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治遺泄方二十三

茯神湯,〔總治〕茯神,遠志,棗仁,人參,菖蒲,茯苓,黃連,生地,當歸,甘草,蓮子

豬苓丸,〔痰迷〕半夏一兩,豬苓一兩,同炒黃色而退去火氣,單取半夏糊丸,候乾,另用豬苓一兩同炒微裂,鹽湯下。

大鳳髓丹,〔傷陰〕川柏(二兩),砂仁(一兩),炙草(五錢),半夏,豬苓,茯苓,蓮鬚,益智仁(各二錢半),芡實糊丸。

鹿茸益精丸,〔傷陽〕鹿茸,蓯蓉,桑螵蛸,巴乾肉,杜仲,菟絲子,益智仁,禹餘糧,川楝子,當歸(各二兩),韭子,補骨脂,山萸,赤石脂,龍骨(各五錢),乳香,酒煮糯米糊丸,食前,茯苓湯下五七十丸。

茯苓遠志丸,〔兩虛〕人參,龍齒,茯神,遠志,菖蒲,知母,黃柏

妙香散,〔思欲〕山藥,茯神,遠志,黃耆(各一兩),人參,炙草,桔梗(各五錢),木香(二錢半),硃砂(三錢),麝香(一錢),熔黃蠟四兩,茯苓四兩作塊同煎。

六味丸,〔色欲〕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

二陳湯,〔濕痰〕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小建中湯,〔仲景法〕白芍(二錢),桂枝,生薑,甘草,飴糖(各一錢)

補中益氣湯,〔總治〕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甘草,升麻,柴胡

黃連清心飲,〔精滑〕黃連,生地,甘草,當歸,人參,茯神,棗仁,還志,蓮子

神芎丸,〔鬱滯〕

沉香和中丸,〔又〕黑牽牛頭末(二兩三錢),滑石(二兩),大黃(一兩二錢),木香,黃芩,檳榔,枳殼,青礞石,青皮,陳皮(各五錢),沉香(二錢),水丸,茶清下。

加減八味湯,〔又〕熟地(二錢),山萸,山藥(各一錢),酒澤瀉,茯苓,丹皮(各八分),五味子(錢半),肉桂(五分),此方用蜜丸,各加減八味丸。

滋腎丸,〔又〕黃柏,知母(並酒炒各一兩),肉桂(五分),水丸,空心下。一名泄腎丸

導赤散,〔又〕生地,木通,甘草(各一錢),竹葉(七片)

增損樂令湯,〔陽虛〕半夏(錢半),人參,黃耆,陳皮,茯苓,當歸,肉桂,細辛,前胡,麥冬,白芍,甘草(各七分),附子,熟地(各三分半),遠志(二分),姜(三),棗(二)

鹿茸大補湯,〔又〕肉蓯蓉,杜仲(各一錢),白芍,白朮,附子,肉桂,人參,五味子,金石斛,半夏(各七分),鹿茸,黃耆,茯苓,當歸,熟地(各五分),甘草(二分半),姜(三),棗(二)

大補陰丸,〔陰虛〕酒黃柏,酒知母(各四兩),熟地,龜板(各六兩),豬脊髓和煉蜜丸。此方乃降陰火,滋腎水之要藥。

大造丸,〔又〕紫河邊一具,如法洗淨,盛竹器,長流水中浸一刻,以回生氣,盛小瓦盆,於木甑或瓦甑內蒸極熟如糊,先傾取自然汁將河車於石臼中搗千下,同汁和勻,生地四兩,龜板、杜仲、天冬、黃柏各兩半,牛膝、麥冬、歸身各兩二錢,人參一兩,五味子五錢,河車泥加米糊丸,鹽酒溫酒任下,日再服。

白話文:

治遺泄方二十三

茯神湯:主治整體調理,藥材包含茯神、遠志、棗仁、人參、菖蒲、茯苓、黃連、生地、當歸、甘草、蓮子。

豬苓丸:主治痰迷,取半夏一兩、豬苓一兩,同炒至黃色去火氣。先將炒好的半夏製成糊丸曬乾,再將另一份炒至微裂的豬苓一兩,以鹽湯送服。

大鳳髓丹:主治陰虛損傷,藥材包含川柏(二兩)、砂仁(一兩)、炙甘草(五錢)、半夏、豬苓、茯苓、蓮鬚、益智仁(各二錢半),以芡實糊製成丸劑。

鹿茸益精丸:主治陽虛損傷,藥材包含鹿茸、蓯蓉、桑螵蛸、巴戟天、杜仲、菟絲子、益智仁、禹餘糧、川楝子、當歸(各二兩)、韭子、補骨脂、山茱萸、赤石脂、龍骨(各五錢),以酒煮糯米糊製成丸劑,飯前服用,用茯苓湯送服五七十丸。

茯苓遠志丸:主治氣血兩虛,藥材包含人參、龍齒、茯神、遠志、菖蒲、知母、黃柏。

妙香散:主治思慮過度導致的遺泄,藥材包含山藥、茯神、遠志、黃耆(各一兩)、人參、炙甘草、桔梗(各五錢)、木香(二錢半)、硃砂(三錢)、麝香(一錢),以熔化的黃蠟四兩及茯苓四兩(切塊)同煎。

六味丸:主治房事過度,藥材包含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

二陳湯:主治濕痰,藥材包含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小建中湯:採用仲景方劑,藥材包含白芍(二錢)、桂枝、生薑、甘草、飴糖(各一錢)。

補中益氣湯:主治整體調理,藥材包含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甘草、升麻、柴胡。

黃連清心飲:主治遺精滑泄,藥材包含黃連、生地、甘草、當歸、人參、茯神、棗仁、遠志、蓮子。

神芎丸:主治氣鬱血滯(藥材未列出)。

沉香和中丸:藥材包含黑牽牛子末(二兩三錢)、滑石(二兩)、大黃(一兩二錢)、木香、黃芩、檳榔、枳殼、青礞石、青皮、陳皮(各五錢)、沉香(二錢),製成水丸,以茶水送服。

加減八味湯:藥材包含熟地(二錢)、山茱萸、山藥(各一錢)、酒制澤瀉、茯苓、丹皮(各八分)、五味子(一錢半)、肉桂(五分),以蜜製成丸劑,根據情況加減用藥。

滋腎丸:藥材包含酒制黃柏、酒制知母(各一兩)、肉桂(五分),製成水丸,空腹服用,又名泄腎丸。

導赤散:藥材包含生地、木通、甘草(各一錢)、竹葉(七片)。

增損樂令湯:主治陽虛,藥材包含半夏(一錢半)、人參、黃耆、陳皮、茯苓、當歸、肉桂、細辛、前胡、麥冬、白芍、甘草(各七分)、附子、熟地(各三分半)、遠志(二分)、生薑(三分)、大棗(二枚)。

鹿茸大補湯:藥材包含肉蓯蓉、杜仲(各一錢)、白芍、白朮、附子、肉桂、人參、五味子、石斛、半夏(各七分)、鹿茸、黃耆、茯苓、當歸、熟地(各五分)、甘草(二分半)、生薑(三分)、大棗(二枚)。

大補陰丸:主治陰虛,藥材包含酒制黃柏、酒制知母(各四兩)、熟地、龜板(各六兩)、豬脊髓,以煉蜜製成丸劑。此方旨在降陰火,滋腎水。

大造丸:藥材包含紫河車一個(清洗乾淨,置於竹器中,流水浸泡一刻鐘,以恢復活力,再放入小瓦盆,以木甑或瓦甑蒸熟至糊狀),取其汁液,將紫河車搗碎一千下,與汁液混合,再加入生地四兩、龜板、杜仲、天冬、黃柏各二兩半、牛膝、麥冬、當歸各二兩二錢、人參一兩、五味子五錢,以米糊製成丸劑,溫鹽酒或溫酒送服,每日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