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三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 (1)

1. 跌撲閃挫源流

跌撲閃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內,氣血俱傷病也。何言之?凡人忽跌忽閃挫,皆屬無心,故其時本不知有跌與閃挫之將至也,而忽然跌,忽然閃挫,必氣為之震,震則激,激則壅,壅則氣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凝聚一處,是氣失其所以為氣矣。氣運乎血,血本隨氣以周流,氣凝則血亦凝矣,氣凝在何處,則血亦凝在何處矣。

夫至氣滯血瘀,則作腫作痛,諸變百出。雖受跌受閃挫者,為一身之皮肉筋骨,而氣既滯,血既瘀,其損傷之患,必由外侵內,而經絡臟腑並與俱傷,其為病,有不可勝言,無從逆料者矣。至於打撲,有受人譴責者,有與人鬥毆者,雖不盡無心,然當譴責鬥毆之時,其氣必壅,其血必凝,固與跌閃挫無異也。其由外侵內,而經絡臟腑之俱傷,亦與跌閃挫無異也。

白話文:

跌倒、閃挫,突然受傷,傷勢由外而內,氣血皆受損傷。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人突然跌倒或閃挫,都是無意識的,所以當時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跌倒或閃挫,突然跌倒、突然閃挫,必然導致氣血震盪,震盪就激發,激發就阻塞,阻塞就使氣血周流全身的運行受阻,突然凝聚在某個地方,導致氣血失去其原本的功能。氣血互相依賴,氣凝則血凝,氣凝在何處,血也凝在何處。

當氣血淤積阻塞,就會出現腫脹疼痛等各種變化。雖然跌倒、閃挫只傷及皮肉筋骨,但氣血阻塞,傷勢便會從外侵內,經絡臟腑也會受到損傷,其病症複雜難言,無法預料。至於被打,可能是被人責罵,也可能是與人打架,雖然不完全是無意識的,但被責罵或打架時,氣血也會阻塞,和跌倒、閃挫無異。同樣地,傷勢也會從外侵內,經絡臟腑也都會受損。

故跌撲閃挫,方書謂之傷科,俗謂之內傷,其言內而不言外者,明乎傷在外而病必及內。其治之之法,亦必於經絡臟腑間求之,而為之行氣,為之行血,不得徒從外塗抹之已也。古來傷科書甚多,莫善於薛立齋分症主治諸法,及陳文治按處施治之法,今特即二家書,採其語之切要者著為篇,而傷科之治,無遺法矣。

陳氏曰:凡治顛撲迷悶(急宜酒化蘇合丸灌醒),顛撲損傷(急宜酒蘇木調服蘇合丸),大法固以血之或瘀或失,分虛實而為補瀉,亦當看傷之輕重。輕者,頓挫氣血,凝滯作痛,此當導氣行血而已。若重者,傷筋折骨,必須接續,但欲接續,非數月不為功。倘使氣血內停,沮塞真氣不得行者,必死,急瀉其血(宜雞鳴散、下瘀血方),通其氣(宜和氣飲、烏藥順氣散),庶可施治。大凡損傷,寒涼藥一毫俱不可用,蓋血見寒則凝也,若飲冷,致血入心即死。

白話文:

因此跌倒、碰撞、閃傷、挫傷,醫書稱為傷科,俗稱內傷。之所以說內而不說外,是因為明白外傷必會影響內部。治療方法也必須在經絡、臟腑之間尋找,以疏通氣血,不能只依靠外敷塗抹。古時候的傷科書籍很多,其中薛立齋的辨症施治方法和陳文治的按部位治療方法最為出色。現在特地從這兩家書中摘錄重點內容編寫成篇,傷科的治療方法已經完整無遺了。

陳氏說:治療跌倒昏迷(要立即用酒化開蘇合丸灌醒),跌倒損傷(要立即用酒調製蘇木,服用蘇合丸),主要的治療原則是針對血瘀或血虛,根據虛實狀況進行補瀉。也要根據傷勢的輕重來治療。輕微的傷勢,只是氣血瘀滯,導致疼痛,只要疏通氣血即可。如果是重傷,筋骨斷裂,必須接續,但接續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癒合。如果氣血瘀積在體內,阻塞真氣不能流通,就會危及生命,需要緊急瀉血(可以使用雞鳴散、下瘀血方),通氣(可以使用和氣飲、烏藥順氣散),這樣才能施治。總之,損傷之後,任何寒涼藥物都不能使用,因為血遇寒就會凝固。如果飲用冷水,導致血流入心臟就會致命。

惟看有外傷者,當內外兼治,若外無所傷,但內有死血,惟用蘇木等治血之藥,可下者下之,雞鳴散是也。亦有血迷心竅,而致昏沉不知人事者(宜花蕊石散童便調服)。有神魄散失,一時不知人事者,惟在臨期斟酌。大抵跌撲之病,全要補氣行血,若自然銅之類,雖有接骨之功,而燥散之害,甚於刀劍,丹溪備言之矣,故初傷只用蘇木活血,黃連降火,白朮、當歸和中補血,加童便制炒為要。又有損傷瘀血攻心,不能言語者(宜消上瘀血湯、消下破血藥,次以復元活血湯調理之)。

白話文:

遇到有外傷的人,要內外兼治。如果沒有外傷,但體內有瘀血,就用蘇木等活血化瘀的藥物,可以服用的就服用,雞鳴散就是這樣的藥方。也有血氣迷心竅,導致昏迷不醒的病人,可以用花蕊石散配合童尿服用。如果神志渙散,一時失去意識,就要根據具體情況斟酌用藥。總之,跌打損傷的治療,關鍵在於補氣活血,像是自然銅之類的藥物,雖然有接骨的功效,但容易燥散傷氣,比刀劍傷勢還要嚴重,丹溪先生已經詳細說明過。所以初期治療只用蘇木活血,黃連降火,白朮、當歸和中補血,還要用童尿炒制藥材。如果損傷導致瘀血攻心,不能說話,就要用消上瘀血湯、消下破血藥治療,然後再用復元活血湯調理。

又有損傷出血大多,頭目暈眩者,先用當歸、川芎煎服,次加白芍、熟地、續斷、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南星,加童便服,切不可用酒煎,酒煎則氣逆上,恐頭目益眩也。如出血少,內有瘀血,以生料四物湯一半,和獨聖散一半煎服。皮血未破者,煎成少加酒服。又有墮傷內有瘀血,腹脹滿不痛,或胸脅痛者,宜用破血藥、清心藥,及通利之劑。

白話文:

如果病人受傷出血量大,並且出現頭昏眼花等症狀,應該先服用當歸、川芎煎。接著再加入白芍、熟地、續斷、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南星,並用童便煎服。切記不可用酒煎,因為酒煎容易導致氣逆上衝,可能加重頭昏眼花。

如果出血量少,但體內有瘀血,可以使用生料四物湯的一半,和獨聖散的一半混合煎服。如果只是皮外傷,尚未破皮出血,可以煎藥後,加入少量酒服用。

對於跌倒受傷導致內部瘀血,腹部脹滿卻不疼痛,或者胸脅疼痛的病人,應該使用破血藥、清心藥和通利藥物。

其痛不止者(宜獨聖散),用乳香、沒藥,極散血止痛,故此二味,損傷藥中,斷不可缺。又酒煎蘇木和童便服,乃傷科單方,大妙。止痛兼補,宜當歸補血湯。若皮肉不破損,瘀血停滯者,先用獨聖散,次服破血藥,隨宜加減。以上言傷科大概要法也。若陳氏逐處施治,其法又有可條析者。

如腦骨傷破,用輕手撙捺平正。不破,以膏藥貼之(宜退腫膏)。若骨不損,而但皮破肉傷者,護之(先摻封口藥,外以散血膏貼)。血流不止者,止之(宜摻止血散),慎勿見風,致成破傷風,便又費手。雖然,腦骨傷損,在硬處猶易治,在太陽穴,則不可治,須依上用藥。

白話文:

如果疼痛不止,可以使用獨聖散,其中乳香和沒藥能散血止痛,這兩種藥物是治療損傷的關鍵,不可缺少。另外,用酒煎蘇木和童便服用,也是治療外傷的單方妙法。想要止痛兼補,可以用當歸補血湯。如果皮肉沒有破損,只是瘀血停滯,可以先用獨聖散,然後服用破血藥,根據情況適當加減。以上是治療外傷的基本原則。陳氏在治療外傷方面還有其他方法,可以細分說明。

例如,如果腦骨破損,要輕輕撫平,使其平整。如果沒有破損,可以用膏藥貼敷,可以選擇退腫膏。如果骨頭沒有損傷,只是皮肉破損,要保護好傷口,先撒上封口藥,再用散血膏貼敷。如果血流不止,要止血,可以使用止血散,並注意不要吹風,以免引起破傷風,那就更麻煩了。雖然腦骨損傷在硬的地方比較容易治癒,但在太陽穴就比較難治癒,還是要按照上述方法用藥。

若欲洗之,須用熟油和藥水洗,或溫茶洗。諸處法亦略同。如面傷青黑,宜用敷藥(宜一紫散),或貼膏藥(宜紫金膏)。傷重者,亦宜貼膏(宜補肉藥)。既治外,然後隨宜服藥以治內。至於腦兩角及眉稜耳鼻等處,與治面數法略同。如跌磕損傷牙齒,或落或碎,皆宜外內兼治(外宜摻補肌散及掞封口藥,內服破血藥,用水煎,不可用酒)。或傷齒而未動(宜摻芙蓉膏末),或已動(宜蒺藜根燒存性,擦之即固),俱不同治。

白話文:

如果要清洗傷口,要用熟油和藥水洗,或者溫茶洗,其他部位的處理方法也大致相同。如果臉部受傷青黑,可以用敷藥,比如一紫散,或者貼膏藥,比如紫金膏。傷勢嚴重者,也可以貼膏藥,比如補肉藥。治好了外傷,就要根據情況服用藥物治療內傷。至於頭部兩側、眉骨、耳朵和鼻子等部位,處理方法和臉部差不多。如果跌倒磕碰損壞了牙齒,不管是掉落還是碎裂,都要内外兼治,外用補肌散和封口藥,内服破血藥,用水煎服,不能用酒。如果牙齒受傷但没有脫落,可以用芙蓉膏末塗抹,如果已經脫落,可以用蒺藜根燒成灰,擦拭牙床就可以固定,處理方法各有不同。

如胸脯骨為拳捶所傷,外腫內痛(外宜貼定痛膏,內宜服破血藥),利去瘀血。如脅肋傷重,血不通,用綠豆汁、生薑汁和服,使壯力人在後擠住,自吐出血,再服藥(宜破血藥)。如跌撲脅痛,血歸肝也(宜破血消痛湯、乳香神應散),亦利去惡血。總之,顛撲壓墜,專怕噁心,必有惡血在內,先要清心(宜清心藥),打血(宜破血藥),通利大小腸,次第服之,每服加童便一杯入藥,立效。其顛撲傷重者,先服清心藥,次可服清小便藥,再次服去血藥,令血從瘡口出。

白話文:

假如胸骨被拳頭擊傷,外腫內痛,可外敷定痛膏,內服破血藥,以消瘀血。若是肋骨受傷嚴重,血脈不通,可以用綠豆汁和生薑汁混合服用,並請壯漢從背後用力擠壓,幫助吐出血,再服用破血藥。如果跌倒撞傷肋骨疼痛,血液會積聚在肝臟,應服用破血消痛湯、乳香神應散等藥物,幫助排出瘀血。總之,跌倒撞擊壓傷,特別是伴隨噁心的情況,都可能是瘀血未清,應先服用清心藥,再服用破血藥,配合通利大小腸的藥物,每服藥時加入一杯童便,效果更佳。若是傷勢嚴重,應先服用清心藥,接著服用利尿藥,最後服用破血藥,幫助血從傷口排出。

或結在內,則打入大腸而泄出。或惡血未積者,打入四肢。或歸臟腑,或歸上膈,從口中出。或歸中膈,入大腸出。用此急救,隨服止痛藥(宜二十五味藥,方中加減用),蓋以傷重與傷輕者不同治,傷輕止須通氣活血便愈,傷重則非急速治之,且重藥治之勿效也(傷重者,急宜以薑湯、燈心湯調二十五味藥服,立效)。

其發熱體實(宜疏風敗毒散),惡寒體弱者(宜五積交加散),始固不同治,後之調理略同(服敗毒、五積後,俱宜用黃白紅黑四末子,用補損丹調治)。如老人跌墮,不可轉側,其治與壯盛人有異(宜先用蘇木、參、耆、芎、歸、陳皮、甘草煎服,後即以此湯調四末子,或補損丹、活血丹)。如小兒跌撲疼痛,止須順氣(宜蘿蔔子煎服),又與老人有異。

白話文:

受傷後,瘀血可能會積聚在體內,導致腹痛,甚至排出體外。如果瘀血沒有積聚,可能會蔓延到四肢,或進入臟腑,甚至從口中或肛門排出。對於急救,應根據傷勢的輕重程度選擇藥物。輕微的傷勢只需通氣活血即可痊癒,嚴重的傷勢則需要謹慎治療,過於猛烈的藥物反而無效。嚴重的傷勢應立即用薑湯或燈心湯調配二十五味藥服用,效果顯著。

發熱體質強壯的患者宜服用疏風敗毒散,而怕冷體質虛弱的患者宜服用五積交加散,一開始的治療方法不同,但後續的調理大致相同。服用敗毒散或五積交加散後,都應該用黃白紅黑四末子配合補損丹進行調治。

老年人跌倒後,身體不能轉動,治療方法與壯年人有所不同。應先服用蘇木、人參、黃耆、川芎、當歸、陳皮、甘草煎劑,然後用此湯藥調配四末子,或配合補損丹、活血丹服用。

兒童跌倒疼痛,只需順氣即可,治療方法也與老年人不同,可以用蘿蔔子煎服。

以上言跌撲損傷之在皮肉氣血間者,未及於筋骨也。若在筋骨,陳氏施治之法,又有可條析者。如腦骨破碎,已詳在前。如胸骨筋斷,必須接之(宜先用破血藥,後貼定痛膏、接骨丹)。若但皮破,止貼補肉膏。

如傷腹腸出,急以麻油潤瘡口,輕手納入,以吹藥少許吹鼻(宜通關散),令噴嚏,其腸自入,用桑白皮線,將腹皮縫合,以封口藥塗傷處,外用藥敷貼(宜雞子清調補肌散,或散血膏尤妙)。線上用花蕊石散敷之。總之,腹內被傷,皆當急利大小腸,不可使其秘結,以致重患。

白話文:

上面說的是跌撲損傷影響到皮膚、肌肉和氣血,但還沒有傷及筋骨。如果傷及筋骨,陳氏的治療方法還有可以細說的。比如腦骨破碎,之前已經說過了。如果胸骨筋斷,必須接骨,要先用破血藥,然後貼定痛膏,再用接骨丹。如果只是皮破,就貼補肉膏。

如果傷到腹腸,要趕緊用麻油潤滑傷口,輕輕地把腸子塞回去,然後吹一些通關散,讓病人打噴嚏,這樣腸子就能自己回去。再用桑白皮線縫合腹皮,用封口藥塗抹傷口,外面用藥敷貼,可以用雞子清調補肌散,或者散血膏效果更好。線上再用花蕊石散敷。總之,腹內受傷,都要趕緊讓大小腸通暢,不能讓它秘結,導致更嚴重的病患。

如手足骨折斷,縛之,中間要帶緊,兩頭略放鬆,庶乎氣血流利。若如截竹斷,卻要兩頭緊,中間寬,使氣血來聚。斷處俱用藥敷貼夾縛(宜定痛膏、接骨丹)。如手指跌撲損傷,及刀斧打碎,用雞子黃油潤之,次掞封口藥,外貼膏藥(宜散血膏),絹片縛定。若咬傷,則另治(宜澤蘭散敷之),若有寒熱,又另治(宜敷退熱散,寒熱已,即去之)。

如腳有六出臼,四折骨,凡腳板上交𦙀處,或挫出臼,須用一人拽正,自摸其骨,或突出在內,或出在外,須用手力整歸窠。若只拽,不用手整,便成痼疾。整後用藥敷貼(宜定痛膏、接骨丹)。四折骨用正副夾縛,六出臼只以布包,不可夾。手臂出臼,與足骨同。如腳大腿出臼,此處身上骨是臼,腿根是杵,或前出,或後出,須用一人手把住患人身,一人拽腳,用手盡力搦令歸窠。

白話文:

如果手脚骨折,绑的时候要中间紧,两头松一点,这样有利于气血流通。如果像截断的竹子一样,就要两头紧,中间宽,让气血聚集在断裂处。断裂处都要用药敷贴并绑好,可以使用定痛膏、接骨丹。如果手指被跌伤或者被刀斧砍伤,要用鸡蛋黄油润滑,然后涂上封口药,外面再贴膏药,例如散血膏,用布条绑紧。如果被咬伤,需要另外治疗,可以使用泽兰散敷于伤口。如果有发热症状,也需要另外治疗,可以使用退热散,发热退去后就不用再敷了。

如果脚部出现六出臼或者四折骨,凡是脚板上的交接处,或者挫出臼,都需要一个人拽正,自己摸骨头,看是突出在里面还是外面,然后用手用力把它整回去。如果只拽不用手整,就会变成慢性病。整好后要敷药贴膏药,例如定痛膏、接骨丹。四折骨要使用正副夹绑,六出臼只用布包住,不能夹绑。手臂出臼跟脚骨一样。如果大腿出臼,身体的骨头是臼,腿根是杵,可能是向前突出,也可能是向后突出,需要一个人抓住患者身体,另一个人拽住脚,用手尽力把它整回去。

或是挫開,可用軟綿繩從腳縛,倒吊起,用手整骨節,從上墜下,自然歸窠,再用膏藥敷貼夾縛。凡出臼,急與挼入臼中,若血浸臼中,即難治。總之,腰腿腳骨等傷,甚難整,當臨時相度,隨其傷處,用法整頓歸元,先用麻藥與服(宜麻藥方),令不知痛,然後用手,藥加杜仲。又以手足筋脈最多,時時要曲直,不可定放,又時時看顧,恐再致出窠也。

如手腳骨被壓碎者,以麻藥與服,或用刀刮開尖骨,用剪刀剪去骨鋒,或粉碎者去之,免膿血之禍,後用大片桑皮以補肉膏、定痛膏糊在桑皮上,夾貼骨肉上,莫令不正,致有差錯,三日一洗,勿令臭穢,徐用藥治。如皮里有碎骨,只用定痛膏、接骨膏敷貼夾縛,如十分傷,自然爛開肉,其碎骨自出,然後摻補肌散,外以補肉膏敷貼。如骨斷皮破者,不可用酒煎藥。

白話文:

如果骨頭錯位,可以用柔軟的繩子從腳綁住,倒吊起來,用手把骨節整復,從上往下墜,讓它自然復位,再用膏藥貼敷固定。骨頭脫臼要趕緊把它復位,如果血已經浸到關節裡就難治了。總之,腰、腿、腳的骨頭受傷很難處理,需要根據傷勢臨時決定,用適當的方法整復,先用麻藥讓病人不感到疼痛,然後用手,加上杜仲藥物進行治療。手腳的筋脈很多,要經常活動,不能固定不動,還要隨時觀察,防止再次脫位。

如果手腳骨頭被壓碎了,用麻藥讓病人不感到疼痛,或者用刀刮開尖骨,用剪刀剪去骨刺,或者粉碎的骨頭就去除,避免膿血感染,之後用大片桑皮沾上補肉膏、定痛膏,貼在骨肉上,不要讓它歪斜,造成錯誤,三天洗一次,不要讓它發臭,慢慢用藥治療。如果皮膚里有碎骨,就只用定痛膏、接骨膏敷貼固定。如果傷勢嚴重,自然會爛開肉,碎骨會自己出來,然後撒上補肌散,外敷補肉膏。如果骨頭斷了,皮膚破了,不能用酒煎藥。

或損在內而破皮者,可加童便在破血藥內和服。若骨斷皮不破,可全用酒煎藥。若只傷而骨不折、肉不破,宜用藥治(宜消腫膏、定痛散)。如損傷平處,骨斷碎,皮不破者,用接骨、定痛等膏敷貼夾縛,若手足曲直伸縮處,只用包裹,令時時轉動。指骨碎者,只用苧麻夾縛,腿上用苧繩夾縛,冬用熱縛,夏冷縛,余月溫縛,束縛處須藥水以時泡洗,夏二、冬四、春秋三日,洗去舊藥須仔細,勿驚動損處。洗訖,仍用前膏敷縛。

其束縛之法,用杉木浸軟去粗皮,皮上用蕉葉或薄紙攤藥,移至傷處,杉木為夾,再用竹片去黃用青為副夾,疏排周匝,以小繩三度縛,縛時相度高下遠近,使損處氣血相續,有緊有寬,說見前條。二三日一次換藥,一月之後方另以膏貼之(宜補益膏),仍用正夾夾住,令損處堅固。

白話文:

如果傷到內部導致破皮,可以在破血藥中加入童尿一起服用。若是骨頭斷裂但皮肉沒破,可以用酒煎藥。如果只是輕微的傷,骨頭沒斷、肉也沒破,就用藥膏治療,例如消腫膏、定痛散。如果傷到平坦處,骨頭斷裂成碎片,但皮肉沒破,可以用接骨、定痛等膏藥敷貼並用夾板固定。若是手腳彎曲伸縮的地方,只要用布包紮,並讓傷患時常活動。手指骨頭碎裂,只要用苧麻綁住,腿部則用苧麻繩綁住,冬天用熱水泡洗,夏天用冷水泡洗,其他季節用溫水泡洗。綁住的地方要定期用藥水浸泡,夏天兩天一次,冬天四天一次,春秋三天一次,清洗完舊藥膏時要仔細,不要驚動傷口。洗完後再用之前的膏藥敷貼並綁住。

固定傷處的方法是用杉木浸泡軟化後去除粗皮,然後在皮上鋪上香蕉葉或薄紙,再放上藥膏,移到傷處,用杉木夾住,再用竹片去除黃色的部分,用青色的部分作為副夾,均勻排布在四周,用小繩綁三次,綁的時候要考慮高低、遠近,讓傷口處的氣血得以流通,有緊有鬆,正如前面所說。每兩三天換一次藥,一個月後再用補益膏等膏藥敷貼,並用原本的夾板固定,讓傷口處更加牢固。

如敷貼後,疼痛不止,可量加乳香、沒藥、白芷、南星、楓香、肉桂、獨活等味令溫暖,痛即止。刀斧傷,去肉桂、南星、獨活。如傷重者,麻而不痛,須拔伸捺正,或用刀開皮,二三日方知痛,且先勻氣。如折骨出臼,不可用下瘀血之藥及通利藥,宜疏風順氣,勻血定痛,補損而已。

如換藥,切不可生換,用手巾打濕搨潤,逐片取脫,隨手蕩洗換上,又不可停留一時,須預先攤貼,隨手換上。如服損藥,不可食冷物。若服草藥,所生之骨必大。又損藥必熱,能生氣血以接骨,忌用火炙。損藥用酒忌灰酒。然重傷便用酒,反承其氣,作腹脹胸滿,必須稍定方用酒,或酒水煎。

白話文:

如果敷藥後疼痛不減,可以適量增加乳香、沒藥、白芷、南星、楓香、肉桂、獨活等香料,使敷藥處保持溫暖,疼痛就會停止。如果是刀斧傷,則去掉肉桂、南星、獨活。對於傷勢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出現麻木無感,需要進行拉伸和正位調整,或者使用刀子開皮,通常在兩三天後才能感受到疼痛,並且要先調理氣息。如果骨折突出關節,不能使用排瘀血藥物或是通暢藥物,應當疏通風氣,調理血液,止痛,並補益損傷。

換藥時,千萬不要直接換藥,要用手巾浸濕後潤滑,逐片取下,隨手清洗,然後換上新藥。如果服用了損傷藥物,不要吃冰冷的食物。若是服用草藥,新生的骨骼會變得較大。而且損傷藥物具有溫熱性質,能夠刺激氣血,接續骨骼,避免使用火烤。損傷藥物使用酒時,忌用灰酒。然而對於嚴重的傷害,直接使用酒會讓傷口氣息過盛,引起腹脹胸悶,必須等到傷口稍微穩定後再使用酒,或者使用酒和水煎煮。

如敷貼等草藥,必新採鮮的為效,平時採取末之,聽用可也。如跌傷出血,痛不可忍,乃風寒所著,宜用蔥杵入鹽少許炒熱罨之,痛即止,冷則再溫之。又法,凡傷痛,取大蔥新折者入灰火煨,擘蔥內膩汁,罨傷處,續續多罨,只要熱者,三四易即痛止,搗爛仍封損處,即跌殺等傷,氣未絕者,取蔥白炒大熱,偏敷傷處,頃再易,其痛自止。

以上皆陳氏逐處損傷施治之法也,醫者各隨其處所傷,又即所兼症,參以薛氏分症主治之法,於傷科亦奚難哉。

按薛氏法:如傷家脅肋脹痛,若大便通和,喘咳吐痰者,肝火侮肺金也(宜小柴胡湯加青皮、山梔)。若兼胸腹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瘀血停滯也(宜當歸導滯散)。若肝火之症,本脈必大,兩脅熱脹,但多飲童便,再服藥(宜小柴胡湯加黃連、山梔、歸尾、紅花)。

白話文:

敷貼等草藥,最好使用新鮮採摘的,如果平時採摘的,也能勉強使用。例如跌傷出血,疼痛難忍,這是因為風寒侵襲,可以用蔥搗碎加入少許鹽,炒熱敷在患處,疼痛就會停止,冷了就再熱敷。還有方法,凡是傷痛,取新鮮折斷的大蔥,放進灰火中煨烤,然後掰開蔥,取其內部的油脂,敷在傷處,反覆多敷几次,只要保持熱敷,敷三四次疼痛就會停止,搗碎後繼續封在傷處。如果跌傷等傷勢,氣息未斷,就取蔥白炒至大熱,偏向敷在傷處,很快再換一次,疼痛就會自行停止。

以上都是陳氏治療各種損傷的方法,醫師根據患者傷患的位置,以及伴隨的症狀,再參照薛氏分症主治法,治療傷科也就不困難了。

薛氏方法:例如傷及胸脅肋骨疼痛,如果大便通暢,喘咳吐痰,這是肝火犯肺金(宜用小柴胡湯加青皮、山梔)。如果同時伴有胸腹疼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這是瘀血停滯(宜用當歸導滯散)。如果屬於肝火症狀,脈象一定洪大,兩脅熱脹,只要多喝童尿,再服用藥物(宜用小柴胡湯加黃連、山梔、歸尾、紅花)。

以肝脈浮而無力,以手按其腹反不脹者,此血虛而肝脹也(宜四物湯加參、苓、青皮、甘草)。若肝脈洪而有力,胸脅脹痛,按之亦痛,此怒氣傷肝也(宜小柴胡湯加芎、歸、青皮、白芍、桔梗、枳殼)。總之,此症不論受害輕重,去血曾否,但被扭按甚重,恚怒努力,傷其氣血,血瘀歸肝,多致此症,甚則胸脅脹滿,氣逆不通,或致血溢口鼻而危矣。如傷家腹痛,若大便不通,按之甚痛,瘀血在內也,必下之(宜加味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摸到肝經脈搏浮而無力,按腹部卻不脹,說明是血虛導致肝臟腫脹,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茯苓、青皮、甘草治療。如果肝經脈搏洪而有力,胸脅脹痛,按壓也痛,則說明是怒氣傷肝,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川芎、當歸、青皮、白芍、桔梗、枳殼治療。總而言之,這種病症無論傷勢輕重,是否曾失血,只要被扭按嚴重,或因憤怒用力傷及氣血,導致瘀血積聚在肝臟,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嚴重時,會導致胸脅脹滿、氣逆不通,甚至血溢口鼻危及生命。如果傷患腹痛,且大便不通,按壓時疼痛,說明是瘀血阻滯在內,必須用藥物瀉下(可以用加味承氣湯)。

既下而痛不止,瘀血未盡也(宜加味四物湯)。若腹痛,按之卻不痛,氣血傷也,必補而和之(宜四物湯加參、耆、白朮)。倘下之而脅胸反痛,肝血傷也,當議補(宜四君子湯加芎、歸)。或既下而發熱,陰血傷也(宜四物湯加參、術)。既下而惡寒,陽氣虛也(宜十全大補湯)。

既下而惡寒發熱,氣血俱傷也(宜八珍湯)。既下而作嘔,胃氣傷也(宜六君子湯加當歸)。既下而泄瀉,脾腎傷也(宜六君子湯加肉果、破故紙)。既下而手足冷,昏憒汗出,陽氣虛寒也(宜急用參附湯)。若手足冷,指甲青,脾腎虛寒甚也(宜急用大劑參附湯)。甚至口噤手撒,遺尿痰壅,唇青體冷,虛極之壞症也(宜急投大劑參附湯)。

白話文:

如果流產後疼痛不止,是瘀血未盡,要用加味四物湯。如果腹部疼痛,按壓卻不痛,是氣血受傷,要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黃耆、白朮。如果流產後肋骨部位疼痛,是肝血受傷,要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如果流產後發熱,是陰血受傷,要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如果流產後怕冷,是陽氣虛弱,要用十全大補湯。

如果流產後怕冷又發熱,是氣血俱傷,要用八珍湯。如果流產後嘔吐,是胃氣受傷,要用六君子湯加上當歸。如果流產後腹瀉,是脾腎受傷,要用六君子湯加上肉果、破故紙。如果流產後手腳冰冷、昏昏沉沉、出汗,是陽氣虛寒,要用參附湯。如果手腳冰冷、指甲發青,是脾腎虛寒嚴重,要用大劑參附湯。如果甚至口不能言、手腳發抖、尿失禁、痰多、嘴唇發青、身體冰冷,是虛極的危症,要用大劑參附湯。

曾有一人跌墜,腹停瘀血,用紅花、大黃等不下,反胸膈脹痛喘促,薛氏用肉桂、木香末各二錢,熱酒調服而下黑血,再服而愈,此因寒藥凝滯而不行,故以辛溫散之也。如傷家小腹引陰莖作痛,或兼小便如淋,肝經有鬱火也(宜小柴胡湯加大黃、黃連、山梔),再用養血藥,不可誤認為寒,投以熱劑,至使二便不通,諸竅出血。如傷家肌肉間作痛,榮衛之氣滯也(宜復元通氣散)。

或筋骨作痛,肝腎之氣傷也(宜六味丸)。或內傷下血作痛,脾胃之氣虛也(宜補中益氣湯)。或但外傷出血作痛,脾肺之氣虛也(宜八珍湯)。大凡下血不止,皆脾胃氣脫,吐瀉不食,脾胃氣敗也,須預調脾胃。如傷家瘀血作痛,或兼焮腫,發熱作渴,陰血受傷也,必砭去惡血,再服藥以清肝火(宜四物湯加柴、芩、山梔、丹皮、骨碎補)。或瘀血腫痛不消,以蘿蔔汁調山梔末敷之,其破處則以膏貼(宜當歸膏),更服活血之藥。

白話文:

曾經有人從高處摔落,腹部堆積了淤血,使用紅花和大黃等草藥沒有效果,反而出現胸部悶痛、呼吸急促的情況。薛氏使用肉桂和木香粉末各兩錢,用熱酒攪拌後服用,讓黑色血液排出,再次服用就痊癒了。這是因為冷性草藥阻塞了通道,所以需要用辛辣溫暖的草藥來疏通它。如果受傷的人小肚子拉扯到陰莖疼痛,或者伴有尿液像水一樣流出來,那是肝臟裡有鬱結的火氣(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加上大黃、黃連、山梔),再加上一些滋養血液的草藥,不能錯誤地認定是寒冷引起的症狀,然後使用熱性的草藥,導致大小便無法正常排泄,各種孔道出血。如果受傷的人在肌肉之間感到疼痛,那可能是營養和防禦力被堵塞住了(應該服用復元通氣散)。 如果筋骨疼痛,可能肝腎功能受到損傷(應該服用六味丸);如果是內部受傷而出現出血疼痛,可能是脾胃的功能衰弱了(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或者是隻有外部受傷而出現出血疼痛,可能是脾肺的功能衰弱了(應該服用八珍湯)。一般來說,如果出血不停止,都是脾胃功能衰退,嘔吐、拉稀、吃不下東西,脾胃功能已經崩潰了,必須提前調整好脾胃。如果受傷的人淤血引起疼痛,並且伴隨著腫脷、發燒口渴,那麼就是陰血受到了損傷,一定要刮除壞死的血液,再服用草藥來清除肝火 (應該服用四物湯加上柴胡、黃芩、山梔、丹皮、骨碎補) 。 或者淤血腫脹疼痛不消失,可以用蘿蔔汁混合山梔粉末塗抹在患部上,如果有破裂的地方可以使用膏藥覆蓋(應該使用當歸膏),並繼續服用活血化瘀的草藥。

凡患處腫黑重墜者,即系瘀血,法當重砭去惡血,看症用藥,總以大補氣血為主。如傷家血虛作痛,或兼熱渴,煩悶頭暈,陰血內熱也(宜八珍湯加丹皮、麥冬、五味、肉桂、骨碎補,兼服地黃丸)。如傷家青腫不消,氣虛也(宜補中益氣湯)。或腫黯不消,血滯也(宜加味逍遙散)。

或焮腫脹痛,瘀血作膿也,急當內托(宜八珍湯加白芷)。或膿反痛,氣血虛也(宜十全大補湯)。或骨骱接而復脫,肝腎虛也(宜地黃丸)。或腫不消,青不退,氣血俱虛也,急先用蔥熨法,內服藥(宜八珍湯)。倘單用行血破血,脾胃愈虛,衛氣愈滯。若敷貼涼藥,則瘀血益凝,內腐益深,難以收拾矣。

白話文:

如果患處腫脹、顏色發黑、沉重下墜,就是瘀血,應該用針灸或其他方法去除瘀血。治療原則應以補氣血為主。如果傷患血虛疼痛,或伴隨口渴、煩躁、頭暈,這是陰血內熱,適合服用八珍湯加入丹皮、麥冬、五味子、肉桂、骨碎補,並同時服用地黃丸。如果傷患青腫不消,這是氣虛,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腫脹發暗不消,這是血滯,適合服用加味逍遙散。

如果患處紅腫脹痛,是瘀血化膿,應立即內托,適合服用八珍湯加入白芷。如果膿液排出後仍然疼痛,這是氣血虛,適合服用十全大補湯。如果骨頭接好後又脫落,是肝腎虛,適合服用地黃丸。如果腫脹不消,青色不退,是氣血俱虛,應先用蔥熨法,再內服八珍湯。如果單純使用行血破血的藥物,會使脾胃更加虛弱,衛氣更加滯留。如果敷貼涼藥,會使瘀血凝結,內腐加深,難以治療。

如傷家腐肉不潰,或惡寒而不潰(宜補中益氣湯)。或發熱而不潰(宜八珍湯)。或服克伐藥而不潰(宜六君子湯加當歸)。或內火蒸炙,外皮堅黑而不潰(宜內服八珍湯,外塗當歸膏)。凡死肉不潰,新肉不生,皆失於預先補脾胃耳。如傷家新肉不生,或患處夭白,脾氣虛也(宜六君子湯加芎、歸)。

或患處緋赤,陰血虛也(宜四物湯加參、術)。或惡寒發熱,氣血虛也(宜十全大補湯)。或膿汁稀白,脾肺氣虛也(宜東垣聖愈湯),或寒熱交作,肝火動也(宜加味逍遙散)。日晡發熱,肝血虛也(宜八珍湯加丹皮)。或食少體倦,胃氣虛也(宜六君子湯)。膿汁臭穢,陰虛而有邪火也(宜六味丸)。

白話文:

對於受傷後肉芽組織未破壞的情形,或者有畏寒但肉芽組織仍未破壞的情況(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若出現發燒但肉芽組織仍未破壞的情況(適合使用八珍湯)。若服用攻擊性藥物但肉芽組織仍未破壞的情況(適合使用六君子湯加入當歸)。若內部有熱力蒸騰,外部皮膚堅硬且黑色但肉芽組織仍未破壞的情況(適合內服八珍湯,外用當歸膏)。總的來說,如果肉芽組織未能破壞,新肉無法生成,這通常是因為疏忽了提前滋養脾胃所致。對於受傷後新肉未能生成,或者傷口處呈灰色白色,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適合使用六君子湯加入芎和歸)。

如果傷口處呈紅色,這是陰血不足的徵兆(適合使用四物湯加入參和術)。如果出現畏寒發燒的情況,這表示氣血兩虛(適合使用十全大補湯)。若膿液稀白,這可能是脾肺氣虛的現象(適合使用東垣聖愈湯)。若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這是肝火旺盛的表現(適合使用加味逍遙散)。下午發燒,這是肝血不足的徵兆(適合使用八珍湯加入丹皮)。若食量減少、疲倦,這是胃氣虛弱的表現(適合使用六君子湯)。膿液異常臭穢,這是陰虛並伴隨邪火的表現(適合使用六味丸)。

或四肢困倦,精神短少,元氣內傷也(宜補中益氣湯,夏月調中益氣湯,作瀉清暑益氣湯)。如傷家出血,或血出患處,或血出諸竅,皆肝火熾盛,血熱錯行也,急清熱養血(宜加味逍遙散)。或中氣虛弱,血無所附而妄行(宜加味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或元氣內脫而不能攝血,急當回陽(宜獨參湯加炮姜,不應,加附子)。

或內有蘊血而嘔吐(宜四物湯加柴、芩)。皆出血之重症也。總之,凡傷損勞碌,怒氣,肚腹脹悶,誤服大黃等藥,致傷陽絡,則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症。傷陰絡,則為血積、血塊、肌肉青黯等症。此皆臟腑虧損,經隧失職也,急補脾肺,亦有得生者。如傷家瘀血,流注腰膂兩足至黑,急飲童便酒,砭出舊血,先清肝火(宣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山梔、黃芩、骨碎補),次壯脾胃(宜八珍湯加茯苓)。

白話文:

如果四肢感到疲倦,精神不濟,這就代表元氣受損,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夏天則用調中益氣湯,如果需要瀉火,可以用清暑益氣湯。假如出現傷口出血,或者血從傷口流出,或是從身體各個孔竅流出,都是因為肝火旺盛,血液熱燥而失控造成的,需要緊急清熱養血,可以服用加味逍遙散。如果脾胃虛弱,血液失去依附而隨意亂跑,可以用加味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來調理。如果元氣內虛,無法約束血液,則需要緊急回陽,可以用獨參湯加炮姜,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加附子。

如果體內有淤血導致嘔吐,可以用四物湯加柴胡、黃芩來治療。這些都是出血的嚴重症狀。總之,凡是受到外傷、勞累過度、情緒暴躁、腹部脹悶、誤服大黃等藥物,導致陽氣和血管受損,就會出現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等症狀。如果陰氣和血管受損,就會出現血瘀、血塊、肌肉青黑等症狀。這些都是臟腑虧損、經絡失調造成的,需要緊急補脾肺,才能保住性命。如果傷口有瘀血,流到腰部和兩條腿,導致局部發黑,需要緊急喝童便酒,用砭石刮出舊血,首先要清肝火,可以用宣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入山梔、黃芩、骨碎補,然後要健脾胃,可以用八珍湯加茯苓。

如傷家昏憒,其傷重者,以獨參湯灌之,雖有瘀血,切不可用花蕊石散內化之,恐因瀉而亡陰也。無氣虛者,尤當切戒。凡瘀血在內,大小便不通,用大黃、朴硝不下者,用木香、肉桂末二三錢,熱酒下,血下乃生,假其熱以行寒也。如傷家眩暈,或因失血過多(宜十全大補湯)。

或元氣不足,不能攝氣歸源,宜參、苓、耆、草、芎、歸、熟地、陳皮、山藥、山萸、五味、麥冬等味。如傷家煩躁,或由血虛(宜當歸補血湯),或兼日晡發熱(宜四物湯加知、柏、柴胡、丹皮、地骨皮)。如傷家發熱,或出血大多,或潰膿後脈洪大而虛,按之如無,此陰虛發熱也(宜當歸補血湯)。脈沉而微,按之軟弱,此陰盛發熱也(宜四君子湯加薑、附)。

白話文:

若傷者昏迷不醒,傷勢嚴重,可用獨參湯灌服,即使有瘀血,也不可使用花蕊石散內服化解,以免因瀉藥導致陰氣耗損而危及生命。氣虛者更要謹慎使用。若瘀血停滯於內,大小便不通暢,服用大黃、朴硝卻無效,可用木香、肉桂末二至三錢,熱酒送服,待血排出後方能恢復生機,利用其溫熱性質來驅散寒邪。若傷者頭昏眼花,可能是失血過多,宜服用十全大補湯。

也可能是元氣不足,無法收斂氣血,宜服用人參、茯苓、黃耆、甘草、川芎、當歸、熟地、陳皮、山藥、山茱萸、五味子、麥冬等藥材。若傷者煩躁不安,可能是血虛,宜服用當歸補血湯;若伴有午後發熱,宜服用四物湯加知母、柏樹皮、柴胡、丹皮、地骨皮。若傷者發熱,可能是出血過多,或潰爛化膿後脈搏洪大而虛弱,按之無力,這是陰虛發熱,宜服用當歸補血湯。若脈搏沉微,按之軟弱,這是陰盛發熱,宜服用四君子湯加生薑、附子。

或因亡血(宜聖愈湯)。或汗出不止(宜獨參湯)。如傷家胸腹痛悶,凡跳躍捶胸,舉重閃挫,而胸腹痛悶,喜手摸者,肝火傷脾也(宜四君子湯加柴胡、山梔)。其怕手摸者,肝經血滯也(宜四物湯加柴胡、山梔、紅花、桃仁)。或胸脅刺痛,發熱晡熱,肝經血傷也(宜加味逍遙散)。

如此而不思飲食,肝脾氣傷也(宜四君子湯加柴、梔、川、歸、丹皮)。若胸腹脹滿,不思飲食,脾胃氣滯也(宜六君子湯加芎、歸、柴胡)。若胸腹不利,食少不寐,脾氣鬱結也(宜加味歸脾湯)。若痰氣不利,脾肺氣滯(宜二陳湯加白朮、青皮、山梔、芎、歸)。如傷家作嘔,或因痛甚,或因克伐傷胃(宜四君子湯加半夏、當歸、生薑),或因仇怒傷肝(宜小柴胡湯加茯苓、山梔)。若因痰火者,急消痰(宜二陳湯加山梔、薑黃連)。

白話文:

可能是失血造成的,可以用聖愈湯。也可能是汗出不止,可以用獨參湯。如果傷到胸腹,感到疼痛闷闷的,而且喜欢用手摸,可能是肝火伤脾,可以用四君子湯加柴胡、山梔。如果怕用手摸,可能是肝经血滞,可以用四物湯加柴胡、山梔、紅花、桃仁。或者胸胁刺痛,发热午后更热,可能是肝经血伤,可以用加味逍遙散。

如果因此不思飲食,可能是肝脾氣傷,可以用四君子湯加柴、梔、川、歸、丹皮。如果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可能是脾胃氣滯,可以用六君子湯加芎、歸、柴胡。如果胸腹不利,食少不寐,可能是脾氣鬱結,可以用加味歸脾湯。如果痰氣不利,可能是脾肺氣滯,可以用二陳湯加白朮、青皮、山梔、芎、歸。如果傷到后呕吐,可能是因为疼痛太厉害,或者克伐伤胃,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半夏、當歸、生薑,或者因为仇怒伤肝,可以用小柴胡湯加茯苓、山梔。如果是因为痰火,可以用二陳湯加山梔、薑黃連来急消痰。

若胃氣虛者,急扶胃(宜補中益氣湯加半夏、生薑)。若因出血太多,或潰後者(宜六君子湯加當歸)。若因胃火者,急清胃(宜清胃湯加梔、芩、甘草)。或因打撲傷損,敗血入胃,嘔吐黑血如豆汁(宜百合湯、百合散)。如傷家喘咳,凡出血過多而黑,胸脹膈痛發喘氣虛,瘀血乘於肺也(宜二味參蘇飲)。

若咳血衄血,氣逆血蘊於肺也(宜十味參蘇飲加芩、連、山梔、蘇木)。如傷家作渴,或因出血過多(宜四物湯加白朮,不應,重用參、耆、歸、地),或因胃熱傷津液(宜竹葉黃耆湯),或因胃虛津液不足(宜補中益氣湯),或因胃火上熾(宜竹葉石膏湯)。若煩熱,小便淋澀,乃腎經虛熱也(宜地黃丸)。

白話文:

如果胃氣虛弱,要趕緊扶持胃氣,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半夏和生薑。如果因為出血過多,或胃潰瘍後,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入當歸。如果因為胃火旺盛,要趕緊清胃火,可以服用清胃湯加入梔子、黃芩、甘草。如果因為被打傷損傷,導致敗血進入胃部,嘔吐黑血像豆汁一樣,可以服用百合湯或百合散。如果傷患出現喘咳,且出血過多呈黑色,胸部脹痛、氣短,這是瘀血停滯在肺部的表現,可以服用二味參蘇飲。

如果出現咳血或鼻出血,這是氣逆血瘀在肺部的表現,可以服用十味參蘇飲加入黃芩、黃連、山梔子、蘇木。如果傷患感到口渴,可能是因為出血過多,可以服用四物湯加入白朮,但不要過度使用人參、黃芪、當歸、生地;也可能是因為胃熱傷津液,可以服用竹葉黃芪湯;或者因為胃虛津液不足,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或者因為胃火上炎,可以服用竹葉石膏湯。如果感到煩躁發熱,小便淋漓澀痛,這是腎經虛熱的表現,可以服用地黃丸。

如傷家創口痛,或至四五日不減,或至一二日方痛,欲作膿也(宜托裡散)。若兼頭痛,時作時止,氣虛也,再兼眩,則屬痰,當生肝血,補脾氣。以上皆薛氏之法,所當詳審而熟究,合之陳氏條以為傷科玉律者也。

倘不此之求,而或恃單方,或信草藥,以為傷家有傷,只須攻打,初不問其脈其症,而概用克伐,獨自詡為和傷妙訣,有不致陷人死地者幾何矣,吾故重其科,而獨立為篇(此篇採取薛立齋、陳文治兩家方論)。

【脈法】

《脈經》曰:從高顛仆,內有瘀血,腹脹滿,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又曰:破傷有瘀血停積者,其脈堅強實則生,虛細澀則死。若亡血過多者,其脈虛細澀則生,堅強實則死。皆以脈病不相應故也。《醫鑑》曰:打撲損,去血過多,脈當虛細,若得急疾大數者死,《入門》曰:凡折傷,外損筋骨者可治;內損臟腑里膜,及破陰子,其脈急疾者,不可治。《得效》曰:如傷臟腑致命處,一觀其脈虛促,危矣。

白話文:

如果傷口疼痛,持續四五天沒有減輕,或者是一兩天後才開始疼痛,就要注意可能要化膿了,可以服用托裡散。如果同時伴隨頭痛,時有時無,表示氣虛;如果還頭暈,那就是痰阻,需要滋養肝血,補益脾氣。以上都是薛氏的療法,需要仔細研究,結合陳氏的論述,才能成為傷科的精髓。

如果不能這樣用心學習,只依靠單方,或者相信草藥,認為傷口就是需要攻打,不看脈象和症狀,就盲目用藥,自以為是治療傷口的秘訣,最終難免會害死人。所以我特別重視這個科目,獨立成篇,並且引用了薛立齋和陳文治兩位醫家的理論。

根據脈象來看,《脈經》中說:「從高處跌落,內有瘀血,腹部脹滿,脈象堅強者可以活,脈象微弱者會死。」還說:「外傷有瘀血停積的,脈象堅強實者可以活,虛細澀者會死。」如果失血過多,脈象虛細澀者可以活,堅強實者會死。這些都是因為脈象和病情不相符。

《醫鑑》中說:「被打傷,失血過多,脈象應該虛細,如果脈象急促有力,則會死亡。」《入門》中說:「骨折,外傷筋骨可以治癒,內傷臟腑,損傷內膜,以及破損陰器,脈象急促的,就無法治癒。」《得效》中說:「如果傷及臟腑致命部位,觀察到脈象虛弱而急促,就非常危險。」

【跌撲閃挫症治】,《得效》曰:凡墮壓死者,急安好處,以袖掩其口鼻上一食頃,候眼開,先與熱小便飲之。若初覺氣絕,急擘開口,以熱小便灌,利去瘀血。《綱目》曰:卒墮撲壓倒打死,心頭溫者,皆可救,將本人如僧打坐,令一人將其頭髮控放低,以半夏末或皂角末吹入鼻內,如活卻以薑汁、香油灌之。《入門》曰:若取藥不及,急挖開口,以熱小便多灌。

《醫鑑》曰:人為刀斧所傷,或墮落險地,或撲身體,損傷筋骨皮肉,皆出血不止,或瘀血停積,若去之不早,則有入腹攻心之患。又曰:治損傷腫痛,瘀血流注紫黑,或傷眼上,青黑不散,大黃為末,生薑汁調敷患處即消,名將軍膏。又曰:一人落馬,被所佩鎖匙傷破陰囊,二丸脫落,懸掛未斷,痛苦無任,諸藥不效,予教漫漫托上,多取壁錢敷貼傷處,日漸安,其囊如故。又曰:接指方,蘇木為末,敷斷指間接定,外用蠶繭包縛完固,數日如故。

白話文:

【跌撲閃挫症治】,《得效》指出:凡因墜落或壓迫而致死的人,應立即將其安置在安全位置,用袖子遮住口鼻,等待一段時間,直到眼睛張開後,先給予熱水喝。如果開始覺得呼吸停止,應迅速掰開嘴巴,用熱水灌進去,以排除瘀血。

《綱目》提到:突然因墜落、撞擊或重物壓迫導致倒地死亡,只要心跳仍溫暖的,都有機會救活。應將傷者像和尚打坐一樣安置,由一人將頭發垂下,用半夏粉或皁角粉吹入鼻孔,若已復活,再用薑汁和香油灌入。

《入門》則說:如果無法立即取得藥物,應迅速挖開嘴巴,用熱水大量灌入。

《醫鑑》解釋:人因刀斧傷害,或墜落危險地形,或撞擊身體,導致筋骨皮肉受損,都可能出血不止,或者瘀血積聚。如果未能及時清除,可能會引起腹內或心臟的問題。又說:治療損傷引起的腫痛、瘀血流動呈紫黑色,或者傷及眼部,呈現青黑色不消散的情況,可以使用大黃粉,配合生薑汁調和敷於患處,就能消除腫痛,這種膏藥叫做將軍膏。又說:有人從馬上摔落,被佩戴的鎖鍊割傷陰囊,兩顆丸子脫落但尚未斷裂,疼痛難忍,各種藥物都無效,我教他緩慢地將傷處託高,大量使用牆上的錢(可能是指一種草藥)敷貼在傷口,逐漸恢復,陰囊如舊。又說:接續手指的方法,可用蘇木粉敷於斷指間,以固定,外部用蠶繭包裹,幾天後就如常。

又曰:自行顛仆,穿斷舌心,血出不止,取米醋以雞翎刷所斷處,其血即止,仍用蒲黃、杏仁、硼砂少許,為末,蜜調噙化而愈。又曰:治擦落耳鼻,用亂髮灰末,乘急以所落耳鼻蘸發灰綴定,以軟帛縛定。有人為驢所咬下鼻,一僧用此綴之,神效。丹溪曰:跌撲損傷,須用蘇木活血,黃連降火,白朮和中,以童便煎服妙。

傷在上,宜飲韭汁。又曰:凡損傷專主血論,肝主血,不問何經所傷,惡血必歸於肝,流於脅,鬱於腹,而作脹痛,實者下之,宜通導散、桃仁承氣湯、奪命散,虛者復元活血湯、當歸鬚散調之。又曰:凡出血過多,而又嘔血不止者,難治,宜用蘇木煎湯調蜂霜散服之。《得效》曰:凡撲跌壓傷,或從高墮落,皆驚動四肢五臟,必有惡血在內,專怕噁心,先用通二便藥和童便服之,立效,大小腸俱通利,則自無煩悶攻心之患矣。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自己跌倒,舌頭斷裂,血流不止,可以用米醋用雞毛刷塗抹在斷裂處,血就會止住。之後再用蒲黃、杏仁、硼砂少許研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含化,就能痊癒。另外,如果不小心擦掉耳朵或鼻子,可以用燒成灰的頭髮,趁著還沒完全癒合,沾取灰末塗抹在掉落的部位,再用柔軟的布包紮固定。曾經有位僧人用這個方法治療驢咬掉鼻子的病人,效果非常顯著。丹溪先生說,跌倒受傷,一定要用蘇木活血,黃連降火,白朮和中,用童尿煎服效果最佳。

傷勢在上半身,應該喝韭菜汁。一般來說,受傷主要跟血有關,肝臟主血,不論哪條經脈受傷,瘀血都會歸入肝臟,流向脅肋,積聚在腹部,引起脹痛。實證就用通導散、桃仁承氣湯、奪命散治療,虛證就用活血湯、當歸鬚散調治。如果出血過多,還伴隨嘔血不止,治療起來很困難,可以用蘇木煎湯調和蜂霜散服用。《得效》記載,凡是跌倒、撞擊或從高處墜落,都會震動四肢五臟,必定會有瘀血在體內,容易引起噁心。先用通便藥和童尿服用,效果很好,大小腸通暢,就不會出現心煩意亂的症狀了。

又曰:蘇合香元,治打撲墮落挾驚悸,氣血錯亂,昏迷不省,急取三五丸,溫酒童便調灌,即蘇。又曰:頭上有傷,或打破,或金刃傷,用藥糊縛,不可使傷風,慎之。又曰:凡手腳各有六出臼,四折骨,每手有三處出臼,腳亦三處出臼,手掌根出臼,其骨交互相鎖,或出臼,則是挫出鎖骨之外,須是溺骨於鎖骨下歸窠,若出外則須搦入內,若出內則須搦入外,方入窠臼,只用手拽,斷難入窠,十有八九成痼疾也。

又曰:骨節損折,肘臂腰膝出臼蹉跌,須用法整頓歸元,先用麻藥與服,使不知痛,然後可用手法。又曰:搦骨歸窠,須用竹一片,生柳木板片尤佳,夾定一邊,一邊不用夾,須存屈直處,時時拽屈拽直,不然則愈後屈直不順。又曰:凡骨碎者,用接骨藥火上化開,糊骨上,然後夾定,外用夾骨法,活血散、接骨丹,內服接骨散、自然銅散、接骨紫金丹,淋洗用蔓荊散。

白話文:

又說:蘇合香丸,對於因摔打、跌落、受驚嚇導致的氣血混亂、意識不清,有著急救的功效。馬上服用3到5顆,並以溫熱的米酒或是童子尿調和後灌入,即可使人恢復清醒。又說:頭部有傷口,不管是摔傷、撞傷或是被金屬利器所傷,應使用藥物敷裹,避免受風,請謹慎處理。又說:人手腳各有六個關節,其中四處是骨頭,每隻手有三處關節脫臼,腳也有三處,手掌根部關節脫臼,骨頭相互交鎖,若關節脫臼,則可能是鎖骨被推到了骨頭之外,必須讓骨頭回到鎖骨下方的正常位置,如果脫臼在骨頭外面,需要將它拉回骨頭內,反之則需要將它推回骨頭外,才能讓骨頭回到正常的關節位置,單純用手拉動通常是無法讓骨頭回到關節位的,有80%以上的機會會成為長久的病痛。

又說:骨骼損傷、肘、臂、腰、膝關節脫臼,必須依法整頓回歸原位,首先需要使用麻藥使其不感到疼痛,然後再進行手法調整。又說:要將骨頭送回原位,需要一根竹子或是一片生長的柳木板,將其中一邊固定,另一邊不固定,要保持其彎曲或直立的狀態,時常拉伸或調整其彎曲和直立的位置,否則痊癒後可能會出現不順暢的情況。又說:對於骨折的情況,使用接骨藥物在火上融化後塗在骨頭上,然後固定,外加夾骨方法,並使用活血散、接骨丹等藥物,內服接骨散、自然銅散、接骨紫金丹,淋浴時使用蔓荊散。

《回春》曰:凡鬥毆被打,成破傷風,頭面腫大發熱,以九味羌活湯熱服取汗,外用杏仁搗爛入白麵少許,新汲水調敷瘡上,腫即消。又曰:治跌撲,亦散被毆瘢痕。麻油、清酒各一碗,同煎數沸服之,服了,臥火燒熱地上一夜,痛止腫消無痕,有被傷者,仇家陰令術士以此治之,次日驗審,了無一毫傷痕。

《聖惠方》曰:打撲傷肌膚青腫,茄子種極黃極大者,切片瓦上焙為末,臨臥酒調二錢服,一夜消盡無痕。鰲曾治一人,腦髓震動,氣海鬱塞者,其人因倒墜下樓,跌傷肩臂,服和傷藥,損傷已愈,但患頭昏眼黑,竟不能俯仰,時有氣從臍下而上,便身聳肩息,其氣直從喉上出方止,日數十次,診其脈諸部皆平,但覺右寸指外滑數,二三十至一止,右寸近關半指沉澀,因知其倒墜時,頭項先著地,故腦髓為之震動,又和身倒墜,身地相擊,必氣為之並,因遂凝抑氣海中,不得調暢也,因與茯神三錢、白芨四錢、便香附二錢、菟絲子三錢、硃砂五分,一塊絹包,線掛罐中,不令著底,煎好調真琥珀末五分服,二帖病減半。又前方加磨沉香五分,愈七八分,又前方加沉香,再加歸身二錢,二帖全愈。

白話文:

《回春》說:如果被人打鬥毆打,造成破傷風,頭面腫大發熱,可以用九味羌活湯熱服取汗,外用杏仁搗爛加入少量白麵,用新汲水調敷在傷口上,腫脹就會消退。還說:治療跌撲,也能散去被毆打的瘢痕。麻油、清酒各一碗,一起煎煮幾沸後服用,服用後,臥在火燒熱的地面上過一夜,疼痛就會停止,腫脹也會消退,而且沒有瘢痕。有被傷者,仇家暗中指使術士用這種方法治療,第二天驗審,就沒有任何傷痕。

《聖惠方》說:打撲傷到肌膚出現青腫,選用最黃最大的茄子,切片放在瓦片上焙成粉末,臨睡前用酒調服二錢,一夜就能消盡,沒有痕跡。鰲曾治療過一個人,腦髓震動,氣海鬱塞,因為從樓上墜落,跌傷肩臂,服用和傷藥,損傷已經痊癒,但患頭昏眼黑,不能俯仰,經常有氣從臍下往上涌,身體聳肩喘息,氣一直從喉嚨往上出才停止,每天發生幾十次,診脈發現各部位脈象都平穩,只是右寸脈外滑數,二三十次才止一次,右寸靠近關脈半指沉澀,因此知道他墜落時,頭項先著地,所以腦髓因此震動,又因為身體倒墜,身體和地面相撞,必然氣血因此凝聚,因此凝滯在氣海中,不能調暢,所以給他服用茯神三錢、白芨四錢、香附二錢、菟絲子三錢、硃砂五分,用一块丝绸包裹,用线悬挂在药罐中,不要接触药罐底部,煎好後調入真琥珀末五分服用,服用兩帖病情減輕一半。又加磨沉香五分,病情减轻七八分,又加沉香,再加歸身二钱,服用两帖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