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六 (8)
卷二十六 (8)
1. 附錄頸項瘡瘍雜方
生肌干膿散,黃連,貝母,降香(燒存性),白芨,海螵蛸,五倍子(炒黑),芸香(各五錢),輕粉(五分),共研末,先將藥水洗患處,次掞此末,外貼膏。
此方專治瘰癧馬刀,膿汁不幹。
丹溪方,牡蠣(四兩),甘草(二兩),每末一錢,食後茶下,日二服,半月除根,其效如神。
此方專治瘰癧初發,頭項腫硬未破者。
枯瘤方,砒,硇砂,黃丹,雄黃,輕粉(各一錢),硃砂,乳香,沒藥(各八分),螌蝥(三十個生用),糯米粥丸,棋子大,曬乾,先灸破瘤頂,以藥餅蓋上,用黃柏末水調敷之,數日自落。
縮瘤法甘草膏用筆蘸塗瘤之四圍,干則又塗,凡三次之後,以大戟、芫花、甘遂末等分,醋調,另以筆妝點其中,不得近甘草,如是而漸漸收小,中點悉如舊法,自然焦縮。
系瘤法,芫花根淨洗帶濕,不得犯鐵器,於木石器內搗取汁,用線一條浸一宿,取出系瘤,經宿即落。如未落,再換一二次。落後以龍骨、訶子末敷瘡口自合,用之屢效。如無,根泡濃汁浸線亦妙。
化瘤膏,白斂(一兩),大黃,川芎,赤芍,當歸,黃連,黃芩,白礬(各五錢),吳萸(二錢半),雞子黃調勻,攤帛貼之。
此方專治肉中腫起,生瘤漸大。
白話文:
【生肌幹膿散配方】使用黃連、貝母、降香(需燒至保持其性質)、白芨、海螵蛸、五倍子(炒至黑色)、芸香(以上成分各五錢)、輕粉(五分)。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先用水清洗患部,然後撒上這粉末,最後外貼膏藥。
這個配方專門用來治療瘰癧(一種淋巴結核)和馬刀(一種惡性腫瘤),對於流膿不止的情況有特別療效。
【丹溪方】牡蠣(四兩)、甘草(二兩),每次服用一錢,飯後以茶吞服,每天兩次,約半月可根除,效果非常神奇。
此方適用於初期的瘰癧,頭部或頸部腫脹且未破裂的患者。
【枯瘤方】使用砒霜、硇砂、黃丹、雄黃、輕粉(各一錢)、硃砂、乳香、沒藥(各八分)、螌蝥(三十個活著使用)、糯米粥做成丸子,大小如棋子,曬乾後使用。先在瘤頂進行灸法,再將藥丸蓋在上面,然後用水調和黃柏末敷上,幾天後瘤子就會自行脫落。
【縮瘤法】使用甘草膏,以筆蘸取塗抹在瘤四周,乾了再塗,重複三次後,將大戟、芫花、甘遂的粉末等量,用醋調和,另外用筆點在其中,注意不能讓其接近甘草,這樣瘤子會逐漸縮小,中間點如舊法處理,瘤子會自然焦縮。
【系瘤法】使用芫花根,清洗乾淨但不要碰到鐵器,在木石器中搗碎取汁,將線浸泡一夜,取出後纏繞在瘤上,經過一夜就會掉落。如果還未掉,可以再換一到兩次。掉落後,可用龍骨、訶子的粉末敷在傷口,使其癒合,此方法多次實踐證明有效。若無芫花根,也可用其濃汁浸泡線,效果也很好。
【化瘤膏】使用白斂(一兩)、大黃、川芎、赤芍、當歸、黃連、黃芩、白礬(各五錢)、吳茱萸(二錢半),與雞蛋黃調勻,敷在布上貼於患處。
此方專門用來治療皮膚下腫塊,特別是逐漸變大的瘤狀物。
2. 腋胠脅肋瘡瘍源流
腋胠脅肋痛,氣血食痰病也。凡人肩下曰膊,膊下曰臑,臑對腋,腋下為胠,胠下為脅,脅後為肋,肋下為季肋,即俗謂之肋梢,季肋之下則為腰,部分如此。然腋胠脅肋之病,雖其故皆由氣血食痰,而其位實屬於肝,故四者之病,已詳於肝經門中,茲不必重贅,茲但即四者之地所患瘡瘍備列之。馬刀,本發腋下,堅而不潰,其症治亦已詳頸項篇中,不復贅。
而腋下所發,有與馬刀相似,雖堅而色赤,為米疽者,治之用砭石,欲細而長,疏疏砭之,外塗豕膏,內仍服藥(宜紫金錠、內消丸)。內疚疽,亦發腋下,已詳肩臂篇中,不復贅。惟脅下生疽名曰發脅,由肝與心包火盛,虛而有熱所致,但不可過用陽藥(宜柴胡清肝湯、神效瓜蔞散)。即至潰後,亦惟清熱托裡,兼滋腎水(宜清熱消毒飲去金銀花,多加熟地黃)。
若自脅下至臍上,及膝下兩旁一二寸發癰,填硬難膿,且難穴,穴後難斂,須先用暖內藥(宜排膿內補十宣散),外用熱藥貼令和軟(宜千金不易比天助陽補精膏及寒瘡熱膏)。若急切破之,必至膿出不止,故須緩破,使膿一湧而出,易於收拾也,虛弱人仍用大補之劑(宜十全大補湯)。又有脅下瘡如牛眼狀者,往往膿血出而不止(宜以鹽少許入牛耳,取其垢敷瘡口,即瘥)。
又有自脅抵腰,腫赤如霞,名丹毒者(宜榆白皮末,雞子白和塗)。甚至遍身青紫,當急砭出惡血(宜羚羊角燒灰,雞子白和塗,不應,服紫金丹、勝金丹汗之)。肋上發癰,則曰發肋,初起腫盛,十數日不攻穴,即大如杯如碗,痛徹內腸,左患應右,右患應左,急以針刺出膿血,否則毒必內攻而多死也(宜清心內固金粉散)。
若處荒僻,一時不得方藥,則有簡便之法,可使毒不內攻,不侵臟腑,不傳惡症(宜黃礬丸、牛膠飲),不可不知也。
【發肋論症】,劉涓子曰:發肋及兩肩肘頭,名曰夾熒疽,九日可刺。赤白膿相間,多出可治。全無赤白者不治。二十日之久,若仍不穴者,死不治。
白話文:
[腋下、側胸、脅肋疼痛的疾病源流]
腋下、側胸、脅肋疼痛,是由氣血不調、飲食積滯或痰濕導致的疾病。人的肩膀下方稱為膊,膊的下方是臑,臑與腋相對,腋下為胠,胠下為脅,脅後方是肋,肋骨下方稱為季肋,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肋梢。季肋之下則是腰部。身體部位大致如此。然而腋下、胠、脅、肋的疾病,雖然原因都可能來自氣血不調、飲食積滯或痰濕,但實際上這些部位都歸屬肝臟管理,因此這四種疾病的詳細說明在肝經門中有詳細介紹,在這裡就不重複說明,僅針對這四個部位可能出現的瘡瘍進行列舉。
馬刀,原本是發生在腋下的疾病,質地堅硬但不會潰爛,治療方式在頸項篇中有詳細描述,不再贅述。
腋下發生的另一種疾病,類似馬刀,雖然堅硬但顏色呈現紅色,這種被稱為米疽,治療方式可以使用砭石,選擇細長型,輕輕刮拭,外部塗上豬油,內部則需要服用藥物(例如紫金錠、內消丸)。內疚疽,同樣發生在腋下,詳細的描述在肩臂篇中,不再重複。
脅下生的瘡稱為發脅,這是因為肝臟和心包火氣旺盛,虛弱又帶有熱氣所導致。但不能過度使用溫熱性藥物(例如柴胡清肝湯、神效瓜蔞散)。即使瘡瘍潰爛後,也只需要清熱解毒,滋養腎臟(例如清熱消毒飲,去掉金銀花,增加熟地黃的量)。
如果從脅下到肚臍上方,以及膝蓋下方兩旁一二寸的地方發生了膿瘍,通常會很硬,而且很難形成膿包,即使形成膿包後也難以癒合,這種情況需要先使用溫和的內服藥(例如排膿內補十宣散),外部則使用熱性的藥膏讓它變得柔軟(例如千金不易比天助陽補精膏和寒瘡熱膏)。如果急著破開,可能會導致膿液不斷流出,因此需要慢慢來,讓膿液一次排出,這樣更容易處理,對於體弱的人,則需要使用強大的補品(例如十全大補湯)。
還有一種脅下的瘡,形狀像牛眼,往往膿血不斷流出(這種情況可以在牛耳中加入少量鹽巴,取出牛耳中的污垢敷在瘡口,就會痊癒)。
還有一種從脅下到腰部,紅腫如朝霞,被稱為丹毒(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榆樹皮粉末,加上雞蛋清塗抹)。如果全身出現青紫色,應該立即刮痧排出壞血(例如使用羚羊角燒成灰,加上雞蛋清塗抹,如果不見效,可以服用紫金丹、勝金丹,並出汗)。
肋骨上發生的膿瘍,被稱為發肋,初期腫脹嚴重,十幾天內不進行穿刺,就會長得像杯子或碗一樣大,痛感穿透內臟,左邊生病會影響到右邊,右邊生病會影響到左邊,需要立即用針刺出膿血,否則毒素可能會入侵內臟,造成死亡(例如清心內固金粉散)。
如果在偏遠地區,短時間內找不到適當的藥物,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防止毒素入侵內臟,不傷害臟腑,也不會引發其他疾病(例如黃礬丸、牛膠飲),這一點必須瞭解。
對於發肋的討論,劉涓子曾說:發肋以及兩肩肘頭的疾病,被稱為夾熒疽,九天內可以進行穿刺。如果膿瘍是紅白相間,並且可以排出大量膿液,就可以治癒。如果完全沒有紅白色的膿液,就無法治癒。如果二十天後仍然沒有形成膿包,就會死亡,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