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二 面部門 (3)
卷二十二 面部門 (3)
1. 治面部諸瘍方
消毒散,〔眉疽〕,綠豆,五倍子,研末,醋調搽。
蟾酥丸,〔又〕,乳香,沒藥(各二錢),輕粉,蟾酥(各一錢),麝香(五分),川烏,蓮鬚,硃砂(各錢半)
追疔奪命湯,〔眉疔〕,蟬退(四分),澤蘭(五分),青皮,金線重樓(各七分),防風,細辛(各八分),黃連,首烏,羌活,姜蠶,藕節(各一錢),加蔥、姜,水煎。臨臥,入酒一杯服,衣覆取汗。如大便秘,加大黃一錢。
此方能治一切疔瘡。
二活散,〔又〕,羌活,獨活,當歸,烏藥,赤芍,連翹,酒洗金銀花,花粉,白芷,甘草節(各五錢),紅花,蘇木,荊芥,蟬退,葛根(各三錢),檀香(二錢),共為末,每三錢,用蒼耳子煎湯調下。
黃連消毒散,〔額疽〕,黃連,羌活,黃芩,黃柏,生地,知母,獨活,防風,連翹,藁本,防己,歸尾,桔梗(各五分),黃耆,蘇木,陳皮,澤瀉,人參,甘草(各三分),水煎。
此方專治一切癰疽,焮腫發痛,或麻木,誠瘡家初起通用之良方。
仙方活命飲,〔又〕,炒黃穿山甲,白芷,防風,赤芍,甘草,歸尾,花粉,貝母,皂角刺,乳香,沒藥(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另將乳香、沒藥二味為末,將水酒各半煎藥送下。不飲酒,水煎亦可。
此方專治一切瘡瘍,未成膿者自消,已成膿者即潰,止痛消毒,誠瘡家初起通用之神方,故以仙方活命呼之。
長肌膏,〔斂口〕,白燭油(四錢),黃蠟,香油(各八錢),大楓子(去殼研五錢),番木鱉(二錢),黃連,黃柏,枯礬,輕粉(各三錢),密陀僧(另研五分),將前七味先煎,去渣,入礬粉僧三味拌勻,候凝,看瘡口大小做薄餅,簪穿小孔十數貼瘡,日易之,鹽、茶湯洗淨再貼。
此方兼治年久諸般爛瘡。
追毒萬應針頭丸,〔太陽〕,麝香(二錢),血竭,蟾酥,輕粉,硇砂(各三錢),全蠍,蜈蚣(各一對全用),片腦(一錢),煉蜜丸,黍米大。瘡頭用針挑破,微有血出,以藥一粒放進眼上,用綿紙蓋之,周圍以津唾黏定,不一日愈。
此方兼治一切腦背惡瘡欲死,一粒可愈。
漏蘆湯,〔鼻疽〕,朴硝,大黃(各一錢),黃芩,漏蘆,炙草,麻黃(去節),枳實(麩炒),白芍藥,白斂,升麻(各五分),水煎。
此方專治一切疔腫瘡毒,初覺一二日,如傷寒頭痛,煩渴急,惡寒壯熱,肢體疼痛,恍惚悶亂,坐臥不寧,大便秘澀,小便黃赤者,宜服此。
奪命丹,〔又〕,蟾酥,輕粉(各五分),硃砂(三錢),寒水石,枯礬,銅綠,乳香,沒藥,麝香(各一錢),蝸牛三十一個,另研,和藥末為丸,綠豆大,如干,加好酒,每一丸,用生蔥白三四根嚼爛,吐手心包藥,熱酒連蔥送下,約行六七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此方專主諸般大腫毒。此與前蟾酥丸,皆少陰經藥,皆為劫劑,用者當審陰陽輕重之分而擇取之。若些小症候,勿用也。
黃連安神丸,〔清心〕
六味地黃丸,〔滋腎〕,地黃,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
白芷胃風湯,〔痄腮〕,白芷,升麻(各二錢半),葛根(七分),蒼朮(八分),當歸(錢半),炙草(一錢),柴胡,草豆蔻,黃柏,藁本,羌活(各四分),蔓荊子,姜蠶(炒去絲各三分),麻黃(去節六分)
此方專治氣虛風熱,面目麻木,或牙關緊急,眼目瞤動。
犀角升麻湯,〔又〕,犀角(錢半),升麻,防風,羌活,白附子,川芎,白芷,黃芩(各五分),甘草(二分),水煎,漱服。
此方專治胃經風毒,血氣凝滯,內熱口乾,鼻額口唇頰車髮際連牙腫痛。
黃耆內托散,〔老弱〕,黃耆,當歸,川芎,厚朴,桔梗,防風,甘草,人參,白芍(各五分),肉桂(三分),為末,溫酒服。
祛風白芷散,〔風癬〕,白芷(三錢),黃連,黃柏,黃丹(各二錢),茯苓(錢半),輕粉(一錢),為末,香油調搽。一方加兒茶二錢,麝香二分。
月蝕瘡散,〔月蝕瘡〕,炒胡粉,枯礬,黃連,黃丹,輕粉(各二錢),胭脂(燒存性一錢),麝香(一字),共為末,以鹽湯洗淨乾摻,或油調敷。
偷針眼方,〔針眼〕南星、地黃(各三錢),研成膏,貼太陽兩旁,其腫自消。
羊須散,〔羊鬚瘡〕,羖羊須,荊芥,干棗(去核各二錢),上燒炒存性,入膩粉五分,同研,先洗淨,香油調塗。
藥油,〔黃水瘡〕,松香,枯礬,槐樹皮,共為末,紙卷為筒,藏藥在內,蘸油燃火,有油滴下,收之,人輕粉少許搽。
玉紅膏,〔又〕,香椒(即川椒一兩另研末篩細),松香(八兩用好醋加蔥頭打碎或取汁同煮),黃丹(三兩),枯礬(二兩半),輕粉(七錢五分),共為末,先以豬肉湯洗淨,菜油調塗。
升麻黃連湯,〔痄腮〕,升麻,黃連,白芷,連翹,牛蒡子(各一錢),川芎,當歸(各錢半),水煎服。如痛連太陽加羌活。痛連耳後加山梔、柴胡。
此方專治胃經熱毒,腮腫作痛。
補中益氣湯,〔又〕,黃耆,升麻,柴胡,陳皮,甘草,人參,當歸,白朮
加味清涼飲,〔又〕,炒大黃,赤芍,當歸,甘草,黃芩,山梔
托裡消毒散,〔又〕,人參,黃耆(鹽水炒),酒當歸,川芎,炒白芍,炒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炙草,連翹(各五分)
薛立齋本方加減法,開列於後:
高腫焮痛,熱毒也,加黃連。
漫腫微痛,氣虛也,去銀花、連翹,加參、術。
頭痛發熱,邪在表也,加川芎、羌活,或去參、耆、芍、術。
外邪在表,而元氣實者,暫用人參敗毒散,即服本方。
頭痛惡寒,表虛也,去銀花、連翹,加參、耆。
發熱飲冷便秘,內熱也,去參、耆、歸、術,加大黃。
發熱飲熱便秘,內虛也,去銀花、連翹,加參、耆、歸、術。
發熱飲冷,小便澀滯,汗熱也,去參、耆,加柴胡、山梔。
不作膿,膿不潰,氣虛也,去銀花、連翹、白芷,加參、朮、肉桂,如不應暫用十全大補湯,再服此。
腫赤作痛,血凝滯也,加乳香、沒藥。如不應,暫用仙方活命飲,再服本方。
膿出反痛,氣血虛也,去銀花、連翹、白芷,加參、耆、歸、地。
肉赤而不斂,血虛有熱也,去銀、連、芷,加熟地、丹皮、參、耆。
肉黯而不斂,陽氣虛寒也,去參、耆,加白斂、官桂或肉桂。
漫腫不痛,或肉死不潰,脾氣虛也,去銀花、連翹,加人參、白朮。如不應加薑、桂。更不應宜急加附子。
肉白而不斂,陽氣虛也,去銀花、連翹、白芷,加參、耆、歸、術。
膿多而不斂,氣血虛也,去銀花、連翹、白芷,加參、耆、歸、朮、熟地。如不應,暫用十全大補湯,再服本方自效。
飲食少思而不斂,胃氣虛也,去銀、連、芷,加參、耆。如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
飲食難化而不斂,脾氣虛也,去銀、連、芷,加參、術。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又不應,佐以八味丸,仍兼服本方。
膿少而帶赤,血虛也,去銀、連、芷,加參、歸、術。如不應,暫用八珍湯加丹皮。
忿怒晡熱而出血,肝火血虛也,去銀、連、芷,加丹皮、熟地、黑山梔。如不應,暫用八珍湯送六味地黃丸。
面青血脹而出血,肝氣虛,不能藏血也,去銀、連、芷,加山萸、五味子。如不應,兼用六味丸。
食少體倦而出血,脾氣虛而不能攝血也,去銀、連、芷,加參、耆、歸、地。兼郁,少寐,加茯神、棗仁、遠志、龍眼肉。如不應,暫用歸脾湯,仍服此。
欲吐作嘔,或外搽內服寒涼,或痛甚,或感寒邪穢氣而嘔,胃氣虛也,去銀、連、芷,加人參、白朮、藿香。
飲食少思,腸鳴腹痛,腹冷泄瀉,脾氣虛寒也,去銀、連、芷,加炮薑、木香。
手足逆冷,脾血虛寒也,去銀、連、芷,加炮薑、木香、附子,煎送四神丸。
作渴飲冷,熱毒也,加赤小豆、知母。如不應,暫用竹葉黃耆湯。
善食作渴,胃火也,加山梔、石膏。如不應,暫用竹葉石膏湯。
膿多作渴,氣血虛也,去銀、連、芷,加熟地、五味子。如不應,暫用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
口千舌燥,腎氣虛也,去銀、連、芷,加熟地、山藥、山萸。如不應,兼用六味丸。又不應,佐以補中益氣湯。
自汗內熱口乾,胃氣虛也,去銀、連、芷,加參、耆、歸、術。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
盜汗內熱口乾,陰血虛也,去銀、連、芷,加熟地、麥冬、五味。如不應,暫用便秘。
莖中痛而小便不利,精內敗也,去銀、連、芷,加山萸、山藥、澤瀉。如不應,佐以六味丸。
愈便則愈痛,愈痛則愈便,精復竭也,去銀、連、芷,煎送六味丸。
食少體倦,口乾飲熱,小便黃短,脾肺虛熱也,去銀、連、芷,加五味、山萸。如不應,暫用六味丸。
勞役而小便黃,元氣下陷也,去銀、連、芷,加升麻、柴胡。
午後小便黃短,腎虛熱也,去銀、連、芷,加升麻、柴胡。不應,煎送六味丸。
口燥作渴,小便頻數,腎水虧也,去銀、連、芷,加熟地、山萸、山藥、五味。不應,兼用六味丸
四肢逆冷,腎氣虛寒也,去銀、連、芷,加附、桂。不應,佐以八味丸。
食少體倦作渴,胃氣虛也,去銀、連、芷,加參、耆、白朮。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
體倦頭痛,或眩暈,陰血虛也,去銀、連、芷,加升麻、柴胡。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
日晡頭或眩暈,陰血虛也,去銀、連、芷,加熟地。不應,佐以六味丸。
夢泄遺精,頭眩頭痛,或痰喘氣促,腎虛不能納氣也,去銀、連、芎、芷,佐以六味九。如不應,是虛寒也,用八味丸。面目赤色,煩熱作渴,脈大而虛,血脫煩躁也,去銀、連、芷,加黃耆、當歸。不應,暫用便毒。
身熱惡寒,欲投於水,脈沉微細,氣脫髮躁也,去銀、連、芷,加附、桂。不應,暫用附子理中湯。
多思不寐,體痛盜汗,脾血虛也,去銀、連、芷、加茯神、遠志、棗仁、圓眼。不應,暫用歸脾湯。
寢汗出,腎氣虛也,去銀、連、芷,加五味子,煎送六味丸。飲食時出汗,胃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耆、歸、朮、五味子。不應,暫用六君子湯。
睡後覺飽,出盜汗,宿食也,去三味,加參、朮、半夏。不應,暫用六君子湯。
胸滿多痰,脾氣虛也,去三味,加桔梗、半夏。不應,暫用六君子湯加桔梗、枳殼。
哺熱多痰,脾血虛也,去三味,加歸、地、參、術。不應,暫用六君子湯加芎、歸、熟地。
咳嗽唾痰,腎虧津液泛上也,去三味,加熟地、山藥、山萸。不應,佐以六味丸。
忿怒胸痞,肝氣滯也,加桔梗、山梔。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加桔梗、枳殼。
倦怠胸痞,中氣虛也,去三味,加參、朮、茯苓。不應,暫用八珍湯加柴胡。
口苦,寒熱往來,肝火血虛也,去三味,加柴胡、熟地。
因怒寒熱往來,肝火血虛也,加柴、芩。不應,暫用八珍湯加山梔、炒棗仁、酒龍膽草。
體倦寒熱往來,肝脾氣滯也,去三味,加參、耆、歸、術。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
內熱哺熱,或寒熱往來,陰血虛也,去三味,加芎、歸、柴胡、丹皮。不應,暫用八珍湯加丹皮。
畏寒或寒熱往來,胃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耆、白朮、升麻。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
脅痛痞滿,或寒熱往來,肝氣滯也,去三味,加青皮、木香。不應,氣血虛也,更加芎、歸、參、術。
婦人勞役恚怒,或適經行,發熱譫語,或夜熱甚,此邪在血分也,去三味,加生地、柴胡、丹皮。不應,暫用加味四物湯。
誤服克伐藥,或膿血大泄,或因吐瀉,或誤入房,或勞損元氣,或夢泄遺精,或外邪感觸,以致發熱頭痛,小便淋澀或數,便血;目赤,煩喘氣短,頭暈體倦,熱渴,意欲投水,身熱惡衣,揚手擲足,腰背反張,鄭聲自汗,此陽氣脫陷之假熱症也。
畏寒頭痛,咳逆嘔吐,耳聵目蒙,小便自遺,瀉利腸鳴,裡急腹痛,玉莖短縮,牙齒浮痛,肢體麻痹,或厥冷身痛,或咬牙齧唇,此陽氣脫陷之真寒症也。以上假熱真寒,勿論其症,但有一二,急去三味,加桂、附補之,應有復生之理。又按加減六十二法,皆托裡消毒之發揮也,即此意而消息,則得瘍家之要矣。
他如護心散十方,皆有益無損之藥,故能托裡消毒,故附錄於後,在隨宜取捨而已。
護心散,綠豆末(一兩),乳香(五錢),每末一錢,食後,用生甘草湯調,細呷下,使常在膈間為妙。李氏云:凡患癰疽,蚤進護心散數服,使毒氣外出,而無嘔吐之患,否則咽喉口舌生瘡,或黑爛如菌。若瘡發四五日後,宜間別藥而服,但此方專解金石發疽之品。若發熱焮腫,飲冷而渴,必宜用也。若不喜飲冷,而喜熱湯,及非因丹毒而發症者,則又不宜用。
阿膠飲子,橘紅(五錢),阿膠蛤(粉炒),粉草(各一兩),分三劑,水煎服。此方專治一切癰疽癤毒。
國老膏,粉草不拘多少,河水浸二日,揉汁,砂器內煎膏,每一二匙,酒或白湯下。此方專治一切癰疽,消腫逐毒,更解丹毒,功難盡述,但元氣虛弱者忌。
萬金散,瓜蔞(一個研細),沒藥(一錢研末),甘草節(二錢),先將二味酒煎,入沒藥末調服。此方專治癰疽已潰未潰,有消毒破血之功。
忍冬酒,忍冬藤(生取五兩),甘草(一兩),水煎至半,入好酒一碗,再煎數沸,去渣,分三服,一日夜服完。重者連服二劑,至大小便通利為度。此方治一切癰疽初起甚效。
保安湯,栝蔞(新者一個去皮焙),沒藥(二錢研末),金銀花,生薑(各五錢),好酒五大碗,砂器內煎三茶杯,分三次服,毒微者服即效。此方治瘡疽托裡,已成者速潰。
紫金錠,五倍子(三兩打碎洗淨焙乾),山茨菇(二兩去皮研末),鹿香(三錢另研),千金子(淨霜),大戟(去蘆焙為末各一兩),糯米濃飲丸為四十錠,此藥能應諸病,各有神效。若瘡疽,用東流水磨塗並服,須端午日合。一方有全蠍、硃砂、雄黃各一兩,名神仙追毒丸。凡一切癰疽惡瘡,湯火蟲蛇犬獸傷,俱宜服此。
單煮大黃湯,大黃酒浸去皮,水煎服。此孫真人傳。凡癰疽熱毒,大便秘結者,服此能宣熱拔毒。但元氣虛者,切不可用,須慎之。
楝子灰,川楝子七枚鐃灰存性,酒服,次用十四枚,次用二十一枚,如此三服,雖成亦小。此方專治諸毒初起。
拔毒仙丹,冬瓜一個切去一頭,合瘡上,瓜爛切去,仍合之,瓜未完而瘡愈。此方能治背發欲死。
熬按:托裡消毒散及護心散以下十方,俱治一切癰疽瘡瘍惡症,不獨面部痄腮用之也。特首見於此,故詳錄之,凡臨一切症者,酌取可也。
托裡散,〔又〕,大黃,牡蠣,瓜蔞根,朴硝,連翹,皂角刺(各三錢),赤芍,黃芩(各二錢),金銀花,當歸(各錢半),每末五錢,水酒煎服。
此方兼治一切惡瘡癰腫便毒,始發脈洪弦實而數,腫甚者,三服見效。
補中湯,〔又〕
六君子湯,〔又〕
十全大補湯,〔又〕
八珍湯,〔又〕,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地黃,川芎,歸身,白芍
清胃散,〔又〕,歸身,生地,黃連,丹皮(各錢半),升麻(三錢),石膏(二錢),細辛(三分),黃芩(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