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七 (14)
卷七 (14)
1. 治涕淚涎唾方二十八
萬應丸,〔又〕大黃(八兩),檳榔(五兩),黑牽牛頭末(四兩),共為末,以皂角十錠、苦楝根皮一斤同熬膏,和丸梧子大,先用沉香末為衣,次用雷丸末為衣,又用木香末為衣,五更時,以砂糖水吞下七丸、九丸。
蕪荑散,〔又〕蕪荑,雷丸(各五錢),乾漆(炒令煙盡一錢),共為末,溫水調下二錢,小兒五分。
溫腎丸,〔腎寒〕熟地(錢半),牛膝,肉蓯蓉,巴戟,五味子,麥冬,炙草(各八分),茯神,炒杜仲,乾薑(各五分)
虎潛丸,〔腎虛〕龜板,黃柏(各四兩),熟地,知母(各三兩),白芍,當歸,鎖陽(各二兩),陳皮,虎骨(各一兩),乾薑(五錢),酒糊丸。如加人參、牛膝、山藥、破故紙、杜仲、五味子、菟絲子、杞子、豬脊髓丸,名加味虎潛丸,大補心腎虛勞。
白話文:
萬應丸: 將大黃八兩、檳榔五兩、黑牽牛頭末四兩,一起磨成粉末。另外,用皂角十錠、苦楝根皮一斤,一起熬煮成膏狀,然後將藥粉與藥膏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先用沉香末裹在藥丸外層,再用雷丸末裹一層,最後用木香末裹一層。每天清晨五更時,用砂糖水吞服七到九顆。
蕪荑散: 將蕪荑、雷丸各五錢,乾漆(炒到沒有煙)一錢,一起磨成粉末。用溫水調服二錢,小孩服用五分。
溫腎丸: (針對腎臟虛寒)使用熟地一錢半、牛膝、肉蓯蓉、巴戟、五味子、麥冬、炙甘草各八分,茯神、炒杜仲、乾薑各五分。
虎潛丸: (針對腎虛)使用龜板、黃柏各四兩,熟地、知母各三兩,白芍、當歸、鎖陽各二兩,陳皮、虎骨各一兩,乾薑五錢,用酒糊做成藥丸。如果加入人參、牛膝、山藥、破故紙、杜仲、五味子、菟絲子、枸杞子、豬脊髓一起製成藥丸,就叫做加味虎潛丸,可以大補心腎的虛勞。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