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四 (4)
卷二十四 (4)
1. 附錄楊氏咽喉十八症名目及咽喉看法
喉痹、纏喉風、單乳蛾,其形圓如箸頭,生喉中左右,若生下關不能見者,難治(宜羅青散。又方,不論單雙蛾,用牡蠣粉四匙、陳醋一盞,砂鍋煎數沸,待冷,不時噙漱,止痛平腫甚效)。雙乳蛾,兩個生喉間關下是也,難治(宜羅青散、消毒散)。蟬舌風,舌下再生一舌也。
牙蜞風,牙根腫甚,聚毒成瘡是也。木舌風,舌上黃色腫痛。魚口風,如魚吸水是也,不治。懸蜞蟲毒風,上胭腫,湯水難入,形腫如雞卵。搶食風,亦名飛絲毒,生口中,或食鯉鱠惡物發泡是也。擸頰風,腮頰結腫,牙盡處腫破。喉風風,自頤纏繞赤色,寒熱。松子風,口內滿喉間,赤紫如豬肝,張口吐物,則氣逆關閉,飲食不入。
白話文:
喉嚨疼痛、喉嚨風、單側扁桃腺炎,形狀像筷子頭,長在喉嚨左右兩側,如果長在下顎關節處看不見,就難治癒。雙側扁桃腺炎,兩個長在喉嚨關節下方,也很難治癒。蟬舌風,舌頭下方長出另一個舌頭。牙蜞風,牙根腫脹,聚集毒素形成瘡。木舌風,舌頭上長出黃色的腫塊,疼痛。魚口風,嘴巴像魚吸水一樣,無法治癒。懸蜞蟲毒風,臉頰腫脹,難以喝水,腫塊像雞蛋一樣大。搶食風,又稱飛絲毒,長在嘴巴裡,可能是吃鯉魚或其他食物引起。擸頰風,腮頰結腫,牙齒附近腫脹破裂。喉風風,從下巴纏繞到喉嚨,紅色,寒熱交替。松子風,口腔和喉嚨內都是紅紫色,像豬肝一樣,張口吐東西就會氣逆關閉,無法吃飯。
崩砂疳口風,自舌下牙根上赤腫,口內作臖,如湯之熱,牙根漸爛,齒牙漸脫。連珠風,自舌起,初起一個,又起一個,甚者三五七九個,連珠生起。蜂子毒,或在臉腮洋爛,或在喉關舌下作臖,色黃如蜂。走注瘰癧風,頸項結核五七個,皮膚赤腫,作寒熱。
【咽喉看法】,初起紅色腫痛,語聲清朗,無表裡症相兼者輕。如已成腫痛,咽喉半開半閉,咯吐痰涎,飲食稍進者順。咽喉腫閉,牙關緊急,言語不清,痰壅氣急,聲小者險。咽喉腫閉,牙關緊急,言語不清,痰壅氣急,聲小者險。咽喉驟閉,痰涎壅塞,口噤不開,探吐不出,聲喘者死。
生瘡之後,毒結喉間,腫痛腐爛,吐納不堪,聲啞者重。久嗽,痰火虛陽攻上,咳傷咽痛,但見聲嘶面紅者死。
白話文:
崩砂疳口風,指的是從舌頭底部到牙齒根部出現紅腫,口腔內感覺像被熱湯灼傷,牙齒和牙根逐漸腐爛,牙齒也開始脫落。連珠風,是從舌頭開始出現的一系列紅腫,可能一顆接一顆出現,嚴重時可能有三個、五個、七個或九個連在一起。蜂子毒,可能會在臉頰或喉嚨下方引起紅腫,顏色呈黃色,類似蜜蜂的顏色。走注瘰癧風,是在頸部或肩膀出現五、七個左右的結節,皮膚會紅腫,伴有寒熱感。
咽喉的看法中,初期紅腫疼痛,聲音清晰,若沒有表裡症狀混合,則病情較輕。如果已經發展為紅腫疼痛,咽喉半開半閉,有咳痰的現象,但能進食,則病情比較順利。若咽喉紅腫閉鎖,牙關緊閉,說話含糊不清,有痰阻塞,呼吸困難,聲音微弱,則病情危險。若咽喉突然閉鎖,痰液堵塞,口不能張開,嘔吐無法進行,呼吸急促,則情況危急。
生瘡後,毒素聚積在喉嚨,引發紅腫腐爛,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病情較重。長期咳嗽,痰多、火旺、虛陽上攻,咳嗽傷害咽喉,聲音嘶啞、面色紅潤,則預示著病情危急。
音聲病,肺家火熱症也。蓋聲啞者,莫不由於肺熱,宜降氣清熱,潤肺生津,涼血益血(宜鬱金、生地、蒲黃、茅根、白芨、阿膠、童便、知母)。聲重者,莫不由於肺熱痰稠(宜用前藥加薄荷、竹瀝)。暴喑者,莫不由於火盛,宜降氣發音聲(宜蘇子、貝母、桔梗、枇杷葉、百部、竹瀝、天冬、麥冬、梨汁、甘草、薄荷、元參、桑皮、童便)。亦有寒包熱而聲啞者(宜鬱金湯)。
白話文:
音聲疾病,是肺部火熱的症狀。
聲音嘶啞,大多源於肺熱。治療應以降氣清熱、潤肺生津、涼血益血為主。適合的藥物有鬱金、生地、蒲黃、茅根、白芨、阿膠、童便、知母。
聲音沉重,大多源於肺熱痰稠。在此基礎上,可加入薄荷、竹瀝等藥物。
突然失聲,大多源於火氣旺盛。治療應以降氣發聲為主。適合的藥物有蘇子、貝母、桔梗、枇杷葉、百部、竹瀝、天冬、麥冬、梨汁、甘草、薄荷、元參、桑皮、童便。
也有可能是寒包熱引起的聲音嘶啞,這時可以使用鬱金湯治療。
亦有風毒入肺而失音,或痰迷而舌強者(宜防己、姜蠶、木通、菖蒲、竹瀝、山梔、南星、半夏、荊芥、陳皮)。亦有喉音如故,但舌本不能轉運言語,由於體虛有痰者(宜補虛湯)。亦有中風病,而舌強、舌卷、不能言者(宜大秦艽湯,若天熱,加知母五分)。亦有勞嗽失音,但喉聲不清者(宜訶子湯)。
白話文:
也有一些人因為風邪毒氣侵入肺部而失聲,或是痰液阻礙導致舌頭僵硬,這類患者適合服用防己、姜蠶、木通、菖蒲、竹瀝、山梔、南星、半夏、荊芥、陳皮等藥物。
還有一些人雖然喉嚨聲音正常,但舌頭根部不能靈活轉動,無法言語,這多半是因為體虛有痰所致,此類患者適合服用補虛湯。
此外,還有一些中風病人,出現舌頭僵硬、捲曲、無法說話的症狀,這類患者適合服用大秦艽湯,如果天氣炎熱,可以加知母五分。
最後,還有一些因勞累咳嗽而失聲,但喉嚨聲音不清的患者,此類患者適合服用訶子湯。
亦有痰結喉中,語不出者(宜玉粉丸)。亦有久嗽失音者(宜蛤蚧丸)。亦有暴嗽失音者(宜杏仁桑皮湯)。亦有初感風邪,驟用參耆五味而喉啞者(宜細辛、半夏、生薑)。倘邪去仍嗽,肺管開也(宜五味、烏梅,一斂即愈)。大抵總治喉音啞,久嗽聲啞,須用清滋之品(宜清音湯)。
【音聲原由症治】,《直指》曰:肺為聲音之門,心為聲音之主,腎為聲音之根。風寒暑濕氣血痰熱邪氣干於心肺者,病在上脘,隨症解之,邪散則天籟鳴矣。若腎虛不能納氣歸元,致氣逆而上,咳嗽痰壅,或喘或脹,胸腹百骸,俱為牽制,嗽益重,氣益乏,聲益干矣。(以上言聲音出於腎)。
白話文:
第一部分
- 也有痰結在喉嚨,說不出話的(應該服用玉粉丸)。
- 也有久咳失聲的(應該服用蛤蚧丸)。
- 也有突然咳嗽失聲的(應該服用杏仁桑皮湯)。
- 也有剛開始感受風寒,馬上服用人參、黃芪、五味子,結果喉嚨啞了的(應該服用細辛、半夏、生薑)。
- 如果邪氣消除了,還是咳嗽,那是因為肺管還沒有完全打開(應該服用五味子、烏梅,收斂一下就痊癒了)。
- 總之,治療喉嚨發不出聲音、久咳聲音嘶啞,都需要用清潤滋補的藥物(應該服用清音湯)。
第二部分
《直指》書中說:肺是聲音的門戶,心是聲音的主宰,腎是聲音的根源。風寒暑濕氣血痰熱邪氣干擾心肺,病症出現在上脘,要根據症狀對症下藥,邪氣散去,就能恢復天籟之音。如果腎氣虛弱,不能將氣納入歸元,導致氣逆上衝,咳嗽痰多,或喘或脹,胸腹百骸都被牽制,咳嗽越來越嚴重,氣越來越虛弱,聲音越來越嘶啞。(以上說明聲音來自腎臟)。
第一部分
- 有些人喉嚨裡痰多,堵住了說不出話,應該服用玉粉丸。
- 有些人長期咳嗽,導致聲音嘶啞,應該服用蛤蚧丸。
- 有些人突然咳嗽,導致聲音嘶啞,應該服用杏仁桑皮湯。
- 有些人剛開始受風寒,馬上服用人參、黃芪、五味子,結果喉嚨卻變啞了,應該服用細辛、半夏、生薑。
- 如果病邪消除了,但還是咳嗽,說明肺氣還沒有完全恢復,應該服用五味子、烏梅,收斂一下就能好。
- 總之,治療喉嚨發不出聲音、長期咳嗽聲音嘶啞,都需要用清潤滋補的藥物,比如清音湯。
第二部分
《直指》這本書說:肺是聲音的出口,心是聲音的控制中心,腎是聲音的根源。風寒暑濕、氣血痰熱等邪氣侵入心肺,導致上腹部出現病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對症下藥,驅除邪氣,就能恢復正常聲音。如果腎氣虛弱,不能把氣納入體內,導致氣逆上衝,就會出現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狀,甚至全身都受到影響,咳嗽越來越厲害,體力越來越虛弱,聲音也越來越嘶啞。(這說明聲音的來源是腎臟)。
錢仲陽曰:大病後,及虛勞病,雖有聲而不能言,又能進藥,此非失音,乃腎怯不能上接於陽故也,當補腎,失音乃感風寒而卒病耳。(以上言腎怯與失音相似)。《內經》曰:中盛藏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靈樞》曰:病人語聲寂寂然善驚呼者,骨節間病。
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胸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回春》曰:肝病聲悲,肺病聲促,心病聲雄,脾病聲慢,腎病聲沉,大腸病聲長,小腸病聲短,胃家聲速,膽病聲清,膀胱病聲微。東垣曰:濕勝則聲音如甕中出矣。(以上言聽音辨症)。《靈樞》曰:寒氣客於會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故無音也。
白話文:
錢仲陽說
大病之後,以及虛勞病,雖然有聲音卻不能說話,又能服用藥物,這不是失音,而是腎氣虛弱,無法上達陽氣所致。應該補腎,真正的失音是因感受風寒而突然發病的。(以上說明腎氣虛弱和失音的相似之處。)
《內經》說
中焦充實飽滿,氣盛傷於恐懼的人,說話聲音像是從房間裡傳出來,這是中氣濕盛的表現。《靈樞》說:病人說話聲音低沉,容易驚呼,是骨節間有病。
說話聲音低沉,聲音傳不遠,是心胸間有病。說話聲音細而長,是頭部有病。《回春》說:肝病聲音悲傷,肺病聲音急促,心病聲音洪亮,脾病聲音緩慢,腎病聲音低沉,大腸病聲音長,小腸病聲音短,胃病聲音急促,膽病聲音清亮,膀胱病聲音微弱。
東垣說
濕氣過盛,則說話聲音如同從甕中傳出來。(以上說明通過聽聲音辨別疾病。)
《靈樞》說
寒氣入侵會厭,則會厭無法發聲,發出的聲音也無法向下傳遞,因此無聲。
《得效》曰:醉臥當風,使人卒失音。丹溪曰:風冷,能令人卒失音。(以上言卒然無音)。《綱目》曰:喑者,邪入陰分也,然有二症:一曰舌喑,乃中風舌不轉運之類是也;一曰喉喑,乃勞嗽失音之類是也。蓋舌喑,但舌本不能轉運言語,而喉咽音聲則如故也。喉喑,但喉中聲嘶,而舌本能轉運言語也。
(以上言喑啞有二)。《得效》曰:五臟久咳則聲嘶,嘶者,喉破也,非咽門病。《入門》曰:用力顫掉聲嘶,乃氣虛衛冷甚也。丹溪曰:咳嗽聲嘶,乃血虛受熱之故也。(以上言聲嘶)。《內經》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本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白話文:
失音
- 《得效》記載:醉酒後睡在風中,會讓人突然失去聲音。
- 丹溪先生說:風寒能讓人突然失音。(以上兩段都說的是突然失去聲音。)
喑啞
- 《本草綱目》記載:喑啞是指邪氣入侵陰分,但分為兩種情況:
- 一種是舌喑,指的是中風導致舌頭不能靈活運轉,這類患者雖然無法說話,但喉嚨的聲音仍然正常。
- 另一種是喉喑,指的是勞累咳嗽導致失音,這類患者雖然喉嚨發出嘶啞聲音,但舌頭仍然能夠靈活運轉。
聲嘶
- 《得效》記載:五臟長期咳嗽会导致声音嘶哑,嘶哑是喉咙破损造成的,并非咽喉门的问题。
- 《入門》記載:用力过度导致声音颤抖嘶哑,是气虚卫寒严重的表現。
- 丹溪先生說:咳嗽伴隨声音嘶哑,是血虛受熱引起的。
其他
- 《內經》記載:躺下休息時發出聲音,是陽明經逆行的表現。足三陽經本應該向下運行,但现在逆行向上,所以才會呼吸時有聲音。
陽明者,胃脈也,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以上言息有音)。扁鵲曰:病人五臟已奪,神明不守,聲嘶者死。《入門》曰:內傷虛損,因瘡失音者不治。病人陰陽俱絕,失音不能言者,三日半死矣。
(以上言聲音不治症。)
白話文:
陽明經是胃的循行路線,如果陽明經逆亂,不能順著它該走的道路,所以人會無法平躺睡覺。即使生活習慣一如往常,但呼吸時有聲音,這表示肺的絡脈出了問題。絡脈病變的症狀輕微,所以生活習慣不會改變,但呼吸時會有聲音。
扁鵲說:如果一個人的五臟已經受到損傷,神智不能保持清醒,聲音沙啞的人可能就沒有救了。《入門》書中提到:如果是內部受傷導致虛弱和損耗,因為傷口而失去聲音的情況,通常不會治療。如果一個人的陰陽兩種生命氣息都停止了,失去聲音無法說話的人,在三天半後就可能死亡。
(以上是關於聲音不能治療的症狀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