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九 (24)
卷九 (24)
1. 大便秘結源流(大便不通,脾約症)
大便秘結,腎病也。經曰:北方黑水,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蓋以腎主五液,津液盛則大便調和。若為飢飽勞役所損,或素嗜辛辣厚味,致火邪留滯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成便秘之症。此其原可按經而得之者也。若條分之,則有由胃實者,善飲食,小便赤(宜七宣丸)。
有由胃虛者,不能飲食,小便清利(宜厚朴湯)。有由大腸實者,腹滿,屎鞭(宜麻仁丸)。有由血虛者,液枯發渴(宜益血潤腸丸)。有由熱秘者,面色赤,六脈數實,脹悶,口舌瘡,時欲得冷(宜四順清涼飲,參用木香檳榔丸,重者承氣湯)。有由冷秘者,面色白而黑,六脈沉遲,小便清白,時欲得熱(宜藿香正氣散加官桂、枳殼)。
有由風秘者,風搏肺臟,而肺與大腸表裡,因傳大腸(宜潤腸丸,小續命湯去附子,倍芍藥,加竹瀝)。有由氣秘者,氣不升降,穀氣不行,善嘻(宜蘇子降氣湯加枳殼)。有由相火遊走臟腑者(宜大黃牽牛散)。有由血熱者(宜當歸潤燥湯)。有由風熱鬱滯者(宜疏風潤腸丸)。
有由血分枯燥者(宜潤麻丸)。有由津液亡失,或枯竭者(宜蓯沉丸、五仁丸)。有由幽門不通者(宜通幽湯)。有由三焦不和,氣不升降,胸膈痞滿者(宜搜風潤腸丸)。有由氣壅滯而兼有熱者(宜四磨湯、六磨湯)。有由本有風病而大便秘者(宜皂角元)。有由病後血氣未復,或產後去血過多,及發汗利小便者(宜八珍湯倍當歸加肉蓯蓉、蘇子)。有婦人風秘者(宜大麻仁丸)。
至老人便秘,亦各有故,不可概施方劑。如由腸胃積熱,致二便燥澀(宜疏風順氣元)。如專由風秘(宜小皂角丸)。如由虛而兼風秘(宜二仁丸)。如由虛而兼氣秘(宜橘杏丸)。如由虛而兼血秘(宜蘇麻粥、三仁粥)。皆當分別。然總之老年氣血虛津液往往不足,切不可輕用硝黃,恐重竭其津液,致秘結更甚也(總治宜八珍湯倍當歸加肉蓯蓉、蘇子、杏仁、陳皮)。倘或陰寒,脈卻實,又微覺躁,宜於溫暖藥中略加苦寒,以去熱躁,躁止勿加。
如陰躁,刻欲就冷,兩尺虛,或沉細而遲,不得用寒藥(宜理中湯極冷服)。如或不效,則用外導之法(宜蜜煎,加鹽、皂角各五分,冷秘宜醬瓜姜,熱秘宜豬膽汁)。
【脈法】《醫鑑》曰:大便秘結,脾脈沉數,下連於尺,為陽結;二尺脈虛,或沉細而遲,為陰結;右尺脈浮為風結。又曰:老人虛人秘結,脈雀啄者難治。《回春》曰:燥結之脈,沉伏勿疑,熱結沉數,虛結沉遲,若是風燥,右尺浮肥。
【秘結症治】仲景曰: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此為實,名曰陽結,期十七日當劇;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期十四日當劇。《入門》曰:燥屬少陰津液不足,以辛潤之;結屬太陰有燥屎,以苦泄之。易老曰:實秘者,物也;虛秘者,氣也。丹溪曰:實秘宜滌盪腸胃,開結軟堅,如硝、黃、枳實、厚朴、承氣湯之類是也;虛秘宜滋養陰血,潤燥散結,如歸、地、桃仁、麻仁、黃芩、潤燥湯之類是也。海藏曰:桃杏仁俱治大便秘,當以氣血分之。
白話文:
大便秘結的成因與治療
大便秘結,是腎臟疾病造成的。經書記載:北方屬水,水入腎經,並開口於二陰。因為腎臟主宰人體五液,津液充足則大便通暢。若因飢餓、飽食、勞累等損傷身體,或平時嗜食辛辣厚味,導致火邪滯留在血液中,耗損真陰,津液不足,就會造成便秘。這些原因都可以從經書中找到根據。
若詳細分類,則有以下幾種情況:
- 胃實型: 食慾旺盛,小便顏色深紅(宜用七宣丸)。
- 胃虛型: 食慾不振,小便清澈(宜用厚朴湯)。
- 大腸實型: 腹脹,大便乾燥堅硬(宜用麻仁丸)。
- 血虛型: 體液不足,口渴(宜用益血潤腸丸)。
- 熱秘型: 面色紅潤,脈象數而有力,腹脹,口舌生瘡,想喝冷飲(宜用四順清涼飲,配合木香檳榔丸,嚴重者用承氣湯)。
- 冷秘型: 面色蒼白或發黑,脈象沉而遲,小便清澈,想喝熱飲(宜用藿香正氣散加官桂、枳殼)。
- 風秘型: 風邪侵犯肺臟,肺和大腸相表裡,因此影響大腸(宜用潤腸丸,小續命湯去附子,倍加芍藥,再加入竹瀝)。
- 氣秘型: 氣機升降失調,食物無法消化吸收,容易打嗝(宜用蘇子降氣湯加枳殼)。
- 相火妄動型: 相火(命門之火)遊走於臟腑之間(宜用大黃牽牛散)。
- 血熱型: (宜用當歸潤燥湯)。
- 風熱鬱滯型: (宜用疏風潤腸丸)。
- 血分乾燥型: (宜用潤麻丸)。
- 津液不足或枯竭型: (宜用蓯沉丸、五仁丸)。
- 幽門阻塞型: (宜用通幽湯)。
- 三焦不和型: 氣機升降失調,胸膈痞滿(宜用搜風潤腸丸)。
- 氣滯兼熱型: (宜用四磨湯、六磨湯)。
- 原有風病導致便秘型: (宜用皂角元)。
- 產後或病後血氣不足型: 或產後失血過多,或因發汗利尿過多(宜用八珍湯加倍當歸,再加入肉蓯蓉、蘇子)。
- 婦女風秘型: (宜用大麻仁丸)。
老年人便秘的成因也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例如:腸胃積熱導致大便乾燥(宜用疏風順氣元);單純風秘(宜用小皂角丸);虛證兼風秘(宜用二仁丸);虛證兼氣秘(宜用橘杏丸);虛證兼血秘(宜用蘇麻粥、三仁粥)。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治療。總之,老年人普遍氣血虛弱,津液不足,切勿輕易使用硝石和硫磺等峻下藥,以免加重津液虧損,導致便秘更加嚴重(常用方劑為八珍湯加倍當歸,再加入肉蓯蓉、蘇子、杏仁、陳皮)。
如果體內陰寒,脈象卻有力,又略感煩躁,可在溫熱藥中加入少量苦寒藥物,以清熱解煩,煩躁症狀消除後,就不要再加了。
若陰虛火旺,很想喝冷飲,寸口脈虛弱,或脈象沉細遲緩,則不能使用寒涼藥物(宜用理中湯,溫熱服)。如果以上方法無效,則可採用外導法(例如蜜煎,加入鹽、皂角各五分;冷秘者可用醬瓜姜,熱秘者可用豬膽汁)。
脈象: 《醫鑑》記載:大便秘結,脾脈沉而數,下連尺脈,為陽性便秘;二尺脈虛弱,或沉細遲緩,為陰性便秘;右尺脈浮,為風性便秘。又說:老年人或虛弱者便秘,脈象如雀啄狀者難以治療。《回春》記載:燥性便秘的脈象沉伏;熱性便秘脈象沉而數;虛性便秘脈象沉而遲;風燥性便秘,右尺脈浮而有力。
便秘的治療: 張仲景說:脈象浮數,能吃但大便不通,這是實證,叫做陽性便秘,大約十七天病情會加重;脈象沉遲,不能吃東西,身體沉重,大便乾燥堅硬,這是虛證,叫做陰性便秘,大約十四天病情會加重。《入門》記載:燥性便秘屬於少陰經津液不足,應使用辛溫潤燥的藥物;結性便秘屬於太陰經有燥屎,應使用苦寒瀉下的藥物。易老說:實秘是物質阻滯,虛秘是氣機阻滯。朱丹溪說:實秘應當滌盪腸胃,通利關竅,軟堅散結,例如硝石、硫磺、枳實、厚朴、承氣湯等;虛秘應當滋養陰血,潤燥散結,例如當歸、生地、桃仁、麻仁、黃芩、潤燥湯等。李東垣說:桃仁、杏仁都能治療大便秘結,但要根據氣血虛實來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