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七 (3)
卷七 (3)
1. 膀胱病源流(膀胱氣,轉胞症)
能近視,不能遠視,有其水,無其火也,當補心(宜定志丸加茯苓)。通及心腎,而近視不能遠視(宜空心服四物湯加澤瀉、茯苓、牡蠣,臨臥服遠志丸加甘菊、密蒙花)。皆胞所致病也。總之,凡目病,血勝則痛,血勝則癢,又能致頭風(宜川芎、瓜蒂),又能致頭汗,亦皆胞所致病也。
【膀胱形質】《內經》曰:水液自小腸沁,則汁滲入膀胱之中,胞氣化之,而為尿以泄出也。東垣曰:膀胱雖為津液之府,至於受盛津液,則又有胞居膀胱之中。《類纂》云:膀胱者,胞之室也。《靈樞》曰:鼻孔在外,膀胱泄漏。
又曰: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多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
【膀胱症治】《內經》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尿。《入門》曰:膀胱病者,熱結下焦,小腹苦滿,胞轉,小便不利,令人發狂,冷則濕痰上溢,而為多唾,小便淋瀝,故遺尿。(鰲按:小便不禁,由膀胱氣虛,加減八味丸倍山萸,加烏藥、益智、補骨指,是主藥也;小便不通,由膀胱邪熱,五苓散、益元散,是主藥也。)
【膀胱絕候】《內經》曰:遺尿狂言目反視,此膀胱絕也。又曰:膀胱絕者,戴眼反瘛瘲,其色白,絕汗乃出,絕汗出,則死矣。
膀胱氣,膀胱經病也。其症小腹腫痛,必小便秘(宜五苓散加茴香、蔥白、鹽)。服藥後,若下小便如墨汁,膀胱之邪去矣,邪去而便通痛止矣(宜隨用硼砂丸)。《入門》以㿉疝有四種,其一種水㿉,外腎腫大如升如斗,不痛不癢,為即膀胱氣,宜備參究。而其為症,有由膀胱腎虛,結成腫痛者(宜茱萸內消丸)。有膀胱氣連脅下痛者(宜楊氏麝香元)。有由蘊熱,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者(宜三白散)。有膀胱氣痛不可忍者(宜蠲痛元、金鈴散、三疝湯)。有症由新得者(宜橘核散)。有年久不愈者(宜橘核丸)。
【膀胱氣症治】《綱目》曰:小腹痛者三:肝病,小腹引脅痛;小腸病,小腹引睪丸腰脊痛;膀胱病,小腹腫痛,不得小便。又曰:神保元治膀胱氣脅下痛,最妙通用橘核丸、橘核散。
【導引】《保生秘要》曰:用手緊鼎幽闕,納氣數口,而緊緊頂閉納之,立效。
【運功】《保生秘要》曰:因欲火積滯,外腎復感冷氣,故作脹痛,不可勝言,注意從外腎提氣至內腎,右運二七遍,即從內腎想一火,提至頂門,略凝,而後行吹吸之法。
轉胞症,水逆氣迫病也,亦作轉脬症。《直指》曰:此症由強忍小便,或尿急疾走,或飽食走馬,或忍尿入房,使水氣上逆,氣迫於脬,故屈戾而不得舒張也,脬落即殂。又曰:此症孕婦多有之,患在忍縮小便,或醉飽入房,使小腸之氣逆而不通,大腸之氣與之俱滯,外水不得入膀胱,內水不得出膀胱,淋瀝急數,每欲尿時如不可言,大便亦裡急頻並,似痢非痢,必以手按臍下,庶可立出,小便甚者,因此腹脹浮腫。治法,用涼藥疏利小腸中熱,仍與通泄大腸,迨其腹中攪痛,大便大下,則尿脬隨即歸正,小便自然順流。
白話文:
膀胱疾病的由來(膀胱氣、轉胞症)
眼睛能看清楚近處,卻看不清楚遠處,是因為體內有水分,但缺乏火氣的緣故,應該要補心(可以服用定志丸加上茯苓)。打通心腎的氣機,來治療近視卻看不清遠處的問題(可以空腹服用四物湯加上澤瀉、茯苓、牡蠣,睡前服用遠志丸加上甘菊、密蒙花)。這些都是膀胱引起的疾病。總的來說,所有眼睛的疾病,如果血氣太盛就會疼痛,血氣不足就會發癢,還可能導致頭痛(可以服用川芎、瓜蒂),以及頭部容易出汗,這些也都和膀胱有關。
膀胱的形態和功能
《黃帝內經》說:水液從小腸滲出,汁液滲入膀胱中,膀胱的氣化作用將其轉化成尿液排出體外。東垣認為:膀胱雖然是儲存津液的器官,但實際上儲存津液的地方是在膀胱中的「胞」。《類纂》中說:膀胱就是「胞」的居室。《靈樞》說:鼻孔與外界相通,膀胱則負責排泄。
《靈樞》又說:腎臟對應骨骼,皮膚紋理細密、皮膚厚的人,三焦和膀胱也厚;皮膚紋理粗糙、皮膚薄的人,三焦和膀胱也薄;皮膚紋理疏鬆的人,三焦和膀胱功能緩慢;皮膚緊繃沒有汗毛的人,三焦和膀胱功能急促;汗毛多且粗的人,三焦和膀胱功能直順;汗毛稀疏的人,三焦和膀胱功能不順暢。
膀胱疾病的治療
《黃帝內經》說:膀胱功能失調,就會導致小便不暢(癃閉),或小便控制不住(遺尿)。《入門》說:膀胱生病,是因為下焦有熱邪結聚,導致小腹脹滿,膀胱移位,小便不暢,嚴重會導致精神錯亂;如果身體受寒,就會導致濕痰上湧,出現多唾液,小便淋漓不盡,甚至遺尿的現象。(我認為:小便控制不住,是由於膀胱氣虛,可以用加減八味丸加倍山茱萸,再加上烏藥、益智、補骨脂,這些是主要藥物;小便不通暢,是由於膀胱有熱邪,可以用五苓散、益元散,這些是主要藥物。)
膀胱功能衰竭的徵兆
《黃帝內經》說:出現遺尿、胡言亂語、眼睛上翻等症狀,這是膀胱功能衰竭的表現。又說:膀胱功能衰竭的人,會出現眼睛上翻、抽搐,臉色蒼白,大量出汗,一旦出現這種大量出汗的狀況,就表示快要死亡了。
膀胱氣,是膀胱經的疾病。症狀是小腹腫痛,一定會小便不通暢(可以用五苓散加上茴香、蔥白、鹽)。服用藥物後,如果排出像墨汁一樣的小便,就表示膀胱的邪氣已經排出,邪氣去除後,小便就會通暢,疼痛也會停止(可以接著服用硼砂丸)。《入門》提到疝氣有四種,其中一種是水疝,外生殖器腫大如升或如斗,不痛不癢,這就是膀胱氣的症狀,可以參考研究。它的症狀,有些是因為膀胱腎虛,導致腫痛(可以服用茱萸內消丸)。有些是膀胱氣連帶到脅肋下方疼痛(可以服用楊氏麝香元)。有些是因為體內蘊積熱邪,導致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暢(可以用三白散)。有些是膀胱氣痛到無法忍受(可以用蠲痛元、金鈴散、三疝湯)。有些是新發病的(可以用橘核散)。有些是久病不癒的(可以用橘核丸)。
膀胱氣的治療
《綱目》說:小腹疼痛有三種原因:肝病會導致小腹牽引脅肋疼痛;小腸病會導致小腹牽引睪丸腰背疼痛;膀胱病會導致小腹腫痛,小便不通暢。又說:神保元治療膀胱氣引起的脅肋下方疼痛,效果非常好,也可以通用橘核丸、橘核散。
導引方法
《保生秘要》說:用手按住肚臍下方的穴道(幽闕),吸氣數口,然後緊緊閉住氣,效果很好。
運氣方法
《保生秘要》說:因為慾火積滯,外生殖器又感受到寒氣,所以會脹痛難忍,要注意將氣從外生殖器提至內腎,往右運轉十四次,然後從內腎想像一團火,提到頭頂,稍微凝神,然後進行吹氣吸氣的動作。
轉胞症,是因為水氣逆行、氣機受阻引起的疾病,也叫轉脬症。《直指》說:這種疾病是因為強忍小便,或小便急促時快走,或吃飽飯後騎馬奔跑,或忍著尿意行房,導致水氣上逆,氣機壓迫膀胱,使膀胱彎曲不能舒展,膀胱脫落就會死亡。又說:孕婦容易患上這種疾病,是因為忍著小便,或喝醉酒吃飽飯後行房,導致小腸的氣機逆行不暢通,大腸的氣機也跟著停滯,外面的水液無法進入膀胱,裡面的水液無法排出膀胱,導致小便淋漓不盡、頻繁急迫,每次想小便卻又難以排出,大便也裡急後重,像拉痢疾卻又不是,必須用手按住肚臍下方,才能稍微排出。小便嚴重的人,會因此腹脹浮腫。治療方法,用涼性的藥物疏通小腸的熱邪,同時疏通大腸,等到腹中出現絞痛,大便大量排出時,膀胱就會恢復正常,小便自然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