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八 (5)
卷八 (5)
1. 虛損癆瘵源流
必兼腰膝脊臂股後痛,耳鳴,遺泄,二便不調,骨痿不能起,眇中清,面黑,口乾,咯血,飢不欲食,腹大,脛腫,少腹氣逆急痛,下腫,腸澼,陰下濕癢,手指青黑厥逆,足下熱,嗜臥,坐而欲起,善怒,四肢不收(宜地黃、杞子、山藥、桑螵蛸、龜板、牛膝、山萸、杜仲、五味子以補之,知母、澤瀉以瀉之,鹿茸、肉桂、附子、鹿角膠、補骨脂、沉香、肉蓯蓉以溫之,知母、黃柏、丹皮、地骨皮以涼之)。以上皆癆成於五臟,其熱之發,因而各異者也。
然五臟雖皆有癆,而心腎尤多,固有不可不知者。蓋心主血,腎主精,天下之人,大抵勞心好色者眾,精傷血耗,勞自成也。誠察乎此,惟當溫養滋補,調心益腎(宜還少丹、坎離既濟丹),一切熱藥涼藥安可偏任哉。
癆病多吐血,吐血之原,未有不由五臟來者。咳嗽血出於肺,因悲憂所致也(宜二冬、二母、桔梗、黃芩)。痰涎血出於脾,因思慮所致也(宜生地、石斛、葛根、丹皮、甘草、茯苓、陳皮、黃耆)。吐血出於心,因驚恐所致也(宜丹參、山藥、麥冬、茯神、當歸、生地)。
吐血多塊出於肝,因恚怒所致也(宜柴胡、芍藥、山梔、丹皮、棗仁、生地、沉香)。咯血出於腎,因房欲所致也(宜生地、丹皮、茯苓、遠志、阿膠、知母、黃柏)。嘔血出於胃,中氣失調,邪熱在中所致也(宜犀角、地黃、丹皮、甘草、元明粉)。其餘致血之由正多,而止血之法,又必各從其類。
有由酒傷者,用解止之(宜葛根、蔻仁、側柏、茅花)。有由食積者,用消止之(宜白朮、陳皮、山楂、神麯)。有由血熱者,用涼止之(宜山梔炭、黃連炭)。有由血寒者,用溫止之(宜血餘灰、乾薑炭)。有由血滑者,用澀止之(宜棕灰、荷葉灰)。有由血虛者,用補止之(宜發灰、地黃灰)。
有由怒傷肝木,血菀於上者,必令人搏厥,用平止之(宜沉香、木瓜、青皮、丹皮、白芍)。有由血瘀在中者,必脈沉實,腹中滿痛,用行止之(宜當歸、降香、木香、蓬朮、桃仁、延胡索、赤芍藥)。有由血溢者,被觸傷破,泉湧不止,用補止之(宜十全大補湯頻頻多服)。
有由血脫者,九竅齊出,亦用補止之(宜急用發灰、大薊汁,人參湯調服)。此外有積勞吐血,久病後吐血,多而久不止者(並宜獨參湯)。或內多幹血,肌膚甲錯,兩目暗黑(宜大黃䗪蟲丸)。皆當加意治之。是知血宜靜宜下,七情妄動,形體疲勞,陽火相迫錯行,必脈洪口渴便結,用涼藥救之(宜黃芩、黃連、生地、竹葉、麥冬、丹皮)。
若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血亦妄行,必有虛冷之狀,蓋陽虛陰必走是也(宜八味丸,或理中湯加烏藥、木香)。而古人謂血以下行為順,上出為逆,吐血初起,宜食大黃下之,又謂亡血失血,虛家禁下,非兩言之相背也,須知宜行者畜妄之初,禁下者亡失之後,固不可混視也。總之,治血之法,不外治肝,而治肝之餘,必兼補水順氣。
白話文:
虛損癆瘵這種疾病,常常會伴隨腰部、膝蓋、脊椎、手臂、大腿後側疼痛,耳鳴,遺精,大小便失調,骨頭萎軟無力站不起來,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臉色發黑,口乾舌燥,咳血,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腹部腫大,小腿浮腫,下腹部有氣往上衝的急痛感,下體腫脹,腹瀉,陰部濕疹搔癢,手指青黑冰冷,腳底發熱,喜歡躺臥,坐著卻又想站起來,容易發怒,四肢無力,難以控制。(這種情況,適合用熟地黃、枸杞子、山藥、桑螵蛸、龜板、牛膝、山茱萸、杜仲、五味子來補養身體,用知母、澤瀉來排除體內濕氣,用鹿茸、肉桂、附子、鹿角膠、補骨脂、沉香、肉蓯蓉來溫補身體,用知母、黃柏、丹皮、地骨皮來清熱。)
以上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五臟虛損引起的勞損,發熱的情況也因此各有不同。雖然五臟都有可能出現勞損,但以心臟和腎臟尤其常見,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因為心臟主管血液,腎臟主管精氣,世上大多數人都是過度勞心、沉迷美色,導致精氣耗損、血液虧虛,勞損因此產生。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應該溫和滋養、調養心腎。(適合用還少丹、坎離既濟丹)。各種熱性或寒性藥物,都不應該偏執濫用。
勞病常會吐血,吐血的原因沒有不是來自五臟的。咳嗽帶血是肺部問題,通常是因為悲傷憂愁所引起。(適合用天冬、麥冬、知母、貝母、桔梗、黃芩)。痰中帶血是脾臟問題,通常是因為思慮過度所引起。(適合用生地、石斛、葛根、丹皮、甘草、茯苓、陳皮、黃耆)。吐血是心臟問題,通常是因為驚嚇恐懼所引起。(適合用丹參、山藥、麥冬、茯神、當歸、生地)。
吐出來的血塊多是肝臟問題,通常是因為生氣發怒所引起。(適合用柴胡、芍藥、山梔、丹皮、棗仁、生地、沉香)。咳血是腎臟問題,通常是因為性慾過度所引起。(適合用生地、丹皮、茯苓、遠志、阿膠、知母、黃柏)。嘔血是胃部問題,通常是因為胃氣失調,邪熱在胃部所引起。(適合用犀角、地黃、丹皮、甘草、元明粉)。其他導致出血的原因還有很多,止血的方法也必須根據病因來選擇。
有因為飲酒過度導致出血的,需要用解酒藥來止血。(適合用葛根、蔻仁、側柏葉、茅花)。有因為食物積滯導致出血的,需要用幫助消化的藥物來止血。(適合用白朮、陳皮、山楂、神曲)。有因為血熱導致出血的,需要用清熱涼血的藥物來止血。(適合用山梔炭、黃連炭)。有因為血寒導致出血的,需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止血。(適合用血餘炭、乾薑炭)。有因為血流不止導致出血的,需要用收澀的藥物來止血。(適合用棕櫚灰、荷葉灰)。有因為血虛導致出血的,需要用補血的藥物來止血。(適合用頭髮灰、地黃灰)。
有因為發怒傷肝,導致血液積聚在上面的,通常會導致肢體厥冷,需要用平肝息風的藥物來止血。(適合用沉香、木瓜、青皮、丹皮、白芍)。有因為血瘀在體內,通常會脈象沉實,腹部脹滿疼痛,需要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止血。(適合用當歸、降香、木香、蓬朮、桃仁、延胡索、赤芍藥)。有因為外傷導致血液噴湧不止的,需要用補益的藥物來止血。(適合頻繁服用十全大補湯)。
有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身體各孔竅都出血的,也需要用補益的藥物來止血。(適合緊急用頭髮灰、大薊汁,用人參湯調服)。此外,還有因為長期勞累導致吐血,或久病後吐血,出血量多且久久不止的(都適合用獨參湯)。或體內有較多瘀血,皮膚乾燥粗糙,兩眼發黑(適合用大黃蠊蟲丸)。這些情況都要特別注意治療。要知道,血液應該保持安靜、向下流動,如果情緒波動、身體疲勞,導致陽火迫使血液亂行,必然會出現脈搏洪大、口渴、便秘等症狀,需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救治。(適合用黃芩、黃連、生地、竹葉、麥冬、丹皮)。
如果因為氣虛夾雜寒邪,導致陰陽失和,血液也會亂行,出現虛冷的症狀,這就是陽虛陰走的表現(適合用八味丸,或理中湯加烏藥、木香)。古人說,血向下流動是正常的,向上流動是不正常的,吐血初期應該服用大黃來瀉下;又說,失血過多的人不能用瀉下的方法。這兩句話並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應該知道:瀉下法適合用於剛開始出現亂血的情況,而失血過多的情況則不宜瀉下。總之,治療出血的方法,不外乎治療肝臟,而治療肝臟的同時,必須兼顧補腎和疏理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