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八 (5)
卷二十八 (5)
1. 治前陰後陰瘡瘍方八十九
荊防敗毒散,〔便癰〕,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人參,赤苓,桔梗,枳殼,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
雙解散,〔又〕,辣桂,甘草(各一錢),大黃(三錢),牽牛子(炒),白芍,澤瀉,桃仁(各二錢),姜(五片)
白話文:
荊防敗毒散用於治療便癰,藥材包括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人參、赤苓、桔梗、枳殼、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
雙解散則用於其他病症,藥材包括辣桂、甘草各一錢,大黃三錢,牽牛子(炒)、白芍、澤瀉、桃仁各二錢,姜五片。
八正散,〔又〕,大黃,瞿麥,萹蓄,山梔,木通,車前子(各二錢),滑石(二兩),甘草(一錢),水煎。
仙方活命飲,〔又〕,穿山甲,白芷,防風,甘草,赤芍,歸尾,花粉,貝母,角刺(各一錢),陳皮,金銀花(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一錢二味另研末),水、酒煎,送下二末。
白話文:
"八正散",其中包含了大黃、瞿麥、萹蓄、山梔、木通、車前子(各份量為二錢)、滑石(份量為二兩)、甘草(份量為一錢),所有材料用水煎煮。
"仙方活命飲",其中包含了穿山甲、白芷、防風、甘草、赤芍、歸尾、花粉、貝母、角刺(各份量為一錢)、陳皮、金銀花(各份量為三錢)、乳香、沒藥(各份量為一錢二味,需另外研磨成粉末),所有材料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後,再服用下兩種粉末。
龍膽瀉肝湯,〔又〕,龍膽草,柴胡,青皮,山梔,大黃,白芍,木通,連翹,黃連,滑石(等分)
十全大補湯,〔又〕,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肉桂,黃耆
白話文:
龍膽瀉肝湯由龍膽草、柴胡、青皮、山梔、大黃、白芍、木通、連翹、黃連、滑石等份組成。十全大補湯由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肉桂、黃耆組成。
六君子湯,〔又〕,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半夏,陳皮
四君子湯,〔又〕,人參,茯苓,炙草
加味逍遙散,〔又〕,白芍,白朮(各錢二分),知母,當歸,地骨皮(各一錢),茯苓,生地,麥冬(各八分),山梔,黃柏(各五分),桔梗,甘草(各三分)
四物湯,〔下疳〕,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白話文:
六君子湯由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半夏、陳皮組成。四君子湯由人參、茯苓、炙草組成。加味逍遙散由白芍、白朮、知母、當歸、地骨皮、茯苓、生地、麥冬、山梔、黃柏、桔梗、甘草組成。四物湯由川芎、當歸、白芍、熟地組成。
小柴胡湯,〔又〕,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
補中益氣湯,〔又〕
六味丸,〔又〕,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
清心蓮子飲,〔又〕,黃芩,黃耆,赤苓,人參,麥冬,甘草,地骨皮,車前子,石蓮肉
甘草大豆湯,〔又〕,甘草(三兩),赤皮蔥(三根),大豆(一合),水三升,槐條一把同煮,豆熟為度,濾清汁熱淋,如冷再熱,淋一二時,大效。
白話文:
小柴胡湯,又名,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
補中益氣湯,又名,
六味丸,又名,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
清心蓮子飲,又名,黃芩、黃耆、赤苓、人參、麥冬、甘草、地骨皮、車前子、石蓮肉。
甘草大豆湯,又名,甘草(三兩)、赤皮蔥(三根)、大豆(一合)、水三升、槐條一把同煮,至豆熟後濾清汁熱淋,若冷則再熱,淋浴一到兩個小時,有顯著療效。
博金散,〔又〕,密陀僧(另研去渣沙鍋內火炮),白礬(各五錢),白堊(二錢),黃丹(淘乳香各五分),麝香(二分半),共研末,先用槐枝、蔥白、鹽、甘草煎湯,淋洗一二時,拭乾摻此藥,不過三五次,但用時須沐浴,以免生瘡。
此方專治下疳爛臭。
丁泥散,〔又〕,孩兒茶(錢半),珍珠(五分),乳香,沒藥(各二分),冰片(一分),絲線(燒存性七分),洗摻如上法。摻此藥約厚一文錢,以紙裹縛,如結痂即已,有水出再洗摻。
白話文:
博金散由密陀僧、白礬、白堊、黃丹、乳香、麝香等藥物研磨成粉末。使用前先用槐枝、蔥白、鹽、甘草煎湯洗患處,再將藥粉撒上,每日數次,每次使用前要沐浴,以免生瘡。此方專治下疳爛臭。
丁泥散則由孩兒茶、珍珠、乳香、沒藥、冰片和燒存性的絲線等藥物研磨成粉末,使用時先洗患處,再將藥粉撒上,厚約一文錢,用紙包裹固定。待患處結痂後,若有水滲出再清洗並撒藥。
爐甘石散〔又〕,輕粉,黃柏(各一錢),黃連,韶粉,爐甘石(煅黃連湯淬五次各二錢),冰片(三分),苦茶洗乾摻。一方加龍骨、人中白、血竭、兒茶。
黃柏散,〔又〕,黃柏(三錢豬膽炙),橄欖核(燒存性),陳螺螄(燒存性各二錢),兒茶(輕粉各錢半),甘草洗淨摻之。
白話文:
爐甘石散,由輕粉、黃柏、黃連、韶粉、爐甘石(煅黃連湯淬五次)、冰片、苦茶混合而成。另一方則加了龍骨、人中白、血竭、兒茶。
黃柏散則由黃柏(豬膽炙)、橄欖核(燒存性)、陳螺螄(燒存性)、兒茶、輕粉、甘草混合而成。
香珠散,〔又〕,血竭,輕粉(各五分),珍珠,冰片,麝香(各一分),洗淨,麻油調搽,或加飛丹少許。
子和泄水丸,〔又〕,大戟,芫花,甘遂,海帶,海藻,郁李仁,千金子(各五錢),樟柳根(一兩),棗肉丸,每五七十丸熟水下。
白話文:
香珠散
**藥方:**血竭、輕粉(各五分)、珍珠、冰片、麝香(各一分),洗淨,麻油調勻,塗抹患處,或加入少許飛丹。
子和泄水丸
**藥方:**大戟、芫花、甘遂、海帶、海藻、郁李仁、千金子(各五錢)、樟柳根(一兩),製成棗肉丸,每服五至七十丸,用熱水送服。
此丸湯藥太峻,虛弱人切忌,不可用。
服泄水丸後敷藥,〔又〕,黃連,滑石(各五錢),定粉(三錢),輕粉(五分),乳香(一錢),密陀僧(二錢),乾摻。
黑龍湯,〔囊癰〕,龍膽草(炒黑),柴胡,木通,當歸,甘草節,金銀花,皂角,赤芍,吳萸(水拌炒),防風,黃連(等分),水煎一服,腫痛止後,加川芎、茯苓。
滋腎丸,〔又〕,黃柏(鹽酒炒),知母(酒浸各一兩),肉桂(五錢),蜜丸,鹽湯下。
白話文:
這丸湯藥太猛烈,虛弱的人絕對不能服用。服完泄水丸後,可以將黃連、滑石(各五錢)、定粉(三錢)、輕粉(五分)、乳香(一錢)、密陀僧(二錢)混合一起敷在患處。另外,治療囊癰的黑龍湯,可以用龍膽草(炒黑)、柴胡、木通、當歸、甘草節、金銀花、皂角、赤芍、吳萸(水拌炒)、防風、黃連(等分)煎服,腫痛消退後,再加入川芎、茯苓。滋腎丸則用黃柏(鹽酒炒)、知母(酒浸各一兩)、肉桂(五錢)製成蜜丸,用鹽湯服用。
金匱腎氣丸,〔又〕,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肉桂,附子,牛膝,車前子
托裡消毒飲,〔又〕,人參,鹽黃耆,酒當歸,炒白芍,川芎,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炙草,連翹(各五分)
清肝益榮湯,〔又〕,白朮(一錢),熟地(錢半),當歸,山梔,木瓜,茯苓(各一錢),龍肝草,川芎,白芍,柴胡(各七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金匱腎氣丸,主要成分包括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肉桂、附子、牛膝、車前子。
託裡消毒飲,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鹽黃耆、酒當歸、炒白芍、川芎、白朮、茯苓、金銀花、白芷、炙草、連翹。
清肝益榮湯,主要成分包括白朮、熟地、當歸、山梔、木瓜、茯苓、龍肝草、川芎、白芍、柴胡、甘草。
托裡散,〔又〕,人參,黃耆(各二錢),白朮,陳皮,當歸,熟地,茯苓,白芍(酒炒各錢半)
白蠟膏〔又〕,生地、當歸各一兩,麻油一兩,煎藥枯黑,去渣,入白蠟一兩,熔化攪勻,冷即成膏。
此方兼治一切癰疽、發背、湯火等症,去腐生肌,止痛補血,續筋又與新肉相直,其效如神。加乳香、沒藥、龍骨、血竭、兒茶、輕粉,尤妙。
加味瀉肝湯,〔陰頭癰〕,龍膽草,車前子,當歸,澤瀉,生地,黃柏,知母,白芍,黃連,防風(各一錢),甘草梢(五分),食前服,外敷烏金散。
白話文:
託裡散,包括人參、黃耆(各2錢)、白朮、陳皮、當歸、熟地、茯苓、白芍(酒炒各錢半)。
白蠟膏,包括生地、當歸各1兩,麻油1兩,先煎藥至枯黑,去除渣滓,加入白蠟1兩,熔化後均勻攪拌,待冷卻後即成為膏狀。
此方適用於治療各種癰疽、發背、湯火等病症,能清除腐敗組織、促進肌肉再生、止痛補血,甚至能幫助筋骨和新生成的組織結合,其療效如同神蹟。若在配方中添加乳香、沒藥、龍骨、血竭、兒茶、輕粉,則效果更佳。
加味瀉肝湯,針對陰頭癰,配方包括龍膽草、車前子、當歸、澤瀉、生地、黃柏、知母、白芍、黃連、防風(各1錢),甘草梢(5分),應於餐前服用,外敷烏金散。
烏金散,〔又〕,麩炭,紫蘇葉(等分),為末,香油調塗。
八物湯〔痔癰〕
蠟礬丸,〔又〕,方詳上。
發穴散,〔痔癰〕
抽膿散,〔又〕,黃耆,當歸,金銀花,白芷,連翹,防風,甘草
精義桃花散,〔又〕,滑石(四兩),寒水石(炒二兩),小豆粉(一兩),乳香,輕粉(各一錢),乾摻。若血不止,和燈草貼瘡口上,以膏葉封之。
白話文:
烏金散,將麩炭和紫蘇葉等量研磨成粉,用香油調和後塗抹。八物湯適用於治療痔瘡和癰。蠟礬丸,方劑詳見上方。發穴散,可用於治療痔瘡和癰。抽膿散,由黃耆、當歸、金銀花、白芷、連翹、防風、甘草組成。精義桃花散,由滑石四兩、炒寒水石二兩、小豆粉一兩、乳香、輕粉各一錢混合製成。若出血不止,可將藥粉混合燈草貼在傷口上,用膏葉封住。
平肌散,〔又〕,密陀僧(煅赤色),花蕊石(煅赤色),白龍骨(各一兩),黃丹,乳香(另研),黃連(各二錢半),輕粉(一錢),乾摻。
肛內癰方,〔肛內癰〕,蜈蚣,穿山甲,血餘灰,血管鵝毛,新鹿角,俱煅存性研,每五錢酒下。
槐花散,〔又〕,當歸,地榆(各一錢),槐花,阿膠,枳殼(各八分),生地,白芍,黃芩,升麻(各七分),防風,側柏葉(各五分)
白話文:
平肌散,主要成分包括:密陀僧(經過煅燒呈紅色),花蕊石(同樣經過煅燒呈紅色),白龍骨(各一份兩錢),黃丹,乳香(需另外研磨),黃連(各二份半錢),輕粉(一份錢)。所有成分乾燥後混合使用。
肛內癰方,治療肛內癰的配方,包含:蜈蚣,穿山甲,血餘灰,血管鵝毛,新鹿角,這些材料都需要經過煅燒保持其原始性質,然後研磨。每次使用量為五錢,配合酒服用。
槐花散,由以下成分組成:當歸,地榆(各一份錢),槐花,阿膠,枳殼(各八分錢),生地,白芍,黃芩,升麻(各七分錢),防風,側柏葉(各五分錢)。所有成分混合後使用。
活血驅風散,〔陰瘡〕,白蒺藜,當歸,川芎,白芷,細辛,槐角,桃仁,半夏,白芍,五靈脂,生甘草(各六分),蒼朮,杜仲,肉桂,苡仁,天麻,橘紅,檳榔,厚朴,枳殼(各二分),姜(五片),棗(二枚),煎好,入乳香末一分,空心服。
白話文:
活血驅風散,用於治療陰瘡。
藥材包括:白蒺藜、當歸、川芎、白芷、細辛、槐角、桃仁、半夏、白芍、五靈脂、生甘草(各六分),蒼朮、杜仲、肉桂、苡仁、天麻、橘紅、檳榔、厚朴、枳殼(各二分),生薑(五片),大棗(二枚)。
將以上藥材煎煮好後,加入乳香末一分,在空腹時服用。
蒺藜散,〔又〕,制草烏,白蒺藜(各五錢),白芷,白附子生,蒼朮,荊芥(各二錢半),米糊丸,酒下。
涼血解毒丸,〔又〕,苦參(四兩),黃連(二兩),連翹(一兩半),大黃(兩二錢半),惡實,生地,白芷(各一兩),防風,石膏(各五錢),荊芥湯打糊丸,空心水下。
消疽敗毒散,〔又〕,柴胡(錢半),黃柏,赤芍,赤苓,龍膽草,木通(各九分),連翹,荊芥,黃連,知母,蒼朮(各七分),防風,獨活(各六分),甘草(三分),燈心(五根)
白話文:
蒺藜散,〔又〕,制草烏,白蒺藜(各五錢),白芷,白附子生,蒼朮,荊芥(各二錢半),米糊做成丸狀,用酒吞服。
涼血解毒丸,〔又〕,苦參(四兩),黃連(二兩),連翹(一兩半),大黃(兩二錢半),惡實,生地,白芷(各一兩),防風,石膏(各五錢),荊芥湯打成糊狀做成丸,早晨空腹時用水吞服。
消疽敗毒散,〔又〕,柴胡(錢半),黃柏,赤芍,赤苓,龍膽草,木通(各九分),連翹,荊芥,黃連,知母,蒼朮(各七分),防風,獨活(各六分),甘草(三分),燈心(五根)
仙遺糧湯,〔又〕,土茯苓(七錢濕者一兩),防風,木瓜,木通,苡仁,白鮮皮,金銀花(各五分),角刺(四分),日三服。
四生散,〔又〕,白附子,白蒺藜(去刺),黃耆,羌活(等分),每末二錢,鹽酒下。一方用獨活。
白膠香散,〔又〕,白膠香,赤石脂,枯礬(各五錢),黃丹淘,乳香,沒藥,輕粉(各二錢),如有膿水,再加輕粉一錢,濕瘡乾摻,干瘡香油調敷。
白話文:
【仙遺糧湯】,又名,土茯苓(七錢濕者一兩),防風,木瓜,木通,苡仁,白鮮皮,金銀花(各五分),角刺(四分),每日服用三次。
【四生散】,又名,白附子,白蒺藜(去刺),黃耆,羌活(等分),每次取粉末二錢,用鹽和酒送服。另一方使用獨活。
【白膠香散】,又名,白膠香,赤石脂,枯礬(各五錢),黃丹淘,乳香,沒藥,輕粉(各二錢),若出現膿水,可再添加輕粉一錢,濕瘡可用乾粉塗抹,乾瘡則調和香油敷上。
八味丸,〔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
豬穢散,〔又〕,豬糞煅,檳榔(各五錢),冰片(五分),花椒,龍骨(各一分),如有膿水,加輕粉一錢。
補瀉丸,〔又〕,黃耆(一兩),木通,甘草,黑醜(各五錢),斑貓七個去翅,同炒焦黑,去斑貓,蒸餅糊丸。
檳榔散,〔又〕,檳榔(二枚劈開用黃丹三錢合定濕紙包煨),全蠍(六枚),蛇床子,硫黃(各四錢),麝香(少許),輕粉,青黛(各五分),清油調搽,一名硫檳散。
白話文:
-
八味丸: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這是一種中藥組合,常被用於調理身體。
-
豬穢散:取豬糞並經過煅燒處理、檳榔(各份量為五錢)、冰片(份量為五分)、花椒、龍骨(各份量為一分)。如果出現膿水的情況,則需添加輕粉一錢。
-
補瀉丸:黃耆(份量為一兩)、木通、甘草、黑醜(各份量為五錢)、斑貓七個(去除翅後與其他材料一同炒至焦黑,去除斑貓後,用蒸餅糊製成丸狀。)這是一種具有補氣和調節功效的中藥。
-
檳榔散:取檳榔二枚,切開後與黃丹三錢混合,包裹在濕紙中後進行烘烤。全蠍(共六枚)、蛇牀子、硫黃(各份量為四錢)、麝香(少量)、輕粉、青黛(各份量為五分)。這些材料調和後可用清油調製成膏狀塗抹。這也被稱為硫檳散。
當歸拈痛湯,〔血風瘡〕,防風,羌活,升麻,葛根,茯苓,豬苓,知母,甘草,澤瀉,茵陳,人參,苦參,白朮,蒼朮,當歸
大馬齒膏,〔又〕
沐浴長春散〔囊濕〕,牡蠣,蛇床子,破故紙,紫梢花,乾荷葉,官桂(等分),每二兩,水煎,入蔥白三莖再煎,去渣,先熏後洗,再用後藥。枯礬(一兩),黃丹,蛤粉(各五錢),為末,搽患處。
白話文:
當歸拈痛湯用於治療血風瘡,藥材包括防風、羌活、升麻、葛根、茯苓、豬苓、知母、甘草、澤瀉、茵陳、人參、苦參、白朮、蒼朮、當歸。
大馬齒膏也是治療血風瘡的藥方。
沐浴長春散則用於治療囊濕,藥材為牡蠣、蛇床子、破故紙、紫梢花、乾荷葉、官桂,各取二兩,水煎後加入蔥白三莖再煎,去渣後先熏後洗,再用後藥,後藥包括枯礬一兩、黃丹、蛤粉各五錢,研磨成末,塗抹患處。
牡礬丹,〔又〕,牡蠣,炒黃丹(各二兩),枯礬(四兩),臨臥,即以此末擦,一夜三四次,二三日即愈。
此方治陰囊兩邊生瘡,濕水浸淫,癢入骨髓,無可奈何,兼治腳汗、腋汗。腳汗先擦透,再裝藥於鞋底,腳板上塗藥,扎之。
烏龍丸,〔又〕,川烏、草烏各一兩,將二味以黑豆半升煮透軟,去皮臍切,曬乾,入白附子、天麻、地龍各五錢,酒糊丸,空心鹽湯下。
椒粉散〔又〕,麻黃根(二錢),貫眾,蛇床子(各一錢),川椒,歸梢,豬苓(各六分),斑貓(四枚),輕粉,紅花(各少許),乾摻,避風冷。
補心湯,〔婦人陰瘡〕,人參,茯苓,前胡,半夏,川芎(各三分),陳皮,枳殼,桔梗,紫蘇,甘草,乾薑(各五錢),當歸,白芍(各一兩),熟地(一兩半),每粗末四錢,加薑、棗煎服。
藿香養胃湯,〔又〕,藿香,苡仁,烏藥,神麯,半夏,砂仁,茯苓,白朮,人參(各五分),蓽澄茄,甘草(各三分半),加薑、棗煎。
白話文:
補心湯,為婦人陰瘡之方,組成包括:人參、茯苓、前胡、半夏、川芎(各取三分)、陳皮、枳殼、桔梗、紫蘇、甘草、乾薑(各取五錢)、當歸、白芍(各取一兩)、熟地(取一兩半)。使用時,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末,每次取四錢,加入薑和棗一同煎煮服用。
藿香養胃湯,此方用於調理胃部,其成分有:藿香、苡仁、烏藥、神麲、半夏、砂仁、茯苓、白朮、人參(各取五分)、蓽澄茄、甘草(各取三分半)。同樣地,將這些藥材研磨後,加入薑和棗一起煎煮服用。
陰內生瘡方〔又〕,升麻,白芷,黃連,木通,當歸,川芎,茯苓,白朮,更用塌腫湯洗之。
塌腫湯,〔又〕,甘草,乾漆(各三錢),黃芩,生地,當歸,川芎(各二錢),炙鱉甲(五分)
雄黃銳散,〔又〕,桃仁(一錢),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各二錢半),生艾汁和如小指尖大,綿裹塞。
洗溻湯,〔又〕,龜甲(五兩),黃芩,生地,當歸,白芍(各二兩),乾漆,甘草(各一兩),水七升,煎一半,以帛洗拭,乾摻疳濕散。
白話文:
陰部生瘡的方子:升麻、白芷、黃連、木通、當歸、川芎、茯苓、白朮,再用塌腫湯洗。
塌腫湯:甘草、乾漆(各三錢)、黃芩、生地、當歸、川芎(各二錢)、炙鱉甲(五分)。
雄黃銳散:桃仁(一錢)、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各二錢半),用生艾汁調和成小指尖大小,以棉花包裹塞入。
洗溻湯:龜甲(五兩)、黃芩、生地、當歸、白芍(各二兩)、乾漆、甘草(各一兩),水七升,煎至一半,用帛布洗拭,乾後再撒上疳濕散。
疳濕散,〔又〕,五月五日蝦蟆炙一個,青木香、硫黃、鐵精、麝香各如蝦蟆分量相等,乾摻。
枳橘熨法,〔婦人陰腫〕,枳實、陳皮各四兩,炒極熱,絹袋盛,周身從上至下及陰腫處,頻熨,冷即換,直至喉中覺枳實氣,則痛止、腫消、便利矣。
逍遙散,〔又〕,白朮,白芍,茯苓,柴胡,當歸,麥冬(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五分),姜(三片)
白話文:
【疳濕散】,【又】,五月初五日用蝦蟆炙一個,青木香、硫磺、鐵精、麝香各自等於蝦蟆的份量,乾燥後混合。
【枳橘熨法】,【婦人陰腫】,枳實和陳皮各四兩,炒至極熱,用紗袋包好,全身從頭到腳,以及陰腫的地方,頻繁地熨燙,待涼即更換,直至喉嚨感到枳實的氣息,則疼痛停止、腫脹消失、排便順暢。
【逍遙散】,【又】,白朮、白芍、茯苓、柴胡、當歸、麥冬(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五分),姜(三片)
歸脾湯,〔又〕
柴胡清肝湯〔婦人陰癢〕,柴胡,山梔(各錢半),人參,黃芩,川芎(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食後溫服。
加味歸脾湯〔婦人陰冷〕
當歸黃耆飲,〔陰脫〕,酒黃耆(三錢),人參,當歸,升麻(各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日三服。
加味羌活湯,〔臀癰〕,羌活,黃柏,陳皮,防風,藁本,肉桂,連翹,炙草,蒼朮
白話文:
歸脾湯,又名:
柴胡清肝湯(婦人陰癢),柴胡、山梔(各半兩),人參、黃芩、川芎(各三錢),連翹、桔梗(各三分),甘草(二錢),飯後溫服。
加味歸脾湯(婦人陰冷)
當歸黃耆飲(陰脫),酒黃耆(三錢),人參、當歸、升麻(各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每日服用三次。
加味羌活湯(臀癰),羌活、黃柏、陳皮、防風、藁本、肉桂、連翹、炙草、蒼朮。
加味十全湯〔又〕,黃耆,地黃,當歸,川芎,人參,茯苓,白芍,白朮,陳皮(各一兩),甘草,肉桂,五味(各五錢),烏藥(七錢),每粗末一兩,加薑、棗煎。此方須視年之老少,質之壯弱,症之緩急,時令之寒暖,加減用之。
人參養榮湯,〔又〕,人參,肉桂,白朮,陳皮,黃耆,炙草,當歸(各一錢),遠志(五分),白芍(錢半),熟地,茯苓,五味(各八分)
此方多服,不變他症。
托裡溫中湯,〔胃陷〕,附子,羌活,乾薑,炙草,丁香,沉香,木香,茴香,陳皮,益智仁(各一錢)
白話文:
加味十全湯,主要成分包括:黃耆、地黃、當歸、川芎、人參、茯苓、白芍、白朮、陳皮、甘草、肉桂、五味、烏藥,每種各一兩,再加入薑、棗一同煎煮。使用時需考慮年齡大小、體質強弱、病狀緩急以及季節冷暖,進行適度調整。
人參養榮湯,主要成分為:人參、肉桂、白朮、陳皮、黃耆、炙草、當歸、遠志、白芍、熟地、茯苓、五味,每種分別為一錢、五分、錢半、八分。
託裡溫中湯,主要成分有:附子、羌活、乾薑、炙草、丁香、沈香、木香、茴香、陳皮、益智仁,每種各一錢。
以上三種湯方可以長期服用,若無其他病症出現。
附子理中湯,〔脾寒〕,茯苓,白芍,人參,附子(各三錢),白朮(四錢)
姜附湯〔陽損〕,人參,附子(各五錢),炮姜,白朮(各二錢半)
竹葉黃耆湯,〔胃火〕,竹葉(五分),黃耆,麥冬,當歸,川芎,黃芩,炙草,人參,白芍,半夏,石膏(煅各七分半),生地(二錢)
加減八味丸,〔命門衰〕,熟地(八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肉桂,五味子(各一兩),山萸,山藥(各四兩),蜜丸,鹽湯下。
白話文:
脾寒時,可以用茯苓、白芍、人參、附子(各三錢)、白朮(四錢)組成理中湯。陽氣受損時,可用人參、附子(各五錢)、炮姜、白朮(各二錢半)組成姜附湯。胃火旺盛時,可以用竹葉、黃耆、麥冬、當歸、川芎、黃芩、炙草、人參、白芍、半夏、石膏(煅各七分半)、生地(二錢)組成竹葉黃耆湯。命門火衰時,可用熟地(八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肉桂、五味子(各一兩)、山萸、山藥(各四兩)組成加減八味丸,用鹽湯送服。
參朮膏〔中虛〕,人參,白朮(各八兩),新汲水煎膏,白蜜三兩收,每三四匙,開水調服,日三次。
托裡健中湯〔元弱〕,半夏,炮姜(各一錢),炙草(五分),黃耆(錢半),肉桂(三分),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加薑、棗。
托裡益黃湯〔脾虛〕,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各一錢),炮姜,丁香,炙草(各五分),姜,棗
托裡養榮湯,〔不足〕,人參,黃耆,酒當歸,白芍,白朮,川芎(各一錢),麥冬(生地酒拌蒸半日),甘草,五味子(各五分),姜
白話文:
參朮膏用於中虛,以人參、白朮各八兩,用新汲水煎成膏,再加入白蜜三兩收膏,每次服用三四匙,用開水調服,每天三次。
健中湯用於元弱,以半夏、炮姜各一錢,炙草五分,黃耆錢半,肉桂三分,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再加薑、棗。
益黃湯用於脾虛,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各一錢,炮姜、丁香、炙草各五分,再加薑、棗。
養榮湯用於不足,以人參、黃耆、酒當歸、白芍、白朮、川芎各一錢,麥冬用生地酒拌蒸半日,再加甘草、五味子各五分,姜。
托裡越鞠湯,〔六郁傷〕,人參,白朮(各二錢),陳皮,半夏(各一錢),山梔,川芎,香附,蒼朮(各七分),炙甘草(五分),姜,棗
回毒金銀花湯〔毒邪〕,金銀花連梗(二兩),黃耆(四兩),炙草(一兩),酒三碗,重湯煮三個時辰服。
五味子湯〔水虧〕,五味子,生黃耆,麥冬,人參,炙甘草(各一錢),水煎,晝二服,夜五服,溫飲。
犀角膏,〔熱毒〕,犀角,琥珀(各一錢),人參,茯神,辰砂,棗仁(各二錢),冰片二分半另研,共研末,煉蜜調成膏,磁瓶收貯,每服一彈子大,麥冬湯化下,日五服。潰後不宜用。
白話文:
-
託裡越鞠湯:對於六種內憂外困的情況,配方包括:人參(二錢)、白朮(二錢)、陳皮(一錢)、半夏(一錢)、山梔、川芎、香附、蒼朮(各七分)、炙甘草(五分)。加姜和棗一起烹煮。
-
回毒金銀花湯:針對毒邪問題,配方是:金銀花連梗(二兩)、黃耆(四兩)、炙草(一兩),用酒三碗,放入重湯中煮三個時辰後服用。
-
五味子湯:對於水分不足的情況,配方包含:五味子、生黃耆、麥冬、人參、炙甘草(各一錢)。用水煎煮,白天分兩次服用,晚上分五次服用,溫熱飲用。
-
犀角膏:對於熱毒問題,配方包括:犀角、琥珀(各一錢)、人參、茯神、辰砂、棗仁(各二錢),加上冰片二分半另研磨,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煉蜜調製成膏狀,存放在磁瓶中,每次服用一彈子大,用麥冬湯化開,每天服用五次。創傷後不適用。
止痛神功散〔潰後痛〕,大黃(三錢),沒藥(五錢),甘草節(四錢),綠豆粉,蘇木,乳香(各二錢),每末一錢,白湯下。
散毒飲子,〔騎馬墜〕,黃耆(二兩),炙草,天羅,山藥,鬼繫腰石上者用木上者不用各五錢,每末三錢,水煎七分,入酒三杯,再煎三沸,去渣服。
勝金丹,〔取汗〕,制白砒,麝香(各五分),蟾酥(一錢),雄黃,辰砂,乳香,沒藥,血竭(各錢半),全蠍,天龍(去頭足炙),穿山甲(炙各三錢),炒姜蠶(五錢),每末三錢,砂糖調蔥頭酒下。
白話文:
止痛神功散(傷後痛):大黃(三錢),沒藥(五錢),甘草節(四錢),綠豆粉,蘇木,乳香(各二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白開水送服。
散毒飲子(騎馬摔傷):黃耆(二兩),炙草,天羅,山藥,鬼繫腰(石上用,木上不用)各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至剩餘七分,加入三杯酒,再煮沸三次,濾除藥渣後服用。
勝金丹(出汗):制白砒、麝香(各五分),蟾酥(一錢),雄黃,辰砂,乳香,沒藥,血竭(各錢半),全蠍,天龍(去頭足後炙乾),穿山甲(炙乾)各三錢,炒姜蠶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砂糖調和蔥頭與酒一同服用。
一粒金丹,〔取下〕,沉香,乳香,木香(各五分),巴霜(錢半),棗肉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量人虛實,先呷水一口,行一次,胃實人只可呷三四口,後用水一口送下藥一丸,行數次,即以米湯補之。
白話文:
一粒金丹,取下沉香、乳香、木香(各五分)、巴霜(錢半),製成像芡實般大小的棗肉丸。每次服用一丸,要根據病人虛實狀況調整用量。先喝一口水,走動一下,胃實的人只可喝三四口,然後再喝一口水送下藥丸,走動幾次,最後用米湯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