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五淋二濁源流(胞痹,尿血,白淫

五淋二濁,皆腎病也。淋者,滴瀝澀痛。濁者,小便混濁而不清。凡人腎有二竅,一出溺,一出精,淋病則由溺竅,濁病則由精竅,二者絕不可以相蒙。近醫不能分辨,淋病以濁藥治之,濁病以淋藥治之,宜其難愈。古方書列五淋之名,曰熱,曰氣,曰虛,曰膏,曰沙石,以揭其概。

宋元后,又分石、勞、血、氣、膏、冷六症,至為詳盡。而究其原,則皆由陰陽乖舛,清濁相干,或膀胱畜熱,由水道瘀塞,所以欲通不通,滴瀝澀痛,為溺竅病也。丹溪以赤濁屬血,白濁屬氣。或又以赤為心虛有熱,由思慮而得,白為腎虛有寒,因嗜欲而得,皆非定論。

蓋皆出於精竅,其白者為敗精流溢,其赤則由虛滑,精化不及,赤未變白,此虛之極也,茲分列而款舉之:淋病之原,大約由腎虛,膀胱有濕熱,蓋膀胱與腎為表裡,俱主水,水入小腸與胞,行於陰為溲便,若腎虛而膀胱有濕熱,則因腎虛致小便澀數,因膀胱濕熱致小便澀,數而且澀,則淋瀝不宣,小腹弦急,痛引於臍,此石勞、血氣、膏冷所由成也。

蓋石淋者,膀胱畜熱積成,如湯在瓶中,日久結成白鹼也,治須清積熱,滌去沙石,則水道自利(宜如聖散、神效虎珀散)。勞淋者,多思慮,負重遠行,勞於脾也(宜補中益氣湯與五苓散分進)。專由思慮者亦傷脾(宜歸脾湯)。若強力入房,施泄無度,勞於腎也(宜生地黃丸、黃耆湯)。

亦有縱欲強留不泄,淫精滲下而作淋者(宜益元固真湯)。血淋者,小腹硬,莖中痛欲死,血瘀也,以一味牛膝煎膏,大妙,但虛人恐損胃耳(宜四物湯加桃仁、牛膝、通草、紅花、丹皮)。而亦有因血虛者,應以養榮為主(宜六味丸加側柏、車前,或八珍湯送益元散)。如血色鮮紅,脈數而有力,心與小腸實熱也(宜柿蒂湯)。

血色黑黯,面色枯白,尺脈沉遲,下元虛冷也(宜金匱腎氣丸)。亦有血熱過極,反兼水化而色黑者,非冷也(宜赤豆、綠豆、麻仁、乾柿、黃連、側柏、竹葉、葛根、藕汁、黃柏、生地、丹皮)。當以脈症辨之。氣淋者,氣實則滯而不通,臍下妨悶而痛也(宜沉香散、瞿麥湯)。

或由氣虛,急須補益(宜八珍湯倍茯苓,加牛膝、杜仲)。膏淋者,似淋非淋,小便如米泔如鼻涕,此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意欲出不快而痛也(宜鹿角霜丸、沉香丸、大沉香散、海金沙散)。冷淋者,必先寒戰,小便澀數,竅中腫痛,蓋冷氣與正氣交爭,冷氣勝則寒戰成淋,正氣勝則寒戰解而得便也,大約多由腎虛(宜金匱腎氣丸、肉蓯蓉丸)。

沙淋者,莖中有沙澀痛,尿卒不易出,有細沙沉在缸底,乃膀胱陰火煎熬,津液凝結也,輕則為沙,重則為石(宜二補丸)。以上諸證治法,悉本古人,最為不易。此外又有過服金,入房太甚,敗精強閉,流入胞中而成淋病者(宜海金沙散)。又有濕痰日久,汪滲而成淋病者(宜滲濕湯加減)。

白話文:

五淋二濁都是腎臟疾病。淋,是指排尿時滴瀝、澀痛;濁,是指小便混濁不清。人體腎臟有兩個開口,一個排尿,一個排精,淋病是溺竅(排尿的通道)的疾病,濁病是精竅(排精的通道)的疾病,兩者絕對不能混淆。但近世的醫生無法分辨,淋病用濁病的藥物治療,濁病用淋病的藥物治療,所以很難治癒。古代醫書將淋病分為熱淋、氣淋、虛淋、膏淋、沙石淋五種,以概括其症狀。

宋元以後,又細分為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冷淋六種,更加詳盡。但其根本原因,都是陰陽失調,清濁混雜,或膀胱積熱,導致水道阻塞,所以想排尿卻排不出來,滴瀝澀痛,這是溺竅的疾病。朱丹溪認為赤濁屬血,白濁屬氣;或者認為赤濁是心虛有熱,因思慮過度引起;白濁是腎虛有寒,因縱慾過度引起,這些都不是絕對的結論。

其實,赤濁和白濁都源於精竅,白色的濁液是精液敗壞外溢,紅色的濁液則是因為腎虛精液滑脫,精液未能完全轉化成尿液,紅色尚未變成白色,這是虛弱到了極點。茲將各種淋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分別說明:淋病的根本原因大多是腎虛和膀胱濕熱,因為膀胱和腎臟是表裡關係,都主司水液,水液進入小腸和胞宮,經過陰道排出體外形成尿液和糞便。如果腎虛而膀胱濕熱,就會因為腎虛導致小便澀痛頻數,因為膀胱濕熱導致小便澀痛頻數,小便排洩不暢,小腹脹痛牽引到肚臍,這就是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冷淋的成因。

石淋是膀胱積熱凝聚而成,如同瓶中熱湯,日久凝結成鹼,治療需要清熱除積,排出沙石,使水道暢通(可用聖散、神效虎珀散)。勞淋多因思慮過度、負重遠行,損傷脾臟所致(可用補中益氣湯和五苓散分服)。單純因思慮過度者也傷脾(可用歸脾湯)。如果房事過度,縱慾無度,則勞傷腎臟(可用生地黃丸、黃耆湯)。

也有縱慾後強忍不泄,精液滲漏而導致淋病者(可用益元固真湯)。血淋症狀是小腹堅硬,尿道疼痛難忍,這是血瘀所致,單用牛膝煎膏效果很好,但虛弱的人可能傷胃(可用四物湯加桃仁、牛膝、通草、紅花、丹皮)。也有因血虛引起的血淋,應以養血為先(可用六味地黃丸加側柏、車前子,或八珍湯加益元散)。如果血色鮮紅,脈搏數而有力,是心和小腸實熱(可用柿蒂湯)。

血色暗黑,面色枯白,尺脈沉遲,是下元虛寒(可用金匱腎氣丸)。也有血熱過極,反而影響到水液代謝而導致小便顏色變黑,這不是寒證(可用赤豆、綠豆、麻仁、乾柿、黃連、側柏、竹葉、葛根、藕汁、黃柏、生地、丹皮)。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辨證施治。氣淋是氣機阻滯不通,臍下脹悶疼痛(可用沉香散、瞿麥湯)。

或因氣虛,需要補益(可用八珍湯加倍茯苓,再加牛膝、杜仲)。膏淋症狀似淋非淋,小便像米湯或鼻涕,這是精液和尿液一起排出,精液阻塞尿道,想排尿卻排不出,疼痛難忍(可用鹿角霜丸、沉香丸、大沉香散、海金沙散)。冷淋會先有寒戰,小便澀痛頻數,尿道腫痛,這是寒氣與正氣相爭,寒氣勝則寒戰並出現淋病,正氣勝則寒戰消失,小便通暢,多因腎虛(可用金匱腎氣丸、肉蓯蓉丸)。

沙淋症狀是尿道有沙粒般的澀痛,排尿困難,尿液中沉澱有細沙,這是膀胱陰火煎熬,津液凝結成沙石,輕則為沙淋,重則為石淋(可用二補丸)。以上各種淋病的治療方法,都源於古人的經驗,非常有效。此外還有服用金屬藥物過量,房事過度,精液敗壞阻塞,流入胞宮而導致淋病(可用海金沙散);還有濕痰久積,滲漏而導致淋病(可用滲濕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