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7)

1. 治諸血方一百零三

理中湯,〔氣虛〕人參,白朮,炙草,乾薑

槐花散,〔吐血〕槐花(二兩),百草霜(五錢),每末二錢,茅根湯下。

神傳膏,〔又〕剪草一斤,洗淨,曬為末,入生蜜二斤和為膏,忌鐵器,盛磁瓶內,一日一蒸,九蒸九曬乃止。病人五更面東坐,勿言語,挑膏四匙食之,良久,以粥湯壓之,藥只冷服,米湯亦勿太熱,或吐或否,總不妨。如久病肺損咯血,只一服愈。尋常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上部血,須用翦草、丹皮、天冬、麥冬。許學士云:翦草治勞瘵吐血損肺,及血妄行。

白話文:

【理中湯】,針對「氣虛」的療法,主要成分有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

【槐花散】,專門針對「吐血」的情況,主要成分有槐花(二兩)、百草霜(五錢),每次服用量為二錢,用茅根湯來送服。

【神傳膏】,主要成分為剪草一斤,先清洗乾淨,再曬乾磨成粉末,加入生蜜二斤混合成為膏狀,忌使用鐵器,存放在磁器瓶中,每天進行一次蒸煮,共蒸煮九次,曬乾九次,才完成。病人在五更時分面向東方坐下,不發言,挑取膏狀物質四匙食用,過一段時間後,用粥湯來調節,藥品只需冷服,米湯也不宜過熱,無論是否出現反饋,都無大礙。對於長期患有肺損傷而引起咯血的病症,只需一次服用就能痊癒。對於經常性的咳嗽出血,每服用一次一匙即可。上部出血的情況,需要使用剪草、丹皮、天冬、麥冬。許學士提到:剪草能治療勞累導致的吐血損傷肺部,以及血液無規律地流動的問題。

米蓮散,〔又〕糯米(五錢),蓮子心(七枚),為末,酒服多效,或以墨汁作丸服之。

黃明膠散,〔又〕黃明膠(炙乾),花桑葉(陰乾各二兩),研末,每三錢,生地汁調下。

生地黃膏,〔又〕生地一斤,打汁,入酒少許,以熟附兩半,去皮臍,切片入汁,內石器煮成膏,取附片焙乾,入山藥三兩研末,以膏搗丸,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米蓮散是由糯米五錢、蓮子心七枚研末製成,酒服效果佳,也可製成墨汁丸服用。黃明膠散則由炙乾的黃明膠、陰乾的花桑葉各二兩研末,每次服三錢,用生地汁調服。生地黃膏是以生地一斤打汁,加入少許酒,再加入熟附片去皮臍切片,以石器煮成膏狀。將附片焙乾,加入山藥三兩研末,用膏搗丸,空腹以米飲下三十丸。

柏葉散,〔又〕柏葉為末,米飲調下二方寸匕。

香附散,〔又〕香附為末,每服二錢,童便調下。

蒲黃湯,〔又〕蒲黃末三錢,煎湯服。每日溫酒或冷水調服亦可。

人中黃散,〔又〕人中黃為末,每服四錢或三錢,用茜根汁、薑汁、竹瀝,和勻服之。

白話文:

柏葉散

將柏葉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每次服用約兩方寸匕。

香附散

將香附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童子尿調和服用。

蒲黃湯

將蒲黃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煎湯服用。每日也可以用溫酒或冷水調服。

人中黃散

將人中黃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或三錢,用茜根汁、薑汁、竹瀝調和服用。

干藕節散,〔又〕干藕節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次。

阿膠湯,〔又〕阿膠(二兩),蒲黃(六合),生地(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服。

茜根煎,〔又〕茜根(一兩為末),每末二錢,水煎冷服,亦可水調服。

十灰散,〔咯血〕大薊,小薊,柏葉,荷葉,茅根,茜根,丹皮,棕皮,大黃,梔子黃,等分,燒存性研末,或藕汁或萊菔汁磨京墨半匙下五錢,立止。

白話文:

一、藕節散

又名:藕節。將藕節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次服用量為方寸匕,每日服用兩次。

二、阿膠湯

又名:阿膠湯。取阿膠二兩,蒲黃六合,生地三升,用水五升煮至三升,分次服用。

三、茜根煎

取茜根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後冷卻服用,也可以用水調和後服用。

四、十灰散

又名:十灰散。主治咯血。取大薊、小薊、柏葉、荷葉、茅根、茜根、丹皮、棕皮、大黃、梔子黃等量,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可選擇用藕汁或萊菔汁將藥粉磨成墨汁狀,每次服用五錢,可立即止血。

花蕊散,〔又〕花蕊石研極細,童便一杯煎溫,調服三錢或五錢,用酒一半,女用醋一半與童便和服亦可,總使瘀化黃水再調治。

四物湯,〔又〕川芎,當歸,白芍,熟地(各一錢二分半),水煎服。一方,春倍川芎,夏倍白芍,秋倍地黃,冬倍當歸。又方,春加防風,夏加黃芩,秋加天冬,冬加桂枝。當歸和血歸經,白芍涼血補腎,生地黃生血寧心,熟地補血滋腎,川芎行血通肝。劉宗厚曰:欲求血藥,其四物之謂乎。夫川芎,血中氣藥也,通肝經,性味辛散,能行血滯於氣也;地黃,血中血藥也,通腎經,性味甘寒,能生真陰之虛者也;當歸分三治,血中主藥也,通肝經,性味辛溫,全用能活血,各歸其經也;白芍,陰分藥也,通脾經,性味酸寒,能涼血,又治血虛腹痛,若求陰藥之屬,必於此而取則焉。

白話文:

花蕊散

  • 將花蕊石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童子尿一杯煎煮至溫熱,加入花蕊石粉末三錢或五錢,調勻服用。
  • 也可以用酒一半,女性用醋一半和童子尿一起調和服用。
  • 總之,要將瘀血化解成黃水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四物湯

  • 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各一錢二分半,加水煎煮服用。
  • 另一種用法:春夏秋冬各加重不同藥材,春天加重川芎,夏天加重白芍,秋天加重熟地黃,冬天加重當歸。
  • 又有一種用法:春天加防風,夏天加黃芩,秋天加天冬,冬天加桂枝。

藥材功效分析

  • 當歸具有和血歸經的功效,白芍涼血補腎,生地黃生血寧心,熟地黃補血滋腎,川芎行血通肝。
  • 劉宗厚說:想要找血藥,四物湯就是最好的選擇。
  • 川芎是血中氣藥,通肝經,性味辛散,能行氣血,化解血瘀。
  • 地黃是血中血藥,通腎經,性味甘寒,能滋補腎陰,生津養血。
  • 當歸分三治,是血中主藥,通肝經,性味辛溫,全用能活血,各歸其經。
  • 白芍是陰分藥,通脾經,性味酸寒,能涼血,並能治療血虛腹痛。想要尋找陰藥,就應該從白芍入手。

犀角地黃湯,〔又〕犀角,生地,黃連,黃芩,大黃

青餅子,〔又〕青黛(一兩),杏仁(以牡蠣粉炒過一兩),研勻,黃蠟化和,作三十餅,以乾柿半個夾定,濕紙包,煨香嚼食,粥飲送下,日三。

薏苡仁散,〔又〕薏苡仁為末,以熟豬肺切蘸,空心食之,苡仁補肺,豬肺引經也。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又〕犀角,生地,黃連,黃芩,大黃

這是一種古方,主要成分包括犀角、生地、黃連、黃芩和大黃。這些草藥通常被用於治療熱毒血瘀等症狀。

青餅子,〔又〕青黛(一兩),杏仁(以牡蠣粉炒過一兩),研勻,黃蠟化和,作三十餅,以乾柿半個夾定,濕紙包,煨香嚼食,粥飲送下,日三。

這是另一個古方,主要成分包括青黛、杏仁(經過牡蠣粉炒製)、黃蠟,將這些材料研磨均勻後,製成三十個餅狀,每一個餅間夾著乾柿,然後用濕紙包裹,加熱至香氣四溢後嚼食,並配以粥飲下肚,每日三次。

薏苡仁散,〔又〕薏苡仁為末,以熟豬肺切蘸,空心食之,苡仁補肺,豬肺引經也。

這是一個使用薏苡仁和熟豬肺的古方。首先將薏苡仁磨成粉末,然後用熟豬肺沾上粉末食用,薏苡仁能補益肺部,熟豬肺則能引導藥力到達正確的地方。

補陰丸,〔咳血〕龜板,杞子,黃柏,知母,杜仲,砂仁,甘草,五味子,側柏葉,用豬脊髓、地黃膏為丸。

紫菀丸,〔又〕紫菀,五味子,等分,蜜丸,芡子大,含化。

白話文:

補陰丸,對於咳嗽出血的情況,配方包括:龜板、枸杞子、黃柏、知母、杜仲、砂仁、甘草、五味子、側柏葉,使用豬脊髓和地黃膏製成丸狀。

紫菀丸,對於其他情況,配方包括等量的紫菀和五味子,以蜂蜜調製成丸狀,大小如芡實,含在口中慢慢溶化。

桑白皮散,〔又〕鮮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刮去黃皮,銼碎,入糯米四兩,焙乾為末,每一錢,米飲下。

海犀膏散,〔又〕海犀膏即水膠一大片,炙黃,塗酥再炙,研末,每三錢,白湯化服。

白虎湯,〔衄血〕石膏,知母,粳米,竹葉

青黃散,〔又〕青黛,蒲黃(各一錢),新汲水服之,或青黛、發灰等分,生地汁調下亦可。

白話文:

  1. 桑白皮散:取新鮮的桑樹根部的白色部分,重約一公斤,用米酒浸泡三天,然後颳去黃色部分,再磨碎。接著加入四兩的糯米一起烘乾,最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一錢,用米酒送服。

  2. 海犀膏散:使用一大片海犀魚製成的膏藥,先用火烤至黃色,然後塗上酥油再次烤過,最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用白開水調服。

  3. 白虎湯:此方適用於鼻出血的情況。所需的材料包括石膏、知母、糯米和竹葉。

  4. 青黃散:取青黛和蒲黃各一錢,用新汲的清水調服。也可將青黛與發灰等分後,再用生地的汁液調服。

桑耳塞鼻丹,〔又〕桑耳炒焦搗末,每發時以杏仁大塞鼻中,數次即可斷。

石膏牡蠣丸,〔又〕石膏(五錢),牡蠣(一兩),每末方寸匕,酒服,蜜丸亦可,日三次。

人中白散,〔又〕人中白新瓦上焙乾,入麝少許,溫酒調服,立效。

荊芥散,〔又〕荊芥炭,每二錢,研,陳皮湯下,不過二服也。

白話文:

桑耳塞鼻丹

  • 配方: 桑耳炒焦後研磨成粉末,每次發病時取杏仁大小的粉末塞入鼻中,重複幾次即可止住病症。

石膏牡蠣丸

  • 配方: 石膏五錢,牡蠣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約為現代湯匙的三分之一),用酒送服,亦可製成蜜丸,每日三次。

人中白散

  • 配方: 人中白放在新瓦上焙乾,加入少量麝香,溫酒調服,立即見效。

荊芥散

  • 配方: 將荊芥炭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用陳皮湯送服,通常服用兩次即可。

沈氏止衄丹,〔又〕香附(二兩),川芎(一兩),黑山梔,黃芩(各五錢),共為末,每服二錢,開水下,不過一服即止,重者亦止二三服。

此金鰲自制方也,用之無不驗。

清胃湯,〔牙血〕升麻,當歸,黃連,生地,丹皮

白芷散,〔又〕

木賊煎,〔舌血〕木賊草煎水漱之,立止。

塗舌丹,〔又〕烏賊骨,蒲黃,等分,炒為細末,塗舌上。

白話文:

【沈氏止衄丹】,又名香附(兩兩),川芎(一兩),黑山梔,黃芩(各半斤),共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開水送下,通常一劑即可止血,重病者也只需服用二到三次。這是金鰲自行配製的方子,使用後效果顯著。

【清胃湯】,用於牙出血,配方包括升麻,當歸,黃連,生地,丹皮。

【白芷散】,又名...

【木賊煎】,用於舌出血,將木賊草煎水後漱口,可以立刻止血。

【塗舌丹】,又名烏賊骨,蒲黃,比例相同,炒至細末,塗抹在舌頭上。

紫金沙丸,〔又〕紫金沙(即露蜂房頂上實處一兩),貝母(四錢),蘆薈(三錢),蜜丸,芡子大,每一丸,水一小杯,煎五分溫服。如吐血,溫酒調服。

小薊飲子,〔溺血〕藕節(二錢),當歸(一錢),山梔(八分),小薊,生地,滑石,通草,蒲黃(各五分),甘草(三分),竹葉(七片)

金匱腎氣丸,〔又〕熟地(八兩),山藥,山萸(各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附子,肉桂,車前子,牛膝(各一兩)

白話文:

【紫金沙丸】,【又名紫金沙(即露蜂房頂部實處約一兩)】,貝母(四錢),蘆薈(三錢),蜜製成丸,大小如芡子,每一丸用水一杯小量煮至剩一半溫服。如果出現吐血現象,可用溫酒調服。

【小薊飲子】,【用於尿血】藕節(二錢),當歸(一錢),山梔(八分),小薊,生地,滑石,通草,蒲黃(各五分),甘草(三分),竹葉(七片)

【金匱腎氣丸】,【又名熟地(八兩)】,山藥,山萸(各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附子,肉桂,車前子,牛膝(各一兩)

茅根湯〔又〕茅根,薑炭,等分,入蜜一匙,水二杯,煎一杯。

參耆蘿蔔散,〔又〕人參,鹽黃耆,等分,為末,用紅皮大蘿蔔一枚,切四片,用蜜二兩,將蘿蔔逐片蘸炙令乾,再炙,勿令焦,蜜盡為度,每用一斤,蘸藥食之,仍以鹽湯送下,以瘥為度。

龍膽草湯,〔又〕龍膽草一虎口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五服。

鬱金散,〔又〕鬱金,槐花(各一兩),每末二錢,淡豉湯下。

白話文:

茅根湯(又名茅根)

將茅根和薑炭等量,加入蜂蜜一匙,水兩杯,煎煮至一杯即可。

參耆蘿蔔散

將人參、鹽黃耆等量研磨成粉末。取紅皮大蘿蔔一個,切成四片,用蜂蜜兩兩,將每一片蘿蔔逐一蘸蜜炙烤至乾,再繼續烤,但不要烤焦,蜂蜜烤完即可。每次取藥粉一斤,蘸蘿蔔食用,並用鹽湯送服,直至病癒。

龍膽草湯

取龍膽草一虎口水,加入五升水,煮至二升半,分五次服用。

鬱金散

將鬱金和槐花各取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取粉末二錢,用淡豉湯送服。

注釋

  • 括號中的文字是藥物的別名或方劑的別名。
  • 一虎口水:古代容量單位,約為 100 毫升。
  • 一兩:古代重量單位,約為 30 克。
  • 二錢:古代重量單位,約為 6 克。
  • 瘥:病癒。

龍骨散,〔又〕龍骨煅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

二草丹,〔又〕金陵草即旱蓮草、車前草各等分,搗汁,每空心服三杯,愈乃止。

槐花散,〔腸風〕槐花(二錢),蒼朮,厚朴,陳皮,當歸,枳殼(各一錢),烏梅肉,炙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龍骨散用龍骨煅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三次。二草丹用旱蓮草和車前草等量搗汁,每次空腹服用三杯,痊癒後便停止服用。槐花散用槐花、蒼朮、厚朴、陳皮、當歸、枳殼、烏梅肉和炙甘草製成。

加減四物湯,〔又〕生地,當歸,川芎,側柏葉(各一錢),枳殼,荊芥,槐花,炙草(各五分),烏梅(一枚),姜(三片)

地榆散,〔又〕地榆,卷柏(各五錢),砂瓶煮十餘沸,溫服。

平胃地榆湯,〔便血〕蒼朮,升麻,炮附(各一錢),地榆(七分),葛根,厚朴,白朮,陳皮,赤苓(各五分),乾薑,當歸,神麯,白芍,益智仁,人參,炙草(各三分),姜(三),棗

白話文:

加減四物湯

  • 生地、當歸、川芎、側柏葉(各一錢)
  • 枳殼、荊芥、槐花、炙草(各五分)
  • 烏梅(一枚)
  • 姜(三片)

地榆散

  • 地榆、卷柏(各五錢)
  • 用砂瓶煮沸十餘次,溫熱服用。

平胃地榆湯

  • (治便血)蒼朮、升麻、炮附(各一錢)
  • 地榆(七分)
  • 葛根、厚朴、白朮、陳皮、赤苓(各五分)
  • 乾薑、當歸、神麴、白芍、益智仁、人參、炙草(各三分)
  • 姜(三片)、棗(適量)

加減四物湯

  • 這個方子是以四物湯為基礎,再加入其他藥材,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加減。
  • 生地、當歸、川芎、側柏葉,這四種藥材是四物湯的基礎,用來滋陰補血。
  • 枳殼、荊芥、槐花、炙草,這四種藥材則是用來疏肝理氣、清熱解毒。
  • 烏梅是用來斂肺止咳。
  • 姜則是用來溫中散寒。

地榆散

  • 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止血。
  • 地榆和卷柏都是止血的常用藥材。
  • 用砂瓶煮沸十餘次,可以使藥效更充分地釋放出來。

平胃地榆湯

  • 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便血。
  • 蒼朮、升麻、炮附,這三種藥材是用來理氣止血。
  • 地榆是用來涼血止血。
  • 葛根、厚朴、白朮、陳皮、赤苓,這五種藥材是用來健脾化濕、和胃止瀉。
  • 乾薑、當歸、神麴、白芍、益智仁、人參、炙草,這七種藥材是用來補脾益氣、溫中和胃。
  • 姜是用來溫中散寒。
  • 棗是用來補益脾胃。

結陰丹,〔又〕枳殼,威靈仙,黃耆,陳皮,椿根白皮,首烏,荊芥穗(各五錢),米糊丸,每五七十丸,米湯少入醋下。

清臟湯,〔又〕生地(一錢),酒洗當歸,地榆(各八分),山梔,黃芩,黃柏(各七分),白芍,黃連,阿膠,側柏葉(各六分),川芎,槐角(各五分)

榆砂湯,〔又〕地榆(四兩),砂仁(七枚),生甘草(錢半),炙草(一錢)

白話文:

結陰丹由枳殼、威靈仙、黃耆、陳皮、椿根白皮、首烏、荊芥穗各五錢組成,以米糊做成丸子,每服五七十丸,用米湯加少許醋送服。清臟湯則由生地一錢、酒洗當歸、地榆各八分、山梔、黃芩、黃柏各七分、白芍、黃連、阿膠、側柏葉各六分、川芎、槐角各五分組成。榆砂湯則由地榆四兩、砂仁七枚、生甘草錢半、炙草一錢組成。

黃土湯,〔又〕灶中黃土(三錢),熟地,白朮,附子,阿膠,黃芩,炙草(各一錢)

赤小豆當歸散,〔又〕赤小豆(五兩浸令芽出曬乾),當歸(一兩),每末二錢,漿水調服,日三服。

連殼丸,〔又〕黃連,枳殼(各二兩銼,以槐花四兩同炒去槐花),蒸餅丸,白湯下五七十丸。

當歸承氣湯,〔又〕當歸(二錢),厚朴,枳實,大黃(各八分),芒硝(七分)

白話文:

黃土湯

  • 又名黃土湯,由灶中黃土(三錢)、熟地、白朮、附子、阿膠、黃芩、炙甘草(各一錢)組成。

赤小豆當歸散

  • 又名赤小豆當歸散,由赤小豆(五兩,浸泡至發芽後曬乾)、當歸(一兩)組成。每次服用二錢,用漿水調服,每日三次。

連殼丸

  • 又名連殼丸,由黃連、枳殼(各二兩,切碎後與槐花四兩一起炒至槐花去除)混合,用蒸餅做成丸狀,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白湯送服。

當歸承氣湯

  • 又名當歸承氣湯,由當歸(二錢)、厚朴、枳實、大黃(各八分)、芒硝(七分)組成。

地榆甘草湯,〔又〕地榆(四兩),炙甘草(三兩),每末五錢,水二盞,入砂仁末一錢,煎盞半,分二服。

蒼朮地榆湯,〔又〕蒼朮(二兩),地榆(一兩),分二帖,水煎,食前溫服。

大蒜丸,〔又〕煨大蒜(二枚),淡豉(十枚),同搗丸,梧子大,香菜湯送二十丸,日二服,安乃止,永絕根本,無所忌。此藥甚妙,大蒜九蒸更佳,仍以冷齏水送下。

旱蓮草散,〔又〕旱蓮草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錢,米湯下。

白話文:

1. 地榆甘草湯

地榆四兩,炙甘草三兩,每服五錢,水二盞,加入砂仁末一錢,煎至半盞,分兩次服用。

2. 蒼朮地榆湯

蒼朮二兩,地榆一兩,分為兩帖,用水煎服,飯前溫服。

3. 大蒜丸

將大蒜兩枚煨熟,淡豉十枚,一同搗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用香菜湯送服二十丸,每日服用兩次,可以止痛安神,徹底根治,沒有忌口。此藥方非常有效,如果將大蒜九蒸更佳,用冷齏水送服。

4. 旱蓮草散

將旱蓮草放在瓦片上焙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

乾柿散,〔又〕乾柿燒存性,湯服二錢愈。有人患此半月,自分必死,服此方即愈。

白朮丸,〔又〕白朮一斤土炒研末,生地半斤,飯上蒸熟,搗和,干則少入酒丸,每十五丸米飲下,日三。

槐角丸,〔又〕槐角(去梗炒一兩),地榆,酒當歸,麩炒枳殼,防風,黃芩(各五錢),酒糊丸,米飲下五十丸。

蒲黃散子,〔又〕蒲黃末(二兩),每方寸匕,水調下,服盡止。

熟附子丸,〔又〕熟附子(去皮),枯礬(各一兩),每末三錢,米飲下。又方,熟附一枚,生薑三錢半,水煎,或加黑豆一百粒。

白話文:

乾柿散:這是一個方子,使用乾柿子進行燒烤至其性質改變,然後用水沖服兩錢,即可痊癒。有人患病半個月,認為自己必死無疑,但服用這個方子後,病症得到了治癒。

白朮丸:這是一個藥丸方子,主要成分有白朮(一斤,土炒後研磨成粉末),生地(半斤),在飯上蒸熟,然後搗碎混合,保持乾燥的情況下,可以加入少量酒製成丸子,每次服用十五顆,用米飲送服,每日三次。

槐角丸:這是一個丸劑方子,主要成分有去梗並經過炒制的槐角(一兩),地榆、酒當歸、麩炒枳殼、防風、黃芩(各五錢),將這些材料用酒糊製成丸子,用米飲送服五十顆。

蒲黃散子:這是一個散劑方子,主要成分是蒲黃粉末(兩兩),每次服用一匙(方寸匕),用水調和後吞服,直到症狀得到控制。

熟附子丸:這是一個丸劑方子,主要成分有去皮的熟附子(一兩)和枯礬(一兩),每次服用三錢的粉末,用米飲送服。另一個方子是熟附子一枚,加上生薑三錢半,加水煎煮,也可以加入一百粒黑豆一同煎煮。

山楂子散,〔又〕山楂淨肉為末艾湯調下,應手而效。

桑寄生散,〔又〕桑寄生為末,每服一錢,非時,白湯點服。

黃連丸,〔又〕黃連(四兩作四分一生研一炒研一炮研一水浸曬研),條芩(一兩),防風(一兩),麵糊丸,每五十丸,米泔浸枳殼水送下。冬月加酒蒸大黃一兩。

酒蒸黃連丸,〔又〕黃連四兩,酒浸一宿,曬乾為末,酒糊丸,熟水下三五十丸。

白話文:

  1. 山楂子散:取山楂子,淨化其果肉後磨成粉末,用艾湯調和後服用,效果顯著。

  2. 桑寄生散:取桑寄生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分錢的量,非特定時間,以白開水點服。

  3. 黃連丸:黃連(四兩,分別作四份,其中一份生研、一份炒研、一份炮研、一份用水浸泡晾乾後研磨),條芩(一兩),防風(一兩)。以麥粉調製成丸,每次服用50個丸子,以米漿浸泡後的枳實水送服。冬季可加一兩酒蒸熟的大黃。

  4. 酒蒸黃連丸:黃連四兩,以酒浸泡一夜,晾乾後磨成粉末,再用酒調和成丸,以熱水送服,每次30至50個丸子。

烏梅丸,〔又〕烏梅三兩燒存性醋煮米糊丸,每空心,米飲下二十丸,日三。

樗白皮散,〔又〕樗白皮,人參(各一兩),每末二錢,空心,溫酒調服,米湯亦可。忌油膩濕面青菜果子甜物雞豬魚羊蒜薤等。

木饅頭散,〔又〕木饅頭燒存性,棕灰,烏梅肉,炙甘草,等分,每末二錢,水一盞,煎服。

加味逍遙散,〔痰涎〕丹皮,白朮(各錢半),當歸,赤芍,桃仁,貝母(各一錢),山梔,黃芩(各八分),桔梗(七分),青皮(五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這些古代中醫處方,記載了藥物的組成和用法。每個藥方都有其針對的症狀和病症,以及相應的禁忌食物。

例如,烏梅丸可能用於治療腹瀉,樗白皮散可能用於治療水腫,木饅頭散可能用於治療咳嗽,加味逍遙散可能用於治療婦科疾病。

提示

  • 現代醫學發展迅速,一些傳統中醫藥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谨慎使用。

清肺湯,〔又〕赤苓,陳皮,當歸,生地,赤芍,天冬,麥冬,山梔,黃芩,紫菀,桑皮,阿膠珠(各七分),甘草(三分),棗(二枚),烏梅(一個)

山梔地黃湯,〔又〕山梔(錢二分),生地,赤芍,知母,貝母,栝蔞仁(各一錢),花粉,丹皮,麥冬(各五分)

天門冬湯,〔又〕天冬,遠志,白芍,藕節,麥冬,黃耆,阿膠,沒藥,當歸,生地(各七分),人參,甘草(各三分),姜(三片)

白話文:

清肺湯由赤苓、陳皮、當歸、生地、赤芍、天冬、麥冬、山梔、黃芩、紫菀、桑皮、阿膠珠(各七分)、甘草(三分)、棗(二枚)、烏梅(一個)組成。山梔地黃湯由山梔(錢二分)、生地、赤芍、知母、貝母、栝蔞仁(各一錢)、花粉、丹皮、麥冬(各五分)組成。天門冬湯由天冬、遠志、白芍、藕節、麥冬、黃耆、阿膠、沒藥、當歸、生地(各七分)、人參、甘草(各三分)、姜(三片)組成。

清火滋陰湯,〔又〕天冬,麥冬,生地,丹皮,赤芍,山梔,黃連,山藥,山萸,澤瀉,甘草,赤苓(各七分),加童便

葛黃丸,〔嘔血〕,黃連(四兩),葛花(三兩無則葛根代之),用大黃末,水熬成膏為丸,溫水下百丸。

是齋白朮散,〔又〕白朮(二錢),人參,黃耆,茯苓(各一錢),山藥,百合(各七分半),甘草(五分),前胡,柴胡(各二分半),姜(三),棗(二)

白話文:

配方

天冬、麥冬、生地、丹皮、赤芍、山梔、黃連、山藥、山萸、澤瀉、甘草、赤苓(各七分),加童便

主治

嘔血

配方

黃連(四兩)、葛花(三兩,無則葛根代之),用大黃末,水熬成膏為丸,溫水下百丸。

配方

白朮(二錢)、人參、黃耆、茯苓(各一錢)、山藥、百合(各七分半)、甘草(五分)、前胡、柴胡(各二分半)、薑(三片)、棗(二枚)

四生丸,〔又〕生荷葉,生艾葉,生側柏葉,生地黃葉如無以鮮生地代等分,搗爛丸,如雞子大,每取一丸,水一盞,煎服,或鹽湯化服亦可。一方無荷葉,有生薄荷葉。

側柏散,〔又〕側柏葉(蒸乾二兩半),荊芥穗炭,人參(各一兩),每末三錢,入白麵二錢,新汲水調如稀糊服。

七生湯,〔又〕生地,生荷葉,生藕節,生茅根,生韭菜(各一錢),生薑(五錢),上共搗取自然汁一碗,濃磨京墨同服。

白話文:

四生丸

四生丸,又稱生荷葉丸,以生荷葉、生艾葉、生側柏葉、生地黃葉等分,若無新鮮地黃葉可用生地代替。將所有材料搗爛製成丸藥,大小如雞蛋。每次取一丸,用水一碗煎服,或用鹽湯化服亦可。亦有方劑不使用荷葉,而以生薄荷葉代替。

側柏散

側柏散,以側柏葉(蒸乾二兩半)、荊芥穗炭、人參(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加入白麵二錢,用新汲取的清水調成稀糊狀服用。

七生湯

七生湯,以生地、生荷葉、生藕節、生茅根、生韭菜(各一錢)、生薑(五錢)搗碎取汁,約一碗,加入研磨好的京墨一同服用。

涼血地黃湯,〔腸澼〕知母,黃柏(各錢半),熟地,當歸,槐花,青皮(各七分)

當歸和血散,〔又〕當歸,升麻(各錢半),槐花,青皮,荊芥,白朮,熟地(各七分),川芎(五分),共為末,每二錢,空心,米飲下。一名槐花散。

升陽除濕和血湯,〔又〕白芍(錢半),黃耆,炙草(各一錢),陳皮,升麻(各七分),生地,丹皮,生甘草(各七分),當歸,熟地,蒼朮,秦艽,肉桂(各三分)

白話文:

涼血地黃湯用知母、黃柏各半錢,熟地、當歸、槐花、青皮各七分。當歸和血散用當歸、升麻各半錢,槐花、青皮、荊芥、白朮、熟地各七分,川芎五分,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以米湯送服,也叫槐花散。升陽除濕和血湯用白芍半錢,黃耆、炙草各一錢,陳皮、升麻各七分,生地、丹皮、生甘草各七分,當歸、熟地、蒼朮、秦艽、肉桂各三分。

加味香連丸,〔又〕黃連,淡吳萸(各一兩),木香(一錢),煨白豆蔻(一錢半),乳香,沒藥(各錢二分),水浸烏梅肉搗丸,每三十丸,甘草湯下。

升陽補胃湯,〔又〕白芍(一錢半),升麻,羌活,黃耆(各一錢),生地,熟地,獨活,柴胡,防風,丹皮,炙草(各五分),當歸,葛根(各三分),肉桂(二分)

白話文:

加味香連丸由黃連、淡吳萸、木香、煨白豆蔻、乳香、沒藥組成,將烏梅肉浸水後搗成丸,每服三十丸,用甘草湯送服。升陽補胃湯則由白芍、升麻、羌活、黃耆、生地、熟地、獨活、柴胡、防風、丹皮、炙草、當歸、葛根、肉桂等藥材組成。

蓋智和中丸,〔又〕白芍(一錢半),當歸,黃耆,升麻,炙草(各一錢),丹皮,柴胡,葛根,半夏,益智仁(各五分),桂枝(四分),肉桂,炮姜(各二分)

香殼丸,〔又〕黃連(一兩),枳殼,厚朴(各五錢),當歸(四錢),荊芥穗,木香,黃柏(各三錢),刺蝟皮(一個燒灰),麵糊丸,溫水下五七十丸,日二服。一名加味連殼丸。

芍藥黃連湯,〔又〕白芍,黃連,當歸(各二錢半),炙草(一錢),大黃(五分),肉桂(二分半)

白話文:

1. 和中丸

方劑組成:白芍(一錢半),當歸,黃耆,升麻,炙草(各一錢),丹皮,柴胡,葛根,半夏,益智仁(各五分),桂枝(四分),肉桂,炮姜(各二分)

2. 香殼丸

方劑組成:黃連(一兩),枳殼,厚朴(各五錢),當歸(四錢),荊芥穗,木香,黃柏(各三錢),刺蝟皮(一個燒灰),製成麵糊丸,溫水服用,每次五七十丸,每日兩次。

又名:加味連殼丸。

3. 芍藥黃連湯

方劑組成:白芍,黃連,當歸(各二錢半),炙草(一錢),大黃(五分),肉桂(二分半)

備註

  • 括號內的文字表示藥材名稱,並附上中藥材資料庫的連結,方便查詢詳細資訊。
  • 「〔又〕」表示這是該方劑的別名。
  • 藥材的劑量單位為「錢」和「分」,1錢等於10分。

沈氏犀角湯,〔九竅血〕犀角磨汁,黃連,荊芥炭,小薊(各一錢),龍骨生(研八分),黃芩(錢半),人參(五分),水二杯,煎一杯,入側柏汁五匙服。

此金鱉自制方也,用之效。

小薊散,〔又〕小薊、百草霜、香附、蒲黃炒,各用五錢為末,或摻或擦牙,立止。

五花湯,〔又〕水蘆花,紅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等分,水煎服。

白話文:

沈氏犀角湯,是用犀角磨汁、黃連、荊芥炭、小薊、龍骨、黃芩、人參等藥材煎煮而成,服用時可以加入側柏汁。這個方子是金鱉自制的,效果很好。

小薊散是由小薊、百草霜、香附、蒲黃等藥材研磨而成,可以擦牙止血。

五花湯則是用水蘆花、紅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等藥材煎煮而成。

黃耆建中湯,〔血汗〕

妙香散,〔又〕

定命散,〔又〕硃砂,寒水石,麝香,等分,每末五分,新水調下。

六郁湯,〔薄厥症〕香附,蒼朮,神麯,山梔子,連翹,陳皮,川芎,赤苓,貝母,枳殼,蘇葉(各一錢),甘草(五分),姜(三)

滋陰降火湯,〔唾血〕白芍(錢三分),當歸(錢二分),熟地,麥冬,白朮(各一錢),酒生地(八分),陳皮(七分),鹽知母,鹽黃柏(各五分),姜(三),棗(二)

白話文:

  1. 黃耆建中湯,【血汗】:這是一種用黃耆、建中等材料製成的藥方,適合治療出血或出汗過多的症狀。

  2. 妙香散,【又】:妙香散是一種中藥配方,主要用於其他治療。

  3. 定命散,【硃砂,寒水石,麝香,等分,每末五分,新水調下】:定命散由硃砂、寒水石、麝香等成分組成,每個成分按相同比例製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為五分,用新鮮的水調和後服用。

  4. 六鬱湯,【薄厥症】香附,蒼朮,神麯,山梔子,連翹,陳皮,川芎,赤苓,貝母,枳殼,蘇葉(各一錢),甘草(五分),姜(三):六鬱湯由香附、蒼朮、神麯、山梔子、連翹、陳皮、川芎、赤苓、貝母、枳殼、蘇葉、甘草、姜等材料配製而成,主要用於治療薄厥症,具體用法用量需遵照醫師指示。

人參平肺散,〔又〕桑皮(二錢),人參,知母,地骨皮,炙草(各一錢),天冬,赤苓(各八分),陳皮,青皮(各五分),五味子(二十粒),姜(三片)

河間生地黃散,〔又〕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天門冬,白芍,黃芩,黃耆,生地,熟地,生甘草(各七分)

清唾湯,〔又〕知母,貝母,桔梗,黃柏(鹽水炒),熟地,元參,天冬,遠志,麥冬(各一錢),薑炭(五分)

白話文:

人參平肺散使用桑皮、人參、知母、地骨皮、炙草、天冬、赤苓、陳皮、青皮、五味子、姜;河間生地黃散使用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天門冬、白芍、黃芩、黃耆、生地、熟地、生甘草;清唾湯使用知母、貝母、桔梗、黃柏、熟地、元參、天冬、遠志、麥冬、薑炭。

元霜雪梨膏,〔又〕雪梨(六十個去心打取汁二十鍾酸者不用),生藕汁(十鍾),生地汁(十鍾),麥冬(煎濃汁五鍾),生萊菔汁(五鍾),白茅根汁(十鍾)

上汁合和,重濾去渣,火上煎煉,入煉蜜一斤,飴糖八兩,薑汁半酒杯,火上再熬如稀糊,收好,每服三五匙,日三次,不拘時。

芎歸湯,〔眩暈〕

生地芩連湯,〔又〕生地,川芎,當歸(各錢半),赤芍,山梔,黃芩,黃連(各七分),防風(二錢),水煎,徐徐呷下。

白話文:

元霜雪梨膏

【組成】

  • 雪梨(六十個,去心打取汁二十鍾,酸者不用)
  • 生藕汁(十鍾)
  • 生地汁(十鍾)
  • 麥冬(煎濃汁五鍾)
  • 生萊菔汁(五鍾)
  • 白茅根汁(十鍾)

【製法】

  1. 將以上各汁液混合,過濾去渣。
  2. 以火煎煉,加入煉蜜一斤、飴糖八兩、薑汁半酒杯,繼續熬煮至稀糊狀。
  3. 收好備用。

【用法】

每次服三五匙,一日三次,不拘時。

芎歸湯

【主治】

眩暈

生地芩連湯

【組成】

  • 生地、川芎、當歸(各錢半)
  • 赤芍、山梔、黃芩、黃連(各七分)
  • 防風(二錢)

【製法】

水煎服。

【用法】

徐徐呷下。

此方兼治男子失血過多,女人崩漏過度,因而涸燥,循衣摸床,撮空,閉目不省,揚手擲足,錯語失神,鼻乾氣粗,並及眩暈,皆危症也,以此救之。

全生活血湯,〔又〕白芍,升麻(各一錢),防風,羌活,獨活,柴胡,歸身,葛根,甘草(各七分),川芎,藁本(各五分),生地,熟地(各四分),蔓荊子,細辛(各三分),紅花(二分)

此方兼治崩漏太多,昏冒不省,閉目無所知覺。蓋因血暴亡也,血去則心神無所養,暴損氣血,豈能久活。當補而升舉之,以助其陽,則目張神不昏迷矣。此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男性失血過多,女性崩漏過度,導致身體乾燥、神志不清、手腳亂動、言語失常、呼吸急促、頭暈等危重症狀。

藥方名叫全生活血湯,包含以下藥材:

白芍、升麻各一錢,防風、羌活、獨活、柴胡、歸身、葛根、甘草各七分,川芎、藁本各五分,生地、熟地各四分,蔓荊子、細辛各三分,紅花二分。

這個藥方也適用於因崩漏過多導致神志昏迷、眼閉不睜的情況。因為大量失血會導致心神失養,氣血受損,病人很難存活。因此需要補血並且升舉,以幫助陽氣,這樣才能恢復神志。

這個藥方具有補血養血、生血益陽的作用,可以補益手足厥陰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