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首下 諸脈主病詩 (9)
卷首下 諸脈主病詩 (9)
1. 附錄運功規法
行功之時,目視頂門,微露一線,迎天地之光,返照內景,勿全下視,免致昏沉馳念。
卻病坐功,不比真修磨鍊,每按時坐香後,欲睡即睡,睡則病者精神完足。若心血少不寐,可定意想歸元,或依法運轉,神自安而寐矣。
開關之說,學者不必用意,候到自然通透。蓋靜中運用,無念自是水升,不然則為火矣。或腹中響聲,或兩腎微動,或背或眉端隱隱如蟻行,手足似一線冷風,皆現真境也。亦有陽火沖病根,腸內有聲,即用真意逐響運旋,撤而散之。
凡行氣過峽處或昆頂,須多旋繞數十匝,令氣浸灌為妙。閒時如不守前後二竅,懸心於空虛地,四大皆空,無人無我,極為養火之法。又名休息以養其氣。若運法無時度,則神敝疲,譬如伐兵勞頓,而又遇勁敵,豈不危乎。
觀燈玩月,目向外射則傷神,返照於我,多益於我,其他自可以類推。
卻病工夫,須立課程,逐日檢點,勿失其時,日日如是,提醒縝密,自不間斷而效。
運氣當由後而前,以取西北方水而灌東南方火,不可逆此。或有傳法,各關節處,不必打圈,直行亦可,行後定要收歸元位。退欲火法,注念氣海,記數斡旋,或記運尾閭升降之法,邪火自散,大固元陽。
入定看書,易於通悟,坐下止念為先,定神元海,不以目睹,而以心視,不以心視,而以內觀,蓋神有所斂,不至散於外,受益自無窮盡矣。
嘻笑場中,最易耗神,令人疲倦,得以內斂音聲,言語少減,或氣穴中發,神氣亦不覺其耗。
上丹田穴,最可養性,亦可注念,為藏神之府。運法,旋至鼻柱七竅之宗,斡行入內些些,則耳目口三寶,皆有靈矣。
想湧泉穴,最能健步行動,略得運法,血脈自可以漸漸流通,而不傷筋,省氣。
白話文:
練功的時候,眼睛看著頭頂,稍微露出一條縫隙,迎接天地的光芒,反照內在的景象。不要完全向下看,以免導致昏沉和胡思亂想。
用坐功來治療疾病,不像真正的修煉,每次按時間坐完香後,想睡就睡,睡著了病人的精神就會恢復。如果因為心血不足而失眠,可以集中意念想著回歸本源,或者按照方法運轉,精神自然安定而入睡。
關於開關的說法,學習的人不必刻意用意念去引導,等到自然通透就好。因為在靜坐中運用,沒有雜念自然就會水氣上升,不然就會變成火氣。有時腹中會有響聲,或者兩腎微微顫動,或者背部或眉毛處隱約像螞蟻爬,手腳感覺像一絲冷風,這些都是出現真實的景象。也有可能是陽火衝擊病根,腸內有聲音,就用真意跟著聲音轉動,將其化散。
凡是氣經過關卡的地方,例如昆侖頂,都要多旋轉幾十圈,讓氣能夠充分浸潤灌注,這樣最好。平時如果不是守著前後二竅,可以將心懸空在虛無的地方,心中空無一切,沒有人也沒有我,這是非常好的養火方法,又稱為休息以養氣。如果運氣沒有節制,就會導致精神疲憊,就像士兵勞累不堪,又遇到強敵,那不是很危險嗎?
看燈賞月的時候,眼睛向外看會傷害精神,反過來向內看,對自己有很大的益處,其他的事情也可以這樣類推。
用坐功治病,必須制定課程,每天檢查,不要錯過時間,每天都這樣做,提醒自己細心周到,自然不會間斷,就會有效果。
運氣應該由後向前,從西北方取水,灌溉東南方的火,不可反向操作。也有傳說說,各個關節處不必打圈,直接運轉也可以,但運轉後一定要收回原位。要退除慾火,就集中意念在氣海穴,記數旋轉,或者記住運轉尾閭上升下降的方法,邪火自然散去,就能鞏固元陽。
入定後看書,容易理解通透。坐下後要先止住雜念,安定精神在元海,不要用眼睛看,而要用心看,不是用心看,而是向內觀察。因為精神有所收斂,不會散於外,好處是無窮盡的。
在嬉笑的場合,最容易耗費精神,使人疲倦。如果能收斂聲音,減少言語,或者從氣穴發聲,精神氣就不會感到損耗。
上丹田穴,最能養護性情,也可以集中意念在此處,是儲藏精神的地方。運轉的方法是,轉到鼻柱七竅的源頭,稍微向內轉入,那麼耳朵、眼睛、口這三寶,都會變得靈敏。
想著湧泉穴,最能健步行走。稍微懂得運轉的方法,血脈自然可以漸漸暢通,而不會損傷筋骨,也能節省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