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一 臟腑門 (7)
卷一 臟腑門 (7)
1. 咳嗽哮喘源流
夏嗽,炎火逼肺也,無黃連不愈(宜桔梗湯加石膏、黃連)。秋嗽,燥金用事也(宜二陳湯加桑皮、天冬)。秋末發嗽,交夏方愈,乃寒包熱也,還須解表(宜二陳湯加柴胡、葛根)。冬嗽,風寒外束也,亦須發散(宜二陳湯加麻黃、杏仁、羌活、防風)。五更嗽,或五更痰多,或清晨痰多,總皆脾虛所致(宜六君子湯加炮姜)。
日夜不咳,但朝晨咳幾聲,火空則發也(宜二陳加黃芩、桔梗、桑皮)。日夜亦嗽,惟早晨嗽更甚,胃中有食積,至此時火氣流入肺中也(宜瀉白散加知母,或二母散,五更嗽同)。上半日咳,痰稠黃,胃火也(宜二陳湯加竹茹、貝母、石膏)。午後咳,痰黑黏滯,陰虛火動也(宜六味作湯,加止嗽藥)。
黃昏咳,腎經陽衰陰弱,虛火上炎也,當補脾肺,生腎水,不可專用嗽藥(宜六味丸、六君子湯間服)。不論大人小兒,黃昏熟睡中忽咳兩三聲,食積痰也,消其痰而咳自止(宜二陳湯加山楂、神麯、麥芽)。後半夜嗽,風也(宜二陳湯加防風)。日輕夜重咳,血少也(宜二陳湯多加當歸即止)。
凡黃昏五更,上半夜咳屬實,後半夜咳屬虛,此又不可不知者。
總而言之,咳嗽之因,共十有六:一曰風嗽,風乘肺也,其脈浮,必兼鼻塞,流涕聲重,口乾喉癢,憎寒發熱,自汗惡風,煩躁,語未竟自咳(宜款冬花散、金沸草散)。二曰寒嗽,脾肺皆受寒邪也,其脈弦微,必兼面白口甘,水反侮土,寡於畏也,腹中大寒,痰白作泡,口甘涎沫者,胃寒不和,必以辛甘熱去之(宜紫蘇飲子、半夏溫肺湯)。
或有遇寒即發者,乃寒包熱也,解表則熱自除(宜桔梗湯加麻黃、防風、杏仁、陳皮、紫蘇、木通、黃芩)。大概寒傷肺而咳者,其脈緊,必兼鼻塞聲重,憎寒發熱,無汗,煩躁,不渴胸緊,甚至音啞(宜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桔梗)。三曰熱嗽,傷於暑熱而得嗽也,其脈數,必兼口燥,聲嘶,煩熱引飲,或吐涎沫,甚至咯血(宜洗肺散、芩半丸、黃連化痰丸)。
須知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足乍有時冷,其脈洪滑者,必熱痰留滯於內,故嗽而胸滿也(宜半黃丸、小陷胸湯)。四曰濕嗽,濕傷脾也,其脈濡細,必兼骨節煩疼,四肢沉重,或有汗,小便不利,痰多(宜白朮湯、白朮丸)。五曰郁嗽,即火嗽也,其脈數,必兼面赤,或肺脹喘急,睡不安,痰少,甚者乾咳而無痰,乃腎水枯涸,邪火獨炎所致(宜清化丸、清金降火湯)。
六曰勞嗽,虛勞咳嗽也,其脈細數,必兼盜汗出,痰多,作寒熱,火升喘促,蓋緣酒色過度,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上炎,遂使燥熱乘肺,唾咯膿血,上氣涎潮,其嗽連續不已也(宜人參清肺湯、訶黎勒丸、人參芎歸湯)。七曰食積嗽,傷食生痰,久積發咳也,其脈數硬,必兼胸滿噫酸,發熱,或稠痰壅滯喘滿,皆由胃火上炎,沖逼肺氣,久而不愈也,此非青黛、栝蔞不除(栝蔞丸、二母寧嗽湯)。總之,凡有食積者,必面青黃白不常,面上如蟹爪路,一黃一白者,此又可望色而知也。
白話文:
咳嗽哮喘的病因分析
夏天咳嗽,是因為體內暑熱之火逼迫肺部,沒有黃連就無法治癒(適合用桔梗湯加上石膏、黃連)。秋天咳嗽,是秋燥之氣影響肺部(適合用二陳湯加上桑白皮、天冬)。秋末發作的咳嗽,到了夏天才好,這是因為寒邪包裹著熱邪,還需要解表散寒(適合用二陳湯加上柴胡、葛根)。冬天咳嗽,是風寒侵襲體表所致,也需要發散風寒(適合用二陳湯加上麻黃、杏仁、羌活、防風)。凌晨五更時咳嗽,或者五更時痰多,或者清晨痰多,總的來說都是脾虛引起的(適合用六君子湯加上炮姜)。
整天都不咳嗽,只是早上咳幾聲,是因為體內虛火上炎所致(適合用二陳湯加上黃芩、桔梗、桑白皮)。白天晚上都咳嗽,只是早上咳得更嚴重,是因為胃裡有食物積滯,到了這個時候火氣會進入肺部(適合用瀉白散加上知母,或者二母散,與五更咳嗽的治療方法相同)。上午咳嗽,痰液濃稠發黃,是胃火引起的(適合用二陳湯加上竹茹、貝母、石膏)。下午咳嗽,痰液黑黏稠,是陰虛火旺引起的(適合用六味地黃湯加止咳藥)。
黃昏時咳嗽,是腎經陽氣衰弱,陰液不足,虛火上炎引起的,應當補養脾肺,滋養腎水,不能單獨使用止咳藥(適合用六味丸、六君子湯交替服用)。不論大人小孩,黃昏熟睡中突然咳嗽兩三聲,是因為食物積滯產生痰液,消除痰液咳嗽自然會停止(適合用二陳湯加上山楂、神麯、麥芽)。後半夜咳嗽,是風邪引起的(適合用二陳湯加上防風)。白天輕夜裡重的咳嗽,是血虛引起的(適合用二陳湯多加當歸即可停止)。
凡是黃昏、五更、上半夜咳嗽都屬於實證,後半夜咳嗽屬於虛證,這一點也要知道。
總而言之,咳嗽的原因共有十六種:
一、風咳:是風邪侵入肺部引起的,脈象浮,一定會伴隨鼻塞、流鼻涕、聲音沙啞、口乾喉嚨癢、怕冷發熱、自汗、怕風、煩躁、說話還沒說完就咳嗽(適合用款冬花散、金沸草散)。 二、寒咳:是脾肺都受到寒邪侵襲引起的,脈象細弦,一定會伴隨面色發白、口中感覺甜、水濕反侵脾土、怕冷、腹部寒冷、痰液白色且有泡沫、口中發甜流口水,這是胃寒不和,必須用辛甘溫熱的藥物來治療(適合用紫蘇飲子、半夏溫肺湯)。 有的人一遇寒就發作,這是寒邪包裹著熱邪,解表散寒熱邪自然會消除(適合用桔梗湯加上麻黃、防風、杏仁、陳皮、紫蘇、木通、黃芩)。大致上寒邪傷肺引起的咳嗽,脈象緊,一定會伴隨鼻塞、聲音沙啞、怕冷發熱、無汗、煩躁、口渴、胸悶、甚至聲音嘶啞(適合用二陳湯加上麻黃、杏仁、桔梗)。 三、熱咳:是受到暑熱之邪侵襲引起的,脈象數,一定會伴隨口燥、聲音嘶啞、煩熱口渴、甚至吐口水或咯血(適合用洗肺散、芩半丸、黃連化痰丸)。要知道咳嗽時臉色發紅,胸腹脅肋常有熱感,只有腳部偶爾會冷,脈象洪滑,一定是熱痰滯留在體內,所以咳嗽並伴有胸悶(適合用半黃丸、小陷胸湯)。 四、濕咳:是濕邪損傷脾臟引起的,脈象濡細,一定會伴隨關節煩痛、四肢沉重、或者出汗、小便不利、痰多(適合用白朮湯、白朮丸)。 五、鬱咳:也就是火咳,脈象數,一定會伴隨面色發紅,或者肺脹喘急、睡不安穩、痰少、嚴重的會乾咳無痰,這是因為腎水枯竭,虛火獨盛所致(適合用清化丸、清金降火湯)。 六、勞咳:是虛勞引起的咳嗽,脈象細數,一定會伴隨盜汗、痰多、發冷發熱、虛火上炎引起喘促,這是因為縱慾過度、虛勞血少、津液耗損、心火上炎,導致燥熱侵犯肺部,出現咳膿血、氣喘、痰多等症狀,咳嗽連續不斷(適合用人參清肺湯、訶黎勒丸、人參芎歸湯)。 七、食積咳:是因飲食積滯產生痰液,久積後發生的咳嗽,脈象數硬,一定會伴隨胸悶、噯氣酸腐、發熱、或者痰液濃稠堵塞引起喘滿,都是因為胃火上炎,上衝肺氣,久治不愈,這種情況非青黛、栝蔞不能解決(適合用栝蔞丸、二母寧嗽湯)。總之,凡是有食積的人,一定面色青黃不常,臉上出現像螃蟹爪子一樣的紋路,一黃一白的,這是可以通過觀察臉色來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