則草木痿落,病之象也,痿猶萎也。子和曰:痿之作也,皆五月六月七月之時,午者少陰君火之位,未者濕土庚金伏火之地,申者少陽相火之分,故病痿之人,其脈脬大。丹溪曰:肺金體燥而居上,主氣,畏火者也。
白話文:
以前李杲治療癱瘓,主要用黃柏作為主藥,黃芪作輔助,但沒有固定的處方,根據病情的不同——如痰、溼、熱、寒、氣、血等情況,分別增加其他藥物,靈活地制定處方,他真的擅長治療癱瘓嗎?然而,這必須要病人能夠放鬆心情,減少對食物的慾望,尤其是對於頭部的一個重要穴位。另外,如果出現了性功能障礙,那是因為腎臟中的火力減退,導致下半身虛冷的原因,請參見相關章節(適合使用鹿茸散)。
【脈法】《內經》說:脾臟的脈搏緩慢可能是癱瘓的情況。《脈經》說:檢查人的癱瘓狀況,若脈搏虛弱就是可以生存,若是緊張快速就可能死亡。《脈訣》說:尺骨部位的脈搏虛弱,緩慢且有阻滯感,疾病可能是腳疼或癱瘓。朱震亨說:癱瘓的脈搏大多數浮動而且較大。
【癩病的症狀與治療方法】劉完素說:癱瘓是指四肢疲軟無力,無法活動。這是因爲空氣乾燥,血液不足,無法滋養全身各個部分,所以手腳無力,無法活動。就像秋天金屬旺盛時,植物會枯萎一樣,這是疾病的象徵。朱震亨說:癱瘓通常在五月至七月份出現,因爲這段時間分別對應著少陰君火的位置、溼土庚金隱藏的地方以及少陽相火的部分,因此患有癱瘓的人脈搏通常是大的。王履說:空氣乾燥並且位於上方,負責呼吸,並害怕熱的東西。
脾土性濕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木性剛急,肺受熱則金失所養,木寡於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矣。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之病作矣。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肺熱之有。
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無出於此。又曰:痿病切不可作風治,用風藥。《正傳》曰:蒼朮、黃柏,治痿之聖藥也。又曰:肝腎俱虛,筋骨痿弱,宜加味四斤元、五獸三匱丸;濕熱痿弱,宜神龜滋陰丸、三妙丸、加味二妙丸;長夏暑濕成痿,宜健步丸、四制蒼柏丸、清燥湯。
白話文:
脾臟屬土,性喜濕潤,位於身體的中部,掌管四肢,怕木氣的侵犯。火性向上,如果貪慾無度,就會導致水氣不足,火氣不受約束,進而侵犯肺臟,使肺氣變得燥熱。木性剛猛,肺氣燥熱就會使金氣不足,木氣不受約束,進而侵犯脾臟,使脾氣受損。肺熱則無法調節全身氣血,脾氣受損則四肢無力,導致各種痿痺疾病產生。
如果瀉火降熱,則肺金清涼,而肝木則虛弱,脾氣又怎會受損呢?如果補心降火,則心火下降,而脾土則不再虛弱,肺又怎會燥熱呢?
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無出於此。又曰:痿病切不可作風治,用風藥。《正傳》曰:蒼朮、黃柏,治痿之聖藥也。又曰:肝腎俱虛,筋骨痿弱,宜加味四斤元、五獸三匱丸;濕熱痿弱,宜神龜滋陰丸、三妙丸、加味二妙丸;長夏暑濕成痿,宜健步丸、四制蒼柏丸、清燥湯。
陽明經氣充足則筋絡潤澤,能束縛骨骼,使關節靈活,治療痿痺之法,皆以此為根本。此外,痿痺病不可用風寒藥物治療。古籍《正傳》記載,蒼朮和黃柏是治療痿痺的良藥。
若因肝腎虛損導致筋骨痿弱,可服用加味四斤元、五獸三匱丸;若因濕熱導致痿弱,可服用神龜滋陰丸、三妙丸、加味二妙丸;若因長夏暑濕導致痿痺,可服用健步丸、四制蒼柏丸、清燥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