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八 (7)
卷八 (7)
1. 虛損癆瘵源流
【虛勞原由症治】《回春》曰:百病皆生於腎。蓋精傷則腎水空虛,不能平其心火,火炎傷其肺金,是絕水之源,金水衰弱,不能勝其肝木,木盛則克脾土,而反生火,火獨旺而不生化,故陽有餘,陰不足,獨熱而不久矣。《綱目》曰:虛者皮毛、肌肉、筋脈、骨髓、氣血、津液不足是也。
《入門》曰:凡飲食減少,精神昏短,遺精夢泄,腰背胸脅筋骨引痛,潮熱自汗,痰盛咳嗽,是虛癆常症也。又曰:虛損皆由水火不濟,但以調和心腎為主,兼補脾胃,則飲食加,而精神氣血自生矣。《直指》曰:皮虛則熱,脈虛則驚,內虛則重,筋虛則急,骨虛則痛,髓虛則墮,腸虛則泄,三陽實三陰虛汗不出,三陰實三陽虛汗不止。
又曰:虛勞之疾,百脈空虛,非滋潤黏膩之物以養之,不能實也,切不可妄施金石燥熱等藥。東垣曰:肺損益其氣,心損調其榮衛,脾損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腎損益其精,肝損緩其中。緩中者,調血也,宜四物湯,以其中有白芍也。《得效》曰:虛損之症,峻補者,烏、附、天雄、薑桂等;潤補者,鹿茸、當歸、蓯蓉等;清補者,二冬、人參、地黃等。
【陰陽氣血虛辨】《入門》曰:虛脈多弦,弦而濡大為氣虛,沉微無力為氣虛甚,弦而微為血虛,澀而微為血虛甚,形肥而面白者為陽虛,形瘦而面倉黑者為陰虛。又曰:房勞思慮傷心腎,則陰血虛;飢飽勞役傷胃氣,則陽氣虛。此傷症之至要也。海藏曰:呼吸少氣,懶言語,動作無力,目無精光,面色㿠白,此兼氣血虛也。
《保命》曰:右脈浮而大,或大而弦,皆為虛勞,蓋陽盛陰虛之症,暮多見之;右脈虛微細弦為虛勞者,乃陰陽俱虛也,晨多見之。丹溪曰:人之一身,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氣常有餘血常不足,故滋陰補血之藥,自幼至老,皆不可缺。
【虛癆五敗九死十絕候】《千金方》曰:手足腫無交紋,心敗;唇反黑無紋,肺敗;面黑有瘡,肝敗;陰腫囊縮,腎敗;臍突腫滿,脾敗。又曰:九死候者,一手足青,二手足久腫,三脈枯齒乾,四語聲散鼻虛張,五唇寒冷宣露,六唇腫齒焦,七手循衣縫,八汗出不流,九舌卷卵縮。
又曰:氣短,目視亭亭無精光,心絕;鼻虛張,氣復短,肺絕;面青,眼視人不直,數出淚,肝絕;面黑,眼睛黃,素汁流,腎絕;泄涎唾不覺,時時妄語,脾絕;爪甲青,惡罵不休,膽絕;背脊痠痛,腰重反覆難,骨絕;面無精光,頭目自眩,血絕;舌捲縮,如紅丹,嚥唾不得,足踝小腫,肉絕;髮直如麻,汗出不止,腸絕。
【虛癆脈代及生死症】仲景曰:虛癆不足,汗出而悶,脈結代,心動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死,急者十餘日死,宜用炙甘草湯救之。《正傳》曰:《難經》言七傳者死,間臟者生,何謂也?然七傳者,傳其所勝也;間臟者,傳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傳肺,肺病傳肝,肝病傳脾,脾病傳腎,腎病傳心,一臟不再傳,故言七傳者死也。
白話文:
[虛損癆瘵源流]
【虛勞原由症治】 《回春》說:所有的疾病都源自於腎。因為精氣虧損,導致腎水不足,無法平息心火,心火旺盛會損傷肺金,這樣就斷絕了水的源頭。金水虛弱,無法抑制肝木,肝木旺盛就會反過來克制脾土,並且產生火,火獨自旺盛而無法轉化,所以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只有熱,但不會持久。《綱目》說:所謂虛,指的是皮膚、肌肉、筋脈、骨髓、氣血、津液不足。
《入門》說:凡是食慾減少、精神萎靡、遺精盜汗、腰背胸脅筋骨疼痛、潮熱盜汗、痰多咳嗽,都是虛勞常見的症狀。又說:虛損都是因為水火不協調,所以要以調和心腎為主,同時兼顧補養脾胃,這樣食慾就會增加,精神氣血自然就會恢復。《直指》說:皮膚虛弱就會發熱,脈象虛弱就會驚悸,體內虛弱就會感到身體沉重,筋脈虛弱就會抽筋,骨頭虛弱就會疼痛,骨髓虛弱就會痿軟,腸道虛弱就會腹瀉。三陽經氣實而三陰經氣虛,就會沒有汗;三陰經氣實而三陽經氣虛,就會汗流不止。
又說:虛勞這種病,是全身經脈空虛,必須用滋潤黏膩的藥物來滋養,才能補實,絕對不能濫用金石等燥熱的藥物。東垣說:肺虛要補益肺氣,心虛要調和營衛之氣,脾虛要調理飲食,適應寒溫變化,腎虛要補益腎精,肝虛要緩和肝氣。所謂緩和肝氣,就是調和肝血,適合服用四物湯,因為其中含有白芍。《得效》說:虛損的病症,峻補的藥物有烏頭、附子、天雄、薑桂等;潤補的藥物有鹿茸、當歸、蓯蓉等;清補的藥物有麥冬、天冬、人參、地黃等。
【陰陽氣血虛辨】 《入門》說:虛脈大多弦細,弦細而滑大是氣虛,沉微無力是氣虛嚴重,弦細而微是血虛,澀而微是血虛嚴重。體形肥胖、面色蒼白是陽虛,體形消瘦、面色晦暗是陰虛。又說:房事過度或思慮過多會損傷心腎,導致陰血虛;飢餓、飽食、勞累過度會損傷胃氣,導致陽氣虛。這是虛損病症最重要的原因。海藏說:呼吸氣短、不愛說話、動作無力、眼睛沒有精神、面色蒼白,這是氣血兩虛的表現。
《保命》說:右脈浮大,或脈大而弦,都是虛勞,是陽盛陰虛的表現,多在傍晚出現;右脈虛微細弦是虛勞,是陰陽兩虛的表現,多在早上出現。丹溪說:人的一身,陽氣常常有餘,陰氣常常不足,氣常常有餘,血常常不足,所以滋陰補血的藥,從小孩到老人,都不可缺少。
【虛癆五敗九死十絕候】 《千金方》說:手腳腫脹沒有紋路,是心衰;嘴唇反黑沒有紋路,是肺衰;面色發黑有瘡,是肝衰;陰囊腫脹萎縮,是腎衰;肚臍突出腫滿,是脾衰。又說:九種死亡的徵兆是:一手或雙手腳發青,手腳長期腫脹,脈搏虛弱牙齒乾燥,說話聲音散亂鼻孔張大,嘴唇冰冷外露,嘴唇腫脹牙齒焦黑,手不自覺地摸索衣縫,出汗但汗液不能流動,舌頭捲縮陰囊萎縮。
又說:氣短,眼神呆滯沒有精神,是心氣衰絕;鼻孔張大,呼吸急促,是肺氣衰絕;面色發青,眼睛不正視人,經常流淚,是肝氣衰絕;面色發黑,眼睛發黃,流出濁液,是腎氣衰絕;流口水而不自知,時常胡言亂語,是脾氣衰絕;指甲發青,罵人不停,是膽氣衰絕;背脊痠痛,腰部沉重難以轉動,是骨氣衰絕;面無光澤,頭暈眼花,是血氣衰絕;舌頭捲縮,像紅色的丹砂,吞嚥困難,腳踝稍微腫脹,是肌肉衰絕;頭髮像麻一樣直立,汗流不止,是腸氣衰絕。
【虛癆脈代及生死症】 仲景說:虛勞不足,會出汗、胸悶、脈象結代、心悸,但行動如常,一般不超過一百天就會死亡,病情急的話十幾天就會死亡,應該用炙甘草湯來搶救。《正傳》說:《難經》所說的“七傳者死,間臟者生”是什麼意思呢?所謂七傳,是說疾病傳到它所克的臟腑;所謂間臟,是說疾病傳到它所生的臟腑。為什麼這樣說呢?假設心病傳到肺,肺病傳到肝,肝病傳到脾,脾病傳到腎,腎病傳到心,一個臟器不會再次傳遞,所以說七傳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