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三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 (5)

1. 治金瘡方三十七

花蕊石散,〔續腸〕,花蕊石(四兩),硫黃(一兩),為末,入瓦罐,鹽泥固濟,曬乾安方磚上,以炭火從巳午時煅經宿,候冷,取出研細,每一大匙,童便入酒,煎熱調服。

金傷散,〔縫肚〕,五日早朝,使四人各出四方,採草木莖葉各半把,至午時,入石灰一斤同打極爛,鑿大桑木三兩株,作孔納藥,實築,以桑皮蔽之,油調石灰密塗之,勿令泄氣,更以桑皮填固,至九月九日午時取出,陰乾百日,搗篩細末,如遇傷摻之,神效。

白話文:

【花蕊石散】,這是治療腸傷的方子,主要成分有花蕊石四兩、硫磺一兩。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放入瓦罐中,用鹽泥封好,讓它在太陽下風乾,然後放在方磚上,用炭火從巳時到午時進行煅煉,持續一夜,等到冷卻後,再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大匙,加入童子尿和酒,煎熱後調服。

【金傷散】,這是一種縫合腹部傷口的方子,使用方法是每天早上由四個人各自去四方採集草木的莖葉,共計一半把,直到中午,再加入一斤石灰一起磨得極細。將三兩大桑樹挖孔,放入藥物,填充實心,用桑皮覆蓋,然後用油調和石灰密密地塗上,不讓空氣滲入,再用桑皮填充固定,到九月九日的中午取出,放置百日後陰乾,再研磨成細末,遇到傷口時使用,效果神奇。

活血散,〔腸肚傷〕,黃耆,當歸,川芎,白芷,炮附子,川斷,赤芍,鹿茸,黃芩,細辛,乾薑,等分,每末三錢,酒下,日三,立驗。

芎歸湯,〔又〕,川芎,當歸

白話文:

活血散

適用症狀: 腸肚傷

藥材:

  • 黃耆
  • 當歸
  • 川芎
  • 白芷
  • 炮附子
  • 川斷
  • 赤芍
  • 鹿茸
  • 黃芩
  • 細辛
  • 乾薑

用法: 以上藥材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服,每日三次,效果迅速。

芎歸湯

適用症狀: 與活血散相同,腸肚傷

藥材:

  • 川芎
  • 當歸

導滯散,〔通藥〕,大黃(一兩),當歸(二錢半),麝(少許),每末三錢,熱酒下。

湧鐵膏,〔箭簇〕,鼷鼠頭(一個入油內熬),土消蟲(十個),芫青,螻蛄(各四十九個),巴豆,信,馬肉內蛆焙乾,醬蛆焙乾,硇砂,夏枯草,磁石,黃丹,地骨皮,蜣螂蟲(焙乾),蘇木(各一兩),石腦油(三兩),蒿柴灰汁(三升),上為細末,將石腦油、蒿灰汁文武火熬成膏,入各末攪勻,收磁瓶,遇有箭簇入骨者,以藥貼之,良久自出。

白話文:

"導滯散",一種通便藥方,主要材料有大黃(一兩),當歸(二錢半),以及少量麝香。每次服用時將藥末調和熱酒一起飲用。

"湧鐵膏",一種用於治療箭簇深入骨頭的外用藥膏,主要材料包括一個用油熬製的小鼠頭、十個土消蟲、四十九個芫青、螻蛄、巴豆、信、馬肉內的蛆、醬蛆、硇砂、夏枯草、磁石、黃丹、地骨皮、焙乾的蜣螂蟲、蘇木、以及三兩的石腦油和三升的蒿柴灰汁。所有材料經過細緻研磨後,與石腦油和蒿柴灰汁在文武火上熬煮成膏狀,再加入其他粉末混合均勻,最後裝入磁瓶保存。當遇到箭簇進入骨頭的情況時,可以將此膏藥貼在傷處,經過一段時間後,箭簇會自行排出。

此方兼治針刺入肉。

奪命散,〔逐瘀〕,水蛭(以石灰拌炒焦五錢),黑牽牛(頭末),大黃(各二兩),每末二錢,熱酒調下,過數時無效,再一服,以下惡血為度。

破血消痛湯,〔又〕,水蛭(炒煙盡另研三錢),柴胡,連翹,歸尾(各二錢),蘇木(錢半),羌活,防風,桂皮(各一錢),麝香(少許),另研水煎,去渣,入蛭、麝末空心服,兩貼愈。水、酒各半煎更妙。

白話文:

這個配方可以治療被針扎進肌肉的情況。「奪命散」是由五錢石灰炒至焦黑色的水蛭和二兩的大黃以及黑牽牛的粉末組成。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送服。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在幾個小時後再次服用一次,直到排出壞死血液為止。

「破血消痛湯」由炒到完全冒煙然後另外磨碎的三錢水蛭、二錢的柴胡、連翹、歸尾、半錢的蘇木、一錢的羌活、防風、桂皮和少量的麝香組成。這些草藥要用水煮沸,去掉渣滓,加入水蛭和麝香的粉末,在空腹的時候服用。如果把水和酒混合在一起煮會更好。喝完兩個劑量之後就會痊癒了。

此方兼治損傷墮落,惡血流於脅下,痛楚不能轉側。

雞鳴散,〔又〕,酒大黃(五錢),歸尾(三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酒煎,雞鳴時服,次日下瘀血愈。

復元活血湯,〔又〕,大黃(二錢半),當歸(錢七分),柴胡(一錢半),穿山甲(炒研),花粉,甘草(各一錢),桃仁(十個為泥),紅花(五分),水酒煎。

八珍湯,〔亡血〕,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白話文:

這方藥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墜落造成的傷害,以及惡血瘀積在脅肋部位導致的疼痛難忍,無法翻身的情況。雞鳴散,用酒浸泡大黃(五錢)、歸尾(三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酒煎,在雞鳴時服用,第二天就能排出瘀血,病癒。復元活血湯,用大黃(二錢半)、當歸(七分)、柴胡(一錢半)、穿山甲(炒研)、花粉、甘草(各一錢)、桃仁(十個研成泥)、紅花(五分)用水酒煎服。八珍湯,如果是失血過多,可以用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川芎、當歸、白芍、地黃來調理。

人參黃耆湯,〔又〕,黃耆(一錢),炒黃柏(四分),人參,當歸身,升麻,麥冬,陳皮,白朮,蒼朮

人參養榮湯,〔又〕,人參,陳皮,黃耆,肉桂,當歸,白朮,炙草(各一錢),遠志,白芍(各五分),茯苓,熟地,五味子(各八分),姜,棗

白話文:

人參黃耆湯的藥方是黃耆一錢,炒黃柏四分,人參,當歸身,升麻,麥冬,陳皮,白朮,蒼朮。人參養榮湯的藥方是人參,陳皮,黃耆,肉桂,當歸,白朮,炙草各一錢,遠志,白芍各五分,茯苓,熟地,五味子各八分,姜,棗。

十全大補湯,〔又〕

補肌散,〔生肌〕,點椒(五錢),獸腦骨,紅內消,白芷(各二錢),為末摻。

封口藥,〔又〕,乳香,沒藥,兒茶,當歸,杉木炭(各一錢),麝香(五釐),冰片(一分),葛葉(一錢二分),各研稱合和勻,入麝,次人冰勻之,摻之。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又名強身補益湯,主要用於全面調理身體,滋補元氣。配方包含:

  • 五錢的花椒
  • 獸腦骨
  • 紅內消
  • 白芷各二錢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後混合使用。

【封口藥】,又名傷口癒合膏,專門用於傷口癒合,主要配方有:

  • 一錢的乳香
  • 沒藥
  • 倫茶
  • 當歸
  • 杉木炭各一錢
  • 麝香五釐
  • 冰片一分
  • 葛葉一錢二分 將所有成分分別研磨至細粉,再混合均勻,加入麝香,然後再次混合冰片,最後塗抹於傷口處。

截血膏,〔又〕,花粉(三兩),薑黃,赤芍,白芷(各一兩),茶清調敷。加減法詳跌撲條。

五黃散,〔杖瘡〕,黃丹,黃連,黃芩,黃柏,大黃,乳香等分,為末,新水調,紅絹攤貼,日三易。

行血解毒湯,〔初杖〕,人參,白朮,黃耆,歸尾,生地,熟地(各一錢),羌活,獨活,茯苓,川芎,陳皮,炙草(各八分),蘇木,紅花(各五分),金銀花(二錢),乳香,沒藥(各一錢),杏仁泥,桃仁泥(各六分),水煎,入童便、酒各一杯,以杏桃泥、乳、沒末用藥調膏,以藥送下,渣再煎,杏仁等四味,或分二服,或另加一倍俱可。

白話文:

【截血膏】,又名,花粉(三兩),薑黃,赤芍,白芷(各一兩),茶清調敷。加減法詳跌撲條。

【五黃散】,針對杖傷,黃丹,黃連,黃芩,黃柏,大黃,乳香等份數,研磨成粉末,用新水調和,紅絹攤貼,每日三次更換。

【行血解毒湯】,針對初次杖傷,人參,白朮,黃耆,歸尾,生地,熟地(各一錢),羌活,獨活,茯苓,川芎,陳皮,炙草(各八分),蘇木,紅花(各五分),金銀花(二錢),乳香,沒藥(各一錢),杏仁泥,桃仁泥(各六分),加水煎煮,加入童便、酒各一杯,以杏桃泥、乳、沒藥粉末調製成膏狀,用藥物送服,藥渣再煎煮,杏仁等四味或分兩次服用,也可另加一倍的量。

散血瓜蔞散,〔又〕,瓜蔞(一個),忍冬藤,乳香(各一錢),蘇木(五錢),沒藥(三錢),甘草(二錢),水五碗,煎二碗,隔湯頓熱,加童便一杯服,一日用盡。渣為細末,酒糊丸,硃砂為衣。

乳香散,〔又〕,乳香,沒藥(各三錢),茴香(四錢),歸尾(五錢),自然銅(醋煅七次二錢),每末五錢,溫酒調下。

白話文:

散血瓜蔞散

組成:

  • 瓜蔞:一個
  • 忍冬藤:一錢
  • 乳香:一錢
  • 蘇木:五錢
  • 沒藥:三錢
  • 甘草:二錢

用法:

  1. 水五碗,煎至二碗。
  2. 隔湯頓熱,加入童便一杯服用。
  3. 一日服用完畢。
  4. 將藥渣研磨成細末,用酒糊做成丸子,以硃砂作為外衣。

乳香散

組成:

  • 乳香:三錢
  • 沒藥:三錢
  • 茴香:四錢
  • 歸尾:五錢
  • 自然銅(醋煅七次):二錢

用法:

  1.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
  2. 每次取五錢,用溫酒調服。

乳香膏,〔又〕,大黃,黃連,黃芩,黃柏,乳香,沒藥(各一錢),冰片(少許),為末,水調,攤紅絹貼。

椒鱉丸,〔又〕,胡椒(八兩),木耳灰,歸尾(各六兩),土鱉蟲(一百二十個),乳香,沒藥,杏仁,桃仁,發灰,血竭(各兩半),自然銅(醋煅七次二錢),上研末,另用胡椒三兩煮濃汁,調麵糊作丸,每責十板,服二錢,熱酒下,輕責者不必用。

血竭散,〔又〕,血竭(四兩),大黃(兩二錢),自然銅醋(煅七次二錢),薑汁調塗。

白話文:

"乳香膏",又名,大黃、黃連、黃芩、黃柏、乳香、沒藥(各自量取一分)、冰片(少量),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敷在紅絹布上貼著使用。

"椒鱉丸",又名,胡椒(量取八兩)、木耳灰、歸尾(各自量取六兩)、土鱉蟲(共一百二十個),乳香、沒藥、杏仁、桃仁、發灰、血竭(各自量取一半)、自然銅(醋浸七次後量取二錢),研磨成粉末,另外用胡椒三兩煮成濃汁,調和麪糊做成丸子,每次服用十板,量取二錢,用熱酒送服。輕微的病症無需使用此方。

"血竭散",又名,血竭(量取四兩)、大黃(量取兩二錢)、自然銅醋(量取七次後二錢),用薑汁調和塗抹。

托裡消毒散,〔又〕,人參,黃耆(鹽水炒),酒當歸,白芍,川芎,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炙草,連翹(各五分)

神效當歸膏,〔又〕,當歸,生地(各一兩),黃蠟(七錢),白蠟(五錢),麻油(四兩),煎歸、地至黑,去渣,入二蠟不住手攪至冷,收瓷罐候用。

乳香定痛散,〔痛甚〕,當歸,生地,丹皮,赤芍,川芎,白朮,甘草,乳香,沒藥,等分,每末一錢,酒、童便調下,一名活血止痛湯。

白話文:

消毒散包含人參、黃耆(用鹽水炒)、酒當歸、白芍、川芎、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炙草、連翹(各五分)。

神效當歸膏由當歸、生地(各一兩)、黃蠟(七錢)、白蠟(五錢)、麻油(四兩)組成,將當歸、生地煎煮至黑,去渣後加入黃蠟和白蠟不停攪拌至冷卻,收納於瓷罐中備用。

乳香定痛散由當歸、生地、丹皮、赤芍、川芎、白朮、甘草、乳香、沒藥等分組成,每次服用一錢,用酒或童便調服,又名活血止痛湯。

黃蠟膏,〔又〕,香油一兩,入油發如梅大一團,熬消,入白膠香三錢,黃蠟一兩,龍骨、赤石脂、血竭各三錢二分,攪勻候冷,磁器收,每用捏作薄片,貼瘡上,絹縛,三日後翻過貼之。

補氣生血湯,〔潰爛〕,人參,白朮,茯苓,白芍,當歸,陳皮,香附,貝母,熟地,桔梗,甘草(各一錢),水、酒煎。

白話文:

黃蠟膏是用香油熬製成梅子大小的油團,再加入白膠香、黃蠟、龍骨、赤石脂和血竭,攪拌均勻冷卻後,裝入磁器中。每次使用時捏成薄片貼在患處,用絹布綁好,三日後翻面繼續貼。

補氣生血湯用人參、白朮、茯苓、白芍、當歸、陳皮、香附、貝母、熟地、桔梗、甘草各一錢,用水和酒煎服,適用於潰爛的傷口。

烏龍解毒散,〔疔甲〕,木耳(炒存性四兩),每末五錢,熱酒服,服後少頃,藥力行至瘡上,從肉裡透如針刺,癢甚,不時流血水,即以藥水洗淨,貼膏藥。

寄杖散,〔預服〕,白蠟一兩,細切,滾酒泡服,雖打著不痛。

無名異散,〔又〕,無名異末,臨杖時服三五錢,則杖不痛,亦不甚傷。

八釐丸,〔初夾〕,土鱉蟲(頭足全紙包焙燥),自然銅(醋煅七次),血竭,無名異,乳香,沒藥,歸梢(三錢),硼砂(甘草汁飛四錢),巴霜(十五粒),酒糊丸,每丸濕重一分,乾重八釐,量所責之數服多寡,總不過五丸。

白話文:

【烏龍解毒散】,對於疔瘡,木耳(炒熟後保留其性質,用四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熱酒送服。服用後不久,藥力會作用到患處,感覺如同針刺,非常癢,並不斷流出血水,這時需要用藥水清洗乾淨,再貼上膏藥。

【寄杖散】,在預防打擊疼痛的情況下使用,白蠟一兩,細切後,用熱酒浸泡服用,即使被打到也不會感到疼痛。

【無名異散】,在準備接受杖刑前使用,無名異粉末,於接受杖刑時服用三至五錢,這樣可以減少疼痛,且對身體的傷害也較小。

【八釐丸】,在開始接受杖刑時使用,土鱉蟲(需保持完整,紙包裹後烘焙乾燥),自然銅(用醋煅煉七次),血竭,無名異,乳香,沒藥,歸梢(共三錢),硼砂(以甘草汁蒸乾四錢),巴霜(十五粒),以酒調和成糊狀,製成丸子,每丸溼重一分,乾重八釐,根據所責打的數量來決定服用多少,總計不超過五丸。

芸臺散〔又〕,藕節陰乾,荊芥(各二兩),馬齒莧(陰乾),芸臺子,芒硝(各一兩),每末二錢,用蘇木五錢,酒煎服。

補骨散,〔補骨〕,古錢二百,銅絲穿,桑柴燒紅,米醋淬七八十次,取碗底沉下銅鏽屑,就以醋洗淨炭灰,磁瓶收。用時以黑雄雞一隻,清水煮熟,去肉用骨,醋炙為末,加乳香、沒藥各一兩研,銅屑亦研細和勻,取患人頂心發一縷,燒灰和藥末二分五釐,酒下,止一服,如吐再一服,痛止不可再用,但終身忌食荸薺。但成藥止用二分五釐,乳、沒何必各用一兩,今特斟酌良法,莫若各末各自收貯,臨時配合,骨一分,乳、沒末各六釐,銅末三釐為妙,或作丸,臨時酒化服亦可。兼治跌撲。

白話文:

芸臺散

配方:藕節(陰乾)、荊芥(各二兩)、馬齒莧(陰乾)、芸臺子、芒硝(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用蘇木五錢,以酒煎服。

補骨散

配方:

  1. 補骨: 將古錢二百枚用銅絲穿起,以桑柴燒紅,用米醋淬洗七八十次,取碗底沉下的銅鏽屑,用醋洗淨炭灰,收於磁瓶中。
  2. 其他藥材: 用黑雄雞一隻,清水煮熟後去肉取骨,用醋炙烤成粉末,加入乳香、沒藥各一兩研磨,再將銅鏽屑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匀。

用法:

  1. 取患者頭頂的頭髮一根,燒成灰,與藥末混合,取二分五釐,用酒送服。
  2. 若服藥後嘔吐,可再服一劑。
  3. 疼痛止住後不可再服,且終身忌食荸薺。
  4. 成藥用法:每次服用二分五釐,乳香、沒藥各用一兩即可。
  5. 現代改良用法:將各藥材分别研磨成粉末,收貯備用。臨用時按比例混合服用:補骨粉末一分,乳香、沒藥粉末各六釐,銅鏽粉末三釐。
  6. 可製成丸劑,臨用時以酒化服。

功效:

  • 芸臺散:具備消腫止痛的功效。
  • 補骨散:專治跌打損傷,可止痛、接骨。

注意事項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請勿自行服用,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 藥材用量和用法需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中藥材的品質和來源會影響藥效,因此應選擇正规渠道購買。

當歸鬚散,〔杖瘡〕,歸尾(錢半),赤芍,烏藥,香附,蘇木(各一錢),紅花(八分),桃仁(七分),甘草(五分),水、酒煎。

化瘀散,〔又〕,蘇木,歸尾(各三錢),大黃,紅花(各二錢),每末三錢,酒、童便下。

白話文:

「當歸鬚散」主治杖瘡,用當歸尾半錢,赤芍、烏藥、香附、蘇木各一錢,紅花八分,桃仁七分,甘草五分,水酒煎服。

「化瘀散」亦主治杖瘡,用蘇木、當歸尾各三錢,大黃、紅花各二錢,研成末,每次服三錢,酒和童便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