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2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21)

1. 陽維陰維脈病源流

若營血內傷,兼夫任、沖、手厥陰者,則宜四物湯、養榮湯、妙香散之類,因病藥之。如此則陰陽虛實,庶乎其不差矣。(鰲按:潔古據仲景法以桂枝方治陽維,理中三方治陰維,舉其要也,故余前論亦據之。瀕湖於陽維增黃耆建中三方,於陰維增金鈴散七方,備其用也,余故附錄之)。

又曰:叔和以癲癇屬陽維陰維,《靈樞》以癲癇屬陽蹺陰蹺二說文異旨同,蓋陽維行衛分諸陽之會,陰維行營分諸陰之交,陽蹺行一身左右而主陽,陰蹺行一身左右而主陰。邪在陰維陰蹺則發癲,邪在陽維陽蹺則發癇。癇動而屬陽,陽脈主之。癲靜而屬陰,陰脈主之。大抵二疾,當取之四脈之穴,分其陰陽而已。

王叔和曰:診得陽維脈浮者,暫起目眩,陽盛實,苦肩息,洒洒如寒。診得陰維脈沉大而實者,苦胸中痛,脅下支滿,心痛。其脈如貫珠者,男子兩脅下實,腰中痛,女子陰中痛,如有瘡狀。

白話文:

如果體內營血受損,同時又影響到任脈、衝脈和手厥陰經,就應該使用四物湯、養榮湯、妙香散之類的藥方,根據病情來用藥。這樣做,就能大致掌握陰陽虛實的情況,而不會有太大的偏差。(編者按:金元名醫張元素根據張仲景的治法,用桂枝湯治療陽維病,用理中湯等三個方子治療陰維病,這是抓住了重點,所以我在之前的論述中也以此為依據。李時珍在治療陽維病時增加了黃耆建中湯等三個方子,在治療陰維病時增加了金鈴散等七個方子,更為詳盡,所以我在此附錄。)

另外,王叔和認為癲癇與陽維陰維有關,《靈樞經》認為癲癇與陽蹺陰蹺有關,這兩種說法文字不同,但意思相近。陽維脈運行於衛分,是諸陽交會的地方;陰維脈運行於營分,是諸陰交會的地方;陽蹺脈運行於身體左右,主導陽氣;陰蹺脈運行於身體左右,主導陰氣。邪氣侵犯陰維脈或陰蹺脈就會導致癲,邪氣侵犯陽維脈或陽蹺脈就會導致癇。癇發作時屬於陽,所以由陽脈主導;癲發作時靜止屬於陰,所以由陰脈主導。總的來說,這兩種疾病都應該取用這四條脈上的穴位,來區分其陰陽屬性進行治療。

王叔和說:診斷發現陽維脈浮盛,會出現暫時性的頭暈目眩,是陽氣過盛的表現,會感到呼吸困難,身體像發冷一樣。診斷發現陰維脈沉大而有力,會感到胸口疼痛,兩脅下脹滿,心痛。如果脈象像一串珠子一樣,那麼男性會兩脅下脹滿,腰部疼痛,女性則會陰部疼痛,感覺像長了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