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首下 諸脈主病詩 (8)
卷首下 諸脈主病詩 (8)
1. 附錄運功規法
北旋式
【艮背訣竅】易曰:艮其背。艮者,止也,其象屬土。背從北方水,屬於陰。心從南方火,屬於陽。人能以南火而投於北水之中,得以水火交而既濟,所謂洗心退藏於密也。蓋五臟六腑根蒂,皆繫於此。所謂止者,先立內念之正,而止外念之邪也。然大道貴無念,雖立正念亦是念也。
當明內外兩忘以忘而離亡,必先忘其外者,而後定其心,自忘其內也。故初學之士,靜坐片時,將萬慮掃除,凝神定志於本穴之中,背之腔子里,平心元虛處,初起口唸太乙救苦(咒四),而漸歸於心、歸於背,存無守有,念茲在茲,有復冥於無,神自虛而靈矣。
【行庭】吾身一小天地也,周身三百六十骨節,七孔八竅。一竅相通,竅竅光明,而乾旋坤轉。前屬於天,後屬於地。前從左旋,後運右轉。前後相通,周乎其天,則知人與天一矣。
其法,從艮背守念,念而提出腔子,行其背數十回,復收歸腔稍空,又運行至兩腎之間,念刻許,從腎中意想,溯尾閭,起運上泥丸,經明堂、人中接下承漿,降重樓至於心臍之間,約以臍上三指為則,不前不後,不左不右之中,而為立極定樞。
懸一斗杓行於臍下一寸三分,斡旋上升,左轉於心之後,右旋下降於腎之前,循環不息,上行由背之北,下行由臍之南,如北極定樞,斗柄推旋者,若轉則以意隨之,不轉則以意引之,久而鍊度,所以混其氣,且所以和其神也。
【通關】從北極定樞,斗柄大旋三遍,天地包羅,行於臍下,分開兩路,旋下兩腿之前,聯絡不絕,雙行轉腳底,向後繞元海,上至命門會合,從右轉左,大旋三遍,從椎骨下分行兩肩,經肘後外關達掌心,循內關過肩井,由項後透泥丸,行明堂,漸落雙瞳,自面部下胸膈,會心窩,從左轉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臍下分開,循環遍體,周流運行。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止,慎勿執著,若有若無,此所謂煉其形和其氣也。
【絛法】從歸元注念起用意左邊,運絛過腰,從右旋上,至左肩膊,絛至胸前行旋過右膊,後下旋至腰,如法運數十回,而又復絛上行,周而復始,不必計籌,使前後融洽。或從艮背起手,轉絛而前,左右次序,會意行之。
【滌穢】其法,在胃口旋入,憑虛而行,運入大腸,由左繞右,迴旋九曲,以真氣滌垢,轉出穀道,噓往吸回,自右而左,旋出胃口,收歸元海,靜念刻許,以還本位。此法不宜輕用,凡送濁氣出穀道外,即隨念吸轉慎泄真氣。丹法有云,勿使尾閭墜,蓋謂此也。
【運規十二則】身若安和氣不必運,宜當守靜定息,節飲除欲,則百病不生。若身稍有絲毫不快,宜速行運動,免氣久滯,積成大病。故設調養之功,用之須得其宜。然運法如風車樣,不疾不徐,皮裡膜外,挨次運會,可大可小,任意收而放,放而復收,男左女右,陰陽之分,一動一靜,天之行也。
白話文:
北旋式
【艮背訣竅】 《易經》說:「艮其背。」艮的意思是停止,它的象徵屬性是土。背部對應北方的水,屬於陰;心臟對應南方的火,屬於陽。人如果能將南方的火投向北方的水中,就能達到水火相交而協調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洗滌心靈,隱藏於深處的境界。五臟六腑的根基都繫於此處。所謂的停止,是先建立內心正確的念頭,才能停止外在不正的念頭。然而,最高的道理是無念,即使是正確的念頭也仍然是念頭。
因此,應該明白內外皆忘,達到忘而又超越忘的境界。必須先忘掉外在的事物,然後才能安定內心,自然就能忘記內在的自我。所以初學者靜坐片刻,將所有的雜念都排除,將精神集中在背部的核心位置,也就是背部空虛的中心處。剛開始可以口唸「太乙救苦」的咒語數次,然後慢慢將意念收回心中、收回背部,保持若有若無的狀態,念茲在茲,從有回到無,精神自然就會虛靜而靈敏。
【行庭】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小天地,全身有三百六十個骨節,七個孔竅,八個穴道。每一個孔竅都互相連通,每一個穴道都光明透亮,使得天地運行。身體的前面屬於天,後面屬於地。前面的氣從左旋轉,後面的氣從右旋轉。前後相通,運行周遍,就能明白人與天是一體的。
方法是,從背部中心開始守住意念,然後將意念提出背部,在背部來回運行數十次,再收回到背部中心略微放空。接著運行到兩腎之間,意守片刻,從腎臟中用意念引導氣向上,沿著尾椎、脊椎到頭頂的泥丸宮,經過印堂、人中,接到下巴承漿穴,再下降到喉嚨到心臟和肚臍之間,大約以肚臍上方三指處為準,不偏前不偏後,不偏左不偏右,正中心點為立極的中心。
想像有一個北斗七星的杓子懸掛在肚臍下方一寸三分處,旋轉上升,在心臟的後方左旋,在腎臟的前方右旋,如此循環不息。向上運行時經過背部的北方,向下運行時經過肚臍的南方,如同北極星固定在中央,北斗七星的杓子不斷推動旋轉。如果氣在轉動,就用意念跟隨著;如果氣不轉動,就用意念引導它。經過長時間的鍛鍊,就可以混和體內的氣,調和精神。
【通關】 從北極的中心點開始,北斗星的杓子大旋轉三圈,包羅天地,行經肚臍下方,分開兩路,向下旋轉到兩腿的前面,氣脈持續不斷,沿著腳底繞到後面的元海穴,再向上到命門穴會合。從右邊轉向左邊,大旋轉三圈,然後從脊椎下方分行兩肩,經過手肘外關穴到達手掌心,沿著內關穴經過肩井穴,從脖子後面穿過頭頂泥丸宮,到達印堂,漸漸下降到雙眼瞳孔,然後沿著臉部向下到達胸部,匯聚在心窩處,從左邊轉下降,大旋轉三圈,再像之前一樣從肚臍下方分開,循環遍佈全身,週流運行。在卯時和酉時練習,可以做九次或二十一次,但不要執著於次數,保持若有若無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鍛鍊形體,調和氣息。
【絛法】 從回歸元氣並注意意念開始,用意念從左邊,像纏繞腰帶一樣地運氣,從右邊向上,到左邊的肩膀,然後像帶子一樣經過胸前,旋轉到右邊的肩膀,再向下旋轉到腰部。按照這個方法運氣數十次,然後又像帶子一樣向上運行,周而復始,不必計算次數,使身體前後融洽。也可以從背部中心開始,像帶子一樣向前旋轉,左右的次序可以隨意配合,只要意會就行。
【滌穢】 方法是,從胃部入口處旋轉進入,憑空運轉,進入大腸,由左向右環繞九個彎道,用真氣洗滌污垢,然後從肛門排出,呼氣時向外,吸氣時向內,由右向左,旋轉出胃部,收回到元海穴,靜念片刻,回歸原位。這個方法不宜輕易使用。凡是將濁氣送出肛門時,要立即隨著意念吸氣轉回,小心洩漏真氣。丹法中有說:「不要讓尾閭墜落」,就是指這個。
【運規十二則】 如果身體安和,就不需要刻意運氣,應該保持靜止,安定呼吸,節制飲食,去除慾望,這樣就能百病不生。如果身體稍微有些不適,應該立即運動,避免氣滯過久,積累成大病。因此設置了調養的功法,使用時必須適當。運氣的方法像風車一樣,不快不慢,在皮裡膜外,依次運行,可大可小,可以任意收放。男性左旋,女性右旋,這是陰陽的區分。一動一靜,這是天地運行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