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八 (4)
卷八 (4)
1. 治腎病諸藥要品及方六
腎無實,故無瀉法,因不列腎實之藥。
腎虛宜滋陰除熱生精補血(地黃,杞子,牛膝,人乳,胡麻,杜仲,天冬,麥冬,肉蓯蓉,黃柏,知母,五味,川斷,山藥,丹皮,柏子仁,山萸,車前,龜甲,青蒿,童便,乾漆,沙蒺藜,硃砂,磁石,蓮鬚,甘草,砂仁,龍骨,金石斛,魚鰾,蓮肉,牡蠣,遠志,韭子,薤白,菟絲子,阿膠,茅根,戎鹽,蒲黃,茯苓,萆薢,地骨皮,苡仁,桃仁,紅花,白膠,桑椹,鹿茸,胡黃連,側柏,棗仁,蘇子,降香,通草,益智,覆盆子,人參,沉香,鬱金,陳皮,木香,黃耆,鹿角霜,橘核,巴戟,仙茅,白朮,河車,雀卵,鹿角膠,木瓜,茴香,附子,肉桂,蠶蛾,肉蔻,川楝子,補骨脂,蛇床子,狗陰莖,桑螵蛸,金櫻子,荔枝核)
六味地黃丸,〔腎水不足陰虛〕地黃,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此方如血虛陰衰,熟地黃為君;滑精,山萸為君;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為君;小便淋澀,澤瀉為君;心氣不足丹皮為君;皮膚乾澀,淮山藥為君。按此《綱目》所載法也,可知此方之妙,四通八達,隨用皆宜,固不必拘於地八、山山四、丹苓澤瀉三之說,以為止宜於血虛陰衰之人矣。
補腎丸,〔又〕酒龜板(四兩),酒黃柏,酒知母(各三兩),乾薑(一兩),粥丸空心鹽湯下。
滋陰降火湯,〔腎水不足陰虛火動〕白芍錢(三分),當歸錢(二分),熟地,白朮,天冬,麥冬(各一錢),生地(八分),陳皮(七分),蜜知母,蜜黃柏,炙甘草(各五分),姜(三),棗(二)
八味丸,〔命門火不足陽痿〕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兩。再加車前子,名金匱腎氣丸。
加減八味丸,〔水火兼補〕熟地二兩,山藥,山萸(各一兩),酒蒸澤瀉,丹皮,茯苓(各八錢),五味子(一兩半),肉桂(五錢),蜜丸,五更未言語時,酒或鹽湯下,晚間空腹再服。
溫腎散,〔腎命虛寒腰脊重痛〕熟地(錢半),肉蓯蓉,牛膝,巴戟,麥冬,五味子,炙甘草(各八分),茯神,乾薑,杜仲(各五分),煎服,為末酒下二錢亦可。
白話文:
[治療腎臟疾病的主要藥物及其六種配方]
腎臟無實證,因此沒有瀉下的治療方法,所以沒有列出針對腎實的藥物。
對於腎虛,應注重滋陰、清除熱氣、生精補血。(以下列舉了衆多藥材,包括地黃、枸杞子、牛膝等,由於藥材衆多,此處省略詳細羅列,具體包含63種藥材,這些藥材用於滋補腎臟,改善腎虛症狀)
六味地黃丸,適用於腎水不足、陰虛的情況。主要成分有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根據不同的症狀,地黃用於血虛陰衰,山茱萸用於滑精,茯苓用於小便問題,澤瀉用於尿路不適,丹皮用於心氣不足,淮山藥用於皮膚乾燥。此方變化多端,可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不一定侷限於傳統比例。
補腎丸,由龜板、黃柏、知母、乾薑等藥材組成,製成粥丸,空腹時以鹽湯送服。
滋陰降火湯,針對腎水不足、陰虛火旺的症狀,包含白芍、當歸、熟地、白朮、天冬、麥冬、生地、陳皮、蜜制知母和黃柏、炙甘草以及姜和棗。
八味丸,用於治療命門火不足導致的陽痿,是在六味丸的基礎上增加肉桂和附子各一兩。如果再加上車前子,則成爲金匱腎氣丸。
加減八味丸,同時補充水火,熟地用量較大,其餘成分與六味丸相似,但加入了五味子和肉桂,並調整了部分藥材的量,需在五更時分或晚間空腹服用。
溫腎散,適用於腎命虛寒、腰脊重痛的情況,由多種藥材組成,如熟地、肉蓯蓉、牛膝等,可煎服,也可研磨成粉末後以酒送服。
請注意,以上內容是基於古文中醫理論的現代翻譯,實際應用時應遵循專業中醫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