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5)

1. 治火病方四十八方

六味丸,〔虛熱〕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

加減發郁湯,〔火遏〕升麻,葛根,羌活,柴胡,細辛,香附,蔥白

瀉血湯,〔夜熱〕酒生地,柴胡(各一錢),熟地,蒲黃,丹參,酒當歸,酒防己,羌活,炙甘草(各七分),桃仁泥(二分)

白話文:

六味丸用於虛熱,包含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加減發郁湯用於火遏,包含升麻、葛根、羌活、柴胡、細辛、香附、蔥白。瀉血湯用於夜熱,包含酒生地、柴胡、熟地、蒲黃、丹參、酒當歸、酒防己、羌活、炙甘草、桃仁泥。

退熱湯,〔又〕黃耆(錢三分),柴胡(一錢),酒黃連,黃芩,甘草,赤芍,地骨皮,生地,蒼朮(各七分),歸身,升麻(各五分)

柴胡飲子,〔晝熱〕柴胡,黃芩,人參,當歸,赤芍,大黃,甘草(各一錢),姜(三片)

白話文:

[退熱湯]

又名黃耆湯,方劑組成:

  • 黃耆(3分)
  • 柴胡(1錢)
  • 酒黃連
  • 黃芩
  • 甘草
  • 赤芍
  • 地骨皮
  • 生地
  • 蒼朮(各7分)
  • 歸身
  • 升麻(各5分)

[柴胡飲子]

適用於白天發熱的患者,方劑組成:

  • 柴胡
  • 黃芩
  • 人參
  • 當歸
  • 赤芍
  • 大黃
  • 甘草(各1錢)
  • 生薑(3片)

  • 此處的「錢」和「分」是古代中藥的計量單位,與現代的克、毫克不完全等同。
  • 藥材後面的「(各)」表示各藥材的用量相同。

四順清涼飲,〔積熱〕蒸大黃,赤芍,當歸,炙草(各一錢二分),薄荷汁

白虎湯,〔朝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地骨皮散,〔骨蒸〕石膏(二錢),柴胡,黃芩,知母,生地(各一錢),羌活,麻黃(各七分半),赤苓,地骨皮(各五分),姜(三片)

清心蓮子飲,〔心火〕蓮子(二錢),赤苓,人參,黃耆(各一錢),黃芩,麥冬,地骨皮,車前子,甘草(各七分)

白話文:

四順清涼飲,主要用於清除積熱。配方包括:大黃、赤芍、當歸、炙草(各1錢2分)以及薄荷汁。

白虎湯,主要用於治療早晨出現的熱症。配方包括: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地骨皮散,主要用於治療骨蒸熱。配方包括:石膏(2錢)、柴胡、黃芩、知母、生地(各1錢)、羌活、麻黃(各7分半)、赤苓、地骨皮(各5分)、姜(3片)。

清心蓮子飲,主要用於清除心火。配方包括:蓮子(2錢)、赤苓、人參、黃耆(各1錢)、黃芩、麥冬、地骨皮、車前子、甘草(各7分)。

滋陰降火湯,〔血熱〕白芍(錢三分),當歸(錢二分),熟地,麥冬,白朮,各一錢,酒生地(八分),陳皮(七分),鹽知母,鹽黃柏,炙草(各五分),姜(三片),棗(二枚)

黃連解毒湯,〔實火〕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各錢二分半),加連翹、柴胡、赤芍(各一錢)

四君子湯,〔虛火〕人參,茯苓,白芍,甘草

白話文:

滋陰降火湯用於血熱,包含白芍、當歸、熟地、麥冬、白朮、酒生地、陳皮、鹽知母、鹽黃柏、炙草,另外還有薑片和兩枚棗子。黃連解毒湯用於實火,包含黃連、黃芩、黃柏、山梔,並加入連翹、柴胡、赤芍。四君子湯用於虛火,包含人參、茯苓、白芍、甘草。

涼膈散,〔積熱〕連翹(二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錢),薄荷,黃芩,山梔(各五分),竹葉(七片),蜜(少許),煎至半入硝。

清心湯,〔上焦熱〕甘草(錢七分),連翹,山梔,酒蒸大黃,薄荷,黃連,黃芩(各七分),朴硝(五分),竹葉(七片),蜜(少許)

加減涼膈散,〔又〕連翹(二錢),甘草(錢半),山梔,黃芩,桔梗,薄荷(各五分),竹葉(七片)

白話文:

涼膈散,用於積熱,包含連翹兩錢,大黃、芒硝各一錢,甘草、薄荷、黃芩、山梔各五分,竹葉七片,加入少許蜜,煎煮至芒硝半溶。清心湯,用於上焦熱,包含甘草七分,連翹、山梔、酒蒸大黃、薄荷、黃連、黃芩各七分,朴硝五分,竹葉七片,加入少許蜜。加減涼膈散,包含連翹兩錢,甘草一錢半,山梔、黃芩、桔梗、薄荷各五分,竹葉七片。

桃仁承氣湯,〔中焦熱〕桃仁,大黃,芒硝,甘草,桂枝

立效散,〔下焦熱〕瞿麥(四錢),山梔(二錢),甘草(一錢),姜,燈心

防風當歸飲子,〔又〕滑石(三錢),柴胡,人參,赤苓,甘草(各一錢),大黃,當歸,赤芍,防風(各七分),姜(三片)

此方乃專治風熱、燥熱、濕熱,補虛之妙劑。

白話文:

這段文字列舉了三個中醫方劑,分別針對中焦熱、下焦熱以及其他症狀,每個方劑都由不同的藥材組成,針對不同的症狀具有不同的功效。

  • 桃仁承氣湯主要針對中焦部位的熱症,以桃仁、大黃、芒硝等藥材清熱瀉火。
  • 立效散則專門針對下焦部位的熱症,以瞿麥、山梔等藥材清熱解毒。
  • 防風當歸飲子則針對其他症狀,以滑石、柴胡、人參等藥材清熱利濕、補氣養血。

總之,這三種方劑都是中醫常用的有效藥方,可以根據不同的症狀選擇使用。

注意事項

五蒸湯,〔諸蒸〕石膏(二錢),生地,葛根(各錢半),知母,黃芩,赤苓(各一錢),甘草(五分),竹葉(七片),粳米(一撮),小麥(二撮)

五蒸丸,〔又〕青蒿(童便浸),地骨皮,生地,石膏(各一兩),當歸(七錢),胡黃連(五錢),醋鱉甲(一片),蜜丸,小麥湯下七十丸。

荊蓬煎丸,〔骨蒸〕三稜,蓬朮(俱酒浸三日夏一日同巴豆二十八粒炒去豆湯浸去白各二兩),木香,枳殼,青皮,茴香,檳榔(各一兩),糊丸,薑湯下三五十丸。

白話文:

五蒸湯用石膏、生地、葛根、知母、黃芩、赤苓、甘草、竹葉、粳米和小麥煎服。五蒸丸則以青蒿、地骨皮、生地、石膏、當歸、胡黃連、醋鱉甲混合製成蜜丸,用小麥湯送服,每次七十丸。荊蓬煎丸則以三稜、蓬朮、木香、枳殼、青皮、茴香、檳榔混合製成糊丸,用薑湯送服,每次三五十丸。

清骨散,〔又〕生地,柴胡(各二錢),熟地,人參,防風(各一錢),薄荷(七分),胡黃連,秦艽,赤苓(各五分)

柴前梅連散,〔又〕柴胡,前胡,烏梅,黃連(各一錢),童尿(二盞),豬膽(一個),豬脊髓(一條),韭白(五分),煎至一盞服。

此劫劑也,胃虛人忌用。

加減小柴胡湯,〔五心熱〕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加香附、黃連、前胡。

白話文:

清骨散是由生地、柴胡、熟地、人參、防風、薄荷、胡黃連、秦艽、赤苓等藥材組成。柴前梅連散則以柴胡、前胡、烏梅、黃連為主要藥材,並加入童尿、豬膽、豬脊髓、韭白煎服。這兩種方劑都屬於劫劑,胃虛的人不宜使用。加減小柴胡湯則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础上,針對五心熱的症状,加入香附、黃連、前胡等藥材。

升陽散火湯,〔又〕升麻,葛根,羌活,獨活,人參,白芍(各一錢),柴胡,甘草(各七分),防風(五分),甘草(三分)

火鬱湯,〔又〕羌活,升麻,葛根,白芍,人參,銀柴胡,甘草(各一錢),防風(五分),蔥白

四七湯,〔骨厥〕半夏曲,茯苓,蘇葉,厚朴,姜,大棗

白話文:

升陽散火湯包含升麻、葛根、羌活、獨活、人參、白芍(各一錢)、柴胡、甘草(各七分)、防風(五分)、甘草(三分)。

火鬱湯包含羌活、升麻、葛根、白芍、人參、銀柴胡、甘草(各一錢)、防風(五分)、蔥白。

四七湯包含半夏曲、茯苓、蘇葉、厚朴、姜、大棗。

補中益氣湯,〔潮熱〕黃耆(錢半),人參,白朮,炙草(各一錢),歸身,陳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茯苓補心湯,〔勞心〕白芍(二錢),熟地(錢半),當歸(一錢二分),川芎,茯苓,人參,前胡,半夏(各七分),陳皮,枳殼,葛根,桔梗,蘇葉,甘草(各五分),姜(三),棗(二)

加減逍遙散,〔又〕當歸,白芍,柴胡,茯苓,白朮,甘草,煨姜,薄荷,加胡黃連、麥冬、地骨皮、黃芩、秦艽、木通、車前子,等分,入燈心。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適用於潮熱症狀,由黃耆、人參、白朮、炙草、歸身、陳皮、升麻和柴胡組成。茯苓補心湯適用於勞心症狀,由白芍、熟地、當歸、川芎、茯苓、人參、前胡、半夏、陳皮、枳殼、葛根、桔梗、蘇葉、甘草、薑和棗組成。加減逍遙散適用於其他症狀,由當歸、白芍、柴胡、茯苓、白朮、甘草、煨姜、薄荷、胡黃連、麥冬、地骨皮、黃芩、秦艽、木通、車前子等分組成,並加入燈心。

四物二連湯,〔又〕川芎,當歸,白芍,熟地,胡黃連,黃連

參蘇飲,〔又〕人參,蘇葉,葛根,半夏,前胡,桔梗,枳殼,陳皮,茯苓,甘草,木香,生薑,大棗

三黃元,〔積熱〕煨大黃,黃芩,黃連,等分,蜜丸,熱水下三五十丸。

三黃湯,〔又〕取三黃元料,每用一錢半,水煎服。

洗心散,〔又〕麻黃,大黃,當歸,荊芥穗,赤芍,甘草(各一錢),白朮(五分),薄荷(七葉)

白話文:

四物二連湯

  • 成分:川芎、當歸、白芍、熟地、胡黃連、黃連

參蘇飲

  • 成分:人參、蘇葉、葛根、半夏、前胡、桔梗、枳殼、陳皮、茯苓、甘草、木香、生薑、大棗

三黃元

  • 成分:煨大黃、黃芩、黃連(等分)
  • 製法:蜜丸,熱水下三五十丸服用。

三黃湯

  • 成分:三黃元料(每用一錢半)
  • 製法:水煎服。

洗心散

  • 成分:麻黃、大黃、當歸、荊芥穗、赤芍、甘草(各一錢)、白朮(五分)、薄荷(七葉)

四金丸,〔肝火〕黃連(六兩),吳萸(一兩),蒸餅丸,空心,白湯下三五十丸。一名左金丸,又名萸連丸。

黃柏丸,〔陰火〕黃柏一味,炒為末,水丸,空心服。

坎離既濟丸,〔又〕酒當歸(二兩),熟地,酒生地,山萸,酒牛膝,天冬,麥冬(各四兩),酒白芍,五味子,山藥,酥炙龜板(各三兩),酒知母,鹽知母(各二兩),酒川柏,鹽川柏(各三兩),川芎(一兩),蜜丸,鹽湯下三五十丸。

白話文:

四金丸,針對肝火旺盛,配方包括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需蒸餅後製成丸狀,早晨空腹時服用,用白開水送服三十到五十顆。另一名為左金丸,又稱吳茱萸黃連丸。

黃柏丸,針對陰火旺盛,單一配方為黃柏,炒後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製成丸狀,早晨空腹時服用。

坎離既濟丸,針對不同症狀,配方包括酒當歸、熟地、酒生地、山茱萸、酒牛膝、天冬、麥冬、酒白芍、五味子、山藥、酥炙龜板、酒知母、鹽知母、酒川柏、鹽川柏、川芎等,所有材料均需浸泡在酒中再製成丸狀,用鹽水送服三十到五十顆。

四物湯,〔陰虛血〕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益胃升陽湯,〔內傷〕白朮(一錢半),人參,神麯(各七分半),黃耆(一錢),歸身,陳皮,炙甘草(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黃芩(二分)

十全大補湯,〔升陽滋陰〕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白芍,地黃,黃耆,肉桂(各一錢),姜(三),棗(二)

人參養榮湯,〔又〕酒白芍(二錢),人參,當歸,黃耆,白朮,陳皮,肉桂,炙草(各一錢),五味子,熟地,防風(各七分半),遠志(五分),姜(三),棗(二)

白話文:

四物湯用於陰虛血虛,藥材有川芎、當歸、白芍、地黃。益胃升陽湯用於內傷,藥材有白朮、人參、神麯、黃耆、歸身、陳皮、炙甘草、升麻、柴胡、黃芩。十全大補湯用於升陽滋陰,藥材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白芍、地黃、黃耆、肉桂、姜、棗。人參養榮湯,藥材有酒白芍、人參、當歸、黃耆、白朮、陳皮、肉桂、炙草、五味子、熟地、防風、遠志、姜、棗。

橘皮湯,〔虛損〕橘皮(三錢),竹茹,甘草(各一錢),人參(五分),姜(三),棗(二)

人參竹葉湯,〔又〕石膏,麥冬(各二錢),半夏(一錢),炙甘草,人參(各五分),竹葉(七片),粳米(一撮),姜(三片)

淡竹茹湯,〔又〕麥冬,小麥(各二錢),半夏(錢半),白茯苓,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竹茹(一錢二分),姜(三),棗(二)

白話文:

橘皮湯是用來治療虛損的,藥方包括橘皮三錢、竹茹、甘草各一錢、人參五分、生薑三片、大棗兩枚。人參竹葉湯也是針對虛損的,另外還加了石膏、麥冬各二錢、半夏一錢、炙甘草、人參各五分、竹葉七片、粳米少許、生薑三片。淡竹茹湯則包括麥冬、小麥各二錢、半夏一錢半、白茯苓、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竹茹一錢二分、生薑三片、大棗兩枚。

既濟湯,〔又〕竹葉,人參,麥冬,半夏,甘草,生薑,粳米,附子

此即竹葉石膏湯去石膏加附子。

竹葉石膏湯,〔又〕竹葉,石膏,人參,麥冬,半夏,生甘草,生薑,粳米

陰虛生內熱湯,〔又〕川芎,當歸,蒼朮,陳皮(各八分),白朮,麥冬,沙參(各七分),白芍,花粉(各六分),元參(五分),黃柏(三分),甘草(二分),姜(三片),久服去川芎,冬月加補骨脂。

白話文:

既濟湯是用竹葉、人參、麥冬、半夏、甘草、生薑、粳米和附子組成,也就是竹葉石膏湯去掉了石膏,加入了附子。竹葉石膏湯則是用竹葉、石膏、人參、麥冬、半夏、生甘草、生薑、粳米組成。陰虛生內熱湯則是用川芎、當歸、蒼朮、陳皮、白朮、麥冬、沙參、白芍、花粉、元參、黃柏、甘草和薑組成,長期服用可以去掉川芎,冬天可以加補骨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