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14)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14)
1. 治七疝方三十七
神聖代針散,〔又〕乳香,沒藥,當歸,白芷,川芎,制芫青(各一錢),共為末,每服一分,甚者五分,先點好茶一盞,次糝藥末在茶上,不得吹攪,立地細細呷之。
此方兼治諸疝刺痛。
氣疝飲,〔氣疝〕黃連(以吳萸煎水浸炒二錢),人參,白朮(各一錢),白芍,陳皮(各七分),甘草(三分),姜(三片)
聚香飲子,〔又〕乳香,沉香,檀香,木香,藿香,丁香(各八分),薑黃,烏藥,桔梗,肉桂,甘草,延胡索(各四分),姜(三),棗(二)
此方專治七情所傷,結成疝氣。
天台烏藥散,〔㿉疝〕川楝子(十個將巴豆十四粒同麩炒黑色去麩豆),烏藥,木香,茴香,良薑,青皮(各五錢),檳榔(三錢),每末一錢,酒下。痛甚,炒薑、熱酒下。
理中湯,〔奔豚〕
奪命丹,〔又〕吳萸一斤,作四分,一酒浸,一醋浸,一白湯浸,一童便浸,並焙乾。澤瀉二兩。酒糊丸,鹽湯,空心下。一名四制茱萸丸。
胡蘆巴元,〔又〕白醜頭末,茴香(各二兩),川烏,巴戟肉,吳萸(各兩半),川楝子,胡蘆巴(各一兩),酒糊丸,空心,酒下二三十丸。
一捏金散,〔又〕延胡索,川楝肉,全蠍,茴香,每末二錢,熱酒下神效。
此方兼治小腸氣臍腹痛。
當歸羊肉湯,〔寒痛〕羊肉(一斤),生薑(五兩),當歸(二兩),水八升,煮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服。
烏頭梔子湯,〔因虛〕川烏頭末,山梔子
木香楝子散,〔久疝〕石菖蒲,青木香,荔枝核,萆薢,川楝子,每末二錢,入麝少許,茴香炒鹽,用熱酒沖調下。
白話文:
神聖代針散
乳香、沒藥、當歸、白芷、川芎、炮製過的芫青(各取一錢),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分,嚴重者可服五分。先準備一杯熱茶,將藥粉撒在茶上,不要攪拌,立刻慢慢地喝下。
此方兼治各種疝氣引起的刺痛。
氣疝飲
黃連(用吳茱萸煎的水浸泡後炒過,取二錢)、人參、白朮(各取一錢)、白芍、陳皮(各取七分)、甘草(取三分)、生薑(三片)。
聚香飲子
乳香、沉香、檀香、木香、藿香、丁香(各取八分)、薑黃、烏藥、桔梗、肉桂、甘草、延胡索(各取四分)、生薑(三片)、紅棗(二顆)。
此方專門治療因情緒傷害所導致的疝氣。
天台烏藥散
川楝子(十個,將十四粒巴豆一同用麩皮炒至黑色,去除麩皮和豆子不用)、烏藥、木香、茴香、良薑、青皮(各取五錢)、檳榔(取三錢)。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酒送服。如果疼痛劇烈,用炒過的薑和熱酒送服。
理中湯
(此處未說明主治病症,原文為「奔豚」)。
奪命丹
吳茱萸一斤,分成四份,分別用酒、醋、白開水、童子尿浸泡後再烘乾。澤瀉二兩。將以上藥材磨粉後用酒調和成藥丸,用鹽水於空腹時吞服。此方又名「四制茱萸丸」。
胡蘆巴丸
白醜頭的粉末、茴香(各取二兩)、川烏、巴戟肉、吳茱萸(各取兩半)、川楝子、胡蘆巴(各取一兩)。將這些藥材磨粉後用酒調和成藥丸,空腹時用酒送服二十到三十丸。
一捏金散
延胡索、川楝肉、全蠍、茴香,將這些藥材磨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送服,效果顯著。
此方兼治小腸氣引起的臍腹疼痛。
當歸羊肉湯
羊肉(一斤)、生薑(五兩)、當歸(二兩),用水八升煮至三升,每次服用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烏頭梔子湯
(此處未說明主治病症,原文為「因虛」)川烏頭的粉末、山梔子。
木香楝子散
(此處未說明主治病症,原文為「久疝」)石菖蒲、青木香、荔枝核、萆薢、川楝子,將這些藥材磨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許麝香、用茴香炒過的鹽,用熱酒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