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四 (2)
卷二十四 (2)
1. 附錄《尤氏喉科秘傳》
吾邑尤氏,為喉科專家,世傳秘法,茲幸得之,故特附於此。
其書曰:喉症一二日腫痛,三四日勢定,有形,每至三日必發寒熱,或頭痛,刻刻吹藥,總不可緩,方有生機。喉痹者,總名,屬風屬痰屬熱,皆因火鬱而兼熱毒,致生乳蛾等症,大要去風痰,解熱毒,其症自愈。
單乳蛾多因酒色鬱結而生,其症生喉旁,初起一日痛,二日紅腫,三日有形,如細白星,發寒熱者凶,四日凶勢定,大約四五日可愈,吹青藥五分,黃藥一分,後黃二青三同吹,出痰,兼服煎劑(宜喉症主方),俟大便走後,症自痊矣。如至三日,喉中但紅腫而無細白星,即為喉癰,宜辨。
白話文:
我這裡的尤氏家族,是專治喉嚨疾病的世家,祖傳秘方,我幸運地得到了,所以特別寫下來。
書上說:喉嚨腫痛,一兩天就腫痛,三到四天就會確定病勢,出現病症,而且每到第三天就會發寒熱,或頭痛,要時時刻刻吹藥,不能緩慢,才有生機。喉嚨阻塞,總的來說,屬於風、痰、熱,都是因為火氣鬱結,又兼有熱毒,導致生出乳蛾等病症,要盡快去風化痰,解熱毒,病症就會自然痊癒。
單個乳蛾,大多因為酒色過度,鬱結而生,病症長在喉嚨旁邊,剛開始一天痛,第二天紅腫,第三天出現病症,像細小的白點,發寒熱的預後很差,第四天病勢就會確定,大約四到五天就能痊癒,吹用青藥五分,黃藥一分,之後用黃藥兩份,青藥三份一起吹,排出痰液,同時服用煎劑(應該服用喉症主方),等大便排完後,病症就會自然痊癒。如果到第三天,喉嚨只是紅腫,沒有細小的白點,那就是喉癰,要區別診斷。
雙乳蛾,細白星左右俱有,藥照前用。左屬心,右屬肝,煎藥於主方內左宜加黃連、犀角,右宜加赤芍、柴胡,雙蛾則兼用之,大便閉加枳殼、元明粉。連珠蛾,二白星上下相連,又或狀如纏袋,用藥照前。單蛾輕,雙蛾重,連珠更重。喉癰,過食辛辣炙煿厚味醇酒,感熱而發,屬肺,無形狀,止紅腫而痛,重者亦發寒熱頭痛,四五日可愈,用青藥加黃藥少許,內服藥(宜膠子蜜調藥,喉症主方)。
喉癬為虛火上炎,肺金太旺,致攻咽喉,生紅絲如哥窯紋,如秋海棠葉背後紋,飲食阻梗,咽痛,雖不喪命,不能速愈,用青藥頻吹,不時噙膠子藥,再服主方,加土貝母下氣。須戒憂思怒憤酒色,忌一切鮮食物,及動風動火之物,用藥醫治,一月可愈。若不守戒,不忌口,用藥遲延,必至症重難愈,久則聲啞,而肺金受傷,不治。
白話文:
雙乳蛾
雙乳蛾是指乳房兩側出現細小的白色斑點,左右各一。治療方法與前文所述相同。左邊的乳蛾屬於心,右邊的乳蛾屬於肝。煎藥時,在主方中左邊應加入黃連、犀角,右邊應加入赤芍、柴胡。若雙側皆有乳蛾,則需同時加入上述藥物。若出現便秘,則需加入枳殼和元明粉。
連珠蛾
連珠蛾是指兩個白色的斑點上下相連,或者像袋子一樣纏繞在一起。治療方法與前文所述相同。單側乳蛾較輕,雙側乳蛾較重,連珠蛾則更重。
喉癰
喉癰是指因過食辛辣炙煿厚味醇酒,或感受熱邪而引起的喉嚨炎症,屬於肺病。無明顯形態,主要表現為喉嚨紅腫疼痛,嚴重者還會出現發熱、頭痛,一般四五天可自行痊癒。治療方法是用青色藥物,並加入少許黃色藥物,內服藥物時可用膠子和蜂蜜調製,以主方為主。
喉癬
喉癬是指由於虛火上炎,肺金過旺,導致攻伐咽喉,出現紅色絲狀物,如同哥窯紋或秋海棠葉背面的紋路,患者會感到飲食阻梗、咽喉疼痛。雖然不至於致命,但難以快速痊癒。治療方法是用青色藥物頻頻吹入喉嚨,並經常含服膠子藥,再服用主方,並加入土貝母以降低氣逆。患者應戒除憂思怒憤、酒色,忌食一切鮮食物以及動風動火之物。遵循用藥和飲食禁忌,一般一個月即可痊癒。若不遵守禁忌,延誤治療,病情會加重,難以痊癒,久而久之會導致聲音嘶啞,肺金受損,最終危及生命。
喉菌屬憂鬱血熱氣滯,婦人多患之,狀如浮萍略高,面厚紫色,生喉旁,初起用青九黃一,後黃二青三,內服主方,不可間斷,亦難速效,輕則半用或二十日可愈,重則經月或月餘,治之得法可愈,亦須守戒忌口。⿰⿱𠂝丂阝舌喉癰,凡肥人感熱性躁者,多患此,煎藥犀角地黃湯加減,吹用黃藥,但此須吹至舌根下兩旁,時刻難間,方能速愈,喉內用青十黃一,亦須勤吹。凡舌下生如小舌樣者為⿰⿱𠂝丂阝舌,連喉腫痛即為喉癰,喉不痛者非癰也。
大抵⿰⿱𠂝丂阝舌兼喉癰而發者,十有六七,其勢凶。喉閉,傷寒後發難治,為氣閉不能,無形無聲。纏喉風,曰纏者,自頤纏擾赤色,寒熱,心中躁急而發,先兩日必胸膈氣緊,出氣短促,忽然咽喉腫痛,手足厥冷,頸如絞轉,熱結於內,腫擾於外,且麻且癢,喉內紅絲纏緊,手指甲白色,手心壯熱,喉腫而大,風痰壅盛如鋸是也,最為急症。初起一日,即用藥頻吹,更服藥猶可治。
白話文:
喉嚨長出像浮萍一樣的東西,是憂鬱、血熱、氣滯導致的,婦女更容易得這種病。初期可以用青藥九份、黃藥一份的比例治療,後期改用黃藥兩份、青藥三份的比例。內服藥物不可間斷,但效果也不快,病情輕微的患者半個月或二十天就能痊癒,嚴重的則需要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治好。治療期間要注意忌口。
如果舌頭下方長出像小舌頭一樣的東西,叫做「⿰⿱𠂝丂阝舌」,再加上喉嚨腫痛就叫「喉癰」,如果喉嚨不痛就不是「喉癰」。
「⿰⿱𠂝丂阝舌」和「喉癰」同時發生的情況很常見,約佔六七成,病情也比較凶險。喉嚨閉塞,或者是在傷寒之後發生的,就比較難治,因為氣閉不通,無法說話。纏喉風,顧名思義就是從下巴開始纏繞、發紅,伴隨寒熱、心煩躁急,在發病前兩天一定會有胸悶氣短、呼吸急促的症狀,然後突然出現咽喉腫痛、手腳冰冷、脖子僵硬,內熱外腫,又麻又癢,喉嚨裡有紅色的絲線纏繞,指甲發白,手心發熱,喉嚨腫大,風痰阻塞,就像被鋸子卡住一樣,這是最緊急的病症。一旦發病,就要立刻用藥頻繁吹喉,同時內服藥物,才能治癒。
若過一日夜,目直視,喉中雷鳴者不治。燈火近口即吹滅者不治。若喘急額汗,危在旦夕矣。倘下藥俱加牛黃。已上諸症,十難一生,不可輕治。傷寒後患連珠蛾及喉閉者,不治,其症喉項強硬,目睛上視,故多不治也。凡喉症非急者,一二日未必發寒熱,症尚輕緩,至第三日必寒熱,症必加重,須審二便通閉。如通,症亦可減,不過浮游之火,上攻咽喉,宜服消風清熱降火解毒藥,即愈。
若二便閉,乃內有實火,非用降火解毒重劑,及通二便之藥,火何從泄,病何從解,頭痛不痛亦要問。凡治喉症,必吹藥四五管,方可出痰,必出痰三四次,可以全愈。初一管必用黃藥多為要,宜對喉重口一吹,急提出管,恐痰即欲嘔出故也,余俱輕口吹之。凡喉症先碎者,須先用長肉藥吹之,後用青藥。
白話文:
如果超過一夜,眼睛直視,喉嚨裡響如打雷的人,我們無法治療。如果燈光靠近嘴邊就熄滅的人,我們也不會治療。如果呼吸急促,額頭冒汗,情況危急,隨時可能發生。如果需要使用藥物,我們會加入牛黃。以上這些症狀,十個中有九個都難以痊癒,因此不能輕易進行治療。感冒後出現連珠蛾或喉部閉鎖的人,我們不會治療,因為他們的喉部僵硬,眼睛向上看,所以通常都無法治療。一般來說,喉部疾病如果不是緊急情況,在一兩天內不一定會發燒,症狀還比較輕微,到了第三天一定會開始發燒,症狀也會加重。必須檢查尿液和大便是否正常。如果尿液和大便都正常,症狀可能會減輕,只是因為浮動的熱氣上攻喉嚨,我們需要服用清熱降火解毒的藥物,這樣就會好轉。
如果尿液和大便都堵塞,那麼體內可能有實火,如果不使用降火解毒的強力藥物,以及通暢尿液和大便的藥物,熱氣怎麼會排出,病情怎麼會好轉?頭痛是不是也會出現?一般來說,治療喉部疾病,必須吹藥四五次,才能咳出痰。必須咳出痰三四次,才能完全康復。第一次使用的藥物應該是黃色的,應該對準喉嚨和口吹,然後迅速移除藥管,以防痰液即刻嘔出。其他藥物則輕輕吹入。如果喉部疾病剛開始時就有腫塊,我們首先需要用長肉藥吹入,然後再用青色的藥物。
凡出痰,不但黃藥多用,須單用青藥吹入喉中,方能釣出頑痰。初起一二日用青藥,漸漸多加黃藥。勢甚者,黃藥為君,或單用青藥。凡喉症,必大便去後,方可望痊,如閉結,不可輕許其愈。凡喉症無痰者,不治。喉閉多因先患勞病重症既久,虛火上升,榮血已竭,喉之上齶有紅點,密密如蚊蟲咬斑,此係危篤將殂,斷不可治也。凡喉連胸紅腫,此係肺癰之症,必用蜜調藥,加百藥煎為要。
凡喉症初起,大便閉,宜大黃、元明粉下之,則火自降而易痊。若五六日後,不食而大便秘,用大黃、元明粉,反立斃。蓋以病後胃虛,元氣已弱,故禁用此二藥,雖閉甚,只宜用蜜導法,此秘訣也。凡吹藥,不但患處要吹,並四圍好肉上亦要吹,方不延開,且易愈。凡吹喉內藥,須用氣和平,用管周圍吹之為妙。
白話文:
關於痰症
凡是出現痰症,不光要多用黃藥,還必須單獨用青藥吹入喉中,才能釣出頑固的痰。初期一二日用青藥,逐漸增加黃藥的用量。病情嚴重者,黃藥為主,或單獨用青藥。
凡是喉症,必須大便通暢之後,才能期待痊癒,如果大便秘結,不可輕易斷言其會好轉。
凡是喉症無痰者,不予治療。喉嚨閉塞大多是因先前患有勞累過度或重症而久病不癒,虛火上炎,血液已枯竭,喉嚨上顎出現紅色斑點,密密麻麻如同蚊蟲叮咬的痕跡,這是病危將死的徵兆,斷不可治療。
凡是喉嚨和胸部紅腫,這是肺癰的症狀,必須用蜂蜜調製藥物,並加入百藥煎作為主要藥物。
關於喉症的初期治療
凡是喉症初期,大便閉塞,宜用大黃和元明粉下瀉,這樣火氣自然下降,容易痊癒。
如果五六日後,不進食而且大便秘結,再用大黃和元明粉,反而會立馬致死。這是因為病後胃虛,元氣已弱,所以禁用這兩種藥物,即使便秘嚴重,也只宜用蜂蜜導瀉的方法,這是秘訣。
關於吹藥
凡是吹藥,不光是患處要吹,周圍好的肉也要吹,這樣才不至於蔓延開來,而且容易痊癒。
凡是吹喉嚨裡的藥,必須用平穩的氣力,用管子周圍吹藥為妙。
凡用青藥,看凶症,冰片多於甘草,將愈,甘草多於冰片。凡藥入瓶須捺實,及用時,須將管發鬆,毋忽略也。
青藥方,煉礬,牙硝(各三分),百草霜,硼砂(各五分),薄荷末(二分),燈草灰,冰片(各一分)
煉礬法:明礬研細,入傾銀罐內半小罐,將罐入爐,用桴炭火煨烊,以銅箸針入罐底攪之,無礬塊為度,即將研細上好槍硝投入礬內十分之三,次將研細白硼砂投入礬內亦十分之三,少頃再投入生礬末,逐漸投下,候礬烊盡,照前投硝硼少許,如是逐漸逐層投完,直待礬鋪出罐內,高如饅頭而止,須加炭火,燒至礬枯乾,然後用瓦片一大塊,覆罐上一時,取起,將牛黃少許為細末,用水五六匙調和,以匙抄滴礬內,將罐仍入火內,烘乾即取起,連罐覆合潔淨地上,地上用紙襯罐子,罐上再用碗覆之,過七日收貯。須煉礬至輕鬆,無豎紋者佳,如堅實有豎紋,即不堪用。
白話文:
使用青藥治療時,觀察病情,如果冰片用量多於甘草,病情將會好轉,如果甘草用量多於冰片,則病情會趨於穩定。所有藥物放進瓶子後,要壓實,使用時要鬆開瓶口,不可忽略。
青藥方:明礬、硝石各三分,百草霜、硼砂各五分,薄荷末二分,燈草灰、冰片各一分。
明礬的煉製方法:將明礬研磨成細粉,放入銀罐中,約佔罐子的一半。將罐子放進爐中,用炭火慢慢煨燒,用銅箸在罐底攪拌,直到沒有明礬塊為止。然後將研磨好的硝石加入礬中,約佔礬的三分之一。接著將研磨好的白硼砂也加入礬中,同樣佔礬的三分之一。過一會兒再慢慢加入生礬末,直到礬全部融化。按照前面的步驟,再加入少許硝石和硼砂,逐漸分層加入,直到礬鋪滿罐子,高度像饅頭一樣。需要繼續用炭火燒烤,直到礬完全乾涸。然後用一塊瓦片蓋住罐子,放置一段時間。之後取出罐子,取少許牛黃研磨成細粉,用五六匙水調和,用湯匙慢慢滴入礬中,再把罐子放回火上烘乾。將罐子放置在乾淨的地面上,地面鋪上紙,罐子上再放一個碗,放置七天後就可以收納。煉製好的明礬要輕盈,沒有豎紋的最好。如果堅硬有豎紋,則不能使用。
煅時火候,初起宜緩,亦不可太緩,恐礬僵定,不易熔化,致有豎紋;中後須用武火,若礬末烊盡即投硝硼,亦不能熔化,致有豎紋。凡銀罐須要生者,先用炭火烘爐,然後入爐,不致炮碎,亦不可放濕炭上烘,使濕透入罐,經火亦必致炮碎矣。
煅燈草法:擇肥白燈草一把,鋪淨桌上,清水噴濕,候至燈心內潮濕為度。將筆套一個,要完固不碎,兩頭厚薄相勻,用水濕管內,以淡紅紙圍塞緊一頭,即將濕燈草捏入管內,以竹箸打實,傾去水,塞滿後,再以濕紙圍塞口,入桴炭火煅之,煙絕為度。取出放淨磚地上,須以水預先噴濕地上,碗蓋之待冷,剝去筆套灰及紙灰,拆開燈草灰,須黑水成團者佳。煅時勿筆套炮碎,碎則無用。
白話文:
煉製藥材的方法如下:
-
首先要控制好火候,開始時要慢,但也不能過慢,以防礬石硬化,不易熔化,導致出現垂直裂紋;中後期則需要使用大火力,如果礬石熔盡才加入硝和硼砂,也無法熔化,同樣會出現垂直裂紋。對於需生用的銀罐,應先用炭火預熱爐子,然後放入罐子,這樣可以避免因過熱而炸裂,也不可放在溼炭上加熱,否則水分滲入罐內,經過高溫也會導致炸裂。
-
煉製燈芯的方法是選擇一束肥厚且白色的燈芯,鋪在乾淨的桌面上,用清水噴灑使其潮濕,直到燈芯內部潮濕為止。然後選擇一個筆套,確保其完整且不會破裂,兩端厚度均勻,用清水濕潤筆套的管內,用淡紅色的紙將一端封緊,接著將濕潤的燈芯塞入管內,用竹筷子壓實,倒掉水分,塞滿後,再用濕紙封住筆套口,放入炭火中煉製,直到煙消為止。取出後放置在乾淨的磚地上,事先噴灑水保持濕潤,用碗覆蓋等待其冷卻。去除筆套和紙屑,拆開燈芯,選擇呈現黑水成團狀的燈芯為佳。煉製過程中不要讓筆套受熱破裂,如果破裂則無用處。
不可煅過,過則灰無用,又不可煅生,生則灰不成。此藥最輕,煅時極難得法,須平日多制,以備急用。
取百草霜法:即鍋底灰也。燒茅柴者佳。須取近鍋臍者可用,若鍋底心、鍋口邊者,俱不用。先輕刮去上面一層。
配藥法配成即碧丹:每煉礬三分,加百草霜半匙,研細,次入燈草灰一釐,研勻如瓦灰色,再入甘草末三匙,薄荷末二分,研,再入上好冰片半分,多加尤妙。研勻細,入磁瓶,紙塞緊口,勿令出氣。用時以烏金紙包此藥。須時配合,若合過五日即不效,五日遇陰雨,亦無效也,不得草率。
如吹喉症,欲出痰,加豬牙皂角末少許。惟喉癰及單乳蛾輕症,單用青藥即效。若遇重症,須兼黃藥用之。若二藥兼用,前後多少,最為要訣。凡初起,用青藥九分,配黃藥一分,吹過五管,次用青八黃二,再次用青七黃三。如症重,青黃對半用,用至三五次,痰涎必不壅,然後用黃六青四,將管直對喉中,重吹一次,立刻收管,即吊出痰,此要訣也。若症重甚,用黃八青二尤效。
白話文:
燒製藥材時,火候不可過猛,過猛則藥材變成灰燼無用;也不能燒製生藥,生藥則無法變成灰燼。此藥材質地輕盈,燒製時極難掌握火候,需平時多加練習,以備不時之需。
百草霜取自鍋底的灰燼,以燒茅柴的鍋底灰最佳。需取靠近鍋底中央的灰燼,鍋底中心和鍋口邊緣的灰燼皆不可用。先輕輕刮去上面一層灰燼。
配藥時,將藥材混合後製成碧丹:每次取煉礬三分,加入百草霜半匙,研磨細粉,再加入燈草灰一釐,研磨至瓦灰色,接著加入甘草末三匙、薄荷末二分,研磨,再加入上等冰片半分,越多越好。研磨成細粉後,放入磁瓶,用紙塞緊瓶口,避免藥氣散失。使用時,用烏金紙包好藥材。需及時配合使用,若放置超過五天則失效,五天內遇陰雨天也無效,不可草率。
若患吹喉症,想要吐出痰液,可以加入少許豬牙皂角末。但喉癰和單乳蛾輕症,單用青藥即可見效。若遇到重症,需配合黃藥使用。兩種藥材混合使用時,前後用量比例至關重要。初期用青藥九分,配黃藥一分,吹五管,之後用青八黃二,再用青七黃三。若症狀嚴重,青黃藥材對半使用,使用三到五次,痰液必能消散,之後用黃六青四,將藥管直接對準喉嚨,用力吹一次,立刻收管,即可將痰液吸出,這就是要訣。若症狀非常嚴重,用黃八青二效果更佳。
凡初起吹一次,須令患者低頭開口,溜出痰涎。凡遇春夏時配藥,青藥多用薄荷,少用制礬。秋冬制礬多用,薄荷少用。此要訣。加硼砂少許,薄荷須二試者為妙,其梗葉細,味辛涼,若頭試梗葉大,三試味薄,俱不堪用。青藥,驅風消痰,清熱解毒,真是良方,然性尚緩,不及黃藥能消腫毒,除風熱,開喉閉,出痰涎,最為神效。
然症初起,黃藥不可多用,因其能直透入內,且善走散,若初起即多用之,恐藥與病不相入也。喉症即重,三日前尚未成膿,藥能消散之,故尚無慮,至五日已成膿,必難消散,穿破後必爛成窠,為難愈耳,爛處須用口疳藥多加龍骨、珍珠。
白話文:
在治療初期,首先需要讓病人低頭張嘴,排出痰涎。在春夏季節調配藥物時,青藥多使用薄荷,少用制礬。而在秋冬季節,則相反,多用制礬,少用薄荷。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加入少量硼砂,薄荷應試兩次,效果最佳。其梗葉細小,味道微辛且涼,如果初次使用的梗葉較大,三次後的味道淡薄,這樣的薄荷都不適合使用。青藥可以駕駛風氣,消除痰涎,清熱解毒,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但它的作用比較緩慢,不及黃藥那麼能快速消除腫毒,除去風熱,打開喉嚨,排出痰涎,效果非常顯著。
然而,對於病情初期,不可過量使用黃藥,因為這種藥物能夠直接進入體內,並且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和疏散性。如果在病情初期就大量使用,可能會造成藥物和疾病不相融合的情況。如果喉部症狀嚴重,但距離發炎還有一段時間(三天內),藥物能夠消散炎症,所以不必擔心。但如果已經到了第五天,炎症已經形成,那麼藥物就難以消散了。一旦形成膿包,情況就會變得困難,需要使用專治口腔潰瘍的藥物,並加入龍骨、珍珠。
黃藥方,蒲黃(二分),硝(九分),硼砂,冰片,薄荷葉(各一分)
制硝法:馬牙硝長白厚大者,溫湯蘸過,棉紙挹干,仍用紙包好,放灶上鹽罐洞內五六日,自干,白如霜。或用柴灰置飯蘿內,以硝一大塊放灰上,水淋過,留盆內一宿,硝自凝結,撈出放熱灰上收干,仍用紙包放鹽罐洞內。倘未制就,急切要用,炒乾亦可。生硝必提過則味淡而性平,且合藥可以留久。
每硝八兩,水四飯碗,煎三碗,取起入尖底凸口砂盆內,將竹黃籃片做品字樣竹竿放在盆內,過一宿,硝自凝結於底,提起竹竿,則硝自起,此須十二月內製之為佳,此又一法也。姜蠶擇其細直而腹小者,為雄,可用;粗而腹大者,為雌,不可用也。將牙刷蘸水刷去石灰,瓦上文火炙如醬色,又要折斷中間無筋連者佳,研細。
白話文:
藥方
- 蒲黃(二分)
- 硝(九分)
- 硼砂(一分)
- 冰片(一分)
- 薄荷葉(一分)
制硝法
- 選擇馬牙硝,長白厚大者。
- 用溫水浸泡,再用棉紙吸乾水分,用紙包好,放在灶上鹽罐洞內,放置五六天,使其自然乾燥,變得像霜一樣白。
- 或者,將柴灰放在飯籮內,把一塊硝放在灰上,用水淋濕,放置一晚,硝會自行凝結,撈出放在熱灰上乾燥,再用紙包好,放入鹽罐洞內。
- 如果急需使用,未經制硝就可直接炒乾。
- 生硝必須經過提煉,才會變得味淡性平,並且能與其他藥材一起保存較長時間。
硝的另一種製法
- 取硝八兩,水四碗,煎煮至三碗,倒入尖底凸口砂盆內。
- 用竹黃做成品字形竹竿,放置在盆內,過夜,硝就會在底部凝結。
- 提起竹竿,硝就會自行脫落。
- 此方法最好在十二月內進行。
姜蠶的選擇
- 選擇細直而腹小者,為雄蠶,可用。
- 粗而腹大者,為雌蠶,不可用。
姜蠶的處理
- 用牙刷蘸水刷去石灰。
- 在瓦上用文火慢慢烘烤,直到變成醬色。
- 選擇中間沒有筋連在一起的,折斷後研磨成細粉。
豬牙皂角,取堅小不蛀者,瓦上炙至色光明而脆為度,去兩頭研末。蒲黃生用,用羅絹篩細黃末,去粗褐色者。
配藥法配成即金丹,每牙硝一錢,蒲黃四分,研細,次下姜蠶末一分,牙皂末一分半,共研極細,如淡鵝黃色,加上好冰片一分,研勻,此藥可留久,雖經年可用,惟冰片臨時加可耳。上藥,姜能消腫出痰,若遇牙叉、穿牙疔,專用此藥治之。如咽喉等症,則兼用青藥。看症輕重,多少用之,症重者再加牛黃,如喉閉及纏喉風,加姜蠶、牙皂,餘隻用牙硝、蒲黃可也。
口疳藥,上好薄荷葉(研細絹篩三分),兒茶末(二分半),制黃柏末(一釐),白龍骨末(二釐),堅細白芷末(如腫痛用三四釐如不腫痛用二釐半),生甘草末(用五釐),珍珠(細末五釐),共研極細,加上好冰片三釐,再服勻,入磁瓶封固,凡遇口碎及各種口疳,用此治之。若初腫起而熱甚者,多加薄荷及冰片,取其辛涼能發散也。若患不腫熱甚,且病,則宜以長肉為主,用長肉藥。
白話文:
【豬牙皁角】選取堅硬且未腐蝕的小塊,放在瓦片上烤至表面光亮且脆硬為止,然後去除兩端研磨成粉末。【蒲黃】生用,用羅絹過濾細黃粉,去除粗糙的深棕色部分。
配製成「金丹」,每份牙硝一錢,蒲黃四分,研磨細碎,接著加入姜蠶末一分,豬牙皁末一分半,共同研磨至極細,呈現淡鵝黃色,再加入一錢的好冰片,混合均勻。此藥可以長期保存,即使存放多年仍可使用,僅需在使用時添加冰片即可。這藥物對治療牙齒問題特別有效,如遇牙齦炎、穿孔性牙癢,專門使用此藥。對於咽喉等症狀,則配合使用青藥。根據病情的輕重,酌情使用藥物量,病情嚴重時再添加牛黃,對於喉部閉塞或纏繞性風寒,加入姜蠶和豬牙皁,其他情況則只使用牙硝和蒲黃即可。
【口疳藥】使用上好的薄荷葉(研磨細碎後過濾三分),兒茶末(二分半),黃柏末(一釐),白龍骨末(二釐),堅細白芷末(如腫痛用三四釐,如不腫痛用二釐半),生甘草末(使用五釐),珍珠(細末五釐),共同研磨至極細,再加入三釐的好冰片,混合均勻,放入磁瓶密封保存。此藥物適合治療口腔潰瘍及各種口疳問題。如果初期腫脹且熱感強烈,可多加薄荷和冰片,利用其辛涼特性來發散熱氣。若患者腫脹但熱感不強,且伴有其他病症,應以促進肉芽組織生成為主,使用促長肉藥物。
長肉藥,即前口疳藥,多用兒茶末、龍骨末配成紫色。
凡治喉症碎者,亦用此長肉藥。如治走馬牙疳、穿牙毒。凡極重口疳,初生小兒胎毒口疳,本方加牛黃,倍珠末,無不奏效。若黑臭爛者不治。小兒黃色胎疳,如干橘囊者不治。如痧痘後口疳,去黃柏、龍骨,加牛黃,倍珠末。大抵遇極凶症難效者,或欲速愈見奇,加牛黃五釐,珠末六釐更妙,二味宜多加,痘後疳非此不除,餘症加之,則效如神。此係口疳藥秘決。
口疳重症藥內加上好滴乳石少許,上好珍珠少許,入兒茶內研極細,此亦秘訣。
制黃柏法:先用荊芥穗為君,甘草為臣,煎濃湯,浸黃柏柔軟為度,取起攤瓦上,慢火炙至金黃色,如焦色者去之,再以白蜜湯漉過,一次曬乾聽用。甘草須擇細小堅實者。
白話文:
長肉藥
,其實就是治療口疳的藥物,通常用兒茶末和龍骨末混合製成紫色藥粉。
凡是治療喉嚨潰爛的症狀,也可以使用這種長肉藥。例如治療走馬牙疳、穿牙毒等。對於嚴重的口疳,包括新生兒因胎毒引起的口疳,可以在原方基礎上添加牛黃,並增加珠末的用量,效果顯著。但如果患處已經發黑、發臭、潰爛,則無法治療。同樣,如果小兒患有黃色的胎毒口疳,像是乾燥的橘子囊一樣,也無法治療。如果是出痧痘後引起的口疳,則需要去除黃柏和龍骨,加入牛黃,並增加珠末的用量。
總的來說,對於極其嚴重的、難以治療的症狀,或者想要快速見效的特殊情況,可以加入五釐牛黃和六釐珠末,效果更佳。這兩種藥材需要多加使用,尤其對於出痘後引起的口疳,沒有它就無法治癒。其他症狀使用它也效果顯著,如同神藥一般。這些是治療口疳的秘訣。
在治療嚴重的口疳時,可以加入少量上好的滴乳石和珍珠,與兒茶一起研磨至極細,這也是一個秘訣。
制黃柏方法
首先以荊芥穗為主藥,甘草為輔藥,煎煮成濃湯,浸泡黃柏至軟化,取出攤放在瓦片上,用小火慢慢烘烤至金黃色。如果出現焦黑色,則需去除。然後用白蜜湯過濾黃柏,一次曬乾備用。甘草要選擇細小堅實的。
膠子蜜調藥,薄荷葉末為君,煉礬為臣,燈草灰,川貝母二味為佐,百草霜、冰片、甘草末三味為使,先將煉礬、百草霜研和,後入燈草灰再研,後入薄荷、貝母研極細,方入冰片再研和,配成青灰色,用白蜜調,治喉癬、喉菌,須時時刻刻噙咽。若症重,兼服煎劑及用吹藥。
喉症煎藥主方,牛蒡子(炒研),前胡,連翹,金銀花,黑山梔,甘草,枯芩(炒黑),元參,桔梗,花粉,薄荷,加燈心三十段,泉水煎。如發寒熱加小柴胡。頭痛加煅石膏。胸膈飽悶加枳殼。鬱熱而發加赤芍、貝母。口渴加麥冬、知母。
白話文:
用蜂蜜調製藥膏,薄荷葉末為主要藥材,煉礬為輔,燈草灰和川貝母為佐藥,百草霜、冰片、甘草末則為引藥。先將煉礬和百草霜研磨混合,再加入燈草灰繼續研磨,接著加入薄荷和貝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最後加入冰片混合,調製成青灰色藥膏,用蜂蜜調和。適用於治療喉癬和喉菌,需時時刻刻含在口中慢慢咽下。如果病情嚴重,還需同時服用煎劑和用藥吹喉。
喉症煎劑主要藥方包含牛蒡子(炒研)、前胡、連翹、金銀花、黑山梔、甘草、枯芩(炒黑)、元參、桔梗、花粉、薄荷,並加入燈心三十段,用泉水煎煮。若患者出現寒熱症狀,可加入小柴胡。若伴隨頭痛,可加入煅石膏。若胸膈飽悶,可加入枳殼。若鬱熱發作,可加入赤芍和貝母。若口渴,可加入麥冬和知母。
玉液上清丸,蘇州薄荷葉(十四兩),柿霜(五兩),桔梗(四兩半),甘草(三兩半),川芎(二兩八錢),川百藥煎(五錢),防風(兩六錢),砂仁(四錢半),福建青黛(三錢),冰片,元明粉,白硼砂(各二錢),此吳陽谷所傳方也。研細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噙化,專治風痰上壅,頭目不清,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服之生津液,化痰涎。昔宋神宗患喉痹,服此藥一丸,立愈。
白話文:
玉液上清丸,由蘇州薄荷葉十四兩、柿霜五兩、桔梗四兩半、甘草三兩半、川芎二兩八錢、川百藥煎五錢、防風兩六錢、砂仁四錢半、福建青黛三錢、冰片、元明粉、白硼砂各二錢組成,此方為吳陽谷所傳。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蜜丸,大小如芡實,每次服一丸,不拘時間含化,專治風痰上壅,頭目不清,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服用此藥可生津液,化痰涎。
據說宋神宗曾患喉痹,服用此藥一丸後,即刻痊癒。
咽喉腫痛方,百草霜(六錢),梅礬(一兩),甘草(三錢),片腦(不拘多少),此方兼治乳蛾牙叉等症。若治纏喉風、喉閉,一切急症,用梅礬一兩,生甘草三錢,兒茶五錢,雄黃二錢,珍珠、琥珀各六分,自死殭蠶去頭足炙脆為末,麝香少許,薄荷一兩。又有時去雄黃,加蒲黃六錢。
制梅礬法,取大青梅圓嫩而脆者,先切下圓蓋,好好去核,將白礬研細,捺入梅內,仍用圓蓋覆上,以竹釘釘好,過一夜,明晨以炭火煅之,梅不用,其礬輕白如膩粉,味極平酸,收貯磁瓶聽用。
白話文:
咽喉腫痛方
藥方:
- 百草霜 六錢
- 梅礬 一兩
- 甘草 三錢
- 片腦 不拘多少
功效:
此方可兼治乳蛾、牙叉等症。
其他用法:
-
若治纏喉風、喉閉,一切急症,可用以下藥方:
-
梅礬 一兩
-
生甘草 三錢
-
儿茶 五錢
-
雄黃 二錢
-
珍珠、琥珀 各六分
-
自死殭蠶去頭足炙脆為末
-
麝香 少許
-
薄荷 一兩
-
有時可去雄黃,加蒲黃六錢。
制梅礬法
方法:
- 選取大青梅,圓嫩而脆者。
- 切下梅圓的蓋子,小心去除果核。
- 將白礬研磨成細粉,填入梅子內。
- 蓋上圓蓋,用竹釘固定。
- 放置一夜。
- 次日清晨,用炭火煅燒梅子。
- 梅子不用,取其礬,輕白如膩粉,味極平酸,收貯於瓷瓶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