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九 (7)

1. 五淋二濁源流(胞痹,尿血,白淫

又曰:凡便濁治法,概宜燥濕降火,兼升舉之,如二陳湯加二術升柴白芍。《醫旨》曰:赤白濁,肥人多濕痰,瘦又多虛火。又曰:凡便濁,必兼服加減珍珠粉丸。《回春》曰:赤白濁,其狀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凝如膏糊,或如米泔赤膿,皆濕熱所傷也。

【淋濁導引】《保生秘要》曰:於腎俞、照海、氣海掐之九九,擦亦九九,兼用後功。

【運功】《保生秘要》曰:用雙手抱兩膝,吹吸,念臍下,絛尾閭,升氣降回,吸而咽之。

尿血,溺竅病也。其原由於腎虛,非若血淋之由於濕熱,其分辨處,則以痛不痛為斷,蓋痛則血淋,不痛則為尿血也,而以尿血亦為有火者非(宜太極丸、無比山藥元)。

【尿血分辨】《直指》曰:大凡小腸有氣則小便脹,小腸有血則小便澀,小腸有熱則小便痛,痛者血淋,不痛者尿血。

白淫,熱鬱病也。一名蠱。《內經》曰: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小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注云:腎脈貫脊,屬腎,絡膀胱,故小腹冤熱而痛,溲出白液也。據此,則脾受風邪而傳於腎,風能煽熱,故邪熱內結,真精不守,而白物遊淫而出,此所以名白淫。又邪熱既結,則火能消爍脂肉,如蠶之蝕物然,此所以又名蠱病白淫也。經又曰: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據此,則為淫欲過度,腎傷所致,即子和所謂莖中作痛,痛極則癢或陰莖挺縱不收,或出白物如精,隨溲而下,得之於房勞及邪術者是也,治以降心火為要(宜半苓丸、清心蓮子飲)。此外又有精傷白濁,亦名白度,蓋由房失節,以致傷精流出,一似白濁(宜清心蓮子飲),甚且小便中推出髓條也(宜治小便白濁流出髓條方)。凡諸白淫總治(宜金箔丸、白龍丸),非皆精竅病乎,故附於此。

【白淫所屬】戴人曰:遺尿閉癃,陰痿脬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血涸不月,腰膝上熱,足躄嗌乾閉癃,小腹有塊,或定或移,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也。熬按:尿血淋病之屬,白淫溺病之屬,不得相混。

白話文:

五淋二濁的來源(膀胱結滯、尿血、白帶)

有人說,凡是尿液混濁的治療方法,大致上都應該用燥濕、降火,同時也要兼顧升提的方法,比如用二陳湯加上蒼朮、白朮、升麻、柴胡、白芍。有醫書說,赤白濁(指尿液中帶有紅色或白色分泌物),肥胖的人多是因為濕痰,瘦的人則多是虛火。又有人說,凡是尿液混濁,必須同時服用加減珍珠粉丸。有醫書說,赤白濁的樣子像油浮在水面,光澤不定,漩渦的邊緣會沉澱下去,凝結得像膏糊,或是像米湯一樣呈現紅膿,這些都是濕熱侵犯身體造成的。

淋濁的導引:有醫書說,按壓腎俞穴、照海穴、氣海穴,每個穴位各按九九下,擦揉也是九九下,同時配合後面的功法。

運功:有醫書說,用雙手抱住兩膝,配合呼吸,意念集中在肚臍下方,從尾閭將氣升提後再下降回原位,吸氣時將氣吞嚥下去。

尿血,是排尿孔竅的疾病。它的根源在於腎虛,並不像血淋是因為濕熱,區分的方法是用疼痛與否來判斷,會痛的是血淋,不痛的是尿血,但即使是尿血也可能有火氣(適合服用太極丸、無比山藥元)。

尿血的辨別:有醫書說,大凡小腸有氣就會小便脹,小腸有血就會小便澀,小腸有熱就會小便痛,痛的是血淋,不痛的是尿血。

白帶,是熱鬱所造成的疾病,又稱為蠱。有醫書說,脾臟的病傳到腎臟,這種病叫做疝瘕,小腹會有悶熱疼痛的感覺,同時排出白色分泌物,又叫做蠱。註解說:腎的經脈貫穿脊椎,屬於腎,並聯絡膀胱,因此小腹會悶熱疼痛,排出的尿液也帶有白色液體。根據這個說法,脾臟受到風邪侵襲而傳到腎臟,風會助長熱,所以邪熱會結在體內,導致精氣不穩固,白色分泌物會不受控制地流出,這就是為什麼叫做白帶。另外,邪熱積聚會消耗身體的脂肪,就像蠶吃東西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又把白帶叫做蠱病。有醫書又說:如果思慮過多、慾望無法滿足,或性慾過度,就會使宗筋鬆弛,導致筋痿(肌肉萎縮)以及白帶。根據這個說法,這是因為性慾過度導致腎臟受損,就像有人說的陰莖疼痛,痛到極點就會發癢,或是陰莖勃起無法消退,或是排出像精液一樣的白色分泌物,隨著尿液排出,這些都是因為性生活過度或受到邪術影響造成的,治療的重點在於降心火(適合服用半苓丸、清心蓮子飲)。此外,還有因為精液受損而導致的白濁,也叫做白帶,這是因為性生活不節制導致精液外流,看起來像是白濁(適合服用清心蓮子飲),嚴重的話,小便中還會排出髓條(適合服用治療小便白濁流出髓條的方子)。總之,各種白帶的治療方法(適合服用金箔丸、白龍丸),不都是精竅的疾病嗎?所以附在這裡說明。

白帶的歸屬:有人說:遺尿、小便不通、陰莖萎縮、膀胱麻痺、精液滑脫、白帶,這些都是男性的疝氣。女性的則是經血枯竭、月經不來、腰膝發熱、腳無力、喉嚨乾、小便不通、小腹有硬塊且位置不定、陰部突出、肛門長痔瘡,這些都是女性的疝氣,但女性不稱之為疝氣,而稱之為瘕。有人提醒,尿血和淋病屬於同一類,白帶和尿液疾病屬於同一類,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