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一 臟腑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臟腑門 (3)

1. 肺病源流(肺脹,肺萎,肺癰,息賁)

肺癰,肺熱極而成病也。其症痰中腥臭,或帶膿也(總治宜清金飲),皆緣土虛金弱不能生水,陰火爍金之敗症,故補脾亦是要著。而其條治之法,如初起,咳嗽氣急,胸中隱痛,吐膿痰,急平之(宜麥冬平肺飲)。或咳吐膿痰,胸膈脹滿,喘氣,發熱,急清之(宜元參清肺飲)。或病重不能臥,急安之(宜寧肺桔梗湯)。或已吐膿血,必以去膿補氣為要(宜排膿散),勿論已成未成,總當清熱滌痰,使無留壅,自然易愈(宜金鯉湯)。凡患肺癰,手掌皮粗,氣急脈數,顴紅鼻煽,不能飲食者,皆不治。

【脈法】《脈經》曰:右寸脈數實,肺癰也。但色白而脈兼短澀者生,色赤而脈兼浮大者死。

【肺癰之因】仲景曰:寸口脈數,若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隱隱痛,脈反兼滑,此為肺癰。

息賁,肺積病也,在右脅下,如覆盆狀,令人洒洒寒熱,背痛,嘔逆,喘咳,發肺癰,脈必浮而長,皆由肺氣虛,痰熱壅結也(宜調息丸、息賁丸),當以降氣清熱,開痰散結為主。

白話文:

肺癰,是肺部熱到極點所造成的疾病。它的症狀是痰中有腥臭味,或者帶有膿(總體的治療應該用清金飲),這些都是因為脾土虛弱,肺金也虛弱,無法生水,導致陰火燒灼肺金的敗壞症狀,所以補養脾胃也是很重要的。至於針對不同階段的治療方法,例如剛開始發病,咳嗽氣喘、胸口隱隱作痛、吐出膿痰時,要趕快平息(適合用麥冬平肺飲)。或者咳嗽吐膿痰,胸部脹滿,氣喘,發燒時,要趕快清熱(適合用元參清肺飲)。或者病情嚴重到不能躺臥時,要趕快使之安穩(適合用寧肺桔梗湯)。或者已經吐出膿血,一定要以去除膿液、補氣為主(適合用排膿散),不管疾病是否已經形成,總之都要清熱化痰,使其不要阻塞,自然容易痊癒(適合用金鯉湯)。凡是患肺癰,手掌皮膚粗糙,氣喘急促、脈搏跳動很快,顴骨發紅、鼻子煽動,不能進食的人,都是無法治癒的。

【脈象】《脈經》說:右手的寸脈跳動快速而有力,就是肺癰。但如果臉色蒼白、脈象細短而澀就是可以治癒的;如果臉色赤紅、脈象浮大就是無法治癒的。

**【肺癰的病因】**仲景說:寸口的脈跳動快速,如果口中乾燥、咳嗽、胸口隱隱作痛,脈象反而兼有滑的感覺,這就是肺癰。

息賁,是肺部積聚形成的疾病,在右邊脅肋下方,形狀像倒扣的盆子。會讓人忽冷忽熱、背痛、想吐、咳嗽、氣喘,嚴重可能會引發肺癰。脈象一定是浮而長的,這都是因為肺氣虛弱,痰熱阻塞所造成的(適合用調息丸、息賁丸),應該以疏通肺氣、清熱、化痰散結為主要的治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