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首下 諸脈主病詩 (7)

回本書目錄

卷首下 諸脈主病詩 (7)

1. 附錄運功規法

余輯《雜病源流》,凡脈症方藥,所以講明調治之者,似已詳備。然劉海蟾云:醫道通仙道,則修煉家導引運功之法,所以卻病延年者,未始不可助方藥所不逮。蓋既已卻病,自可延年。在修煉家固以延年為主,而欲求延年,必先卻病,在醫藥家則以卻病為主也。故《雜病源流》中,於每病方論後,有導引運功之法,可以卻此病,即附載於末,總期醫者、病者,展覽及之,以備採用,庶獲萬病回春也。但其法有專治一病者,既分載於各病之後,而又有總法數條,不必每病皆為遵用。

而時有必採取者,亦不必一病全用總法。而或有此病則用何法,彼病又用何法者,既不得贅列於各病之末,而又無處可以混入,故特附於此,如於各病運功中,見有宜用歸元、周天、艮背、行庭,及絛法、通關,滌穢等法者,查明此處所載諸法,應如何引運,遵而行之,無漏無遺,自可卻病,可延年也。

南北規中引(諸法皆本《保生秘要》,系明俞俞道人曹士珩元白氏所著)

凡人亡念奔馳,不思回頭,蓋不知有己。然學道初入門,及乎卻病初下手,每云先要築基煉己者,何也?己者,意中之土也,時時返念守中。然崑崙至於湧泉,周身前後之竅,雖各家傳授,各取其善,若能精守其一,皆可起病,不必得一望二、持兩可之見,而辯孰是孰非。

余訣云:總之攝心歸一,專其一處,皆可止念,故取身中前後二竅為則,其歸元取用父母生人受氣之初,而能聚氣之原,運動周天,可參艮背通關之效。然艮背者,昔林子闡教為最,余受之家傳捷徑而更妙。若夫運動,則貫徹任督二脈,兼以導引,則神功爍見矣。

南旋式

【歸元訣竅】歸元者,父母生人受氣之初,剪斷臍帶,一點落根元也。有生之後,情欲雕琢,未免精耗氣散,不能返本,須求安土敦仁之法。蓋土者歸元也,人者仁也,以一點仁心,敦養於土,六根皆歸於元,心有所注,久久凝定,便覺真種常在,方可用意運行。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從左而右,先運臍輪,收而放,放而復收,以還本位,不離這個,念自歸真矣。

【周天】先立安土守中,得訣純熟,後行周天,流通一身,散徹四肢滯氣。其法從前運於臍輪,由小而大,大而收小,依次而上,至璇璣穴向左臂打圈而下,至曲池,經內關溯掌心及指尖,圈出手背外關,而上肘後肩井,及大椎而下,運於尾閭,由上覆下過玉枕,逾崑崙泥丸面部,上鵲橋,降重樓,達胃口過臍,至玉柱,復氣海,行於右腿,歷膝關,由鞋勞穴穿足背,至指尖轉湧泉踵後,上運過陰谷,通尾閭,又圈至頂門,如前下鵲橋,依次送左腿,似右法而落湧泉,又升泥丸及璇璣穴右行,照左手轉過肩背,貫崑崙而下攝元海,如此將周身經脈宣暢,徐徐迴轉,但意至而氣相隨,是為有作之周天法,亦可與造化參。

白話文:

附錄運功規法

本書已詳盡闡述各種疾病的脈症、方藥及治療方法。然而,正如劉海蟾所言,醫道與仙道相通,修煉家所用的導引運功之法,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延長壽命,這是藥物治療所無法完全達到的。因為治癒疾病就能延年益壽。修煉家以延年益壽為主要目標,而要延年益壽,必須先治癒疾病;醫藥家則以治癒疾病為主要目標。因此,本書在每種疾病的方劑論述之後,都附上了相應的導引運功方法,以治療該疾病。這些方法都附載於篇末,希望能讓醫生和病人參考使用,以期達到萬病回春的效果。但其中有些方法專治某一種疾病,已分列於各病之後;也有一些總括性的方法,不必每種疾病都使用。

有些情況下必須採用這些總括性方法,但也並非每種疾病都需要全部使用。某些疾病應使用何種方法,另一些疾病又應使用何種方法,這些內容無法贅述於每種疾病的末尾,也無法插入其他篇章,因此特地另列於此。在各病的運功方法中,如遇到需要使用歸元、周天、艮背、行庭、絛法、通關、滌穢等方法的,請查閱此處所載的詳細方法,依法運作,不遺漏任何步驟,就能達到治癒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以下諸法皆源自《保生秘要》,為明代俞道人曹士珩元白氏所著)

許多人妄念紛飛,不知悔改,因為他們不明白自身的存在。然而,修道入門,以及治療疾病初期,常常強調要先築基煉己,這是為什麼呢?「己」是指內心深處的本性,要時時反省自身,守住內心。從崑崙穴到湧泉穴,周身前後的穴位,雖然各家傳授的方法不盡相同,各有其優點,但只要能精確地守住其中一個穴位,就能治病。不必同時兼顧多種方法,猶豫不決,分辨孰優孰劣。

我的訣竅是:總之要攝心歸一,專注於一點,就能止住妄念。因此,我以人體前後的兩個穴位為例,歸元法取用的是人出生之初,父母之氣匯聚之處,這是聚集元氣的根本。運作周天,可以參考艮背通關的功效。艮背法,林子闡的闡述最為精妙,而我所繼承的家傳捷徑則更為精妙。至於運功,則貫通任督二脈,並配合導引,就能產生神奇的效果。

南旋式

【歸元訣竅】歸元,是指人出生之初,父母之氣匯聚之處,剪斷臍帶後,元氣落腳之處。人出生之後,情慾的干擾,容易導致元氣耗散,無法返本歸元,因此需要尋找安土敦仁的方法。土代表歸元,人代表仁,以一片仁心,滋養本性,六根皆歸於元神,心有所注,久久凝定,就能感受到本性常在,然後才能運用意念運功。運功方法是,將意念向上提升,斡旋造化,從左向右運轉,先運轉臍輪,收縮和舒張,反覆進行,始終不離這個中心點,意念自然歸於真性。

【周天】先要安住身心,熟練掌握訣竅後,再行周天運功,使氣血流通全身,疏通四肢滯塞的氣血。方法是,從前方的臍輪開始運轉,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依次向上,到達璇璣穴,向左臂打圈向下,到達曲池穴,經內關穴,上行至掌心及指尖,再沿手背外關穴,向上至肘後肩井穴,及大椎穴而下,運至尾閭穴,由上向下經過玉枕穴,逾崑崙穴、泥丸穴、面部,上行至鵲橋穴,下降至重樓穴,到達胃部,經過臍輪,至玉柱穴,復至氣海穴,行於右腿,經過膝關節,由解溪穴穿過足背,至指尖,再轉至湧泉穴,踵後向上,經過陰谷穴,通至尾閭穴,又迴圈至頂門,如前法向下至鵲橋穴,依次運至左腿,方法如同右腿,最後落於湧泉穴,再上升至泥丸穴及璇璣穴,向右運行,沿右手轉過肩背,貫通崑崙穴而下,攝於元海穴,如此將全身經脈疏通,緩慢迴圈,意念到達之處,氣血隨之而至,這就是周天運功的方法,也可與造化相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