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三 (1)
卷二十三 (1)
1. 耳病源流
耳屬足少陰,腎之寄竅也。耳所致者精,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聰。若勞傷氣血,風邪乘虛,使精脫腎憊,則耳聾,是腎為耳聾之原也(宜益腎散、六味丸、肉蓯蓉丸)。然腎竅於耳,所以聰聽,實因水生於金。蓋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故能為聽。故凡治耳聾,必先調氣開鬱。
昔人用磁石羊腎丸以開關竅者,以聾之為病,多由痰火鬱絡,非磁石鎮墜,烏桂椒辛,菖蒲辛散,以通利老痰,則鬱火何由而開?《入門》謂愈後以通聖散和之是也。雖然,耳之聾,正自有辨,左聾屬足少陽之火,其原起於忿怒(宜龍膽湯)。右聾屬足太陽之火,其原起於色欲(宜滋陰地黃丸)。
白話文:
耳朵歸屬於腳少陰經,是腎臟的寄生孔。耳朵的精氣調和,腎氣充足,那麼耳朵就能夠聽到聲音。如果勞累損傷了氣血,風邪乘虛而入,導致精氣流失,腎功能減弱,那麼耳朵就會聽不到聲音,這就是腎臟是造成耳聾的原因(適合使用補腎散、六味丸、肉蓯蓉丸等藥物)。然而,耳朵與腎臟之間的聯繫,使得我們能夠聽到聲音,實際上是因為水生於金,即肺主氣,全身的氣體貫穿到耳朵,所以我們能夠聽到聲音。因此,在治療耳聾時,首先需要調節氣血,打開堵塞。
過去有人使用磁石羊腎丸來開闢耳朵的通道,因為耳聾的病因大多是由於痰火阻塞,如果不使用磁石的鎮定作用,以及烏桂椒辛、菖蒲的辛散作用來疏通長期積聚的痰,那麼如何能打開阻塞?《入門》書中提到,治癒後可以用通聖散和藥物是這個道理。然而,耳朵的耳聾,確實有其差別,左側耳聾屬於足少陽的火,其根源出於憤怒(適合使用龍膽湯)。右側耳聾屬於足太陽的火,其根源出於色慾(適合使用滋陰地黃丸)。
左右俱聾屬足陽明之火,其原起於醇酒厚味(宜酒製通聖散、清聰化痰丸)。然三者之病,由於忿怒者更多,以肝膽之火易動也。以上皆耳聾之原也,由是而耳之為病,有不可勝言者矣。何言之?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者,其陰陽經氣,有時交併,並則臟氣逆而厥,厥氣搏入耳,是為厥聾(宜流氣散、當歸龍薈丸)。
耳為宗脈所附,脈虛而風邪湊之,風入於耳,使經氣否而不宣,是為風聾,必兼頭疼之症(宜防風通聖散)。若風虛(宜桂星散),若風熱(宜開痰散),皆從風聾例。有勞役傷其血氣,淫欲耗其精元,瘦瘁力疲,昏昏憒憒,是為勞聾,能將息,使血氣和平,則其聾漸輕。
白話文:
耳朵两边都聋,是足阳明经的火气所致,主要原因是经常吃喝过量(建议服用酒制通圣散、清聪化痰丸)。不过,这三种情况中,更多是由于生气引起的,因为肝胆之火很容易被激发。以上都是耳聋的根源,因此耳病的种类繁多,难以一一赘述。什么原因呢?因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有与耳朵相连的部分,阴阳经气有时会互相交汇,交汇时脏腑之气逆流而导致厥逆,厥气进入耳朵,就成了厥聋(建议服用流气散、当归龙荟丸)。
耳朵是宗脉所依附的地方,如果脉虚,风邪就会乘虚而入,风邪进入耳朵,就会阻碍经气流通,导致风聋,通常还会伴随头痛(建议服用防风通圣散)。如果风虚(建议服用桂星散),或者风热(建议服用开痰散),也都是从风聋的范畴来治疗。有些人因为劳累伤了气血,或者纵欲过度耗损精元,导致身体瘦弱乏力,精神萎靡不振,这就是劳聋,只要能够休养生息,使气血平和,耳聋症状就会逐渐减轻。
總之,或因房勞精脫(宜益腎散、人參養榮湯加鹽炒知、柏),或因腎經素虛(宜燒腎散),或因腎氣虛而久聾(宜姜蠍散以開之),皆當分治。有大病後,耳觸風邪,與氣相搏,其聲嘈嘈而鳴,眼見黑花,謂之虛聾(宜四物湯加鹽酒炒知、柏,腎氣丸加磁石、黃柏、菟絲子、補骨脂)。其勞役脫氣者別治(宜六味丸加知母、黃柏、遠志、菖蒲,並鹽水炒)。
白話文:
-
若是因為房事過度導致精氣流失(這種情況下應該用滋補腎臟的藥方,例如「人參養榮湯」,並加入鹽炒知母和柏子仁來調理),或者原本腎經就虛弱(這種情況下應使用「燒腎散」來強化腎功能),或者是因為腎氣不足導致長時間聽力減退(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姜蠍散」來促進聽力恢復),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別治療。
-
在大病後,如果耳部受到風邪侵襲,並與體內氣血相衝突,導致耳鳴、耳內有嘈雜聲,以及視覺混亂(即「虛聾」),則應使用「四物湯」(一種滋補血液的藥方)並加入鹽酒炒知母和柏子仁,以及「腎氣丸」(一種強腎壯陽的藥方)並加入磁石、黃柏、菟絲子、補骨脂等來調理。
-
如果是勞累過度導致的氣血流失(這種情況下應使用「六味丸」,並加入知母、黃柏、遠志、菖蒲來滋補,所有藥物都需用鹽水炒製),也需要個別對症下藥。
請注意,這些傳統中醫的治療建議應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診斷和治療。
其由陰虛火動者別治(宜六味丸加知母、黃柏、遠志、菖蒲,並鹽水炒)。有雨水入耳,浸漬腫痛,謂之濕聾(宜涼膈散倍入酒大黃、酒黃芩,加羌活、防風、荊芥,或五苓散加陳皮、枳殼、紫蘇、生薑),外用吹耳之法(宜黃龍散)。有腎氣虛,風邪傳經絡,因入於耳,邪與正相搏,而卒無聞者,謂之卒聾,亦曰暴聾(宜芎芷散、清神散)。
白話文:
對於陰虛火旺的病狀,應當單獨進行治療(適合使用六味丸,加入知母、黃柏、遠志、菖蒲,並用鹽水炒製)。若耳內有雨水滲入,造成腫脹和疼痛,這被稱為濕聾(適合使用涼膈散,增加酒大黃、酒黃芩,加入羌活、防風、荊芥,或者五苓散加上陳皮、枳殼、紫蘇、生薑)。在外部可以使用吹耳的方法(適合使用黃龍散)。若因腎氣不足,風邪進入經絡,導致耳部受侵,邪氣與正氣相抗,突然失去聽力,這被稱為急劇失聰(適合使用芎芷散、清神散)。
或由厥逆之氣,如經云,少陽之厥,暴聾者,皆卒聾也,須用塞耳法(宜蒲黃膏、龍腦膏)。而此六者之外,又有怒氣厥逆,氣壅於上而聾者(宜流氣散、清神散)。有氣實而鳴且聾者(宜神芎丸)。有氣閉而忽聾者(宜甘草湯,再以甘遂丸塞耳)。有肝膽火盛,耳內蟬鳴,漸至於聾者宜聰耳蘆薈丸)。
白話文:
可能是因為厥逆之氣,就像經書中所說,「少陽之厥,暴聾者,皆卒聾也」,也就是突然失聰,必須使用塞耳法。建議使用蒲黃膏、龍腦膏。
除了這六種原因外,還有怒氣厥逆,氣體壅塞於上而導致耳聾者,可以用流氣散、清神散。
另外,也可能因為氣實而耳鳴且耳聾者,可以使用神芎丸。
也有氣閉而突然耳聾者,可以使用甘草湯,再用甘遂丸塞耳。
如果肝膽火盛,耳內蟬鳴,逐漸導致耳聾,則可以使用聰耳蘆薈丸。
有小兒即耳聾者,腎竅通耳,風邪乘三焦,邪隨其經入耳內,邪正搏而氣停塞滯也(宜通鳴散)。有腎熱耳聾者(宜燒鐵投酒中飲之,以磁石塞耳,日易,夜去之)。有火風侵竅而耳鳴者(宜驅風清火湯)。有暑邪竅閉而耳忽聾者(宜鮮荷葉湯)。有因大聲喊叫,右耳失聰,以外觸驚氣,內應肝膽,膽脈絡耳,震動其火風之威,致鬱而阻竅成聾者,當治少陽,忌食腥濁(宜清膽湯)。
有男子真陰未充,虛陽易升乘竅,致形體日瘦,咳嗽耳聾,左耳尤甚者,亦須清少陽(宜清熱解鬱湯)。有年久耳聾者(宜勝金透關散)。然耳聾者,音聲閉隔,竟一無所聞者也。亦有不至無聞,但聞之不真者,名為重聽,其症之來,或由風氣壅耳,常覺重聽,頭目不清(宜清神散、聰耳湯)。
白話文:
1. 小兒耳聾
如果小兒天生耳聾,是因為腎氣不足,通往耳朵的經脈受阻。風邪趁著三焦虛弱之機,侵入耳中,導致邪氣與正氣交戰,氣血運行受阻,造成耳聾。建議使用通鳴散治療。
2. 腎熱耳聾
腎臟有熱氣,導致耳聾。建議用燒紅的鐵塊投入酒中,將酒飲用,並用磁石塞耳,白天塞著,晚上取下。
3. 火風侵竅耳鳴
火熱之氣和風邪侵犯耳朵,導致耳鳴。建議服用驅風清火湯。
4. 暑邪竅閉耳聾
暑氣侵入耳朵,導致耳道阻塞,突然耳聾。建議服用鮮荷葉湯。
5. 大聲喊叫導致耳聾
因為大聲喊叫,右耳失聰,外部刺激驚嚇,內應肝膽。膽經絡於耳,震動了火風之威,導致氣鬱,阻塞耳道,造成耳聾。應當治療少陽,忌食腥濁的食物,建議服用清膽湯。
6. 男子虛陽易升耳聾
男子先天腎氣不足,虛火上升,導致身體消瘦,咳嗽耳聾,左側耳朵更加嚴重。也需要清熱解鬱,建議服用清熱解鬱湯。
7. 年久耳聾
患有長期耳聾。建議服用勝金透關散。
耳聾的症狀與治療
耳聾是指完全聽不到聲音,重聽則是指聽力減退,但並非完全聽不到。
重聽
可能是因為風氣阻塞耳道,經常感覺耳重,頭昏眼花。建議服用清神散、聰耳湯。
或由腎經熱,致右耳聽事不真(宜地黃湯),不得竟為耳聾,而以治聾方藥投之,若乃耳鳴者,聾之漸也,惟氣閉而聾者則不鳴。其餘諸般耳聾,未有不先鳴者。夫鳴何以故?《靈樞》曰:上氣不足,耳為之苦鳴。又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又曰:耳者,宗脈所聚,胃中空,則宗脈虛,宗脈虛,則下流,脈有所竭,故耳鳴。
《內經》曰:一陽獨嘯,少陽厥也。注云:嘯,謂耳鳴,一陽謂膽三焦,膽三焦脈皆入耳,故氣逆上而耳鳴。《正傳》曰:腎水枯涸,陰火上炎,故耳癢耳鳴,不治,必至聾聵。《醫鑑》曰:痰火上升,兩耳蟬鳴,漸欲聾。據此數說,亦可知耳鳴之所由來矣。總之,右耳屬腎,左耳屬肝,其鳴之故,必先由肝腎之氣虛,又為風火痰氣之所乘,故其鳴也。或如蟬噪,或如鐘鼓,或如水激,不一而足。
白話文:
有可能是腎經積熱導致右耳聽力不佳,可以用地黃湯治療。但還不至於完全失聰,不能直接用治聾的藥物。如果出現耳鳴,可能是失聰的前兆,只有氣閉導致的耳聾才不會有耳鳴。其他各種耳聾,幾乎都會先出現耳鳴。為什麼會耳鳴呢?《靈樞》說:上氣不足,就會耳鳴。又說:腦髓不足,也會導致耳鳴。還說:耳朵是全身經脈彙集的地方,胃虛則經脈虛,經脈虛則氣血下流,經脈衰竭就會耳鳴。
《內經》說:一陽獨嘯,少陽厥也。注釋說:嘯,就是指耳鳴,一陽指的是膽和三焦,膽和三焦的經脈都通往耳朵,所以氣逆上行就會耳鳴。《正傳》說:腎水枯竭,陰火上炎,就會耳鳴耳癢,不治療就會導致失聰。《醫鑑》說:痰火上炎,就會兩耳蟬鳴,逐漸走向失聰。根據這些醫書的記載,我們就可以明白耳鳴的原因了。總之,右耳屬腎,左耳屬肝,耳鳴的原因一定是肝腎氣虛,再加上風火痰氣入侵,才會導致耳鳴。耳鳴的聲音也很多樣,有的像蟬叫,有的像鐘鼓,有的像流水,不一而足。
而其為治,亦有當分者。如正氣與風邪相擊而虛鳴,須先散邪(宜芎芷散)。腎氣虛,宗脈虛,風邪乘入而鳴,須先祛邪下氣(宜五苓散加枳、橘、薑、蘇,吞青木香丸)。而後加以和養(宜芎歸飲)。痰火升上而鳴,須理痰清火(宜加減龍薈丸、通明利氣湯、復聰湯)。腎精不足,陰虛火動而鳴,須溫腎益精(宜補腎丸、滋腎通耳丸)。
白話文:
治療耳鳴的方法也要分門別類。例如正氣與風邪交戰而導致虛鳴,應該先散邪(適合用芎芷散)。如果腎氣虛弱,宗脈虛損,風邪趁虛而入,導致耳鳴,應該先驅邪降氣(適合用五苓散加枳、橘、薑、蘇,並服用青木香丸)。之後再進行調理和養護(適合用芎歸飲)。如果是痰火上炎導致耳鳴,應該化痰清火(適合用加減龍薈丸、通明利氣湯、復聰湯)。若因腎精不足、陰虛火旺導致耳鳴,則需溫腎益精(適合用補腎丸、滋腎通耳丸)。
大約由於痰火者其鳴盛,由於腎虛者其鳴微,此其辨也。肝家本來火甚,或為風乘痰客而鳴,須選清肝,兼治風痰(宜加減龍薈丸)。風熱酒熱,上貫於耳而鳴,須用擴清之法(宜通聖散加柴、枳、荊、桔、青皮、南星)。卒然而鳴,且失聰,須以開通為主(宜蠍梢挺子)。
此則耳鳴之症也。
至於耳之雜症不一,可得而悉言之。若耳中本有津液,風熱搏之,津液結硬成塊,壅塞耳竅,氣脈不通,疼痛不止,亦令耳聾,名曰耵耳(宜梔子清肝湯、柴胡聰耳湯)。耵耳由來,亦復有辨,不止風熱相搏一端也。有風溫之邪上郁,耳耵右脹者(宜馬勃散)。有左耳耵痛,舌白脈數,由體質陰虛,挾受暑風,上焦氣鬱,須用辛涼輕藥者(宜菊葉、苦丁、山梔、飛滑石、連翹、竹葉)。
白話文:
耳鳴
大約是因為痰火旺盛的人,耳鳴聲音較大;而腎虛的人,耳鳴聲音較微弱,這就是辨別的方法。肝本來就火氣較旺,或因風邪乘虛而入,痰濕阻滯,導致耳鳴,需要選擇清肝,兼治風痰的藥物(可以加減龍薈丸)。風熱酒熱上衝耳竅,導致耳鳴,需要用擴清的方法(可以通聖散加柴胡、枳實、荊芥、桔梗、青皮、南星)。如果突然耳鳴,並且伴隨耳聾,則需要以開通為主(可以服用蠍梢挺子)。
這就是耳鳴的症狀。
耳部雜症
至於耳部的其他雜症,種類繁多,難以一一詳述。例如耳中原本有津液,被風熱所搏,津液凝結硬化成塊,堵塞耳竅,氣血不通,疼痛不止,也會導致耳聾,稱為耵耳(可以服用梔子清肝湯、柴胡聰耳湯)。耵耳的成因,也有不同的辨別方法,不僅僅是風熱相搏而已。
有些是風溫之邪上郁,導致耳耵脹痛(可以服用馬勃散)。有些是左耳耵痛,舌苔白,脈象數,這是因為體質陰虛,又遇暑風,上焦氣鬱,需要用辛涼輕藥(可以服用菊葉、苦丁、山梔、滑石、連翹、竹葉)。
有暑熱上郁,耳耵作脹,咳嗆氣熱當清者(宜六一散加杏仁、連翹殼、淡竹葉、川貝母、白沙參)。有頭重,耳耵脹,緣少陽相火上郁,須以辛涼清解上焦者(宜羚羊角湯)。有先起咳嗽,繼而耵耳脹痛,延綿舊久不愈,由本陰虧,風溫相觸,未經清理外因,傷及陰分,少陽相火陡起,至人暮厥痛愈劇,須先清降,後議育陰者(宜益元散加菊葉、苦丁、川貝、金銀花、綠豆皮、鮮荷梗葉)。有諸般耵耳,出膿水且臭(宜穿山甲燒存性、麝少許,吹之,日三四次愈)。
白話文:
暑熱上衝導致耳朵悶脹,咳嗽氣喘,應該清熱,可以用六一散加上杏仁、連翹殼、淡竹葉、川貝母、白沙參。如果頭重、耳朵悶脹,是因為少陽相火上衝,需要用辛涼藥清解上焦,可以用羚羊角湯。如果先咳嗽,然後耳朵脹痛,久治不愈,是本體陰虛,風溫相觸,沒有清除外因,傷了陰分,少陽相火突然上升,到傍晚疼痛加重,需要先清降,再滋養陰分,可以用益元散加上菊葉、苦丁、川貝、金銀花、綠豆皮、鮮荷梗葉。如果耳朵有各種問題,並且流出臭膿水,可以用穿山甲燒成灰,加少許麝香吹入耳朵,一天三四次即可。
或乾結不出者(宜白蚯蚓入蔥葉中,化為水,滴耳令滿,不過數度,即易挑出)。有勞傷氣血,熱氣乘虛,入於其經,隨鬱而成耵耳,或出膿水者(宜柴胡聰耳湯,外吹紅棉散)。此則耵耳之症也。耳腫耳膿者,乃風邪乘少陰經上入於耳,熱氣聚,則腫而生痛成膿(宜蔓荊子散、荊芥連翹湯)。或風熱上壅腫痛,日久膿出,膿不去,則塞耳成聾(宜鼠黏子湯、犀角飲子)。
白話文:
如果耳垢乾燥結塊不易取出,可以將白蚯蚓放入蔥葉中,使其化為水,滴入耳中使其充滿,重複幾次即可輕鬆取出。若因勞損導致氣血虧虛,熱氣趁虛而入經絡,積聚成耳垢,甚至分泌膿液,則可用柴胡聰耳湯內服,並外用紅棉散吹耳。這些都是耳垢的症狀。耳腫耳膿則是風邪侵犯少陰經上行入耳,熱氣聚集而導致腫痛化膿,可以使用蔓荊子散、荊芥連翹湯治療。若風熱上壅導致腫痛,久而久之化膿,膿液不易排出,則會阻塞耳道導致耳聾,可用鼠黏子湯、犀角飲子治療。
或由肝氣壅滯,三焦火動(宜龍膽湯)。然大人則有虛火實火之分,小兒則有胎熱胎風之別。虛火若何,必耳內蟬鳴,或重聽,出水作癢,外不焮腫(宜金匱腎氣丸加菖蒲,四物湯)。實火若何,必耳根耳竅俱腫,甚則寒熱交作,疼痛無時(宜柴胡清肝湯)。胎熱若何,或洗沐水誤入耳,作痛生膿,初起月內,不必治,項內生腫後,毒儘自愈,月外不瘥,治之(宜紅棉散敷之)。胎風若何,初生風吹入耳,以致生腫出膿(宜魚牙散吹之)。
此外又有肝風鬱滯,其內生瘡有膿者(宜東垣鼠黏子湯、抑肝消毒散,外以三仙散吹之)。有耳出臭膿(宜竹蛀屑、胭脂坯子等分,麝少許,共末吹之)。或出血(宜龍骨末吹之)。或耳疳出膿者(宜抱出雞卵殼炒黃為末,油調灌之,疼即止)。有耳出膿汁,或聾而鳴,屬上焦風熱者(宜蔓荊子散)。
白話文:
耳疾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肝氣鬱結,導致三焦火氣旺盛,這時可以用龍膽湯治療。成人耳疾分為虛火和實火,小兒耳疾則分為胎熱和胎風。虛火表現為耳鳴、重聽、耳癢、不紅腫,可以用金匱腎氣丸加菖蒲、四物湯治療。實火表現為耳根和耳孔腫脹,甚至寒熱交替,疼痛難忍,可以用柴胡清肝湯治療。胎熱可能是洗澡水誤入耳中,引起疼痛和化膿,初期一個月內不用治療,如果脖子長出腫塊,毒素會自行排出,如果超過一個月未癒,就要用紅棉散敷在患處。胎風是新生兒被風吹入耳中,導致腫脹和化膿,可以用魚牙散吹入耳中治療。
除此之外,還有肝風鬱結導致耳內生瘡化膿的,可以用東垣鼠黏子湯、抑肝消毒散內服,並用三仙散外吹。如果耳中流出臭膿,可以用竹蛀屑、胭脂坯子等分,加少許麝香,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如果耳出血,可以用龍骨末吹入耳中。如果耳疳流膿,可以用抱出雞卵殼炒黃研磨成粉末,用油調和灌入耳中,疼痛就會停止。如果耳中流出膿汁,或者耳聾且耳鳴,屬於上焦風熱,可以用蔓荊子散治療。
有耳中忽大痛,如有蟲蠕動,或膿出,或血出,或水出,或干痛者(宜蛇殼燒存性,以鵝翎管吹入,即止)。有耳內濕瘡腫痛,或有膿水者(宜涼膈散加酒大黃、酒黃芩、荊、防、羌活,以解上焦風熱,外用蛇床子、黃連各一錢,輕粉一字,為末吹之)。有耳後忽然腫痛,悉屬肝火者,此症恆見於婦女,急當平肝降火,兼舒郁(宜柴胡清肝湯、龍膽瀉肝湯)。若有表症,兼發寒熱,散之(宜荊防敗毒散)。
白話文:
如果耳朵裡突然劇烈疼痛,感覺像有蟲子在蠕動,或者有膿液、血液、水流出,或者只是干痛,可以用蛇殼燒成灰,用鵝毛管吹入耳中,就能止痛。
如果耳朵內有濕瘡腫痛,或者有膿水流出,可以用涼膈散加入酒製大黃、酒製黃芩、荊芥、防風、羌活,來解除上焦的風熱。 外用蛇床子、黃連各一錢,輕粉少許,研成粉末吹入耳中。
如果耳後突然腫痛,通常是肝火旺盛引起的,這種病症在女性身上比較常見。 應當急於平肝降火,同時舒解鬱結。可以用柴胡清肝湯、龍膽瀉肝湯治療。 如果伴有表症,同時發熱發冷,可以用荊防敗毒散治療。
有耳後腮旁忽然腫痛,悉屬陽明蘊熱者(宜清胃敗毒散,或含化三清救苦丹)。有耳根連牙床腫痛,悉屬上焦風熱鬱抑者(宜升麻、白芷、連翹、荊芥、防風、薄荷、甘草、桔梗、枳殼、酒芩、酒連、花粉、赤芍、牛蒡、生地等,若熱甚,加蒸大黃)。有風毒耳腫痛,出血(宜柳蠹糞化水,取清汁,調白礬末少許滴之)。
白話文:
耳後腮邊突然出現腫痛的情況,如果是因體內積聚熱邪所致,則適合使用「清胃敗毒散」或者含服「三清救苦丹」進行治療。
耳根連接牙牀出現腫痛的情況,如果是因為上焦風熱鬱滯所引起,則應當採用「升麻」、「白芷」、「連翹」、「荊芥」、「防風」、「薄荷」、「甘草」、「桔梗」、「枳殼」、「酒芩」、「酒連」、「花粉」、「赤芍」、「牛蒡」、「生地」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熱毒過重,可以添加「蒸大黃」來降火。
風毒入侵導致耳部腫痛並出現出血現象,則可以使用「柳蠹糞」加水煮沸,取得清潔的汁液,再調和少量的「白礬」粉末滴入耳中進行治療。
或卒熱腫痛(宜木鱉仁一兩,大黃、赤小豆各五錢,為末,每以少許,生油調塗之)。或底耳腫痛,汁水不絕者(宜桑螵蛸一個,燒存性,麝少許,研末摻入,神效,有膿先洗淨,以愈為度)。有風溫發熱,左耳後腫痛者(宜乾荷葉、苦丁、連翹、山梔)。有耳熱出汗作癢,由於痰火者(宜元參貝母湯)。
有耳癢一日一作,直爬出血略愈,明日又作,悉屬腎虛,致浮毒上攻者,此不可以常法治,必先忌酒面雞鵝豬羊一切辛熱之物,及房欲,至四十九日,服藥乃有效(宜透水丹、元參貝母湯)。有耳內外生瘡,由肝經血虛風熱(宜當歸川芎湯、柴胡清肝湯、逍遙散)。或肝經燥火風熱(宜柴胡清肝湯、梔子清肝湯),必寒熱作痛(宜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甚有內熱口乾,屬腎經虛火者(宜加味地黃丸)。
白話文:
對於突然發熱、腫脹疼痛的情況(適合使用木鱉仁一兩,大黃和赤小豆各五錢,磨成粉,每次取少量,調和生油後敷在患處)。對於耳朵腫脹疼痛,分泌物不斷的情況(適合使用桑螵蛸一個,燒焦保留其活性成分,再加入少量麝香,磨成粉後塗抹於患處,效果顯著,若有膿液需先清洗乾淨,直到痊癒為止)。若因風熱引發發熱,且左耳後腫脹疼痛(適合使用乾荷葉、苦丁、連翹、山梔)。
對於耳朵熱感、出汗、癢癢的情況,主要是由於痰火引起的(適合使用元參貝母湯)。
對於耳癢一日發生一次,持續抓破出血,然後稍有痊癒,隔天又再次發生,這通常是因為腎虛導致浮腫毒素上沖(這種情況不能用一般的療法治療,必須首先避免酒類、麪食、雞鵝、豬羊等辛辣食物,以及房事欲求,直至四十九天後,方可服用藥物獲得療效。適合使用透水丹、元參貝母湯)。
對於耳朵內外長出瘡,是因為肝經血虛加上風熱所引起(適合使用當歸川芎湯、柴胡清肝湯、逍遙散)。對於肝經燥火風熱(適合使用柴胡清肝湯、梔子清肝湯),常常會感到寒熱並發、疼痛(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嚴重時有內部熱感、口乾舌燥,這通常是由於腎經虛火所導致(適合使用加味地黃丸)。
有耳輪生瘡,名耳發疽,屬手少陽三焦經熱者(宜涼膈散)。有耳生爛瘡(宜棗子去核,包青礬煅研,香油調敷),耳後月蝕瘡(宜燒蚯蚓糞,豬油和敷),兩耳凍瘡(宜生薑汁熬膏塗),皆作腫痛者。以上皆發腫痛癢瘡膿之症也。雖然,此皆由內發者,亦有外侵之患,可勿論諸歟。
如飛蟲之入耳也(宜雞冠血滴入,即出,膽礬末和醋灌,即出)。螻蟻之入耳也(宜鯪鯉甲燒服,水調,灌入即出)。馬蝗之入耳也(宜田中泥一盆,貼枕耳邊即出)。蚰蜒之入耳也(宜牛乳少少滴入即出,若入腹飲一二升即化水,羊乳亦佳)。蜈蚣之入耳也(宜炙豬肪掩耳自出,亦治諸蟲蟻入耳)。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古代中醫對耳朵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兩部分:耳部疾病和外物入侵。
耳部疾病
部分,主要提到了耳輪生瘡、耳生爛瘡、耳後月蝕瘡和兩耳凍瘡等幾種常見的耳部疾病,並給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
外物入侵
部分,則描述了飛蟲、螻蟻、馬蝗、蚰蜒、蜈蚣等生物進入耳朵的應對方法。這些方法主要利用不同生物的特性,通過一些簡單的物理手段,將入侵的生物趕出耳朵。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方法只是古代中醫的經驗療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建议遇到耳朵问题,还是咨询专业医师。
蚤蝨之入耳也(宜菖蒲末炒熱,絹袋盛,枕之即出)。飛蠅之入耳也(宜皂角蠹蟲服,同鱓魚血點之)。諸物之誤入耳也(宜三寸長弓弦,一頭打散,注著耳中,徐徐黏引而出)。種種之害,雖非常有,然其治法,有不可不備者,故為遍考方書,類繫於此。總之,耳病之原,風則腎脈必虛,熱則腎脈必數,虛則腎脈必澀,氣鬱則腎脈必沉滯,此為久病之脈。暴病則必浮洪,若兩尺相同,則陰火上衝矣。
蓋以腎發竅於耳,故耳病必以腎脈為消息,再兼診他脈,此其大法也。
【脈法】,《脈經》曰:左寸洪數,心火上炎,兩尺洪數,相火上炎,其人必遺精夢泄,而耳或鳴或聾。又曰:病耳聾,脈大者生,沉細者難治。《醫鑑》曰:腎脈浮而盛,為風;洪而實,為熱;細而澀,為虛。《回春》曰: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沉澀氣凝,數實熱塞。久病聾者,專於腎責。暴病浮洪,兩尺相同,或兩尺數,陰火上衝。
白話文:
《脈經》中記載:如果左手的寸口脈跳動頻繁,且脈象有力,就是心火上炎;如果左右手的尺脈都跳動頻繁且有力,就是相火上炎,患者會出現遺精、夢遺,耳朵也會出現耳鳴或耳聾。
《脈經》還記載:如果患有耳聾,脈象大而有力者可以治癒,而脈象沉細者則很難治癒。
《醫鑑》中記載:如果腎脈浮而有力,就是風寒引起的耳病;如果腎脈跳動頻繁且有力,就是熱症引起的耳病;如果腎脈細弱而沉滯,就是虛症引起的耳病。
《回春》中記載:如果耳朵疾病是由腎虛引起的,腎脈就會跳動緩慢而沉軟;如果脈象浮大,就是風寒引起的耳病;如果脈象跳動頻繁,就是熱症引起的耳病;如果脈象沉細而沉滯,就是氣鬱引起的耳病;如果脈象跳動頻繁且有力,就是熱邪入侵。久病耳聾的患者,一定要注重腎臟的調理。如果突然發病,脈象浮而快,左右手的尺脈跳動頻繁且相同,就是陰火上炎。
【耳病原由症治】,《綱目》曰:耳目之陰血虛,則陽氣之加,無以受之,而視聽之聰明失。耳目之陽氣虛,則陰血不能自施,而聰明亦失。則耳目之聰明,必血氣相須而始能視聽也。《入門》曰:聾在右,男子多有之,以多色欲也。聾在左,女子多有之,以多鬱怒也。聾兼左右,膏梁之家多有之,以多甘味也。
又曰:久聾腎氣虛,耳絕不聞者,難治。薛立齋曰:耳鳴脈數,黑瘦人屬血虛,四物加山梔柴胡。右寸關大於左,無力倦怠,色黃白,屬中氣虛,補中益氣湯加減。若氣血俱虛,八珍湯加柴胡。若因怒便聾或鳴,屬肝膽氣濁,小柴胡加芎、歸、山梔。又曰:耳聾耳鳴,須分新久虛實。
白話文:
《本草綱目》說
耳朵和眼睛的陰血虛弱,陽氣就會過盛,而沒有陰血來承載,導致視力和聽力下降。耳朵和眼睛的陽氣虛弱,陰血就無法正常運作,同樣也會導致聰明才智下降。所以,耳朵和眼睛的靈敏,必須要血氣互相依存才能正常運作。
《入門》說
右耳失聰,多發生在男性身上,因為他們過度縱慾。左耳失聰,多發生在女性身上,因為她們經常鬱悶生氣。左右耳都失聰,多發生在富裕人家,因為他們經常吃過於甜膩的食物。
又說
久聾是因為腎氣虛弱,耳朵完全聽不見,很難治癒。
薛立齋說
耳朵鳴叫,脈搏跳得快,體型瘦弱且面色黝黑的人,屬於血虛,可以服用四物湯,再加上山梔子和柴胡。
如果右寸關脈搏比左寸關脈搏大,身體無力,容易疲倦,面色發黃發白,屬於中氣虛弱,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並根據情況加減藥物。
如果氣血都虛弱,可以服用八珍湯,再加上柴胡。
如果因為生氣而導致耳聾或耳鳴,屬於肝膽氣鬱,可以用小柴胡湯,再加上川芎、當歸和山梔子。
又說
耳聾耳鳴,需要區分病程的新舊和虛實。
忽因大怒大醉而聾或鳴者,屬痰火,又分輕重治。中年及病後虛弱人,悉屬虛,但分氣血耳,治之必大補氣血,滋陰制火,使虛火下伏,陽氣上行,充塞流動,則九竅咸利,而聾鳴悉除。經曰: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瘍科選粹》曰:耳中生毒,皆由足少陰、手少陽二經風熱上壅所致,其症有五:曰耵耳,亦曰耳濕,常出黃膿。有耳風毒,常出紅膿。
有纏耳,常出白膿。有耳疳,生瘡臭穢;有震耳,耳內虛鳴,時出清膿。雖症有五,而其源歸一。又有耳蕈耳痔,不作膿,亦不寒熱,外無臃腫,但外塞不通,纏綿不已,令人耳聾,用黃連消毒飲、仙方活命飲治之。若寒熱間作,內外紅腫,疼痛日增者,為耳癰,用活命飲加升麻、桔梗,或一粒金丹以下之。亦有寒熱大作,痛不可忍者,疔也,以疔治之。
白話文:
突然因為大怒或大醉而耳聾或耳鳴,屬於痰火,需要根據輕重程度進行治療。中年和病後虛弱的人,大多屬於虛症,但需要區分是氣虛還是血虛,治療時必須大補氣血,滋陰降火,使虛火下降,陽氣上升,充滿流動,這樣九竅才會通暢,耳聾耳鳴也會消失。經書上說:「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瘍科選粹》上說:「耳中生毒,都是由足少陰、手少陽二經風熱上壅所致,症狀有五種:一是耵耳,也叫耳濕,常流出黃膿。二是耳風毒,常流出紅膿。三是纏耳,常流出白膿。四是耳疳,生瘡臭穢。五是震耳,耳內空鳴,時常流出清膿。雖然症狀有五種,但根源都是一樣的。」還有一些耳蕈耳痔,不流膿,也不寒熱,外觀沒有腫脹,只是外耳道堵塞不通,久治不愈,導致耳聾,可以用黃連消毒飲、仙方活命飲治療。如果寒熱交替,內外紅腫,疼痛加劇,就是耳癰,可以用活命飲加升麻、桔梗,或者一粒金丹等治療。如果寒熱劇烈,疼痛難忍,就是耳疔,可以用治療疔瘡的方法治療。
又曰:肝火左脈弦數,其人多怒,耳鳴或聾,宜平肝伐木,龍膽瀉肝湯。不已,龍薈丸。葉天士曰:腎開竅於耳,心亦寄竅於耳,心腎兩虧,肝陽亢逆,故陰精走泄,陽不內依,是以耳鳴時閉,但病在心腎,其原實由於郁,鬱則肝陽獨亢,令膽火上炎,當早服丸料以補心腎,用熟地四兩,龜板二兩,麥冬、牡蠣、白芍、建蓮、茯神各兩半,五味、磁石各一兩,沉香、辰砂各五錢,砂為衣,午服湯藥。
白話文:
古籍中記載:又說,肝火旺盛導致左脈弦數,這樣的人大多易怒,並且會出現耳鳴或耳聾,應當以平肝瀉火為治療方向,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若症狀未見改善,可服用龍薈丸。
葉天士說:腎臟經絡開竅於耳,心臟也寄竅於耳。心腎兩虛,肝陽上亢,就會導致陰精外泄,陽氣不能內守,因此出現耳鳴或耳聾。雖然病在心腎,但其根本原因在於鬱結,鬱結就會導致肝陽獨亢,令膽火上炎。應該及早服用丸藥來滋補心腎,可用熟地四兩,龜板二兩,麥冬、牡蠣、白芍、建蓮、茯神各兩半,五味子、磁石各一兩,沉香、辰砂各五錢,辰砂為衣,於午時服用湯藥。
以清少陽,以膽經亦絡於耳也,用女貞子三錢,生地二錢半,夏枯草二錢,赤苓錢半,丹皮、山梔各一錢,生甘草四分。又曰:七八十而耳聾,乃理之常也。蓋老人雖健,下元已怯,是下虛上實,清竅不主流暢,惟固補下焦,使陰火得以潛伏,甩磁石六味丸加龜甲、五味、遠志。
【耳病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凡搓掌心五十度,熱鬧耳門,空觀,次又搓又閉又觀,如此六度。耳重皆如此導法,兼以後功,無不應驗。
【運功】,《保生秘要》曰:用意推散其火,男則用逆,收藏於兩腎之間,女則用逆,歸藏於兩乳之下,或耳中,或按耳門內,若蟬鳴,咽津液,降氣安。
白話文:
要治療因少陽經失調導致的耳病,可以採用清熱瀉火的方法,因為膽經也連接耳部。可以用女貞子三錢、生地二錢半、夏枯草二錢、赤苓錢半、丹皮、山梔各一錢、生甘草四分來調理。另外,七八十歲耳聾是自然現象,因為老年人即使身體健壯,下元也已虛弱,屬於下虛上實,導致清竅不通。需要固補下焦,使陰火潛伏,可以服用磁石六味丸加龜甲、五味、遠志。
保生秘要中記載,耳病的導引方法是搓掌心五十度,使之發熱,然後熱敷耳門,閉眼觀想,重複六次。這種方法對耳重等症狀都有效,並且結合其他功法,效果更佳。
保生秘要中還提到,運功時要用意推散火氣,男性逆向推至兩腎之間,女性逆向推至兩乳之下,或按壓耳門,並發出蟬鳴聲,嚥下津液,降氣安神。
【耳重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定息坐,塞兌,咬緊牙關,以脾腸二指捏緊鼻孔,睜二目,使氣串耳,通竅內,覺哄哄然有聲,行之二三日,竅通為度。
【運功】,《保生秘要》曰:時常將兩耳返聽,于歸元取靜,或存閉口中氣及鼻中氣,使不妄出,單意想從耳中出,又收返聽,耳自然聰矣。
【修養法】,《養生書》曰:以手摩耳輪,不拘遍數,所謂修其城郭,以補腎氣,以防聾聵也。又曰:養耳力者常飽。
白話文:
【耳部引導法】,《保生祕要》提到:保持呼吸平穩後坐下,堵塞耳洞,咬緊牙齒,用拇指和食指緊捏鼻孔,張開雙眼,讓氣息通過耳朵,進入耳道,感覺到嗡嗡的聲音。進行此法二三天後,如果耳道暢通了,即為達到效果。
【運功】,《保生祕要》提到:經常讓兩耳回響自己的聲音,在歸元取靜中練習,或者存想口中和鼻中的氣息,使其不隨意散出,單純想像氣息從耳中流出,再回耳中,這樣耳朵自然就會變得靈敏。
【修養法】,《養生書》提到:用手按摩耳輪,無需固定次數,這是修養身體,補充腎氣,預防耳聾的方法。又提到:養護耳朵的強度通常需要保持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