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6)

1. 治腰臍瘡瘍方十一

仙方活命飲,〔下搭〕,穿山甲(炒),白芷,防風,赤芍,甘草,歸尾,花粉,貝母,角刺(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一錢另研末),水、酒煎,送下二末。

黃耆內托散,〔又〕,黃耆,當歸,川芎,厚朴,桔梗,防風,人參,甘草,白芍,白芷(各五分),官桂(三分),為末,灑服。此方治潰後內虛氣虛,初發亦可用。

白話文:

仙方活命飲,用穿山甲(炒)、白芷、防風、赤芍、甘草、歸尾、花粉、貝母、角刺(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一錢另研末),水酒煎服,送服二末。

黃耆內托散,用黃耆、當歸、川芎、厚朴、桔梗、防風、人參、甘草、白芍、白芷(各五分)、官桂(三分),研末服用。此方可治潰後內虛氣虛,初發時亦可用。

勝金丹〔石疽〕,制白砒,麝香,蟾酥(各一錢),雄黃,辰砂,乳香,沒藥,血竭(各錢半),全蠍(炮),天龍(炙去頭足),穿山甲(炙各三錢),炒姜蠶(五錢),每三錢,砂糖調蔥頭酒下,取汗。

一粒全丹,〔又〕,沉香,乳香,木香(各五分),巴霜(一錢半),棗肉丸,芡子大,每一丸,量人虛實,先呷水一口,行一次,胃氣實者只可呷水三四口,後用水一口送下,行數次,米飲補之。

白話文:

「勝金丹」配方:用白砒、麝香、蟾蜍膏(各一兩)、雄黃、辰砂、乳香、沒藥、血竭(各五分)、全蠍(炮製)和天龍(烤過去除掉頭腳)、穿山甲(烤過)、炒薑蠶(五兩)。每次服用三兩,加入砂糖和蔥頭酒一起服下,直到出汗為止。 「一粒全丹」配方:使用沈香、乳香、木香(各五分)、巴霜(一兩半)、棗肉丸(大小如芡子),每個丸劑根據人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是否可以食用,如果胃部有問題的人只能喝幾口水,然後再喝水吞下去,會排便多次,最後要吃點稀飯來滋養一下身體。

人參養榮湯,〔又〕,人參,陳皮,黃耆,肉桂,當歸,白朮,炙草(各一錢),遠志(五分),白芍(錢半),熟地,五味子,茯苓(各八分)

十全大補湯,〔又〕,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耆,肉桂

內疏黃連湯,〔火帶〕,黃連,白芍,當歸,檳榔,木香,黃芩,山梔,薄荷,桔梗,甘草(各一錢),連翹,大黃(各錢半),水煎,量人虛實而用。

白話文:

人參養榮湯:

  • 人參:滋補元氣。
  • 陳皮:調理氣血。
  • 黃耆:補中益氣。
  • 肉桂:溫暖身體,調和陽氣。
  • 當歸:活血調經。
  • 白朮:健脾利濕。
  • 灸草:溫胃止痛。
  • 遠志:安神定志。
  • 白芍:緩解疼痛。
  • 熟地:補腎養血。
  • 五味子:收斂固表。
  • 茯苓:利水滲溼。

十全大補湯:

  • 人參:滋補元氣。
  • 茯苓:利水滲溼,健脾。
  • 白朮:健脾利濕。
  • 灸草:溫胃止痛。
  • 川芎:活血調經。
  • 當歸:活血調經。
  • 白芍:緩解疼痛。
  • 熟地:補腎養血。
  • 黃耆:補中益氣。
  • 肉桂:溫暖身體,調和陽氣。

內疏黃連湯:

  • 黃連:清熱解毒。
  • 白芍:緩解疼痛。
  • 當歸:活血調經。
  • 檳榔:消積化癥。
  • 木香:行氣止痛。
  • 黃芩:清熱燥溼。
  • 山梔:清熱利濕。
  • 薄荷:疏散風熱。
  • 桔梗:宣肺利咽。
  • 甘草:調和諸藥。
  • 連翹:清熱解毒。
  • 大黃:通便解毒。
    以上藥方均需加水煮沸後,根據個體虛實情況適量服用。

瘡科流氣飲,〔流注〕,人參,桔梗,肉桂,當歸,甘草,黃耆,厚朴,紫蘇,白芍,烏藥,枳殼,防風,檳榔,川芎,白芷,木香,生薑,痛加乳香、沒藥,流注加羌活、獨活,氣滯加香附,胃虛加陳皮。不可多服,致氣血虛耗,不能成膿。此方主恚怒氣結塊核腫硬,及風寒濕熱搏結經絡,或血氣不和成腫塊,漫腫木悶者,神效。

白話文:

治療瘡瘍的流氣飲方,可用於流注病症。方劑包括人參、桔梗、肉桂、當歸、甘草、黃耆、厚朴、紫蘇、白芍、烏藥、枳殼、防風、檳榔、川芎、白芷、木香、生薑等。若疼痛加重,可加入乳香、沒藥;若為流注病症,可加入羌活、獨活;若氣滯不通,可加入香附;若脾胃虛弱,可加入陳皮。需要注意的是,此方不可過量服用,以免造成氣血虛耗,不利於膿液形成。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怒氣鬱結而導致的腫塊硬結,以及風寒濕熱等因素導致的經絡阻塞、血氣不流通而產生的腫塊、漫腫、木悶等症狀,療效顯著。

沈氏流注散〔又〕,木香(錢半),雄黃(五分),硃砂(六分),蟬退,全蟲(各七個),金銀花子(五錢),共為末,分三服,酒下。

此余自制方也,用之無不效。

托裡消毒散,〔又〕,人參,鹽水(炒),黃耆,酒炒當歸,炒白芍,川芎,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炙甘草,連翹(各五分)

針頭散,〔又〕,乳香,蟾酥(各一錢),研勻,以兒乳汁和如泥,入磁盒安放。每用以唾調一些,點腫處,以膏藥貼之,毒氣自消,即發亦輕。

白話文:

【沈氏流注散(又)】,木香(半錢),雄黃(五分),硃砂(六分),蟬蛻,全蟲(各七個),金銀花子(五錢),混合研成粉末,分成三次服用,用酒送下。

這是我在家自製的藥方,使用後無不見效。

【託裡消毒散(又)】,人參,鹽水(炒),黃耆,酒炒當歸,炒白芍,川芎,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炙甘草,連翹(各五分)

【針頭散(又)】,乳香,蟾酥(各一錢),研磨均勻,用嬰兒的乳汁調和成泥狀,放入磁盒存放。每次使用時,用唾液調和一點點,點在腫塊處,然後用膏藥貼上,毒氣自然消散,即使發病也比較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