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5)

1. 治膀胱病諸藥要品及方十

膀胱實宜潤滲(黃柏,知母,滑石,木通,瞿麥,車前子,旋覆花,茯苓,豬苓,澤瀉)

膀胱虛宜補氣(人參,山萸,天冬,麥冬,牛膝,益智仁,金櫻子,五味,杞子,柏子仁,虛加牡蠣、鹿茸、桔梗、桑螵蛸、雞肫皮)

既濟丸,〔膀胱虛〕菟絲子,益智仁,肉蓯蓉,茯苓,韭子,當歸,熟地(各五錢),牡蠣,鹽黃柏,鹽知母,酒山萸(去核各三錢),五味子(一錢),麵糊丸,空心鹽湯下百丸,治小便不禁。

葵子丸,〔膀胱實熱〕冬葵子,赤苓,豬苓,枳實,瞿麥,滑石,木通,黃芩,甘草,車前子(各一錢),姜(五片),治小便不通。

巴戟丸,〔胞痹〕巴戟(兩半),桑螵蛸(麩炒),姜遠志,酒生地,山藥,附子,酒川斷,酒蓯蓉(各一兩),杜仲,金石斛,鹿茸,龍骨,菟絲子,五味子,山萸,官桂(各三錢),蜜丸,空心酒下五七十丸。治胞痹小便澀而不通。

腎著湯,〔又〕炒乾姜,茯苓,炙甘草,白朮(各二兩),共為末,每服用四錢,水一鍾,煎七分,空心溫服。此方兼治腎虛傷濕,腰極重極冷而痛,不渴,小便自利,此名腎著症。

腎瀝湯,〔又〕麥冬(去心),五加皮,犀角鎊(各一錢半),薑汁炒杜仲,桔梗,煨赤芍,木通(各一錢),桑螵蛸(一個),水二鍾,入羊腎少許,煎八分,食前服。

地芝丸,〔補腎〕熟地,天冬(各四兩),枳殼,甘菊(各二兩),蜜丸。

六味地黃丸,〔又〕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蜜丸。

定志丸,〔補心〕茯苓,茯神(各三兩),石菖蒲,遠志(各二兩),硃砂(一兩內半為衣),蜜丸。

四物湯,〔近視〕,川芎,當歸,白芍,生地

遠志丸,〔又〕麥冬,菖蒲,甘菊,遠志(各五錢),杞子,熟地(各四錢),蜜丸。

白話文:

對於膀胱過於充實的情況,應該使用能滋潤和促進水分排出的藥物(如黃柏、知母、滑石、木通、瞿麥、車前子、旋覆花、茯苓、豬苓、澤瀉)。

對於膀胱虛弱的情況,應補充氣血(如人參、山萸、天冬、麥冬、牛膝、益智仁、金櫻子、五味、杞子、柏子仁。在虛弱情況下可添加牡蠣、鹿茸、桔梗、桑螵蛸、雞肫皮)。

既濟丸,適用於膀胱虛弱的患者。主要成分有菟絲子、益智仁、肉蓯蓉、茯苓、韭子、當歸、熟地等,加上牡蠣、鹽黃柏、鹽知母、酒山萸、五味子,製成丸狀,空腹時用鹽湯吞服一百粒,可用於治療無法控制小便的情況。

葵子丸,適用於膀胱實熱導致的小便不通。主要成分有冬葵子、赤苓、豬苓、枳實、瞿麥、滑石、木通、黃芩、甘草、車前子,加上薑片,可治療小便不暢。

巴戟丸,適用於胞痹(一種尿道炎症)。主要成分有巴戟、桑螵蛸、姜遠志、酒生地、山藥、附子、酒川斷、酒蓯蓉、杜仲、金石斛、鹿茸、龍骨、菟絲子、五味子、山萸、官桂,製成丸狀,空腹時用酒吞服五十到七十粒,可用於治療胞痹造成的排尿困難。

腎著湯,主要成分有炒乾姜、茯苓、炙甘草、白朮,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使用四錢,用水煎煮至剩七分,空腹時溫服。此方可用於治療腎虛受濕導致的腰部沉重冷痛,不口渴,小便頻繁的腎著症。

腎瀝湯,主要成分有麥冬、五加皮、犀角、薑汁炒杜仲、桔梗、煨赤芍、木通、桑螵蛸,加入羊腎少許,用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

地芝丸,適用於補腎。主要成分有熟地、天冬、枳殼、甘菊,製成蜜丸。

六味地黃丸,主要成分有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製成蜜丸。

定志丸,適用於補心。主要成分有茯苓、茯神、石菖蒲、遠志、硃砂,製成蜜丸。

四物湯,適用於改善近視。主要成分有川芎、當歸、白芍、生地。

遠志丸,主要成分有麥冬、菖蒲、甘菊、遠志、杞子、熟地,製成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