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九 (4)
卷二十九 (4)
1. 治腿股膝臏踝足瘡瘍方六十七
仙方活命飲(陰疽〕,穿山甲,白芷,防風,赤芍,皂角刺,甘草,歸尾,貝母,花粉(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一錢另研末),水、酒各半煎,送下二末。
青草蒼柏湯,〔附骨疽〕,蒼朮,黃柏(各三錢),青皮(錢半),甘草(五分),加薑汁少許,虛人加牛膝一錢。夏加黃芩八分。冬加桂枝五分。痛甚無汗加麻黃二分。此能治環跳穴痛不已。
白話文:
「仙方活命飲」專治陰疽,用穿山甲、白芷、防風、赤芍、皂角刺、甘草、歸尾、貝母、花粉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一錢研成粉末,用水和酒各半煎煮,將粉末送服。
「青草蒼柏湯」專治附骨疽,用蒼朮、黃柏各三錢,青皮一錢半,甘草五分,加入少許薑汁,體虛者加牛膝一錢。夏季加黃芩八分,冬季加桂枝五分。疼痛劇烈無汗者加麻黃二分。此方能治環跳穴疼痛不止。
內消升麻湯,〔又〕,大黃,升麻,枳實,黃芩,當歸,白芍(各一錢),炙草(八分),稍熱服。
漏蘆飲子,〔又〕,漏蘆,白斂,黃芩,麻黃,枳實,升麻,白芍,甘草,朴硝(各五分),大黃(一錢)
五香連翹湯,〔又〕,沉香,木香,丁香,藿香,麝香(用少許),連翹,射干,獨活,升麻,炙草,大黃,桑寄生(各五分),一方有黃耆、木通。水煎,取利為效。
白話文:
內消升麻湯由大黃、升麻、枳實、黃芩、當歸、白芍(各一錢)、炙草(八分)組成,溫服。漏蘆飲子則由漏蘆、白斂、黃芩、麻黃、枳實、升麻、白芍、甘草、朴硝(各五分)、大黃(一錢)組成。五香連翹湯包含沉香、木香、丁香、藿香、麝香(少許)、連翹、射干、獨活、升麻、炙草、大黃、桑寄生(各五分),有些方劑還會加入黃耆、木通。水煎服用,以利尿為效。
此方兼治諸瘡,初覺一二日,厥逆,咽喉塞,發寒熱。如不用五香,名七味寒變。
內托羌活湯,〔又〕,羌活,黃柏(各一錢),防風,藁本,連翹,炙草,蒼朮,陳皮(各八分),肉桂(五分)
內托耆柴湯,〔又〕,黃耆(二錢),柴胡(一錢),羌活(五分),連翹(錢半),歸尾(七分半),肉桂(三分),生地,黃柏(各二分),土瓜根(酒洗錢二分),水二盞,酒一盞,煎熱服。二服即效,驗過。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瘡瘍,初期一兩天會出現厥逆、咽喉阻塞、發寒發熱等症狀。如果不用五香,就叫做七味寒變。
內托羌活湯的藥材包括:羌活、黃柏、防風、藁本、連翹、炙草、蒼朮、陳皮、肉桂。
內托耆柴湯的藥材包括:黃耆、柴胡、羌活、連翹、歸尾、肉桂、生地、黃柏、土瓜根。用水和酒煎煮服用,兩次即可見效,已經驗證過。
此方能治足太陰厥陰經分瘡,生腿內近膝股,或癰或附骨疽,初起腫痛勢大。
內托酒煎湯,〔又〕,黃耆,歸尾(各二錢),柴胡(一錢半),連翹,肉桂,牛蒡子,白芷(各一錢),升麻(七分),黃柏,甘草(各五分),水、酒各半煎。
此方能治足少陰經分癰,生腿外側,或因寒濕,得附骨疽,或微侵足陽明經分,堅硬腫痛,不能行。
黃連消毒散,〔又〕,酒黃連,酒生地,酒歸身,羌活,連翹,黃耆,黃芩,黃柏,獨活,酒防己,防風,藁本,蘇木,陳皮,桔梗(各一錢),酒知母(四分),甘草梢,人參(各五分),水煎,入酒少許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足太陰、厥陰經脈上的瘡傷,病灶長在靠近膝蓋的腿內側,可能是癰或附骨疽,初期腫痛厲害。用酒煎湯,另外加入黃耆、歸尾、柴胡、連翹、肉桂、牛蒡子、白芷、升麻、黃柏、甘草,水酒各半煎煮服用。
另一個藥方可以治療足少陰經脈上的癰,長在腿外側,可能是因寒濕所致,發展成附骨疽,或輕微侵犯到足陽明經脈,導致腫塊堅硬疼痛,無法行走。用酒浸泡黃連、生地、歸身、羌活、連翹、黃耆、黃芩、黃柏、獨活、防己、防風、藁本、蘇木、陳皮、桔梗,酒浸知母,甘草梢、人參,水煎後加入少量酒服用。
此方兼治腦疽、背疽,焮腫疼痛,或麻木。
檳蘇散,〔又〕,蘇梗,香附(各二錢),甘草,陳皮,檳榔,木瓜(各一錢),姜,蔥
三生散,〔又〕,露蜂房,蛇退,頭髮(洗淨等分),各燒灰存性研細,酒下三錢。
神應膏,〔又〕,當歸(兩一錢),赤芍,大黃(各兩半),白芷,官桂(各一兩),元參(兩三錢),川斷(兩二錢),莪朮(九錢),生地(兩二錢),真香油二斤浸藥,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熬黑去渣,夏用黃丹二十兩,冬十五兩,漸下,不住攪,滴水沉為度。
白話文:
-
檳蘇散:取用檳榔、蘇梗、香附各二錢,甘草、陳皮、木瓜各一錢,加入姜、蔥一起煎煮服用。
-
三生散:取露蜂房、蛇退、頭髮(需先清洗淨)等份,將其燒成灰,保留活性成分後研磨細末,然後用酒送服三錢。
-
神應膏:使用當歸、赤芍、大黃各兩半錢,白芷、官桂各一兩,元參、川斷各兩二錢,莪朮九錢,生地兩二錢。將這些藥物浸泡在真香油二斤中,依季節不同,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再將其熬煮至黑色,過濾掉渣。夏季使用黃丹二十兩,冬季使用十五兩,逐步加入,不斷攪拌,直到滴入水中能沈澱為止。
請注意,這些藥方是古籍中的記載,並非現代醫學的標準治療方式。在實際使用時,必須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調整和指導。
此藥本治漏瘡,塞孔內,並作貼子護。
柴胡鼠黏子湯,〔又〕,連翹,肉桂(各一錢),黃柏,炙草(各五分),歸梢,黃耆(各二錢),柴胡,鼠黏子(各錢半),酒煎,空心服,服後即飯,不使熱藥犯上焦也。
平肌散,〔又〕,密陀僧(煅赤色),花蕊石(煅赤色),白龍骨(各一兩),黃丹(炒),乳香(另研),黃連(各二錢半),輕粉(一錢研極細),乾摻。
此方兼治諸瘡久不斂。
沉香湯,〔石疽〕,沉香,木香,防風(各七錢半),羚羊角,麥冬,當歸,枳殼,升麻,元參,赤芍,地骨皮,生甘草(各一兩),炒大黃二兩每末四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種藥主要用來治療漏瘡,塞進孔洞裡,也可以製成貼片保護。柴胡鼠黏子湯,還要加上連翹、肉桂各一錢,黃柏、炙草各五分,歸梢、黃耆各二錢,柴胡、鼠黏子各一錢半,用酒煎服,空腹服用,服完馬上吃飯,避免熱藥傷及上焦。平肌散,還要加上密陀僧(煅成赤色)、花蕊石(煅成赤色)、白龍骨(各一兩)、黃丹(炒)、乳香(另研)、黃連(各二錢半)、輕粉(一錢研極細),混合在一起。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各種久不癒合的瘡瘍。沉香湯,用於治療石疽,需要沉香、木香、防風各七錢半,羚羊角、麥冬、當歸、枳殼、升麻、元參、赤芍、地骨皮、生甘草各一兩,炒大黃二兩,每次服用四錢,水煎服。
黃連散,〔石癰〕,黃連,大黃,牙硝,白斂,黃柏(各一兩),血竭,青鹽(各五錢),赤小豆(半合),杏仁(去皮尖四十九粒),蜜水調塗,干即易之。
越婢湯,〔賊風〕
內補黃耆湯,〔股疽〕,黃耆(二錢鹽水炒),熟地,人參,茯苓,炙草(各五分),白芍,川芎,官桂,遠志,當歸(各八分),麥冬(五分),姜(三片),棗(三枚)
白話文:
黃連散,針對石癰病狀,包含的藥物有黃連、大黃、牙硝、白斂、黃柏(各一兩),血竭、青鹽(各五錢),赤小豆(半合),杏仁(去皮尖四十九粒)。使用蜜水調和後塗抹患處,乾了就更換新的。
越婢湯,用於治療由賊風引發的病症。
內補黃耆湯,針對股疽病狀,主要藥物有黃耆(二錢,用鹽水炒過)、熟地、人參、茯苓、炙草(各五分)、白芍、川芎、官桂、遠志、當歸(各八分)、麥冬(五分)、姜(三片)、棗(三枚)。
十全大補湯,〔又〕,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耆,肉桂,姜,棗
紫全丹,〔又〕
犀角湯,〔疪疽〕,犀角,木香(各七錢半),山梔仁,連翹,射干,當歸,赤芍,升麻,元參,枳殼,生甘草(各一兩),大黃(二兩),每末三錢,水煎服。
此兼治癰疽,腫硬如石,久不作膿。
十六味流氣飲,〔人面瘡〕,人參,黃耆,當歸(各一錢),川芎,肉桂,厚朴,白芷,甘草,防風,檳榔,烏藥,白芍,枳殼,木香(各五分),桔梗(三分),紫蘇(錢半),水煎,食後服。若因怒,加青皮一錢。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又名「十全補藥」,主要成分包括: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耆、肉桂、姜、棗。這是一種全面補益的藥方,適合於身體虛弱或長期疲勞的人使用。
【紫全丹】,又稱「紫全丹方」,主要成分為:犀角、木香(各7.5錢)、山梔子仁、連翹、射乾、當歸、赤芍、升麻、玄參、枳殼、生甘草(各1兩)、大黃(2兩)。這種藥方研磨成粉,用水煎煮後服用,適用於治療癰疽、腫塊硬如石頭且長期不化膿的病症。
【犀角湯】,又稱「犀角湯方」,主要成分為:犀角、木香(各7.5錢)、山梔子仁、連翹、射乾、當歸、赤芍、升麻、玄參、枳殼、生甘草(各1兩)、大黃(2兩)。這種藥方研磨成粉,用水煎煮後服用,適用於治療癰疽、腫塊硬如石頭且長期不化膿的病症。
【十六味流氣飲】,又稱「十六味調氣飲」,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黃耆、當歸(各1錢)、川芎、肉桂、厚朴、白芷、甘草、防風、檳榔、烏藥、白芍、枳殼、木香(各5分)、桔梗(3分)、紫蘇(錢半)。這種藥方用水煎煮後,在飯後服用,適用於治療臉部痤瘡。如果因為情緒激動引起痤瘡,可以加用青皮1錢。
大苦參丸,〔又〕,苦參(二兩),防風,荊芥,白芷,生川烏,赤芍,首烏,川芎,獨活,蔓荊子,山梔,皂角,赤苓,山藥,羌活,黃耆,白蒺藜,白附子(各五錢),炮草,烏錢半,麵糊丸,空心,酒、茶任下。
金匱腎氣丸〔又〕,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牛膝,車前子
白話文:
大苦參丸,又名,含有以下成分:苦參(二兩),防風,荊芥,白芷,生川烏,赤芍,首烏,川芎,獨活,蔓荊子,山梔,皁角,赤苓,山藥,羌活,黃耆,白蒺藜,白附子(各五錢),炮草,烏錢半,麵糊製成丸狀,需在空腹時用酒或茶送服。
金匱腎氣丸,又名,含有以下成分: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牛膝,車前子。
五積交加散〔鶴膝風〕,白芷,當歸,茯苓,半夏,川桂枝,川芎,白芍,甘草,枳殼,麻黃,陳皮,桔梗,厚朴,乾薑,蒼朮,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此即五積散合人參敗毒散也。
此方兼治寒濕,身體重痛,腰腳痠疼。
八味丸,〔又〕,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
白話文:
【五積交加散(鶴膝風)】,包含白芷、當歸、茯苓、半夏、川桂枝、川芎、白芍、甘草、枳殼、麻黃、陳皮、桔梗、厚朴、乾薑、蒼朮、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這是五積散與人參敗毒散的結合版本。
這個藥方適用於治療寒濕所引起的身體沈重疼痛、腰腳痠痛等症狀。
【八味丸】,包含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
歸耆湯,〔又〕,當歸(一錢),黃耆(五錢)
蒼龜丸〔又〕,蒼朮,白芍,龜板(各二兩半),黃柏(五錢),粥丸,每五十丸,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下。
此方兼治痢後腳弱漸小。
二妙蒼柏散,〔又〕,蒼朮(鹽炒),黃柏(酒炒各五錢),水煎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如氣實,加酒少許。氣虛加補氣藥。血虛加補血藥。痛加薑汁。或為末、為丸皆可。
白話文:
歸耆湯,用當歸一錢,黃耆五錢。蒼龜丸,用蒼朮、白芍、龜板各二兩半,黃柏五錢,做成粥丸,每五十丸,用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服用。此方也治痢疾後腳弱漸小的症狀。二妙蒼柏散,用鹽炒蒼朮、酒炒黃柏各五錢,水煎服。這兩種藥都有強壯之氣,如果氣盛,加少許酒;氣虛就加補氣藥;血虛就加補血藥;疼痛就加薑汁。可以研末服用,也可以做成丸藥。
此方兼治一切風寒濕熱腳氣,骨間作熱,或腰膝疼痹腫痛,令人痿躄,用之神效。
六君子湯,〔又〕,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半夏,陳皮
補中益氣湯,〔又〕
獨活寄生湯,〔又〕,獨活,桑寄生,白芍,當歸(各七分),熟地,川芎,人參,茯苓,牛膝,杜仲,秦艽,細辛,防風,肉桂(各五分),甘草(三分),姜(三片)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由風寒濕熱引起的腳氣,以及骨頭間發熱、腰膝疼痛腫脹、導致人體痿弱無力等症狀,療效非常顯著。
六君子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半夏、陳皮。
補中益氣湯:。
獨活寄生湯:獨活、桑寄生、白芍、當歸(各七分)、熟地、川芎、人參、茯苓、牛膝、杜仲、秦艽、細辛、防風、肉桂(各五分)、甘草(三分)、姜(三片)。
大防風湯,〔又〕,熟地,防風,杜仲(薑汁妙),當歸,黃耆,白芍(各一錢),附子,川芎(各七分半),羌活,人參,酒牛膝,炙草(各五分),白朮(錢半),姜,棗,空心服。此方芎、歸、芍、地以補血,參、耆、朮、草以補氣,羌、防以散風濕、利關節,杜仲、牛膝以補腰膝,附子以行參、耆之氣而走周身脈絡,乃治氣血兩虛,挾風濕而成痿痹之聖藥,豈但治鶴膝而已,但不可以之治有餘耳。
防風通聖散,〔膝遊風〕,赤芍,芒硝,川芎,滑石煅,大黃,桔梗,荊芥,石膏,麻黃(各四分半),山梔,白朮,連翹,當歸,薄荷,甘草,黃芩,防風(各八分),表裡實,二便秘,方可用。
白話文:
大防風湯用熟地、防風、杜仲、當歸、黃耆、白芍、附子、川芎、羌活、人參、酒牛膝、炙草、白朮、薑、棗,空腹服用。此方以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補血,人參、黃耆、白朮、炙草補氣,羌活、防風散風濕、利關節,杜仲、牛膝補腰膝,附子行參、黃耆之氣而走周身脈絡,用於治療氣血兩虛,挾風濕而成痿痹的病症。
防風通聖散則用赤芍、芒硝、川芎、滑石、大黃、桔梗、荊芥、石膏、麻黃、山梔、白朮、連翹、當歸、薄荷、甘草、黃芩、防風,用於治療表裡實、二便秘的病症。
勝金丹,〔膝眼毒〕,白砒制,麝香(各五分),真蟾酥(一錢),雄黃,辰砂,乳香,沒藥,血竭(各錢半),全蠍(炮),天龍(去頭足炙),穿山甲(炙各三錢),姜蠶(炒五錢),每末三錢,砂糖調蔥頭、酒送下,取汗。
五香湯,〔黃鰍癰〕,青木香,藿香,沉香,丁香,薰陸香(各一兩)
流氣飲,〔又〕,人參,肉桂,桔梗,當歸,黃耆,甘草,厚朴,紫蘇,白芍,烏藥,枳殼,防風,檳榔,川芎,白芷,木香,生薑,痛加乳香、沒藥,氣滯加香附,胃虛加陳皮,流注加羌活、獨活,此乃行氣散血之劑,不宜多服,以致氣血虛耗,反不能成膿也。此又名瘡科流氣飲。
白話文:
【勝金丹】,【膝眼毒】,白砒處理後製成,麝香(各五分),真蟾酥(一錢),雄黃,辰砂,乳香,沒藥,血竭(各錢半),全蠍(炮製),天龍(去頭腳後用火烤),穿山甲(烤後各三錢),姜蠶(炒後五錢),每種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三錢份量,加入砂糖,調和蔥頭、酒服用,以引發出汗。
【五香湯】,【黃鰍癰】,青木香,藿香,沈香,丁香,薰陸香(各一兩)
【流氣飲】,【又】,人參,肉桂,桔梗,當歸,黃耆,甘草,厚朴,紫蘇,白芍,烏藥,枳殼,防風,檳榔,川芎,白芷,木香,生薑,痛時加乳香、沒藥,氣滯時加香附,胃虛時加陳皮,有流注症狀時加羌活、獨活,這是促進氣血流通、消散瘀血的藥方,不應過量服用,以免導致氣血虛弱,反而不能形成膿包。這也是被稱為瘍科流氣飲的藥方。
此方主恚怒氣結,成核腫硬,及風寒濕熱搏結經絡,或血氣不和,結成腫塊,漫腫木悶者,神效。
當歸拈痛湯,〔濕毒〕
一粒金丹,〔腓腨疽〕,沉香,木香,乳香(各五分),巴霜(錢半),棗肉丸,服法詳在前。
八物湯,(臁瘡〕
歸脾湯,〔又〕
黃耆丸,〔又〕,黃耆,烏藥,地龍,茴香,川楝肉,川椒,防風,赤小豆,白蒺藜,海桐皮,威靈仙,陳皮等分,酒糊丸,空心,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因怒氣鬱結而導致的腫塊硬結,以及風寒濕熱等因素引起的經絡阻塞、氣血不通而形成的腫塊,對於腫塊瀰漫、木僵、沉悶等症狀,療效顯著。
此方專治腎臟虛風,攻注手足頭面,麻痹痛癢,或生瘡疥,臁瘡焮腫。
四生散,〔又〕,生白附子,生黃耆,生獨活,生蒺藜(各五分),共為末,以不落水豬腰子批開入藥末,濕紙包煨熟,空心,連腰子細嚼,鹽酒下。
此方兼治風癬疥癩,血風等瘡。
龍骨膏,〔又〕,龍骨,密陀僧,乳香,沒藥(各二錢),海螵蛸(錢半),肥皂子(燒存性五個),香油調,用棉紙作夾膏,以針刺眼,縛貼瘡上,間日一翻,兩面貼之。
白話文:
這方子專門治療腎臟虛風引起的四肢頭面麻木、疼痛、瘙癢,或長瘡疥、臁瘡紅腫。將生白附子、生黃耆、生獨活、生蒺藜各五分,研磨成粉末,用不沾水的豬腰子剖開,將藥粉填入,用濕紙包好,煨熟後空腹吃下,連腰子一起細嚼,用鹽酒送服。這方子還可以治療風癬、疥癩、血風等瘡。
另外,龍骨膏也可以治療此類疾病。將龍骨、密陀僧、乳香、沒藥各二錢,海螵蛸半錢,肥皂子燒成炭五個,用香油調和,用棉紙夾成膏藥,用針刺破患處,將膏藥貼在患處,隔一天換一次,兩面都要貼。
馬齒膏,〔又〕,馬齒莧煎汁一鍋,去渣,入黃蠟五兩,漫火熬膏,塗瘡上。
窯土膏,〔又〕,多年窯灶土或只用灶心土,黃丹,輕粉,黃柏,乳香,沒藥,赤石脂等分,清油調成膏,用傘紙夾住,茶清洗過貼之,以絹縛,雖癢不可動,直待成痂方揭,未愈再貼。
小駐車丸,〔又〕,黃連(六錢),阿膠(三錢),當歸(二錢),乾薑(一錢),醋糊丸。
白話文:
馬齒膏:馬齒莧煎出的濃湯一鍋,去掉渣滓,加入黃蠟五兩,用慢火熬煮成膏狀,然後塗抹在患處。
窯土膏:多年使用的窯竈土或者單獨使用竈心土,配合黃丹、輕粉、黃柏、乳香、沒藥、赤石脂等份量相同的材料,用清油調和成膏狀。用傘紙夾住,先用茶水清洗患處後貼上,再用絹布捆綁。即使癢也不能移動,直到長出痂才揭開,若還未痊癒可以再次貼上。
小駐車丸:黃連(六錢)、阿膠(三錢)、當歸(二錢)、乾薑(一錢),用醋糊製成丸子。
蠟礬紙,〔又〕,麻油二兩,川椒四十九粒,銅杓內煎黑,入一寸長槐枝四十九段,煎黑,入黃蠟一兩,輕粉研二錢,枯礬研一錢,候化,將棉紙照瘡大剪十二塊,四角用紙釘住,投油內滲透為度,勿使紙黃,先以槐枝、蔥、椒煎湯洗,將紙貼上,外用油紙包裹,紅絹緊扎一周時,揭起,去近內紙一層,十二日揭盡瘡愈。
桐油膏,〔又〕,桐油,百草霜,發灰,黃丹,乳香,鹿角灰(各三錢),共為細末,熬膏塗油紙上貼之,血虛痛甚者尤宜。如年久紫黑者,先用爐灰膏去瘀肉。
白話文:
蠟礬紙,麻油二兩、川椒四十九粒,在銅杓中煎煮至黑色,加入一寸長的槐枝四十九段,繼續煎至黑色,再加入黃蠟一兩、輕粉研磨成粉二錢、枯礬研磨成粉一錢,等待融化。將棉紙剪成與瘡口大小相同的十二塊,用紙釘固定四角,放入油中浸泡至滲透,但不可讓紙變黃。先用槐枝、蔥、椒煎煮的湯水洗淨瘡口,再將浸泡好的紙貼上,外面用油紙包裹,再用紅絹綁緊。一週後揭開,去掉最裡面一層紙,如此持續十二天,直到瘡口痊癒。
桐油膏,桐油、百草霜、發灰、黃丹、乳香、鹿角灰(各三錢),研磨成細末,熬製成膏狀,塗抹在油紙上,貼在瘡口。對於血虛疼痛嚴重的患者尤其適用。如果瘡口年久變成紫黑色,先用爐灰膏去除瘀肉。
蘄艾膏,〔又〕,蘄艾,川椒(各五錢),黃丹(三錢水飛),水粉(一兩),輕粉(一錢),熟麻油調膏,隔紙貼。
爐灰膏,〔又〕,響糖爐內灰一升半,風化石灰一升炒紅,盛箕內,用滾湯三碗,徐徐淋汁,漫火熬如稀糊,先下巴霜,次下蟾酥各二錢,白丁香研末五分,炒石灰一錢,攪勻,再熬如麵糊,磁器盛,勿泄氣,每用以簪頭挑少許,口呵氣令化,以針撥開患處貼之。
此方治一切無名腫毒惡瘡,及外痔瘰癧,兼除瘤點痣,有膿去膿,無膿即散,惟好肉及眼上忌用。如點瘰癧,去蟾酥加輕粉一錢,痛者加乳香、沒藥各一錢,瘤痣只用灰膏,不必用藥。
白話文:
蘄艾膏是用蘄艾和川椒各五錢,黃丹三錢(水飛過),水粉一兩,輕粉一錢,用熟麻油調成膏狀,貼在患處,需隔著紙張。
爐灰膏是用響糖爐內的灰一升半,風化石灰一升炒紅,盛在箕裡,慢慢淋入三碗滾湯,用小火熬成稀糊狀,先加入下巴霜和蟾酥各二錢,白丁香研成粉末五分,炒石灰一錢,攪拌均勻,再熬成麵糊狀,盛在磁器裡,注意不要泄氣。使用時用簪頭挑取少量,用嘴呵氣讓它化開,再用針撥開患處貼上。
這兩種膏方可以治療各種無名腫毒、惡瘡,以及外痔、瘰癧,還能去除瘤、點、痣。如果有膿,就排出膿液,沒有膿就自行消散。但需要注意,好的肉和眼上不能使用。如果治療瘰癧,可以去除蟾酥,加入輕粉一錢;如果疼痛,可以加入乳香和沒藥各一錢;如果治療瘤、痣,只用灰膏即可,不必再加其他藥物。
黃蠟膏,〔又〕,香油一兩,入胎髮梅大一團熬化,入白膠香、黃蠟各一兩化,再入龍骨、赤石脂、血竭三末各一兩,攪勻,候冷,磁器收,每用捏作薄片貼瘡上,外以絹縛,三日後翻貼外面,又以活血藥煎湯洗。
取蟲方〔又〕,生鱔魚數條,以清油塗腹下,置瘡上盤屈,以帛系定,少頃癢不可忍,然後取視,腹下有小竅,皆蟲也。
針法,〔又〕,臁瘡色紫黑,先以三稜針去惡血,冷水洗淨,乃貼膏藥,忌日光、火氣、陽氣。如黑腫未盡,可再出血,以紫黑血盡為度。
白話文:
【黃蠟膏】,又名,一兩香油,加入一塊約梅子大小的胎髮,一起熬煮至融化。接著加入一兩白膠香和黃蠟,再次混合,直到全部溶解。最後加入三種粉末:一兩龍骨、一兩赤石脂、一兩血竭,充分攪拌均勻,等其冷卻後,轉存於瓷器中。每次使用時,取一片貼在傷口上,外面再覆蓋一層紗布。三天後,轉換位置貼在傷口外側,並使用活血藥物煎製的湯水清洗傷口。
【取蟲方】,又稱,幾條生鱔魚,將清油塗抹在腹部下方,放在傷口上盤旋屈曲,然後用布束緊。不久後會感到極度癢感,接著檢查,會發現腹部下方出現小孔,內藏蟲子。
【針法】,又稱,對於紫黑色的臁瘡,首先使用三稜針排出壞血,用冷水清洗乾淨,然後貼上膏藥。避免陽光、熱氣和陽氣的照射。如果黑腫尚未完全消退,可以再次放出血液,直到紫黑色的血液完全消失為止。
粉麝散,〔又〕,生龜殼一個,醋一碗塗炙,醋盡為度,火煅放冷為末,入輕粉、麝香各一錢,和勻,先以蔥湯洗,後塗上。
沈氏二蠟膏,〔又〕,真菜油四兩,入連須蔥白三個,川椒十四粒,熬至二物色枯,去渣,再入白蠟、黃蠟、白礬各二殘,熔化離火,俟沸稍定,入東丹三錢,急急攪勻,倒在碗內,放陰土地上一日夜去火毒,然後將生礬五六分,滾水泡一碗,將瘡洗淨拭乾,將藥塗上如錢厚,以油紙貼,外以粗草紙略揉軟蓋上,絹帛縛之,每日一洗一塗,縛扎如法,數日即愈矣。但瘡雖愈,四邊必多水泡,癢極切不可爬搔,若搔碎,即又成瘡矣,故雖愈仍將藥照舊洗塗,並水泡亦塗在內,如是三四日,全愈不癢矣。
白話文:
粉麝散,將龜殼用醋塗抹炙烤至醋干,火煅後放涼研磨成粉,加入輕粉和麝香各一錢,混合均勻。使用時先用蔥湯清洗患處,再將藥粉塗抹於患處。
沈氏二蠟膏,將菜油四兩加入帶須的蔥白三個和川椒十四粒,熬煮至蔥白和川椒顏色枯萎,去除渣滓,再加入白蠟、黃蠟、白礬各二錢,熔化後離火冷卻,待沸騰稍定後加入東丹三錢,快速攪拌均勻,倒入碗中,放在陰涼處一晝夜去除火毒。之後將生礬五六分用滾水浸泡成一碗,清洗患處,擦乾,將藥膏塗抹於患處,厚度如錢幣,用油紙貼敷,外用粗草紙略微揉軟蓋住,再用絹帛綁紮。每天清洗一次,塗藥一次,綁紮方式如前,數日即可痊癒。但即使瘡瘍癒合,周圍仍會有許多水泡,奇癢無比,不可抓撓,若抓破水泡,會再次形成瘡瘍。因此,即使瘡瘍癒合,也要繼續按照原方法清洗塗藥,水泡也要塗抹藥膏,如此持續三四天,便可徹底痊癒,不再癢癢。
此余自制方也,屢試屢驗,並治下部濕毒瘡。
托裡消毒散,〔癘疽〕,人參,鹽水,炒黃耆,酒當歸,炒白芍,炒白朮,川芎,茯苓(各一錢),白芷,金銀花,連翹(各七分),炙草(五分)
萬病解毒丹,〔又〕,五倍子(捶碎洗淨焙乾三兩),山茨菇(去皮淨末二兩),千金子(去殼油淨霜),大戟(去蘆焙乾為末各一兩),麝香(三錢另研),糯米濃飲丸,分為四十錠。此藥能應諸病,各有神效。若瘡疽,用東流水磨塗並可服,須端午日合。一名玉樞丹。一名紫金錠。一名萬病解毒丸。一名神仙萬病解毒丸。一方有全蠍、硃砂、雄黃各一兩,名神仙追毒丸。
白話文:
我親自研製的這個方子,屢試屢驗,可以治療下半身濕毒瘡。
消毒散:人參、鹽水炒黃耆、酒當歸、炒白芍、炒白朮、川芎、茯苓各一錢,白芷、金銀花、連翹各七分,炙草五分。
解毒丹:五倍子(捶碎洗淨焙乾三兩)、山茨菇(去皮淨末二兩)、千金子(去殼油淨霜)、大戟(去蘆焙乾為末各一兩)、麝香(三錢另研),糯米濃飲丸,分為四十錠。此藥能應對各種疾病,各有神效。若患瘡疽,可以用東流水磨塗並可服用,最好在端午日合藥。也稱玉樞丹、紫金錠、萬病解毒丸、神仙萬病解毒丸。其中有一方加入全蠍、硃砂、雄黃各一兩,名為神仙追毒丸。
人參敗毒散,〔脫疽〕,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枳殼,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錢)
五神散,〔又〕,金線釣葫蘆,紫河車(各二錢),千金子霜,雄黃(各一錢),麝香(少許),醋調塗之。
此方兼治一切蛇蠍傷,瘴毒氣。毒盛者以刀割去死肉,以末摻之。
綠礬散,〔甲疽〕,綠礬(煅過五錢),蘆薈(錢半),麝香(一字),共研末,照指作絹袋,盛藥套指上,以線扎住,久而自愈。制綠礬法,用綠礬三兩,鐵盤內炭火封煅,火熾礬熔,流出液汁如熔金者,汁盡去火,俟冷,取其赤似黃丹者用之。或以此礬為主,入乳香三分之一為末,鹽湯洗淨,拭乾敷之,治傷甲肌,浸淫腫痛,流出黃水,漸引上腳,四邊腫爛如火燒瘡。內服勝金散。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針對脫疽病症,配方包含: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枳殼、茯苓、川芎、甘草(每味藥一錢)。
五神散,用於治療各種傷害,包括蛇蠍傷及瘴毒氣。對於毒性過強的情況,可以使用刀具切去壞死組織,然後以藥粉塗抹。此方包括:金線釣葫蘆、紫河車(每味藥二錢)、千金子霜、雄黃(每味藥一錢)、麝香(少量),需調和醋後塗抹。
此方能兼治所有蛇蠍傷及瘴毒氣。對於毒素嚴重的案例,應先以刀切割去除壞死組織,再將藥粉撒在傷口處。
綠礬散,用於甲疽病,配方為:綠礬(經過五次煅煉後,總量五錢)、蘆薈(總量錢半)、麝香(總量一字),研磨成粉末後,按照手指大小包裝在絹布袋中,套在手指上,用線繫緊,長時間療效下自然痊癒。綠礬的製造方法:將綠礬三兩放置在鐵盤內,用炭火密封煅煉,當火勢使綠礬熔化,流出來的液體像熔化的金屬般,待液體完全蒸發後,取出赤色類似黃丹的部分使用。或者可以將綠礬作為主要成分,加入乳香(總量三分之一)研磨成粉末,先用鹽湯清洗患處,再擦乾,然後敷上藥粉,適用於傷甲肌、感染腫痛、流出黃水,逐漸向上蔓延,周圍腫爛如火燒傷的狀況。內服則需配合勝金散進行治療。
勝金散,〔又〕,牡蠣厚頭生研為末,每二錢,酒研靛花下,日三服。已潰者以綠礬散敷之。
百草膏,〔足跗發〕,羊糞三十粒,瓦上炙煙盡,覆地存性,研篩,先用椒湯洗淨,麻油調敷。癢加輕粉少許。痛加麝香少許。以山茶葉裹之,絹縛。
托裡溫中湯,〔又〕,附子,羌活(各四錢),炒乾姜(二錢),炙甘草(二錢),丁香,益智仁,沉香,木香,茴香,陳皮(各一錢),姜
白話文:
勝金散,用牡蠣厚頭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研磨靛花一起服用,每日三次。潰爛者可以用綠礬散敷於患處。
百草膏,用羊糞三十粒放在瓦片上燒至煙盡,覆蓋在地面保留其性狀,研磨篩過。先用椒湯清洗患處,再用麻油調和百草膏敷於患處。若癢加輕粉少許,若痛加麝香少許。用山茶葉包裹患處,用絹布綁好。
托裡溫中湯,用附子、羌活各四錢,炒乾姜二錢,炙甘草二錢,丁香、益智仁、沉香、木香、茴香、陳皮各一錢,薑。
此方專治瘡瘍膿潰,元氣虛寒,或過服克伐,以致胃氣脫陷,腸鳴腹痛,大便溏瀉,神思昏憒,此寒變內陷,緩則不治。
逍遙散,〔足跟疽〕,柴胡,白芍,白朮,茯苓,當歸身,麥冬(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五分),姜
六味丸,(又〕,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
加減八味丸〔脫疽〕,熟地(八兩),茯苓,丹皮,澤瀉(各三兩),肉桂,五味子(各一兩),山藥,山萸(各四兩),蜜丸,一方五味二兩,山萸、山藥、丹皮各一兩,茯苓、澤瀉、肉桂各五錢,生地二兩,酒蒸搗膏。
白話文: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瘡瘍膿潰,元氣虛寒,或者服用寒涼藥物過度,導致胃氣下陷,腸鳴腹痛,大便稀溏,精神恍惚的症狀。這種寒邪入侵內部的病症,如果延誤治療,就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