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二 面部門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面部門 (4)

1. 目病源流(眉稜骨)

肝發竅於目,故目病多由於肝。目又為五臟精華,故其地位,亦分隸臟腑。何言之?目有五輪。白珠屬肺,肺主氣,氣之精曰氣輪。烏珠屬肝,肝主筋,筋之精曰風輪,肝為風也。內外眥屬心,心主血,血之精曰血輪。上下胞屬脾,脾主肌肉,肉之精曰肉輪。瞳人屬腎,腎主骨,骨之精曰水輪,腎為水也。

《得效》日:氣輪之病,因凌寒冒暑,愛飲寒漿,肌體虛疏,寒邪入內,其候或痛或昏,傳在白睛,筋多腫赤,視目如隔霧,看物似生煙,日久不治,變成白膜,黑暗難開。風輪之病,因喜怒不常,作勞用心,晝視遠物,夜讀細書,其候眥頭尤澀,睛內偏疼,視物不明,胞弦緊急,宜去風藥。

白話文:

肝經連接到眼睛,所以眼睛的疾病大多是肝臟引起的。眼睛又是五臟六腑精華的匯聚處,因此它的位置也和臟腑有密切的關係。怎麼說呢?眼睛有五個輪,分別對應著五臟:

  • 白珠屬於肺,肺主氣,氣的精華叫做氣輪
  • 烏珠屬於肝,肝主筋,筋的精華叫做風輪,肝氣就像風一樣。
  • 內外眥屬於心,心主血,血的精華叫做血輪
  • 上下胞屬於脾,脾主肌肉,肌肉的精華叫做肉輪
  • 瞳人屬於腎,腎主骨,骨的精華叫做水輪,腎氣就像水一樣。

《得效》書中說:

  • 氣輪的疾病,是因為人體受到寒暑侵襲,喜歡喝冰涼的飲料,導致身體虛弱,寒邪入侵。症狀可能是眼睛疼痛或昏花,白睛部分腫脹發紅,視力模糊,看東西像隔著霧一樣,好像有煙霧在眼前飄動。如果長期不治,就會變成白膜,眼睛看不見東西。
  • 風輪的疾病,是因為情緒起伏不定,過度勞累用腦,白天看遠處,晚上看書,導致眼角痠澀,眼球內側疼痛,視力下降,眼白部分緊繃,需要用祛風的藥物治療。

肉輪之病,因多食熱物五辛,遠道奔馳,食飽眈眠,風積痰壅,胞多赤腫,昏蒙多淚,倒睫澀痛,瘀血侵睛,宜醒脾藥。血輪之病,因七情煩勞,內動於心,外攻於目,其候赤筋纏眥,白膜侵晴,胞腫難開昏澀,久不治,失明,宜洗心涼血藥。水輪之病,因勞役過度,嗜欲無厭,又傷七情,多餐酒麴辛熱,因動腎經,逆於黑水,其候冷淚流於臉上,飛蠅趁於睛前,或澀或癢,結成翳障,常帶昏暗,宜補腎藥。目又有八廓。

乾天廓,屬肺,位睛中間。坎水廓,屬腎,位瞳人。艮山廓,屬膽,位神光。震雷廓,屬小腸,位白睛上截向小眥。巽風廓,屬肝,位烏珠。離火廓,屬心,位大小眥。坤地廓,屬脾胃,位上下胞。兌澤廓,屬膀胱,位白睛下截向大眥。《得效》曰:天廓之病,因雲中射雁,月下看書,侵冒寒暑,其候視物生煙,眥疼難間。

白話文:

眼睛的疾病,通常由過量食用熱性食物、五辛類食物、長途奔馳後飲食過飽再就寢、風積痰壅、眼周血管腫脹、眼睛混濁多淚、睫毛倒生引起刺痛、眼內瘀血等問題所導致,需要使用調理脾胃的藥物來治療。

對於情緒焦慮和疲勞所引起的疾病,會出現紅色的筋絡纏繞眼瞼,白色薄膜覆蓋眼晴,眼瞼腫脹難以打開、眼睛昏濁,若長期未治療可能會導致失明,這類情況需要使用清心涼血的藥物來進行治療。

由於勞累過度、對性慾的無止境追求、以及對情緒的損傷,再加上經常進食酒、曲、辛熱的食物,導致腎經受損,影響到黑色的眼球部分,出現冷淚不斷流出、眼前有如飛蟲飛行、眼睛刺痛或癢感、形成眼翳障,經常感到視力模糊,這時需要使用滋補腎臟的藥物進行治療。

眼睛還有八個不同的部位,分別是:

  1. 天廓,屬肺,位於眼球中央。
  2. 坎水廓,屬腎,位於瞳孔位置。
  3. 艮山廓,屬膽,位於神光的位置。
  4. 震雷廓,屬小腸,位於白眼上方,靠近眼瞼。
  5. 巽風廓,屬肝,位於黑眼珠的位置。
  6. 離火廓,屬心,位於眼瞼的內側和外側。
  7. 坤地廓,屬脾胃,位於上下眼瞼。
  8. 兌澤廓,屬膀胱,位於白眼下方,靠近眼瞼。

《得效》一書提到:天廓的疾病,可能由在雲中射雁、月光下讀書、受到寒暑侵襲所引起,症狀為視物模糊,眼瞼疼痛。

地廓之病,因濕積頭上,冷灌睛輪,其候眼弦緊急,瘀血生瘡。火廓之病,因心恐神怖,赤脈侵眥,血灌瞳人,其候瞼頭紅赤而腫,睛內偏疼,熱淚如注。水廓之病,因努力爭鬥,擊棒開弓,驟騎努力,其候常多昏暗,睛弦淚多。風廓之病,因枕邊窗穴,有風不避,腦中風邪,其候黑睛多癢,兩瞼常爛,或昏多淚。

雷廓之病,因失枕睡臥,酒後行房,血脈滿溢,風邪內聚,其候眥頭赤腫,瞼內生瘡,倒睫拳毛,攀睛胬肉。山廓之病,因撞刺磕損,致令肉生兩瞼,翳閉雙睛,若不早治,必致昏暗,瘀血侵睛。澤廓之病,因春不宣解,冬聚湯毒,多食辛熱,致令腦脂凝聚,血淚漸流,有如霧障。

白話文:

地廓之病,是因為濕氣積聚在頭頂,冷風灌入眼睛四周,會導致眼瞼緊繃,並產生瘀血和形成瘡。火廓之病,由於心神受到恐懼驚嚇,紅色的血管侵入眼周,血液灌入瞳孔,會出現眼瞼紅腫且發熱,眼睛內部疼痛,並且有如泉水般的眼淚流出。

水廓之病,是因為過度的爭鬥、揮擊、開弓和駕馭快速的馬匹等活動,導致經常感到視力模糊,眼睛有較多的眼淚。風廓之病,是因為睡覺時頭部靠近有風吹進的地方,或者沒有避開室內的風口,腦中受到風邪侵擾,會導致眼睛乾癢,眼瞼經常破損,偶爾會有嚴重的昏暗感和眼淚如泉湧。

雷廓之病,由於睡眠時使用不適的枕頭,或者酒後進行房事,導致血脈充盈,風邪在身體內聚集,會出現眼瞼紅腫,眼瞼內有瘡,睫毛倒生,甚至影響到眼球。山廓之病,是因為受到碰撞、刺傷或跌倒等外傷,導致眼瞼長出肉塊,遮蓋住雙眼,如果不盡早治療,會導致視力減退,瘀血深入眼睛。

澤廓之病,是因為春天未得到適當的調節,冬天聚集了湯藥的毒素,過量食用辛辣熱性食物,導致腦脂凝聚,血液和淚液逐漸流動,有如雲霧遮蔽。

目又有內外眥。俗云眼大頭為內眥,太陽經脈所起也,血多氣少。俗云眼梢頭為銳眥,即外眥,少陽經也,血少氣多。目上綱,亦屬太陽。目下綱,陽明也。血氣俱多。此足三陽經俱會於目,惟厥陰肝經連於目系而已。故張子和云: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

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以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矣。此五輪八廓內外眥之分配臟腑,而目之為病,所以不止由於肝也。然其部位雖各分屬,而病之發於臟腑,又統全局言之,不必細分其部也。

白話文:

眼睛有內外兩種眼瞼。俗語說,靠近眼睛中心的是內眼瞼,是太陽經脈的起始地,血液較多而氣血較少。俗語還說,靠近眼尾的是外眼瞼,也就是銳眼瞼,屬於少陽經,血液較少而氣血較多。眼睛上方的眉骨,屬於太陽經。眼睛下方的眉骨,屬於陽明經,這裡血液和氣血都比較豐富。這三條陽經(太陽、陽明和少陽)在眼睛處匯聚,只有厥陰肝經與眼睛連接。因此,張子和認為,血液過多是太陽和陽明經的實症,血液不足是厥陰經的虛症。

因此,對於出血的情況,應針對太陽和陽明經進行治療,因為這兩個經脈的血液較多。少陽經不適合出血,因為血液較少。在太陽和陽明經出點血,眼睛會變得更明亮。而在少陽經出點血,眼睛會變得更模糊。這是五輪八廓內外眼瞼對應的器官和功能,眼睛的問題並非僅由肝系統引起。然而,雖然各個部分的歸屬有所區別,但疾病發作時,從整個體系來看,不一定需要細分其部分。

試觀肺經壅熱,則病白睛腫赤(宜桑皮湯)。心火上炎,則病目赤而寸脈數(宜導赤散、清火止痛湯)。脾胃不足,則病內障耳鳴,及多年目昏,不能視物(宜益氣聰明湯)。腎水不足,則病視不分明,漸成內障(宜熟地黃丸)。肝血不足,則病目昏生花,久視無力,多眵(宜養肝丸)。

與夫肝火盛,則病目赤澀痛(宜龍薈丸、四物龍膽湯)。肝經熱邪上壅,則病目暴赤澀而腫痛(宜湯泡散)。肝經積熱,肺受風邪,則病眼障昏花(宜還睛丸)。如此等症,雖亦有現於本經之部位者,然總不能盡拘矣。至病之所發,實有見於各經之部位者,又當隨各經治之。

白話文:

觀察肺經有熱毒堵塞,則會導致眼睛白膜腫脹變紅(應服用桑皮湯)。心火上行,則會引起眼睛紅腫且脈搏數(應服用導赤散、清火止痛湯)。脾胃功能不足,則會出現視力模糊、耳朵嗡鳴,長期下去會導致視力下降,無法看清物體(應服用益氣聰明湯)。腎水不足,則會導致視力模糊不清,逐漸形成視網膜障礙(應服用熟地黃丸)。肝血不足,則會引起視力模糊、眼前出現幻影,長時間看東西乏力,分泌物增多(應服用養肝丸)。

再說,如果肝火過旺,則會引起眼睛紅腫刺痛(應服用龍薈丸、四物龍膽湯)。肝經熱邪上行堵塞,則會導致眼睛突然紅腫刺痛(應服用湯泡散)。肝經積聚熱邪,加上肺部受到風邪影響,則會引起視力障礙、視覺模糊(應服用還睛丸)。這些病症雖然在特定經絡上有明顯表現,但並非完全依循此原則。至於疾病的發生,實際上可能會在各個經絡部位出現,此時應根據各個經絡進行治療。

如白睛變赤,為火乘肺也。上下胞赤腫,為火乘脾也。五色花翳遮瞳子,為腎虛也。睛被翳遮,為肝虛火旺也。目中血貫澀,火自甚也。蓋以目之為病,皆屬於火,斷無由於寒者,故既見於各經,宜用各經藥以瀉之也。

雖然,目病大綱,約有三端。一為內障,總系足厥陰肝疾,亦有由腎虛者,蓋通黑睛之脈者曰目系,而目系則屬足厥陰、足太陽、手少陽三經。三經虛邪,從目系入黑睛內為翳。故內障為肝疾,兼腎心則肝腎之主也。其症每先患一眼漸及兩眼,皆黑睛內有隱隱青白翳遮瞳人,不痛不癢,無淚無眵,如薄霧,如輕煙,或如金色,或如綠豆色,或見五花,日漸日增,比外障更難療治。其屬肝者,必由血少神勞(宜養肝丸、生熟地黃丸)。

白話文:

眼睛白部分變紅,是因為心火過盛侵犯肺部。上下眼皮紅腫,是因為心火過盛侵犯脾臟。眼球表面出現五彩斑斕的翳膜遮擋瞳孔,是因為腎虛。眼睛被翳膜遮擋,是因為肝虛火旺。眼睛裡有血絲,並且感覺澀痛,說明火氣很盛。總之,眼疾大多是由於火氣過盛導致,絕非寒氣所致,因此針對不同的經絡,應該使用不同的藥物來清瀉火氣。

雖然眼疾種類繁多,但主要可以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內障,主要是由肝臟疾病引起,但也可能是腎虛導致的。因為與黑睛相連的經脈稱為目系,而目系屬於足厥陰肝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這三條經絡虛弱,邪氣就會通過目系進入黑睛內形成翳膜。所以內障屬於肝病,同時也與腎和心有關,因為肝腎是主眼的。內障的症狀通常是一隻眼先發病,然後逐漸蔓延到兩眼,黑睛內會出現隱隱的青白色翳膜,遮擋瞳孔,患者不會感到疼痛或瘙癢,也沒有眼淚或眼屎,就像薄霧、輕煙、金色、綠豆色,或者五顏六色,而且隨著時間推移,翳膜會逐漸增厚,比外障更難治療。如果是肝虛引起的內障,一定是因為血虛神勞,應該服用養肝丸和生熟地黃丸來滋養肝腎。

其屬腎者,必由內傷色欲(宜益陰腎氣丸、滋腎明目丸)。其肝腎俱病者,必由二經皆虛(宜駐景丸、加減駐景丸)。此則通治內障之法也。而其症狀,實各有名目,共二十三種,今詳考眼科家書,撮其要略。如:一曰圓翳,在黑珠上一點圓,日中見之差小,陰處見之即大,視物不明,轉見黑花,此由肝腎兩虛而得也(宜補肝散、補腎元)。

二曰冰翳,如冰束堅實,傍觀目,透於瞳人內,陰處及日中見之,其形一般,疼而淚出,此肝膽病也(宜通肝散)。三曰滑翳,有如水銀珠子,但微含黃色,不疼不痛,無淚,遮蔽瞳人(宜菊花散)。四曰澀翳,微如赤色,或聚或開,兩傍微光,瞳人上如凝脂色,無淚,時澀痛(宜決明子散)。五曰散翳,形如鱗點,或瞼下生粟,日夜痛楚,瞳人最疼,常下熱淚。

白話文:

如果眼睛的問題屬於腎虛,一定是由於內傷色欲引起,可以用益陰腎氣丸、滋腎明目丸來治療。如果肝腎都生病了,一定是兩經都虛,可以用駐景丸、加減駐景丸來治療。這些方法是治療內障的通則。而內障的症狀,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名稱,總共有二十三種,現在仔細參考眼科書籍,把重點整理如下:

第一種叫圓翳,在黑眼珠上有一點圓圓的東西,在陽光下看起來比較小,在陰暗處看起來就比較大,視力模糊,看東西會有黑點,這是由於肝腎兩虛造成的,可以用補肝散、補腎元來治療。

第二種叫冰翳,像冰塊一樣堅硬,從旁邊看眼睛,可以穿透瞳孔看到它,在陰暗處和陽光下看起來大小一樣,會感到疼痛並流眼淚,這是肝膽疾病引起的,可以用通肝散來治療。

第三種叫滑翳,看起來像水銀珠子,但稍微帶點黃色,不會疼痛,也不流眼淚,遮擋了瞳孔,可以用菊花散來治療。

第四種叫澀翳,看起來微微發紅,有時聚集有時散開,兩邊有微弱的光芒,瞳孔上方像凝固的脂肪一樣,不流眼淚,偶爾會感到澀痛,可以用決明子散來治療。

第五種叫散翳,形狀像魚鱗一樣的小點,或是在眼瞼下方長出小米粒,白天晚上都很痛,瞳孔最痛,經常流熱淚。

此澀散二症,皆肝肺相傳也(宜八味還睛散)。六曰橫開翳,上橫如劍脊,下微薄,不赤不痛,此病稀少。七曰浮翳,上如水光白色,環遮瞳人,生自小眥頭至黑珠上,不痛不癢,無血色相潮。八曰沉翳,白點藏在黑珠下,向日細視方見,其白睛疼痛,日輕夜重,間或出淚(宜空青丸)。九曰偃月翳,膜如凝脂,一邊厚,一邊薄,如缺月,其色光白無瑕疵。

此橫開、浮、沉、偃月四症,皆難治。十曰棗花翳,周迴如鋸齒,四五枚相合,赤色,刺痛如針,視物如煙,晝則痛楚,多淚昏暗。十一曰黃心翳,邊白,中一點黃,在黑珠上,時下澀淚。此棗花、黃心兩症,皆由肝肺風熱(宜還睛散、墜翳丸)。十二曰黑花翳,其狀青色,大小眥頭澀痛,常淚,口苦,此膽受風寒也(宜涼膽元)。

白話文:

澀散二症,皆肝肺相傳也(宜八味還睛散)。

澀散這兩種病症,都是肝臟和肺臟之間相互傳染引起的。(建議使用八味還睛散治療)。

六曰橫開翳,上橫如劍脊,下微薄,不赤不痛,此病稀少。

第六種是橫開翳,形狀像劍脊一樣,上面橫著,下面薄薄的,不紅不痛,這種病症很少見。

七曰浮翳,上如水光白色,環遮瞳人,生自小眥頭至黑珠上,不痛不癢,無血色相潮。

第七種是浮翳,上面像水一樣光亮潔白,像一圈圍住瞳孔,從眼角長到黑眼珠上,不痛不癢,沒有血色變化。

八曰沉翳,白點藏在黑珠下,向日細視方見,其白睛疼痛,日輕夜重,間或出淚(宜空青丸)。

第八種是沉翳,白色的點藏在黑眼珠下面,要逆著陽光仔細看才能看到,眼白會疼痛,白天輕微,晚上加重,偶爾還會流淚。(建議使用空青丸治療)。

九曰偃月翳,膜如凝脂,一邊厚,一邊薄,如缺月,其色光白無瑕疵。

第九種是偃月翳,膜像凝固的脂肪一樣,一邊厚一邊薄,像缺了一塊的月亮,顏色光亮潔白,沒有瑕疵。

此橫開、浮、沉、偃月四症,皆難治。

橫開、浮、沉、偃月這四種病症,都很難治療。

十曰棗花翳,周迴如鋸齒,四五枚相合,赤色,刺痛如針,視物如煙,晝則痛楚,多淚昏暗。

第十種是棗花翳,周圍像鋸齒一樣,四五個聚集在一起,紅色,像針一樣刺痛,看東西像霧一樣,白天痛楚加劇,眼淚多,視力昏暗。

十一曰黃心翳,邊白,中一點黃,在黑珠上,時下澀淚。此棗花、黃心兩症,皆由肝肺風熱(宜還睛散、墜翳丸)。

第十一种是黄心翳,边缘白色,中间有一点黄色,在黑眼珠上,偶尔会流出涩涩的泪水。棗花、黄心這兩種病症,都是肝脏和肺脏风热引起的。(建议使用還睛散、墜翳丸治疗)。

十二曰黑花翳,其狀青色,大小眥頭澀痛,常淚,口苦,此膽受風寒也(宜涼膽元)。

第十二種是黑花翳,形狀是青色,眼角會發澀痛,經常流淚,口苦,這是膽囊受風寒引起的。(建議使用涼膽元治疗)。

十三曰胎患,初生觀物,轉睛不快,至四五歲,瞳人潔白,昏蒙不見,及年高不治,此由胎中受熱致損也。十四曰五風,五色變為內障,頭痛甚,卻無淚,日中如坐暗室,常自憂嘆,此由毒風腦熱所致。十五曰雷頭風,此毒熱之氣衝入眼睛中,牽引瞳人,或微或大或小,黑暗全不見物。

十六曰驚振,因病中再被撞打,變成內障,日夜疼痛,不能視三光。此胎患、五風、雷頭、驚振四症,俱不可治(俱宜八味還睛散)。十七曰綠風,初患頭旋,額角相牽瞳人,連鼻皆痛,或時紅白花起,肝受熱則先左,肺受熱則先右,肝肺同病則齊發(宜先服羚羊角散、羚羊角丸,後服還睛丸)。

白話文:

十三:胎患,初生時觀察周圍事物,轉動眼睛感到不舒適。到四五歲時,瞳孔潔白,但視力模糊,無法看清事物。若年長後仍未能改善,這可能是由於胎中受到熱邪所導致的損傷。

十四:五風,五色變化成為內障,頭痛嚴重,沒有眼淚,白天視覺如同在黑暗的房間,經常自我憂慮和歎息。這是由於毒風和腦熱所導致。

十五:雷頭風,這是毒熱之氣衝入眼睛中,影響瞳孔,造成瞳孔大小不一,完全看不到任何事物。

十六:驚振,因生病期間再次受到碰撞,導致內障,日夜劇烈疼痛,無法觀看日月星辰。這四種病症(胎患、五風、雷頭、驚振)均無法治療(都適合使用八味還睛散來治療)。

十七:綠風,初期症狀是頭部有旋轉感,額角牽扯到瞳孔,連鼻子都有疼痛感,偶爾會出現紅白斑點。如果肝臟受熱,那麼首先會影響左側;如果肺部受熱,則首先影響右側;若肝肺同時受熱,則兩邊同時發病(應首先服用羚羊角散、羚羊角丸,然後服用還睛丸)。

十八曰烏風眼,雖癢痛而頭不旋,但漸昏如物遮,全無障翳,或時生花,此肝有實熱也(宜瀉肝散)。十九曰黑風,與綠風相似,但時時黑花起,此腎受風邪,熱攻於眼也,須涼腎。二十曰青風,不痛不癢,瞳人依然如無恙者,但微頭旋,及生花,轉加昏蒙。此黑風、青風相似(俱宜還睛丸)。

二十一曰肝虛雀目,雀目者,日落即不見物也,此由肝虛血少,時時花起,或時頭痛,久則雙目盲,此則有初時好眼,患成雀目者,而亦有生成如此,並由父母遺體,日落即不見物,不必治,治亦無效(宜雀目散,鮮地黃炒豬肝食亦炒)。小兒每因疳病得之(宜蛤粉丸、風疳丸)。

白話文:

十八:烏風眼,雖然會感到刺癢和疼痛,但不會有頭暈現象,視力逐漸變得模糊,如同有東西擋住視線,沒有眼翳障礙,偶爾會出現幻覺,這是肝臟有實熱的情況(適合使用瀉肝散來治療)。

十九:黑風,與綠風類似,但會經常出現黑色的幻覺,這是因為腎臟受到風邪侵襲,熱氣影響到眼睛,需要對腎進行降火(涼腎)的治療。

二十:青風,不伴有疼痛或癢感,瞳孔看起來好像一切正常,只是稍微有些頭暈和幻覺,視力逐漸變得模糊。這與黑風、青風類似(都適合使用還睛丸來治療)。

二十一:肝虛雀目,雀目指的是天色漸暗時就看不清東西。這是因為肝臟虛弱、血液不足所導致,時常會出現幻覺,也可能會頭痛,長期下去可能會雙目失明。這種情況下,如果眼睛原本是好的,後天得了雀目,或者天生就是這樣,都是由於父母遺傳所致。在天色漸暗時看不清東西,不需要特別治療,治療也無法奏效(適合使用雀目散,可以食用鮮地黃炒豬肝)。小孩可能會因為消化不良的疾病引發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蛤粉丸、風疳丸來治療)。

二十二曰高風雀目,與前症相同,晝明晦暗,但經年瞳子如金色,名曰黃風,不治(宜還睛丸)。二十三曰肝虛目暗,遠視不明,眼花頻起,眥目赤痛,有時看一成二,此宜與眼暗參看(宜補肝散)。

一為外障,總系足三陽病,按《綱目》本《靈樞經》曰:凡赤脈翳初從上而下,屬太陽,主表,必眉稜骨痛,或腦項痛,或半邊頭腫痛,治法必當溫之(宜蠟茶飲)、散之(宜夏枯草散)。赤脈翳,初從下而上,或從內眥出外,皆屬陽明,主裡,其症多熱,或便實,治法當下之(宜明目流氣飲)、寒之(宜羊肝元、一味黃連飲)。赤脈翳初從外眥入內,屬少陽,主半表半裡,治法宜和解之(宜神仙退翳丸)。

白話文:

二十二曰 高風雀目

與前症相同,白天視力清楚,夜晚則昏暗。但經年累月,瞳孔呈金黃色,稱為黃風,此病難治。 (宜服還睛丸)

二十三曰 肝虛目暗

遠處看不清,眼花頻繁,眼角紅痛,有時只能看到一半事物。此症宜與眼暗症狀一併參考。 (宜服補肝散)

一為外障,總系足三陽病

根據《本草綱目》引用《靈樞經》記載:凡是赤脈翳從上往下生長,屬太陽經,主表症,必伴隨眉稜骨疼痛、腦後疼痛,或半邊頭腫痛,治療方法應溫通散寒。(宜服蠟茶飲、夏枯草散)。

赤脈翳從下往上生長,或從內眼角向外生長,皆屬陽明經,主裡症,症狀多熱,或大便乾燥,治療方法應瀉下寒涼。(宜服明目流氣飲、羊肝元、一味黃連飲)。

赤脈翳從外眼角向內眼角生長,屬少陽經,主半表半裡,治療方法應和解表裡。(宜服神仙退翳丸)。

《綱目》條析三陽是已,而又皆統於肺,以外障皆連遮白睛,而白睛則屬肺,此則通治外障之法也。而其症狀,亦各有名目,共二十七款,今復詳考眼科家書。撮其要略。如:一曰混睛,白睛先赤,後癢痛,閉澀淚下,久則睛變碧色,滿目如凝脂,赤脈橫貫(宜地黃散)。

二曰胬肉攀睛,必眼先赤爛多年,時癢時痛,兩眥頭努出筋膜,心氣不寧,憂慮不已,遂成攀睛。或由用力作勞而得,或由風熱沖肝而成(俱宜二黃散、定心元)。或由心經實熱,必大眥赤,紅肉堆起,或由心經虛熱,必小眥赤,紅絲血脹(俱宜速效散)。三曰兩瞼黏睛,即爛弦風也,由風沿眼繫上,膈有積熱,或飲食時挾怒氣而成,久則眼沿因膿漬而腫(宜還睛紫金丹點之)。甚則中生細蟲,年久不愈而多癢者是也,當去蟲以絕根(宜聖草散)。

白話文:

一、混睛

白睛首先發紅,之後出現癢痛,眼睛閉澀流淚,時間久了白睛會變成碧綠色,整個眼球好像凝固的脂肪一樣,並且有紅色血脈橫貫。(宜用地黃散)

二、胬肉攀睛

這種情況一定是眼睛先發紅潰爛多年,時而發癢時而疼痛,眼角兩邊突出筋膜,心神不寧,憂心忡忡,最終形成胬肉攀睛。也有可能是由於過度勞累導致,或是風熱上沖肝經引起。(都宜用二黃散、定心元)

也可能是心經實熱所致,就會是大眼角發紅,紅色肉塊堆積;或是心經虛熱所致,就會是小眼角發紅,紅色的血管充血。(都宜用速效散)

三、兩瞼黏睛

這就是爛弦風,由風氣沿著眼繫往上行,加上膈有積熱,或是飲食時生氣而導致,時間久了就會因膿液而腫脹。(宜用還睛紫金丹點眼)

嚴重的情況下會長出小蟲,多年不治經常感到瘙癢,就需要驅蟲斷根。(宜用聖草散)

亦有小兒初生,即兩目赤而眶爛,至三四歲不愈者(宜桑皮湯送消風散)。四曰雞冠蜆肉,由風熱乘於脾經,後有所傳,致翳生瞼內,如雞冠,如蜆肉,或青或黑,阻礙痛楚,怕日羞明,須翻出看之,用燈草輕輕刮去毫釐,血出,用銀匙挑洗風毒藥水按止之,並不時將藥水點入,則不復腫,然後服藥(宜石決明散)。

五曰瞼生風粟,由肝壅瘀血,致兩瞼上下初生如粟米,漸大如米粒,或赤或白,不甚痛癢,常淚出滲痛,當翻出以針撥之,兼服藥以宣其風熱(宜消毒飲)。亦有由脾經積熱者,須分別治之(宜加味荊黃湯)。六曰胞肉膠凝,由風毒所注,或熱積脾經,或過於傷胞,故上下胞腫如桃,時出熱淚(宜消風散、羚羊角散)。七曰漏睛膿出,由心氣不寧,風熱客於眥瞼間,致眥頭結聚津液,膿出不止(宜白微元)。

白話文:

有些嬰兒出生後,眼睛就又紅又腫,甚至眼眶潰爛,一直到三、四歲都還沒好,可以用桑皮湯送消風散治療。還有些孩子眼瞼長出像雞冠、蜆肉一樣的東西,這是因為風熱侵入脾經,然後傳到眼瞼,造成翳膜生長在眼瞼內,顏色可能是青色或黑色,會阻礙視線,造成疼痛和畏光,需要翻開眼瞼才能看到,可以用燈草輕輕刮去表面的薄膜,出血後用銀匙挑洗,再用藥水按壓止血,並且時常滴藥水,就能避免腫脹,之後再服用藥物,例如石決明散。

有些孩子眼瞼長出像粟米一樣的小顆粒,慢慢變大像米粒,顏色可能是紅色或白色,不太會痛或癢,但常會流眼淚,而且眼睛會感到不舒服,可以用針撥開這些顆粒,同時服用藥物來宣泄風熱,例如消毒飲。如果這些顆粒是脾經積熱造成的,就要另外治療,例如加味荊黃湯。

還有一些孩子眼瞼會腫脹,像桃子一樣,並伴隨流眼淚,這是因為風毒侵入眼瞼,或是脾經積熱,或是過度傷害眼瞼,可以用消風散、羚羊角散治療。如果眼睛流膿,這是因為心氣不寧,風熱侵入眼瞼,導致眼角積聚津液,流膿不止,可以用白微元治療。

或因患瘡出膿血後,大眥頭常出膿涎,不早治,必生黑點,侵損於目(宜黃耆散)。八曰風牽瞼出,由脾受風毒,侵及於目,故上下瞼俱赤,或翻出一瞼在外,若久而瞼內俱赤,則不治(宜五退散)。九曰瞼硬睛疼,瞼中紅而堅硬,疼痛涎出,怕日羞明(宜通肝散)。亦有起翳障(宜春雪膏點之)。

十曰蟹睛疼痛,由肝家積熱,上衝於目,令目痛甚,黑睛上生黑子如蟹目,或大如豆,名曰損翳,極難治(宜石決明散、羚羊角散)。十一曰睛高突起,由風熱痰飲,漬於臟腑,蘊積生熱,熱衝於目,致眼珠突出,是名睛脹,須用涼藥瀉肝(宜瀉肝散)。一說云,黑睛脹當瀉肝(宜龍膽散)。

白話文:

如果患了瘡瘍,流出膿血後,眼角經常流出膿水,不及早治療,必然會長出黑點,損傷眼睛(可以用黃耆散治療)。第八種病症是風邪牽引眼瞼外翻,由於脾臟受風邪侵襲,影響到眼睛,所以上下眼瞼都發紅,或者有一邊眼瞼翻出來,如果時間久了,眼瞼內外都發紅,就難治癒了(可以用五退散治療)。第九種病症是眼瞼堅硬,眼球疼痛,眼瞼內部發紅而堅硬,疼痛,流出眼淚,怕光(可以用通肝散治療)。也可能長出翳障(可以用春雪膏點眼治療)。

第十種病症是蟹睛疼痛,由於肝臟積熱上衝眼睛,導致眼睛劇烈疼痛,黑眼球上長出黑點,就像螃蟹的眼睛,有的像豆子一樣大,叫做損翳,很難治癒(可以用石決明散、羚羊角散治療)。第十一種病症是眼球突出,由於風熱痰飲積聚在臟腑,積熱生熱,熱氣衝到眼睛,導致眼球突出,叫做睛脹,需要用涼藥瀉肝(可以用瀉肝散治療)。也有說法認為,黑眼球脹要瀉肝(可以用龍膽散治療)。

白睛脹當治肺(宜清肺散)。存參。十二曰血灌瞳人,由肝氣閉塞,血無所歸,致灌於瞳人,痛如針刺,視物不明,卻無翳膜(宜通血丸、車前散)。又恐生花,須預防之(服前藥後,再服還睛散)。倘生翳障,不可輕忽,急早治之(宜地黃汁和大黃末,攤帛上二寸許,罨眼上,久則易之)。

十二曰痛如針刺,由熱毒在心,忽然睛急疼,痛如針刺,坐臥不寧(宜先服洗心散,再服還睛散)。十四曰瞳人幹缺,眼睛乾澀,全無淚流,始而痛,後稍定,或白或黑,不能見物,不可治。十五曰轆轆轉關,睛藏上下瞼,不能歸中也,亦不易療,姑服藥以治之,然不能決其必效也(宜瀉肝散、門冬飲子)。

白話文:

白睛脹當治肺

眼睛的白色部分(白睛)腫脹,應該治療肺部。可以使用清肺散來治療。記住要存參(參藥)。

十二曰血灌瞳人

眼睛的瞳孔被血灌滿,這是因為肝氣閉塞,導致血液無處可去,而灌入瞳孔,痛如針刺,視物模糊,但沒有白翳。可以使用通血丸和車前散來治療。

又恐生花

還要注意預防白翳的產生,可以在服用前述藥物後,再服用還睛散。

倘生翳障

如果已經產生了白翳,不可輕忽,要及早治療。可以使用地黃汁和研磨的大黃粉末,攤在薄布上,覆蓋在眼睛上,時間久了就換新的。

十二曰痛如針刺

眼睛痛如針刺,這是由於心火過旺,突然眼睛疼痛,坐立不安。應該先服用洗心散,再服用還睛散。

十四曰瞳人幹缺

眼睛乾澀,沒有眼淚,一開始疼痛,後來稍微緩解,可能是白色或黑色,看不見東西,無法治療。

十五曰轆轆轉關

眼睛不停地轉動,藏在眼瞼上下,無法回到中間位置,也很難治療。可以服用一些藥物來嘗試治療,但不能保證一定有效。可以使用瀉肝散和門冬飲子。

若風寒直灌瞳人,攻於眼帶,則瞳人牽曳向下,名墜睛眼,亦轆轆轉關之類,若日久,即拽破瞳人,兩眼俱陷,即不見物(宜犀角散)。十六曰風起喎斜,頻淚無翳,不癢不痛(宜蟬花無比散)。至如眼有偏視者,由風邪攻肝,牽引瞳人,故令偏視也(宜槐子丸)。十七曰鶻眼凝睛,輪硬而不能轉動者是也,此不可治。

十八曰神祟疼痛,本無根因,忽然疼痛,如針刺,如火炙,兩太陽牽痛,日輕夜重,先當求禱,再服藥(宜石決明散)。十九曰風赤瘡疾,由脾藏風熱蘊結兩瞼似朱塗而生瘡,黑睛端然無染,不治便生翳膜(宜五退散,外以湯泡散洗之)。二十曰小眥赤脈,由三焦積熱,令小眥中生赤脈,漸漸沖晴,急當早治,並忌食熱物及房事(宜犀角飲)。

白話文:

若風寒直灌瞳人,攻於眼帶,則瞳人牽曳向下,名墜睛眼,亦轆轆轉關之類,若日久,即拽破瞳人,兩眼俱陷,即不見物(宜犀角散)。

如果風寒直接灌入瞳孔,侵犯眼帶,就會導致瞳孔向下牽拉,稱為墜睛眼,也像眼珠轉動不停一樣。如果時間久了,就會把瞳孔拉破,兩眼都陷入眼窩,就看不見東西了。(宜用犀角散治療。)

十六曰風起喎斜,頻淚無翳,不癢不痛(宜蟬花無比散)。

第十六種眼病,是風邪導致眼睛斜視,經常流淚,但沒有白翳,也不癢不痛。(宜用蟬花無比散治療。)

至如眼有偏視者,由風邪攻肝,牽引瞳人,故令偏視也(宜槐子丸)。

至于眼睛有斜視的,是由於風邪侵犯肝臟,牽拉瞳孔,所以導致斜視。(宜用槐子丸治療。)

十七曰鶻眼凝睛,輪硬而不能轉動者是也,此不可治。

第十七種眼病,是鷹眼凝視,眼珠僵硬,不能轉動,這種病不可治。

十八曰神祟疼痛,本無根因,忽然疼痛,如針刺,如火炙,兩太陽牽痛,日輕夜重,先當求禱,再服藥(宜石決明散)。

第十八種眼病,是神靈作祟导致的疼痛,沒有明確的原因,突然就感到疼痛,像針刺一樣,也像火燒一樣,兩邊太陽穴都被牽扯着痛,白天輕晚上重,應該先去求神拜佛,再服用藥物。(宜用石決明散治療。)

十九曰風赤瘡疾,由脾藏風熱蘊結兩瞼似朱塗而生瘡,黑睛端然無染,不治便生翳膜(宜五退散,外以湯泡散洗之)。

第十九種眼病,是風熱在脾臟積聚,導致眼瞼發紅像朱砂一樣,長出瘡,黑眼球沒有受到影響,如果不治療就會長出白翳。(宜用五退散治療,並用湯水泡散藥洗眼睛。)

二十曰小眥赤脈,由三焦積熱,令小眥中生赤脈,漸漸沖晴,急當早治,並忌食熱物及房事(宜犀角飲)。

第二十種眼病,是三焦積熱导致眼角長出紅色血絲,逐漸侵犯到黑眼球,需要及早治療,並忌吃熱的食物和房事。(宜用犀角飲治療。)

二十一曰拳毛倒睫,由內多伏熱,致陰氣外行,故始則兩目緊急皮縮,漸生膜,淚出涔涔,睫倒難開,瞳人如刺,須先去其內熱及火邪(宜先服瀉肝散,再服五退散),使眼皮緩,則毛自出,翳自退。或摘去拳毛,用蝨子血點眼內,數次即愈。一法用木鱉子一個,去殼打爛,綿裹塞鼻中,左目塞右,右目塞左,一二夜,其睫即正。

二十二曰衝風淚出,肺虛遇風,風衝於內,火發於外,風熱相搏,遂至淚流不止,冬月尤甚(宜白姜蠶散)。亦有汗熱甚而淚流,並兩瞼赤者(宜食後吞當歸龍薈丸)。亦有肝虛客熱,而迎風冷淚者(宜木賊散)。二十三曰癢極難當,由膽受風熱,致瞳子及眥頭皆癢,不能收瞼(宜驅風一字散)。

白話文:

二十一日所述為「拳毛倒睫」,這是因體內多有隱藏的熱邪,導致陰氣外洩,所以初期會出現雙眼緊縮、皮膚縮縮的情況,接著產生眼膜,分泌的眼淚不斷,睫毛倒向眼睛,視力模糊如被尖刺刺入。治療應先清除體內的熱邪和火毒(可先服用瀉肝散,再服用五退散),讓眼皮放鬆,睫毛自然恢復。或者可以拔除拳毛,使用蝨子的血液點在眼睛內,幾次後就能痊癒。另一方法是取一個木鱉子,去殼後打碎,用綿花包裹塞入鼻孔,換邊塞,一到兩晚後,睫毛就會回到正常位置。

二十二日所述為「衝風淚出」,這是因為肺虛遇到風,風衝入體內,外部產生火氣,風與熱相互作用,導致不斷流淚,冬天情況尤其嚴重(適用白姜蠶散)。也有因流汗過量導致不斷流淚,並且兩眼紅腫(適用食後吞當歸龍薈丸)。此外,還有可能是肝虛引來風熱,面對風時會有冷淚(適用木賊散)。

二十三日所述為「癢極難當」,這是因膽受到風熱的影響,導致瞳孔和眼皉都感到癢,無法閉上眼睛(適用驅風一字散)。

二十四曰天行赤目,由天行時疾,目忽腫赤痛澀,長幼相似(宜瀉肝散、石決明散,並以五行湯洗之)。二十五曰被物撞打,目因撞打疼痛,瞳人被驚昏暗。眼眶停留瘀血(宜石決明散,外貼地黃膏)。若撞打睛出,而目系未斷,即推入瞼內,勿驚觸四畔(宜生地黃散,外以生地打爛厚敷)。

如目系斷,睛損,不可治。其有瘀血者,以針刺出,且用眼藥。二十六曰塵絲眯目,或為飛絲所侵,或為塵沙所苦,皆疼痛閉澀,眯眼不脫(宜瞿麥散)。二十七曰偷針眼,或太陽結熱,或脾家積熱,兼宿食不消,令目眥生小泡如瘡,以針刺破即差。甚有發腫而痛者,用生南星、赤膜同研膏,貼兩太陽穴,腫自消。

白話文:

二十四:若遇到天氣傳播的紅眼病,眼睛會突然腫脹、紅腫及疼痛,老少表現相同(應使用瀉肝散、石決明散,並用五行湯清洗)。二十五:若眼睛被外物碰撞,導致眼睛疼痛,瞳孔因受驚而昏暗,眼窩處積聚瘀血(應使用石決明散,外貼地黃膏)。若碰撞後眼珠突出,但眼繩未斷裂,則需將眼珠推回眼內,避免碰觸周圍(應使用生地黃散,外敷生地黃打碎成厚層)。如果眼繩斷裂,眼珠受到損傷,則無法治療。若有瘀血存在,則需用針挑出,並使用眼藥膏。

二十六:若是塵埃纏繞眼睛,或是被飛蟲叮咬,或是受到塵土沙子的侵害,都會導致眼睛疼痛、閉塞、難以開合(應使用瞿麥散)。二十七:若是患了偷針眼(即眼瞼下形成的小泡狀病變),可能是因為太陽穴積熱、脾臟積熱,加上消化不良的食物殘渣堵塞,導致眼瞼上出現像瘡一樣的小泡,使用針刺破後即可痊癒。若情況嚴重出現腫脹和疼痛,可用生南星、赤膜研磨成膏,貼在兩個太陽穴上,腫脹就會逐漸消失。

一為翳膜,總系肝受風熱成病,輕則朦朧,重則厚起。《直指》云:翳雖自熱生,然治之必先退翳而後退熱,以先去熱則血冷,而翳不能去也。旨哉斯言,其可知治翳之法乎。至如勞役過度亦生翳,當以補元為主(宜益本滋腎丸)。服涼藥過多亦生翳,蓋緣陽氣衰,九竅不宣,故青白翳見大眥也,當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宜補陽湯)。癍痘後亦生翳(宜決明元)。

風熱眼病後亦生翳(宜蟬花散、菊花散)。翳之由來,良非一端,然總論之,不外肝氣盛而發現在表。故始治之法,只宜表散(宜羌活退翳湯)。如反疏利,邪必內陷,而翳益深矣。故凡邪氣未定,謂之熱翳而浮,邪氣已定,謂之冰翳而沉(宜羚羊角散)。邪氣牢而深,謂之陷翳,當先焮發之(宜羚羊角散)。

白話文:

一為翳膜,總系肝受風熱成病,輕則朦朧,重則厚起。

翳膜的形成,大多是因為肝臟受風熱所致。輕微的會造成視線模糊,嚴重的則會形成厚厚的翳膜。

《直指》云翳雖自熱生,然治之必先退翳而後退熱,以先去熱則血冷,而翳不能去也。旨哉斯言,其可知治翳之法乎。

《直指》中說:雖然翳膜是因熱而生,但治療時必須先退去翳膜,再退熱。如果先去熱,血液會變冷,翳膜就無法消退。這句話很有道理,可以讓我們了解治療翳膜的方法。

至如勞役過度亦生翳,當以補元為主(宜益本滋腎丸)。服涼藥過多亦生翳,蓋緣陽氣衰,九竅不宣,故青白翳見大眥也,當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宜補陽湯)。

過度勞累也會導致翳膜的形成,這時應以補益元氣為主,可以使用益本滋腎丸。過度服用寒涼藥物也會導致翳膜,這是因為陽氣衰弱,九竅不通暢,所以會出現青白色翳膜,這時應該補益陽氣,消退陰翳,可以使用補陽湯。

癍痘後亦生翳(宜決明元)。

患過天花後也會產生翳膜,可以使用決明子來治療。

風熱眼病後亦生翳(宜蟬花散、菊花散)。

風熱眼病之後也容易產生翳膜,可以使用蟬花散和菊花散來治療。

翳之由來,良非一端,然總論之,不外肝氣盛而發現在表。故始治之法,只宜表散(宜羌活退翳湯)。

翳膜的形成原因很多,但總的來說,都是肝氣過盛,表現在外。因此,初期的治療方法應該以散表為主,可以使用羌活退翳湯。

如反疏利,邪必內陷,而翳益深矣。故凡邪氣未定,謂之熱翳而浮,邪氣已定,謂之冰翳而沉(宜羚羊角散)。邪氣牢而深,謂之陷翳,當先焮發之(宜羚羊角散)。

如果錯誤地使用疏利的方法,邪氣就會進入內部,導致翳膜更加嚴重。如果邪氣尚未固定,稱為熱翳,表現為浮在表面;如果邪氣已經固定,稱為冰翳,表現為沉在深處,這時可以使用羚羊角散。如果邪氣牢固且深入,稱為陷翳,應該先用藥物把它引出來,這時也可以使用羚羊角散。

使邪氣再動,翳再浮,乃用退翳之劑(宜神仙退云丸)。大約翳系久病,治之亦不能速效,故須積歲月除之。若眼睛上但有物如蠅翅之薄,則謂之膚翳,此翳之輕者也,用點藥即愈(宜烏賊骨散)。此皆通治翳膜之法也。而其症狀,亦各有名目,共一十四條,今更詳考眼科家書,撮其要略。

如:一曰肝臟積熱,先患赤腫疼痛,怕日羞明,淚溢難開,忽生翳膜,初患一目,漸及兩眼(宜洗肝散、瀉青丸)。亦有由風熱相侵者,大約風眼腫則軟,熱眼腫則硬(宜局方密蒙花散)。二曰膜入水輪,因黑珠上生瘡稍安,其痕不沒,故侵入水輪,此難治。三曰釘翳根深,由心肝留熱,致目疼生翳,久則如銀釘頭入黑睛,不可治(宜點藥石決明散點之)。

白話文:

如果邪氣再次作祟,眼翳又浮起來,就要用退翳的藥方(例如神仙退云丸)。因為眼翳通常是久病的結果,治療起來也不容易見效,所以需要花費時間慢慢消除。如果眼睛表面只出現像蒼蠅翅膀一樣薄薄的東西,就叫做膚翳,這是輕微的眼翳,只要點藥就能治好(例如烏賊骨散)。這些都是治療眼翳膜的通則。而眼翳的症狀,也有很多不同的名稱,總共有十四種,現在要詳細研究眼科書籍,提取其中重要的內容。

例如:第一種是肝臟積熱導致的,會先出現眼紅腫痛,怕光、流眼淚、睜不開眼睛,然後突然長出眼翳,一開始只患一隻眼睛,慢慢就會蔓延到兩隻眼睛(可以使用洗肝散、瀉青丸治療)。也有一些是由風熱侵襲引起的,一般來說,風眼腫起來會比較軟,熱眼腫起來會比較硬(可以使用密蒙花散治療)。第二種是眼翳深入水輪,因為黑眼珠上長瘡後雖然稍微好了一些,但傷痕沒有消失,所以就入侵了水輪,這種情況比較難治。第三種是釘翳,根源深在,是由心肝積熱引起的,導致眼睛疼痛長出眼翳,久而久之就會像銀釘頭一樣扎入黑眼珠,這種情況就無法治療(可以點用決明散)。

四曰黑翳如珠,由腎虛受風熱而得,如小黑豆,生黑睛上,疼痛淚出,不可用點藥(宜先服羚羊角散,次服補腎丸)。五曰花翳白陷,由肝肺二臟積熱,致睛上忽生白翳,如花白,如鱗砌(宜先點磨翳膏,再服羚羊角散)。六曰水瑕深翳,由五臟俱受熱,致黑水內橫深瑕盤青色深入,痛楚無時(宜清涼散)。

七曰玉翳浮滿,黑珠上浮玉色,不疼痛,翳根下紅粒(宜龍膽散,點磨翳膏)。八曰順逆生翳,凡翳自下而上者為順,自上而下者為逆,順則易愈,逆則難治(宜車前散,點磨翳膏)。九曰旋螺尖起,目痛翳生,尖起而赤,一似旋螺(宜先服通肝散,次石決明散)。十曰撞刺生翳,因撞刺傷目生翳也,或兼風熱,更加疼痛昏暗(宜先服經效散,次石決明散)。

白話文:

四曰黑翳如珠

指的是眼球表面出現黑色翳膜,形狀像珍珠一樣,是由腎臟虛弱、受到風熱侵襲所引起。這種翳膜看起來像小黑豆,長在黑眼珠上,患者會感到疼痛、流淚,不能直接點藥。建議先服用羚羊角散,然後再服用補腎丸。

五曰花翳白陷

指的是眼球表面突然出現白色翳膜,形狀像花瓣或魚鱗一樣,是由肝臟和肺臟積聚熱氣所導致。建議先點磨翳膏,再服用羚羊角散。

六曰水瑕深翳

指的是眼球表面出現深色的翳膜,像黑水一樣盤旋在眼球內,深入眼球,患者會感到持續疼痛。這是由於五臟都積聚了熱氣所引起。建議服用清涼散。

七曰玉翳浮滿

指的是眼球表面出現白色翳膜,像玉一樣浮在黑眼珠上,患者不會感到疼痛,但翳膜下方會出現紅色小點。建議服用龍膽散,並點磨翳膏。

八曰順逆生翳

指的是翳膜生長的順逆方向。如果翳膜從眼球下方向上生長,稱為順生,比較容易治癒;如果翳膜從眼球上方向下生長,稱為逆生,比較難治癒。建議服用車前散,並點磨翳膏。

九曰旋螺尖起

指的是眼球表面出現像旋螺一樣的翳膜,尖端向上,而且呈紅色,患者會感到眼睛疼痛。建議先服用通肝散,然後服用石決明散。

十曰撞刺生翳

指的是因撞擊或刺傷眼睛而導致的翳膜,患者會感到疼痛、視力模糊。如果同時伴有風熱,症狀會更加嚴重。建議先服用經效散,然後服用石決明散。

十一曰赤眼後生翳,由暴赤後熱流於肺,輕則朦朧,重則白睛紅花,乃生云膜,極不易治(宜服瀉肝散,點地黃膏)。十二曰暴風客熱,由暴風熱所攻,白睛起脹,漸覆黑珠,瞼腫癢痛(宜瀉肝散、清肺散)。十三曰黃膜上衝,由脾受風熱毒,致黃膜從下生而上衝,黑暗,疼痛,閉澀,此猶可治(宜犀角飲)。

十四曰赤膜下垂,由客邪所攻,致赤膜從上生而下遮黑睛,名垂膜,迎風出淚,怕日羞明,此為難治(宜通肝散、觀音夢授丸,以百點膏點之)。以上論內障、外障、翳膜,皆目病所當縷析者。

白話文:

十一:紅眼後長出翳,是因為突然的紅眼症後,熱力流入肺部。輕微的情況會有視覺模糊,嚴重時白眼會呈現紅色斑點,甚至形成雲霧狀的膜,這種情況非常難以治療(建議服用瀉肝散,點地黃膏)。

十二:風暴引起的熱症,是因為風暴熱力攻擊,導致白眼脹大,逐漸覆蓋黑色的眼珠,眼瞼腫脹、癢和痛(建議服用瀉肝散、清肺散)。

十三:黃色膜向上推進,是因為脾臟受到風熱毒的影響,導致黃色膜從下方向上方推進,造成視野昏暗、疼痛、堵塞,這種情況還可以治療(建議服用犀角飲)。

十四:紅色膜下垂,是因為外來邪氣的影響,導致紅色膜從上方生長並遮蔽黑色的眼球,這種現象被稱為垂膜,遇到風吹會流出淚水,怕光,視力減退,這種情況較難治療(建議使用通肝散、觀音夢授丸,並使用百點膏點擦)。

以上討論了內障、外障、翳膜,這些都是眼睛疾病的細分類。

此外又有眼昏、眼花、眼疼三端,各有由來,不可不察。蓋眼昏者,視物不明也。《內經》曰:肝虛則目䀮䀮無所見。《靈樞》曰:足少陰之脈病,目䀮䀮無所見。又曰:氣脫者,目不明。《難經》曰:脫陰者目盲。據諸經之言,是目昏皆由於虛,以五臟精皆聚於目,每一臟虛則一臟精明之用失,故皆能令目昏,此則其原也。然亦有由於目之玄府受熱者。

河間云:熱氣怫鬱,玄府閉塞,而致氣液血脈,榮衛精神,不能升降出入,各隨所郁微甚,而為病之重輕,故熱鬱於目,則目無所見也。或目昏而見黑花,由熱氣甚也。據此,可知目昏不但為虛,而亦由熱矣。試觀傷寒症,熱極則目盲不識人。且有病後餘熱未清,並有目昏,漸生翳膜者(宜石決明散,點春雪膏),益可信也。

白話文:

眼昏

是指視物不清。

《內經》中提到:肝虛則目昏花,看不清東西。《靈樞》也說:足少陰經脈病變,也會導致目昏花。另外還有記載:氣虛脫落,則目不明。《難經》則說:陰氣脫落,就會導致失明。

根據這些醫書的記載,可以知道眼昏大多是由於虛症引起,因為五臟的精氣都匯聚在眼睛,如果其中一臟虛弱,就會導致該臟負責的精氣功能失常,進而引起眼昏。這就是眼昏的根本原因。

然而,眼昏也可能是因為眼睛的玄府(指眼睛的經絡穴位)受到熱氣影響。

河間先生說:熱氣鬱結,導致玄府閉塞,氣血津液、榮衛精神無法正常升降出入,各部位鬱積的程度不同,導致病情輕重不一。因此,熱氣鬱結在眼睛,就會造成看不清東西。

還有些人眼昏會看到黑色的斑點,這是因為熱氣更盛的緣故。

由此可知,眼昏不僅僅是虛症,也可能是熱症引起的。觀察傷寒病症,熱氣極盛時,會導致失明,認不出人。此外,一些病後餘熱未清,也會有眼昏,逐漸出現翳膜的症狀(可用石決明散、點春雪膏治療),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若微昏者,至近則視難辨物,以近則光反隔也。目暴不見物者,氣脫也。久病昏暗者,腎臟真陰虛也(總治白昏宜駐景丸、加減駐景丸、還睛丸)。婦人目昏者,多由於鬱怒傷肝也(宜抑青明目湯)。老人眼昏者,血氣衰而肝葉薄,膽汁減也。前人云:童子水在上,故視明瞭;老人火在上,故視昏暗。

旨哉言也。(宜夜光育神丸、明眼地黃丸)。眼花者,眼光昏散也,皆由腎虛之故。蓋腎主骨,骨之精為瞳子。腎水虛,骨枯,火得乘之,故瞳子散而視物杳冥也。如見黑花,或如飛蠅散亂,或如懸蟢空虛,皆腎虛也。見青花,膽虛也。見紅花,火甚也。見五色花,腎虛客熱也。

白話文:

如果只是輕微昏暗,靠近看東西就看不清,這是因為光線反射回來被阻隔。眼睛突然看不見東西,是氣血耗竭的表現。長期生病導致眼睛昏暗,是腎臟精氣不足。女性眼睛昏暗,大多是肝氣鬱結。老年人眼睛昏暗,是氣血衰弱、肝臟功能衰退、膽汁減少。古人說:小孩子水氣旺盛,所以視力清晰;老年人火氣旺盛,所以視力昏暗。眼花指的是視力模糊不清,都是腎臟虛弱造成的。因為腎臟主管骨骼,骨骼的精華滋養眼睛。腎氣不足,骨骼就會變得虛弱,陽火就會上炎,導致眼睛散光而看不清。例如看到黑色斑點,或者像蒼蠅飛舞,或者像懸掛的蜘蛛網,都是腎臟虛弱。看到青色的斑點,是膽虛。看到紅色的斑點,是火氣過盛。看到五顏六色的斑點,是腎虛合併火氣上炎。

東垣云:陽主散,陽虛則眼楞急而為倒睫拳毛。陰主斂,陰虛不斂,則瞳子散大、而為目暗眼花。然則昏花二症,舍陰虛其安屬哉(宜滋陰地黃丸、益本滋腎丸)。眼疼者,一為目眥白眼疼,即經言白眼赤脈法於陽是也,惟其屬陽,故日中更疼,點苦寒藥則效。一為目珠黑眼疼,即經言瞳子黑眼法於陰是也,惟其屬陰,故夜則更疼,點苦寒藥反劇。

何相反若是歟?蓋以白眼疼由肝實熱(宜瀉青丸、救苦湯)。黑眼疼由肝虛熱故也(宜夏枯草散)。至若男子讀書過度,女子針繡太甚,以至眼疼發澀,此為肝勞過度,不必服藥,時常閉目調養自愈。以上三端,又於內外障翳膜之外,所當詳審而析治者也。總之,目為肝臟發竅,而肝實藏血,肝又主風,故目病多半由於虛實寒熱,及內動外感之風邪。前既歷詳各種名目症治,茲更實指其由,以明病所從發。

白話文:

東垣說:陽氣主導散發,陽氣虛弱就會造成眼皮緊繃而出現倒睫、眼睫毛向內生長的現象。陰氣主導收斂,陰氣虛弱則收斂不住,就會導致瞳孔散大,造成視力模糊、眼花。因此,昏花這兩種症狀,除了陰虛,還有哪裡能歸屬呢? (宜用滋陰地黃丸、益本滋腎丸治療)。

眼疼者,一為目眥白眼疼,即經言白眼赤脈法於陽是也,惟其屬陽,故日中更疼,點苦寒藥則效。一為目珠黑眼疼,即經言瞳子黑眼法於陰是也,惟其屬陰,故夜則更疼,點苦寒藥反劇。

眼疼分為兩種:一種是眼白部分疼痛,也就是經書中所說的「白眼赤脈」屬於陽氣的範疇,由於屬於陽氣,所以白天會更疼,點用苦寒的藥物會有效。另一種是眼球黑色部分疼痛,也就是經書中所說的「瞳子黑眼」屬於陰氣的範疇,由於屬於陰氣,所以晚上會更疼,點用苦寒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何相反若是歟?蓋以白眼疼由肝實熱(宜瀉青丸、救苦湯)。黑眼疼由肝虛熱故也(宜夏枯草散)。

為什麼兩種眼疼的治療方法會相反呢? 因為眼白疼痛是由於肝臟實熱引起的 (宜用瀉青丸、救苦湯治療)。黑眼疼痛是由於肝臟虛熱引起的 (宜用夏枯草散治療)。

至若男子讀書過度,女子針繡太甚,以至眼疼發澀,此為肝勞過度,不必服藥,時常閉目調養自愈。以上三端,又於內外障翳膜之外,所當詳審而析治者也。

如果是男子讀書過度,女子針線活做太多,導致眼睛疼痛發澀,這是肝臟勞累過度,不需要服藥,經常閉目休息養護,自然會痊癒。 以上三種眼痛的情況,都屬於內外障翳膜之外的病症,需要仔細辨別,才能對症下藥。

總之,目為肝臟發竅,而肝實藏血,肝又主風,故目病多半由於虛實寒熱,及內動外感之風邪。前既歷詳各種名目症治,茲更實指其由,以明病所從發。

總而言之,眼睛是肝臟的外竅,肝臟主藏血,又主風,所以眼病大多是由於虛實寒熱,以及內外動風、外感風寒所引起的。前面已經詳細說明了各種眼病的病症和治療方法,現在更要深入探討其病因,以明確病症的根源。

如由血虛,必目昏也(宜明目地黃丸)。由亡血過多,及久痛傷血,或年老血少,必羞明痠痛,不能視物也(宜芎歸明目丸)。或雖養血安神,必兩目昏花,不能久視也(宜久患目疾方)。失血後復受燥熱,左目赤痛也(宜葉氏荷葉湯)。高年血絡空虛,目昏日久,復又氣血乘其空隙,攻觸脈絡,液盡而痛,當夜而甚,乃熱氣由陰而上也(宜葉氏羚羊角湯)。實熱暴發,必赤腫疼痛也(宜瀉熱黃連湯)。

白話文:

如果因為血虛,眼睛就會昏花,可以用明目地黃丸。如果因為失血過多,或長期疼痛導致血虛,或者年紀大了血氣不足,就會畏光、眼睛酸痛,看不清東西,可以用芎歸明目丸。即使補血安神,但如果眼睛長期患病,就會視力模糊,不能長時間看東西,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服用藥方。失血後又受到燥熱影響,左眼會紅腫疼痛,可以用葉氏荷葉湯。老年人血脈空虛,眼睛昏花很久,再加上氣血乘虛而入,攻擊血管,導致津液耗竭而疼痛,晚上會更加嚴重,這是熱氣從陰部上行引起的,可以用葉氏羚羊角湯。如果體內有實熱突然發作,眼睛就會紅腫疼痛,可以用瀉熱黃連湯。

風熱攻目,至隱澀難開也(宜羞明立勝散)。風熱壅珠,必眼白紅障而痛也(宜黃連湯)。風熱牽閉,目不得開也(宜芎芷香蘇散加前胡、蔥白),風溫上郁,目赤,脈左弦,當以辛散也(宜葉氏夏枯草湯)。秋風化燥,上焦受邪,目赤珠痛也(宜葉氏連翹湯)。熱蒸濕鬱,暑入氣阻,當用淡滲以清中上之邪也(宜葉氏茯苓湯)。

白話文:

風熱侵犯眼睛,導致視力模糊難以睜開,可以用羞明立勝散治療。風熱壅塞眼球,眼白必定紅腫疼痛,可以用黃連湯治療。風熱阻礙眼瞼,眼睛無法睜開,可以用芎芷香蘇散加上前胡、蔥白治療。風溫上逆,眼睛紅腫,脈象左弦,應該用辛散之法,可以用葉氏夏枯草湯治療。秋風乾燥,上焦受邪,眼睛紅腫疼痛,可以用葉氏連翹湯治療。熱氣蒸騰濕氣鬱結,暑氣入侵氣機阻滯,應該用淡滲之法來清除中上焦的邪氣,可以用葉氏茯苓湯治療。

鬱勃氣火,翳遮目睛也(宜葉氏山梔皮湯)。或陰血虛而陽氣盛,能遠視不能近視也(宜地芝丸)。陽氣虛而陰血盛,能近視不能遠視也(宜定志丸加茯苓)。陽升不交於陰,竟夕無寐,而目珠赤痛也(宜葉氏桑葉湯)。陰傷火鬱,左眼眶疼痛,或微寒,汗大出,不可作時邪治也(宜六味丸去萸肉,加蔓荊子、丹皮、白芍)。或肺有實熱,而眵多結硬,肺有虛熱,而眵稀不結也(宜經效散)。

白話文:

鬱勃氣火,翳遮目睛也(宜葉氏山梔皮湯):氣血壅塞,導致眼目混濁(適合使用葉氏的山梔皮湯)。

或陰血虛而陽氣盛,能遠視不能近視也(宜地芝丸):如果是陰血不足,但陽氣旺盛,可以遠視但無法近視(適合使用地芝丸)。

陽氣虛而陰血盛,能近視不能遠視也(宜定志丸加茯苓):如果陽氣不足,但陰血過多,可以近視但無法遠視(適合使用定志丸加上茯苓)。

陽升不交於陰,竟夕無寐,而目珠赤痛也(宜葉氏桑葉湯):如果陽氣上昇,但未能與陰氣調和,整夜無法入睡,且眼睛紅腫疼痛(適合使用葉氏的桑葉湯)。

陰傷火鬱,左眼眶疼痛,或微寒,汗大出,不可作時邪治也(宜六味丸去萸肉,加蔓荊子、丹皮、白芍):如果是陰血受損,導致內火鬱積,左側眼眶疼痛,伴有輕微寒意,大量出汗,不應按照普通風邪治療(適合使用六味丸去掉茱萸肉,加入蔓荊子、丹皮、白芍)。

或肺有實熱,而眵多結硬,肺有虛熱,而眵稀不結也(宜經效散):如果是肺部有實質的熱症,會產生多量凝結的分泌物,若是肺部虛熱,則分泌物稀薄而不會凝結(適合使用經效散)。

邪中腦項之精,精散視岐,見一為兩也(宜驅風一字散)。肝腎虛而視一為兩也(宜腎氣丸)。肝膽氣熱,而目痛偏左,翳膜紅絲,脈左弦澀也(宜葉氏草決明湯)。陽明空虛,肝陽上擾,而右目多淚,眥脹心嘈雜,當調補肝胃也(宜葉氏肝胃湯)。肝陰內虧,厥陽上越,左目痛,翳膜淚熱,而脈細澀也(宜葉氏補肝湯)。

焦煩鬱勃,陽升化風,劫傷血液,而左偏頭痛,先損左目,致瞳人散大也(宜葉氏肝腎兼補丸)。時行火邪,兩目腫痛也(宜白蒺藜湯)。種種目疾,安可不詳求治法哉。總之,暴病皆是風火為災(宜羌柴湯,外以洗眼湯洗之)。久病則皆為虛候,必須壯水滋陰(宜加味地黃丸、明目四神丸)。

白話文:

邪氣侵犯腦部和頸部的精氣,導致精氣散亂,視力模糊,看到一個東西變成兩個。肝腎虛弱也會導致視力模糊,看到一個東西變成兩個。肝膽氣熱,則左眼疼痛,眼白出現紅絲,脈象弦緊澀。陽明經氣虛弱,肝陽上擾,則右眼容易流淚,眼角腫脹,心煩意亂,需要調補肝胃。肝陰不足,陽氣上逆,則左眼疼痛,眼白有熱氣,脈象細弱澀。

心煩意亂,陽氣上升化為風邪,損傷血液,導致左側偏頭痛,首先損傷左眼,瞳孔放大。流行的火邪會導致雙眼腫痛。各種眼疾,怎麼能不詳細診治呢?總之,急性眼疾都是風火所致,可以用羌柴湯治療,並用洗眼湯洗眼。慢性眼疾都是虛弱所致,需要滋補腎陰,可以用加味地黃丸、明目四神丸治療。

或有過服寒涼,以致陽虛,其火轉甚者,則當用溫補,其火自降,目自明矣(宜八味丸加目疾藥)。凡患目疾,切忌以冰片辛香金石等藥搽點。俗語云:眼不醫不瞎,蓋謂此也。(此篇參取危達齋《得效方》。)

【脈法】,《醫鑑》曰:左寸脈洪數,心火炎也。關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關俱弦而洪,肝木挾相火之勢,侮肺金而乘脾土也。《回春》曰:眼本火病,心肝數洪,右寸關見,相火上衝。《類聚》曰:眼見黑花者,從腎虛而起,左手尺脈沉而數者是也。

【眼病皆火無寒】,《直指》曰:凡眼為患,多生於熱,治法以清心涼肝,調血順氣為先耳。《入門》曰:歷考眼科之病,無寒而有虛與熱,豈寒澀血而不上攻歟。

白話文:

如果曾經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陽氣虛弱,火氣旺盛,就應該用溫補藥物,這樣火氣自然下降,眼睛自然就會明亮了,可以服用八味丸並加入治眼疾的藥物。所有眼疾患者都要注意,絕對不能用冰片、辛香、金石等藥物塗抹眼睛。俗話說「眼不醫不瞎」,就是這個道理。

根據脈象來看,左寸脈洪數,代表心火旺盛;關弦而洪,代表肝火旺盛;右寸關俱弦而洪,則表示肝木乘脾土,挾持相火,侵犯肺金。眼疾主要是火氣導致,心肝脈洪數,右寸關脈明顯,表示相火上衝。眼見黑花,是因為腎虛引起的,左手尺脈沉而數就是這個症狀。

眼疾都是火氣引起的,沒有寒氣,治療方法應該以清心涼肝、調血順氣為主。歷代眼科醫書都表明,眼疾沒有寒症,只有虛症和熱症,寒氣不可能導致血瘀上攻眼睛。

【目得血而能視】,《內經》曰:人臥則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又曰:肝虛則目䀮䀮無所見。《難經》曰:肝氣通於目,肝和則能變五色。《直指》曰:肝者,目之外候,肝取木,腎取水,水能生木,子母相合,故肝腎氣充,則精彩光明。肝腎之氣乏,則昏蒙暈眩。心者,神之舍,又所以為肝腎之綱焉。

蓋心主血,肝藏血,血能熱,凡熱沖發於眼,皆當清心涼肝。《入門》曰:肝藏血,熱則目赤而腫,虛則眼前生花。

【目病原由症治】,東垣曰:因心事煩冗,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故脾胃虛弱,心火太甚,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孔竅,故日月不明。脾者,諸陰之首。目者,血脈之宗。故脾虛則五臟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

白話文:

【目得血而能視】

《內經》說:人睡覺時,血液會回流到肝臟,肝臟得到血液才能看東西。又說:肝臟虛弱,就會眼花看不清楚。

《難經》說:肝氣與眼睛相通,肝臟功能正常,就能辨別五種顏色。

《直指》說:肝臟是眼睛的外在表現,肝屬木,腎屬水,水能生木,母子相生相克,所以肝腎氣充足,眼睛就會明亮有神采。肝腎氣不足,就會昏蒙眼花。心臟是神明之所在,也是肝腎的統帥。

概括來說,心臟主宰血液,肝臟儲藏血液,血液具有溫熱的特性。所有熱氣衝上眼睛,都應該清心涼肝。

《入門》說:肝臟儲藏血液,如果肝火旺盛,就會眼睛紅腫;如果肝血不足,就會眼前出現黑點或光點。

【目病原由症治】

東垣說:由於心神煩躁,飲食不節制,勞累过度,導致脾胃虛弱,心火過旺,就會導致血液沸騰,血脈逆行,邪氣侵犯眼竅,因此看不清楚東西。脾臟是所有陰氣的根本,眼睛是血液的匯聚之處。所以脾胃虛弱,就會導致五臟精氣失調,無法供給眼睛營養,眼睛自然看不清楚。心臟是君火,掌管神明,應該保持寧靜安穩,相火應該代行心臟的指令。

相火者,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損其血脈,故百病生焉。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是治其標,不治其本,不明此理也。《入門》曰:五臟六腑,精華皆稟於脾,注於目,故理脾胃,則氣上升而神清也。肝之系雖連於目,而照徹光彩,實腎精心神所主,故補精安神,治眼之本也。

又曰:內障昏蒙,因腦脂下凝,烏珠轉白,如腦脂凝結,瞳人反背者,不治。丹溪曰:凡昏弱不能視物,內障見黑花,瞳子散大,皆里病也。又曰:目疾所因,不過虛實。虛者昏花,由腎經真水之微也。實者瞳痛,由肝經風熱之甚也。若虛實相因,則兼用滋陰散熱,此內治法也。

白話文:

相火,也就是包絡,掌管著全身經脈的精華都匯聚到眼睛。如果過度勞累運動,就會損傷血脈,導致百病叢生。如果不調理脾胃和養血安神,就只是治標不治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入門》中說:五臟六腑的精華都依靠脾臟,輸送到眼睛,所以調理脾胃,就能讓氣血上升,神志清明。雖然肝臟經脈與眼睛相連,負責照亮眼睛,但眼睛的光彩明亮,其實是腎臟精氣和精神所主導,所以補精安神才是治療眼疾的根本方法。

另外,內障昏蒙,是因為腦脂下沉凝結,眼珠變成白色,如同腦脂凝結,瞳孔反向的人,就無法醫治。丹溪說:凡是昏暗無力視物,內障看到黑色斑點,瞳孔散大,都是內臟疾病。又說:眼疾的原因,不過是虛實。虛者昏花,是由於腎經真水不足。實者瞳孔疼痛,是由於肝經風熱過盛。如果虛實相兼,就要同時滋陰散熱,這是內治的方法。

至日久熱壅血凝,而為攀睛胬肉,翳膜赤爛等,則必須點洗外治之法。《正傳》曰:雀目病,暮暗者,肝虛無血也。至曉復明者,木生於亥,旺於邜,絕於申酉戌。木氣衰,故暗。至卯木氣盛,故復明。至雀目終變為黃脹而死者,木絕於申,乃水土長生之地,木衰而土盛,始變為黃脹,宜平胃散以平土氣,四物湯以補肝虛。《保命》曰:目病在腑為表,當除風散熱。

臟為里,當養血安神。

【目病易治難治不治及凶症】,《內經》曰: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以不察也。又曰:目內陷者,太陽絕也,死。《保命》曰:外障易治;內障難治,暴發為表,易治;久病為里,難治。《直指》曰:真珠翳狀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翳狀如梅花者,難消。

白話文:

眼睛長時間暴露在熱氣中,會導致血凝滯,形成攀睛胬肉、翳膜赤爛等症狀,需要用點藥、洗眼等外治方法。根據醫書記載,雀目病在傍晚時分視力模糊,是肝臟虛弱、缺乏血液的表現。到了清晨視力恢復正常,是因為木氣在亥時生長,在卯時旺盛,在申酉戌時衰弱,木氣衰弱導致視力減退,而在卯時木氣旺盛,所以視力恢復。如果雀目病最終演變成黃脹而死亡,是因為木氣在申時衰竭,而水土在申時生長,木氣衰弱而土氣旺盛,最終導致黃脹。這時需要服用平胃散來平息土氣,用四物湯來補益肝虛。

醫書也指出,目病在腑屬於表症,需要用除風散來清熱;在臟屬於里症,需要用養血安神的方法治療。

根據醫書記載,瞳孔突出的人,太陽經氣不足;眼睛完全看不到東西的人,太陽經氣已經衰竭。這關係到生死,不可不察。此外,眼球凹陷的人,太陽經氣已經衰竭,將會死亡。醫書還指出,外障容易治療,內障難治;突然發作的表症容易治療,久病的里症難治。真珠翳狀似碎米者,容易散去;梅花翳狀如梅花者,難以消除。

《入門》曰:瞳人幹缺,痛澀無淚者,或白翳藏在黑水下,向日細看方見者,或兩眼相傳疼痛,晝輕夜重者,或內障五色相間,頭痛無淚,日中如坐暗室者,或雷頭風熱毒氣衝入睛中,或微或大,昏暗不見者,皆不治。《綱目》曰:戴眼者,目直視而目睛不轉動也。若目睛動者,非直視也。

傷寒直視者,邪氣壅盛,臟腑之氣,不上榮於目則直視,多難治。衄家不可發汗,發汗則目直視,不能瞬,不能眠,猶未甚也。迨狂言反目直視,與直視搖頭,皆臟腑氣奪絕也,即死。

【目病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對香靜坐,灰心歇念,目含光意,覺香頭有灰,以意吹之,又靜,覺灰又吹,香盡為期,治一切雲翳,胬肉扳睛,腎水枯,心火盛,皆效。

白話文:

《入門》篇中提到:如果眼睛乾澀,疼痛且無淚,或者有白色翳膜藏在黑色眼液之下,只有在陽光下才能看清,或者兩隻眼睛交替疼痛,白天輕微但夜晚加重,或者眼內障礙導致五色混雜,頭痛且無淚,眼睛在白天感覺如同處於黑暗房間之中,或者雷頭風熱毒氣進入眼中,造成視力模糊甚至失明,這些情況都不易治療。

《綱目》中解釋:「戴眼」是指眼球直視但無法移動的情況。如果眼球能動,那麼並非真正的直視。傷寒引起的眼球直視,是因為邪氣過盛,影響了內臟和體內氣血的正常運行,使得氣血不上達眼目,這類情況較難治癒。對於有鼻血的人來說,不宜進行發汗療法,因為發汗會導致眼球直視,並且可能出現無法眨眼、無法入睡的情況,這只是病情較輕的表現。如果出現狂妄說話、眼球直視和搖頭的情況,則表示內臟氣血已嚴重衰竭,預示著生命危險。

【眼病導引法】,《保生祕要》中建議:面對香薰靜坐,清空心念,心中充滿光明之意象,當發現香頭積聚灰塵時,用意念吹散它,然後再次靜坐,直到香完全燃盡為止。這種方法可以治療各種雲翳、胬肉等眼疾,對於腎水枯竭、心火旺盛所導致的眼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運功】,《保生秘要》曰:法行艮背,右旋上行,逾崑崙,經明堂,漸旋至眼,細圈入瞳人,撤散數十度,降胸臆,曲行大腸,出穀道,退火復歸元位,左目運左,右目運右,左右齊患,則止從明堂位上分行雙運。

【又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先以手抱崑崙,仰頭吐氣,或噓或呵,瀉而復納,次以二目轉動,左右上下,轉時先開後閉,閉而復開,隨時行之不間,或動或運,二者兼之。

【運功】,《保生秘要》曰:雙瞳藏於兩腎,想腎水浸洗,能退熱,運徹四散,能去風,雙目視二腎,存兩道白水,運至眼中,著意圈洗磨剝,單去翳,想二乳下肺肋,推下腳股,吹吸之法,能退白上紅,以雙手向肩厓,兩腳心懸空噓吸,能退黑晴熱,能泄肝經之火,常注念臍,絛取腎水,升洗覆臍,效。

白話文:

【運功】,《保生祕要》說:運用艮背法,向右旋轉上行,越過崑崙山,經過明堂,逐步旋轉到眼睛,細細地繞圈進入瞳孔,散發數十次,下降至胸腔,曲線行經大腸,出於穀道,退去火氣再回到原始位置。對於左眼,運行左方,對右眼,運行右方,左右眼同步運作,則停止,回到明堂位置重新分開運行。

【又導引法】,《保生祕要》說:首先用雙手抱住崑崙點,仰頭呼出氣息,或者嘔或呵,排放後再吸入,接著用雙眼轉動,左右上下,轉動時先開後閉,閉合後再打開,隨時進行不停歇,或是動態或是運作,兩者結合使用。

【運功】,《保生祕要》說:雙眼的瞳孔隱藏在兩腎之中,想像腎水浸泡清洗,能夠退燒,運行周圍散發,能夠祛風。雙眼凝視兩腎,存想著兩道白色的水流,運行至眼中,專心地圈洗磨剝,單獨去除眼翳,想像著二乳下方的肺肋,推下腳部的大腿,吹吸的方法,能夠退去眼白上的紅色部分。以雙手向肩膀方向,雙腳心懸空嘔吸,能夠退去黑色眼球的熱度,能釋放肝經之火。經常注視腹部中央,吸取腎水,上升清洗腹部,效果顯著。

眉稜骨痛,風痰濕火俱有病也。目系所過,上抵於腦,諸陽經挾外邪,郁成風熱,毒上攻腦,下注目精,遂從目系過眉骨,相併不痛。若心肝壅熱,上攻目精而痛,亦目系與眉骨牽連而痛。故其為症,有由風痰,眉骨痛連於目,不可開,晝靜夜劇者(宜芎辛導痰湯)。有由痰火,眉心並眉梁骨痛者(宜二陳湯送青州白元子)。有由風熱挾痰而痛者(宜芷苓散)。有中風寒侵犯而痛者(宜羌烏散)。有由濕痰、眉眶骨痛,而身重者(宜芎辛導痰湯加川烏、白朮)。大約選奇湯、上清散二方,俱為總治眉稜骨痛之劑。戴復庵分為二症,皆屬於肝。一為肝經傷,頭痛,眼不可開,必晝靜夜劇(宜導痰湯加川烏、細辛)。一為肝虛而痛,方見光明即發(宜生地黃丸、熟地黃丸)。

【眉稜骨原由】,《醫說》曰:眉屬肝,故橫生,稟木氣,眉所生處之骨為眉稜骨,故其為病,亦屬肝。

白話文:

眉稜骨痛的原因很多,風痰濕火都可能造成。眼睛的經脈向上連接到腦部,外邪入侵經脈,就會形成風熱,毒素上攻腦部,向下影響眼睛,進而導致眉骨疼痛。如果心肝有熱,也會上攻眼睛,導致眉骨疼痛。總之,眉稜骨疼痛的病因很多,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風痰引起的眉骨疼痛,會連帶影響眼睛,患者睜不開眼睛,白天症狀輕微,晚上加重,適合用芎辛導痰湯。痰火引起的眉骨疼痛,會伴隨眉心和眉梁骨疼痛,適合用二陳湯配青州白元子。風熱挾痰引起的眉骨疼痛,適合用芷苓散。中風寒侵犯引起的眉骨疼痛,適合用羌烏散。濕痰引起的眉骨疼痛,會伴隨眉眶骨疼痛和身體沉重,適合用芎辛導痰湯加川烏、白朮。

選奇湯和上清散都可以治療眉稜骨痛,算是通用方劑。戴復庵認為,眉稜骨痛都屬於肝臟問題,一種是肝經受傷,頭痛,眼睛睜不開,白天症狀輕微,晚上加重,適合用導痰湯加川烏、細辛。另一種是肝虛引起的疼痛,只要看到光線就會發作,適合用生地黃丸或熟地黃丸。

眉稜骨是生長眉毛的骨頭,屬於肝臟的範疇,因為它生長在肝經的部位,所以眉稜骨痛也屬於肝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