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5)

1. 諸疸源流(黃胖)

諸疸,脾濕病電。疸有五,曰黃疸,曰谷疸,曰酒疸,曰女勞疸,曰黃汗,其名各別。仲景謂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其故何也?蓋疽病既成,則由淺而深,當速治,曰十八日者,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若其病延至十五日,又加三日,則一氣有餘,雖未滿四候,而愈則竟愈,故曰為期,過此則根漸深而難撥。

曰治之十日以瘥者,言至十日外必宜瘥,倘不瘥而反劇,必不若初治之可取效,而為難治矣,此仲景言諸疸之期也。古人謂黃疸之為病,如罨曲罨醬,濕熱鬱蒸變色,大抵濕勝則所蒸之色若熏黃黑晦,熱勝則所蒸之色若橘黃鮮亮,最宜分別。而熏黃黑晦一症,若兼一身盡疼,乃是濕病,非疸,當從濕治(宜除濕羌活湯、茯苓滲濕湯)。疸則身未有疼者。

白話文:

各種黃疸和脾濕病,其中黃疸有五種類型,分別是黃疸、谷疸、酒疸、女勞疸、以及黃汗,每種都有不同的名稱。張仲景提到應在十八天內完成治療,一般在治療十天後病情會痊癒,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病情反而加重,那麼治療起來就會變得困難。這是因為,當黃疸等疾病形成後,病情會由輕微逐漸加重,所以應該及時治療。十八天的意思是,五天為一個階段,三個階段組成一個氣候週期,如果病情持續到第十五天再加三天,那麼這個氣候週期就已經過了一大半,雖然還沒有滿足四個階段,但如果病情得到控制,那麼就一定可以痊癒,因此稱為「期」。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病情會逐漸深入,治療起來就會變得困難。

在治療上,張仲景指出,在治療十天後病情應當痊癒。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病情反而加重,那麼這種情況下治療的效果不會像剛開始那樣好,因此治療起來就會變得困難。這就是張仲景對各種黃疸的治療期限的說明。古人在談論黃疸時,認為黃疸是由於濕熱蒸騰而導致顏色變化,大體上來說,濕氣過重時,蒸發的顏色會呈現燻黃或暗沈,熱氣過重時,蒸發的顏色會呈現鮮亮的橘黃色,這點最值得區分。而燻黃或暗沈的症狀,如果伴有全身疼痛,那麼這可能是一種濕病,而不是黃疸,應該用去除濕氣的方法進行治療(如使用除濕羌活湯、茯苓滲濕湯)。而真正的黃疸,全身並不會感到疼痛。

試即五疸形症治法詳言之:如遍身面目悉黃,寒熱,食即飢,黃疸也。經言目黃者曰黃疸,以目為宗脈所聚,諸經之熱上熏於目,故目黃,可稔知為黃疸也(宜茵陳五苓散連服,以小便清為度)。若無汗則汗之(宜桂枝黃耆湯)。腹滿,小便澀,出汗,則斟酌下之(宜酌用硝黃湯)。

腹滿欲吐,但以雞翎探吐之,嘔則止之(宜小半夏湯)。如食已頭眩,寒熱,心中怫鬱不安,久則身黃,谷疸也。因飢飽所致,亦名胃疸,以胃氣蒸沖得之。經曰:已食如飢者,胃疸是也(宜茵陳湯)。如身目黃,腹如水狀,心中懊憹,不食,時欲吐,足脛滿,小便黃赤,面黃而有赤斑,酒疸也,因酒後胃熱,醉臥當風,水濕得之(宜梔子大黃湯、加味柴胡湯)。若但心滿不食,尿赤,則不用前劑(宜當歸白朮湯)。

白話文:

五疸形症治法詳言之:

黃疸:

若全身和臉部都呈現黃色,伴隨寒熱、吃飽就餓,這就是黃疸。經書記載,眼睛發黃稱為黃疸,因為眼睛是宗脈匯聚的地方,各經脈的熱氣上熏到眼睛,所以眼睛才會黃,由此可知是黃疸無誤。

治療:

應服用茵陳五苓散,連續服用,直到小便清澈為止。若無汗,則需發汗,可服用桂枝黃耆湯。若腹部脹滿、小便澀、出汗,則需斟酌使用硝黃湯瀉下。

谷疸:

若吃飯後頭昏眼花、寒熱、心中煩悶不安,時間久了就全身發黃,這就是谷疸。這是因為飢飽不節導致,也稱為胃疸,是胃氣蒸騰上衝所致。經書記載:「吃飽了還覺得餓」,就是胃疸。

治療:

應服用茵陳湯。

酒疸:

若身體和眼睛發黃、腹部像水一樣脹滿、心中煩躁、食慾不振、經常想吐、腳脛腫脹、小便黃赤、臉黃且有紅斑,這就是酒疸。這是因為喝酒後胃熱,醉臥當風,受寒濕之氣侵襲導致。

治療:

應服用梔子大黃湯或加味柴胡湯。若只是心滿不食、尿赤,則不用上述兩種藥方,應服用當歸白朮湯。

或變成腹脹,漸至面足腫及身,急須培土(宜藿香扶脾飲)。如薄幕發熱惡寒,額黑,微汗,手足熱,腹脹如水,小腹滿急,大便時溏,女勞疸也,實非水濕,因房事後醉飽而成。經所云溺黃赤安臥者黃疸,《正理論》謂得之女勞者是也(宜加味四君子湯)。若兼小便不利,解之(宜滑石散)。

兼身目黃赤,小便不利,清理之(宜腎著湯)。如不渴,汗出同梔子水染衣,黃汗也,因脾熱汗出,用水澡浴,水入毛孔而成(宜黃耆湯)。以上五疸之異,所可分按者也。然而五疸之中,惟酒疸變症最多,蓋以酒者,大熱大毒,滲入百脈,不止發黃而已,溢於皮膚,為黑為腫,流於清氣道中,則脹,或成鼻癰,種種不同也(黑疸詳在後)。

白話文:

有的人會出現腹部脹滿,逐漸發展成面部、腳部腫脹,甚至全身浮腫,這時需要緊急補脾土之氣(建議服用藿香扶脾飲)。如果出現像薄紗覆蓋般的發熱、畏寒,額頭發黑,輕微出汗,手腳發熱,腹部脹滿像水一樣,小腹滿脹且緊繃,大便時而稀溏,這就屬於女勞疸,其實並不是水濕造成的,而是由於房事後飲酒過量,吃得過飽引起的。經書上記載,小便呈黃色或赤色,且病人安卧不思飲食,就屬於黃疸,《正理論》也說這種由女勞引起的黃疸就是這樣(建議服用加味四君子湯)。如果伴隨小便不順暢,則需要通利小便(建議服用滑石散)。

如果身體和眼睛都泛黃,小便不順暢,就需要清理身體(建議服用腎著湯)。如果病人沒有口渴,但出汗卻像用梔子水染過的衣服一樣,呈現黃色,這就屬於黃汗,原因是脾胃熱而導致汗出,用清水洗澡時,水進入毛孔就形成了黃汗(建議服用黃耆湯)。以上五種疸的症狀,可以根據不同的表現,分別對症下藥。然而,五種疸中,酒疸的變症最多,這是因為酒性大熱大毒,容易滲入全身經絡,不僅會引起發黃,還會溢出皮膚表面,造成皮膚發黑、腫脹,流入清氣道中就會造成脹滿,甚至形成鼻癰,變化多端(黑疸的詳細內容會在後面講述)。

其餘又有陰黃,乃傷寒兼症,四肢重,自汗,背寒身冷,心下痞硬瀉利,小便白,脈緊細空虛,此由寒涼過度,變陽為陰,或太陽太陰司天之歲寒濕太過,亦變此症(宜茵陳四逆湯)。又有虛黃,口淡,怔忡,寒熱,溲白,耳鳴,腳軟,怠惰無力,凡郁不得志人,多生此症(宜人參養榮湯),又有風黃,身不黃,獨目黃,其人肥,風不外泄故也(宜青龍散)。

又有瘀血發黃,身熱,小便自利,大便反黑,脈芤而澀,常用藥下盡黑物為度(宜桃仁承氣湯)。又有天行疫癘,以致發黃者,俗謂之瘟黃,殺人最急(宜茵陳瀉黃湯、濟生茵陳湯)。五疸之外,又有可歷舉者如此。大約疸症渴者難治,不渴者易治。治之之法,上半身宜發汗,下半身宜利小便,切不可輕下,惟有食積當用消導(宜茵陳湯)。余則以利水除濕,清熱養胃為主。

白話文:

黃疸的類型及治療

除了上述的黃疸類型之外,還有以下幾種:

  • 陰黃: 這是傷寒的併發症,患者會出現四肢沉重、自汗、背寒身冷、心下痞硬、腹瀉、小便白、脈象緊細空虛等症狀。這主要是由於寒涼過度,導致陽氣轉化為陰氣,或是由於太陽和太陰主宰的天氣寒濕過重,而導致這種病症。建議服用茵陳四逆湯治療。

  • 虛黃: 患者會出現口淡、心悸、寒熱、小便白、耳鳴、腳軟、無力等症狀。這種黃疸大多發生在郁悶不舒的人身上。建議服用人參養榮湯治療。

  • 風黃: 患者雖然身體沒有泛黃,但單眼會發黃,且身體肥胖。這是因為體內風氣無法外泄所致。建議服用青龍散治療。

  • 瘀血發黃: 患者會出現發熱、小便自利、大便發黑、脈象虛弱且澀等症狀。建議服用桃仁承氣湯治療,服用藥物直到排泄出黑色物質為止。

  • 瘟黃: 這是由於流行性傳染病導致的黃疸,俗稱瘟黃,病情發展迅速,容易致死。建議服用茵陳瀉黃湯濟生茵陳湯治療。

除了上述五種黃疸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類型,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黃疸的治療原則

總的來說,黃疸患者如果口渴則難治,如果沒有口渴則容易治癒。治療方法要根據病情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 上半身的黃疸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
  • 下半身的黃疸宜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療;
  • 忌諱輕易使用瀉下藥物;
  • 只有食積引起的黃疸才可以用消導藥物治療,建議服用茵陳湯

其他情況則以利水除濕、清熱養胃為主。

(總治諸疸,宜化疸湯、茯苓澤瀉湯)。故丹溪以為五疸不必細分,但以濕熱概之也。夫丹溪之言雖若太簡,其實五疸之因,不外飲食勞役,有傷脾土,不能運化脾土虛甚,濕熱內郁,久而不泄,流入皮膚,於周身,故色若塗金,溺若薑黃耳,則是不可不辨者。諸疸之症,而治之有要者,丹溪之言極為真切也。

特治之之時,既概以濕熱,復能察各症之由,加藥以瘳之,更為對症無誤耳。至於治疸之藥,不宜多用寒涼,必君以滲泄,佐以甘平,斯濕可除,熱易解。若太寒涼,重傷脾土,恐變為腹脹,此防於未然者也。若既成腹脹者,治法必須疏導濕熱於大小二便之中。總之,新起之症,惟通用化疸、滲濕二湯,及久病則宜補益(宜參朮健脾湯,色疸久,加黃耆、扁豆子)。若疸病久而口淡咽乾,發熱微寒,或雜見虛症,赤白濁,又當參酌治之(宜當歸秦艽散)。

白話文:

總治各種黃疸,宜用化疸湯、茯苓澤瀉湯。

因此丹溪認為五種黃疸不必細分,只要以濕熱概括即可。雖然丹溪的說法看似過於簡略,但其實五種黃疸的病因,無非是飲食勞累,損傷脾土,導致脾土虛弱,無法運化,濕熱內郁,長期不泄,流入皮膚,遍布全身,所以患者的皮膚呈現金黃色,小便像薑黃一樣。這一點不可不辨別。各種黃疸的症狀,治療上有所不同,丹溪的說法非常真切。

針對不同症狀治療時,既要概括地認為是濕熱,又要觀察各個症狀的病因,加入相應的藥物治療,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關於治療黃疸的藥物,不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必須以滲泄之藥為主,佐以甘平之藥,這樣才能祛濕解熱。如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會嚴重損傷脾土,可能導致腹脹,這是需要防患於未然的。如果已經形成腹脹,治療方法必須疏導濕熱,從大小便排出。總之,新發生的黃疸,只用化疸湯、滲濕湯即可,久病則宜補益(宜用參朮健脾湯)。黃疸病久,皮膚呈黃色,加黃耆、扁豆子。如果黃疸病久,口淡咽乾,發熱微寒,或伴有虛症,小便混濁,又應參照其他方法治療(宜用當歸秦艽散)。

久而虛,必溫補(宜人參養榮湯,或四君子湯下金匱腎氣丸)。若素虛弱,避滲泄而過滋補,以致濕熱增甚,又不在久病調補之例。而亦有服對症藥不效,耳目皆黃,食不消者,是胃中有干糞也,宜飲熬豬油,量人氣稟或一杯,或半杯。日三次,以燥糞下為度即。

夫諸黃之為病,其源流症治,亦既詳言之矣。若夫黑疸,為症尤重,故特表而出之。大約黑疸專由女勞,亦兼由於酒,惟此二者有以致之。其他疸病,雖有變症,必不致黑。試舉仲景之言以證之。《金匱》曰: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幕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

白話文:

長期虛弱,需要溫補,可以服用人參養榮湯,或者四君子湯加上金匱腎氣丸。如果本身虛弱,卻過度滋補,容易導致濕熱加重,這就不屬於久病調補的範疇了。有些人服用對症藥物沒有效果,還出現耳目發黃、食慾不振的情況,這是因為胃中有宿便,應該喝豬油熬製的湯,依個人體質喝一杯或半杯,一天喝三次,直到宿便排出為止。

所有黃疸病的病因、病症和治療方法,前面已經詳細說明了。而黑疸的病症尤其嚴重,因此要特別說明。黑疸通常是由於女性勞累引起,也可能和飲酒有關,這兩種因素可以導致黑疸。其他黃疸病,即使有變化,也不可能變成黑疸。我們可以參考仲景的說法來證明這一點。《金匱》中記載:額頭發黑,微微出汗,手腳發熱,稍微吹風就發病,膀胱急迫,小便自利,這就是女勞疸。

腹如水狀,不治。蓋言黃,雖必由傷脾,而致傷之原,有因腎者,額為心部,黑為水色,腎邪重則水勝火,而黑見於額也。手勞宮屬心,足湧泉屬腎,水火不相濟,故熱。又以幕交於酉,酉主腎,因原有虛熱,衛氣並之,即發於手足而熱也。膀胱為腎腑,臟虛則腑急,然雖急而非熱流膀胱之比,故小便仍利也。

迨至腹如水狀,則脾精不守,先後天俱絕矣,其可治乎,此女勞之所以成黑疸也,又曰: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消礬散主之。

白話文:

當腹部像水一樣腫脹時,就無法治療了。雖然黃疸症狀必定是由於脾臟受損引起的,但造成損傷的根源,也有可能是腎臟。額頭屬於心臟的部位,黑色代表水,腎臟邪氣過重,就會水氣勝過火氣,導致額頭出現黑色。手掌勞宮穴屬於心臟,腳底湧泉穴屬於腎臟,水火不相容,所以會發熱。又因為傍晚時分與酉時相交,酉時主掌腎臟,由於原本就存在虛熱,衛氣也受到影響,就會導致手腳發熱。膀胱是腎臟的腑臟,臟器虛弱就會導致腑臟緊縮,雖然緊縮但不是熱氣流入膀胱造成的,所以小便仍然順暢。

當腹部像水一樣腫脹時,脾臟的精氣無法守住,先天後天都已斷絕,還能治療嗎?這就是女子勞損導致黑疸的原因。又說:如果黃疸患者在下午時分發熱,卻反倒怕冷,這就是女子勞損引起的。膀胱和小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發黑,腳底發熱,就會導致黑疸,腹部像水一樣腫脹,大便必定會是黑色的,有時還會稀溏,這是女子勞損的疾病,並不是水腫。腹部脹滿難以治療,可以服用消礬散來治療。

仲景為立方,因詳辨女勞疸症,其初亦未遽即黃,故如日晡發熱,反惡寒,少腹滿,身盡黃等症,皆與他疸病相類,惟額黑、足熱、膀胱急、小便利,為女勞所獨,以正愈虧而邪愈肆,故曰因作黑疸。蓋至是而腎邪遍於周身,不獨額上見黑,而周身漸黑,且腎邪遍於腸胃,不獨周身黑,而大便亦黑。腹脹如水狀者,水肆則土敗。

時溏泄者,土敗則不堅。然曰似水,則非真水,故曰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至於腹滿,則土之敗己極,腎邪益不能制,而何可治乎。然則黑疸之為病,固自有由,而黑疸之云黑,所以專屬女勞之傷腎者言也(宜沈氏黑疸方)。其又曰: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齏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者,以酒疸始亦本黃。

白話文:

張仲景在制定方劑時,詳細分析了女性勞損導致的黃疸病。起初,病症不一定馬上出現黃色,就像下午發燒,反而怕冷,小腹脹滿,全身發黃等等,都和一般的黃疸病相似。但是,只有女性勞損才會出現額頭發黑、腳熱、膀胱急迫、小便頻繁這些特徵,這是因為正氣越來越虛弱,邪氣越來越盛,所以稱為「因作黑疸」。到了這個階段,腎臟的邪氣已經遍布全身,不僅額頭發黑,而且全身逐漸變黑;同時,腎臟的邪氣也遍布腸胃,不僅全身發黑,而且大便也變黑。肚子脹得像水一樣,是因為水氣盛而導致脾土受損,經常拉肚子也是因為脾土受損而無法固攝。雖然說像水一樣,但並不是真的水,因此說這是女性勞損的病,不是水腫。肚子脹滿是因為脾土已經極度受損,腎臟的邪氣更加無法控制,這樣還能治好嗎?所以說,黑疸這種病症確實有其成因,而且黑疸之所以稱為黑,正是因為它專指女性勞損導致腎臟受損。此外,還提到酒疸,如果長期瀉下,就會變成黑疸,眼睛青面黑,心裡像是吃蒜泥一樣,大便呈黑色,皮膚和指甲失去知覺,脈象浮弱,雖然顏色偏黑帶微黃,但因為酒疸一開始也是黃色,所以懂得的人就知道這是酒疸轉成的黑疸。

或因誤下,則陽明病邪從支別入少陽,故積淅而腎傷,腎傷,故亦從腎色而變為疸也,惟其然,肝腎同原,故肝亦病而目青,腎氣上乘而面黑。且腎邪乘土,故大便俱黑。土傷則痹,故皮膚不仁腎邪盛而正氣虛,故脈浮弱。似此種種,竟問女勞之疸,何以辨其為酒疸?不知腎元雖病,而其實酒熱未除,故心中如啖蒜齏,皆酒積之為味也。雖誤下傷腎而黑。

然實因酒而脈終浮,故黑色中猶帶微黃,不如女勞疸之純黑也。然則酒疸之黑,雖亦由傷腎,而要與女勞有別矣(宜沈氏黑疸方)。余故曰:黑疸專由女勞,兼由於酒,曰專曰兼,其亦可知矣。雖然,疸至於黑,危險極矣,雖立治之之法,亦未必盡效,毋徒咎醫之不良也。

白話文:

可能是因為誤服藥物,導致陽明經的病邪侵入少陽經,所以出現積滯和腎臟受損的症狀。腎臟受損,就會導致黃疸的顏色變化,而呈現黑色。因為肝腎同源,所以肝臟也會受到影響,導致眼白發青。腎氣上逆,則臉色發黑。另外,腎邪侵入脾土,所以大便也呈黑色。脾土受損,就會導致痺症,所以皮膚失去知覺。腎邪盛而正氣虛,所以脈象浮弱。如此種種症狀,看起來很像是女勞黃疸,但如何分辨它是酒黃疸呢?因為雖然腎臟受損,但其實酒熱尚未清除,所以心中有如吃蒜醬般辛辣的味道,都是酒積所致。雖然誤服藥物傷了腎臟導致黑色,但實際上是因為飲酒,所以脈象依然浮,黑色中仍帶微黃,不像女勞黃疸的純黑色。因此,酒黃疸的黑色雖然也因腎臟受損,但與女勞黃疸還是有差別(適合使用沈氏黑疸方)。所以我說:黑疸專屬於女勞,也有可能是因為飲酒,說專說兼,其分別也就可以理解了。然而,黃疸發展到黑色,非常危險,即使馬上治療,也未必能完全奏效,不要只責怪醫生的不善。

【脈法】《脈訣》曰:五疸實熱,脈必洪數,其或微澀,悉屬虛弱。《直指》曰:疸脈緩大者順,弦急而堅者逆。

【諸疸原由症治】仲景曰: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心黃,瘀熱以行。《入門》曰:經云濕熱相交,民病癉,癉即黃疸,陽而無陰也。又曰:諸發黃,皆小便不利,惟瘀血發黃,小便自利。蓋熱結下焦,則熱傷下焦而小便不利,血結下焦,則熱但耗血而不耗津液,故小便自利也。

海藏曰:凡病,當汗而不汗,當利小便而不利,皆生黃。蓋脾主肌肉,四肢寒濕,與內熱相合故也。《正傳》曰:五疸同是濕熱,終無寒熱之異。仲景曰: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丹溪曰:凡時行感冒,及伏暑未解,宿食未消,皆能發黃。時行疫癘,亦能發黃,人最急。

白話文:

【脈法】

  • 《脈訣》說:五疸(黃疸)實熱,脈象必定洪數,如果脈象略微澀滞,則屬於虛弱。
  • 《直指》說:黃疸的脈象,緩慢而有力者為順,弦緊而硬者為逆。

【諸疸原由症治】

  • 張仲景說: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四肢感到煩躁,脾色發黃,瘀熱在體內流動。

  • 《入門》說:經書上說濕熱交雜,就會得癉病,癉就是黃疸,是陽氣盛而陰氣不足。又說:各種發黃的病症,都會小便不利,只有瘀血導致的發黃,小便會暢通。這是因為熱結在下焦,熱氣傷了下焦導致小便不利,血結在下焦,則熱氣只消耗血液,不消耗津液,所以小便暢通。

  • 海藏說:凡是生病,應該出汗卻不出汗,應該利尿卻不利尿,都會導致發黃。這是因為脾主肌肉,四肢寒濕,與內熱結合造成的。

  • 《正傳》說:五疸都是濕熱引起的,並沒有寒熱之分。

  • 張仲景說:脈象沉伏,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必定會發黃。

  • 丹溪說:凡是時行感冒,以及伏暑未解,宿食未消,都能導致發黃。時行瘟疫,也能導致發黃,這情況最為危急。

【脈象】

  • 古籍《脈訣》記載,五種黃疸若屬於實熱,脈象會很強勁且快速。若脈象稍微澀滞,則代表身體虛弱。
  • 另一古籍《直指》則提到,黃疸患者的脈象,緩慢且有力表示病情順利,而弦緊且硬則代表病情逆轉。

【黃疸病因與治療】

  • 張仲景認為,如果寸口脈浮而緩,可能是風邪或痹症,但不是中風。患者會有四肢煩躁、脾色發黃的症狀,是瘀熱在體內流動所致。

  • 古籍《入門》指出,濕熱交雜會導致癉病,也就是黃疸。黃疸屬於陽氣過盛、陰氣不足。此外,所有發黃的病症幾乎都會出現小便不利的情況,只有瘀血導致的發黃,小便會正常。這是因為熱氣積聚在下焦,損傷了泌尿系統,導致小便不利;而血瘀在下焦,只消耗血液,沒有消耗津液,因此小便暢通。

  • 海藏認為,如果身體應該出汗卻不出汗,應該利尿卻不利尿,都容易導致黃疸。這是因為脾臟主司肌肉,四肢寒濕與內熱結合而造成的。

  • 古籍《正傳》說明,五種黃疸都是濕熱引起的,並無寒熱之分。

  • 張仲景指出,如果脈象沉伏,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則很可能發黃。

  • 丹溪則認為,時行感冒、伏暑未解、宿食未消都能引發黃疸。時行瘟疫也會導致黃疸,這種情況最為危急。

又曰:黃疸因食積者,下其食積,其餘但利小便為先,小便利,黃自退。《千金方》曰:傷寒病遇太陽太陰司天,若下之太過,往往變成陰黃。寒水太過,土氣不及,往往變成此疾。繆仲淳曰:凡黃有數種,傷酒黃,誤食鼠糞亦作黃。因勞發黃,多痰涕,目有山楂,益憔悴或面赤噁心者是也,用秦艽五錢,酒半升浸,絞取汁,空腹服,或利便止,就中飲酒人易治,屢用得效。又法,黃疸、谷疸,用龍膽苦參丸,酒疸用茵陳蒿酒、豬項肉丸。

白話文:

又說:如果黃疸是由於食積引起,應先消除食積,其他的只須先利尿,如果小便順暢,黃疸自然會消退。《千金方》提到:傷寒病遇到太陽和太陰司天的情況,如果過度使用下藥,常常會轉變為陰黃。如果寒水過盛,土氣不足,常常會導致這種疾病。繆仲淳指出:黃疸有幾種類型,包括傷酒黃、誤食鼠糞所引起的黃疸,因勞累導致的黃疸,伴有大量痰涕,眼睛有如山楂狀,讓人看起來憔悴或面色紅腫、噁心等症狀。使用秦艽五錢,加入半升酒浸泡,絞取汁液,在空腹時服用,或者在利尿後停止。對於經常飲酒的人來說,這種治療方法較容易施行,多次使用都能獲得效果。另外的方法是,對於黃疸、谷疸,可以使用龍膽苦參丸;對於酒疸,則可以使用茵陳蒿酒和豬項肉丸。

甚至心下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飲酒發赤黑黃斑者,由大醉當風,入水所致,用黃耆散。女勞疸,因大熱大勞,交接後入水所致。身目俱黃,發熱惡寒,小腹滿急,小便難,用二石散。其氣短聲沉者,用月經灰酒。其體重不眠,眼赤如朱,心下塊起若瘕者,十死一生之症,宜烙舌下,灸心俞、關元二七壯,以婦人內衣燒灰,酒服二錢。時行黃疸,用小麥湯。

走精黃疸,多睡,舌紫甚,面裂,若爪甲黑者,多死,用豉五錢,牛脂一兩煎過,棉裹烙舌,去黑皮一重,濃煎豉湯飲之。急黃欲死,用雄雀糞湯化服之,立蘇。癇黃如金,好眠吐涎,用白鮮皮湯。婦人黃疸,經水不調,因房事觸犯所致,用蠟礬丸。

白話文:

  1. 如果出現心煩意亂,腳脛腫脹,小便黃色,喝酒後臉上出現紅黑黃色斑點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大醉後迎風或涉水所導致的,可以使用黃耆散來治療。

  2. 女勞疸症狀,通常是由於大熱或大勞累後,房事後再涉水所引起的。如果出現全身及眼睛發黃,伴有發熱和畏寒,小腹脹痛,小便困難的症狀,可以使用二石散來治療。

  3. 如果呼吸急促,聲音低沈,這時候可以使用月經灰與酒混合來治療。

  4. 如果出現體重增加,夜間失眠,眼睛紅得像硃砂一樣,心口處有硬塊或像瘤子一樣的症狀,這是極為嚴重的疾病,需要在舌頭下施以烙治,然後在心俞和關元穴各灸27壯,再將婦人的內衣燒成灰,用酒送服。如果是流行性黃疸,則可以使用小麥湯來治療。

  5. 走精黃疸症狀,如果經常睡覺,舌頭顏色很深,臉部有裂紋,或者指甲變黑,預示著可能有生命危險,可以使用五錢的豆豉和一兩的牛油煎製後,用棉花包裹烙治舌頭,去除黑色皮膚,再濃縮煎煮豆豉湯來飲用。

  6. 急黃症狀,即隨時有生命危險的情況,可以使用雄雀糞湯來化服,可以立刻使人恢復。

  7. 癇黃症狀如金,喜歡睡眠且常吐出涎沫,可以使用白鮮皮湯來治療。

  8. 女性黃疸症狀,如果經血不調,這是因為房事觸犯所導致的,可以使用蠟礬丸來治療。

徐忠可曰:仲景言黃疸初時由風,兼挾寒濕,後則變熱,然其立方,雖有谷疸(茵陳蒿湯主之)、女勞疸(消礬散主之)、酒疸(梔子大黃湯主之)、正黃疸(發汗,桂枝加黃耆,穀氣實,豬膏發煎;兩解表裡,茵陳五苓散;有里無表,大黃消石湯;真寒假熱,小半夏湯;無表裡而虛,小建中湯)之別,未常專於治風,專於治寒,專於治濕,惟清熱開鬱。

白話文:

徐忠可說:仲景說黃疸初期是由風邪引起,並兼夾寒濕,後期則轉為熱邪,但是他的方劑,雖然有谷疸(茵陳蒿湯主治)、女勞疸(消礬散主治)、酒疸(梔子大黃湯主治)、正黃疸(發汗,桂枝加黃耆,穀氣實,豬膏發煎;兩解表裡,茵陳五苓散;有里無表,大黃消石湯;真寒假熱,小半夏湯;無表裡而虛,小建中湯)等不同的區分,卻沒有專門治療風邪、專門治療寒邪、專門治療濕邪,而是以清熱開鬱為主。

而為肺為胃,為脾為腎,分因用藥,絕不兼補,豈非治黃疸法以清熱開鬱為主,雖亦有汗下之說,而破氣與溫補,大汗及大下,皆非所宜乎。

黃胖,宿病也。與黃疸暴病不同,蓋黃疸眼目皆黃,無腫狀,黃胖多腫.色黃中帶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雖病根都發於脾,然黃疸則由脾經濕熱蒸鬱而成,黃胖則濕熱未甚,多蟲與食積所致,必吐黃水,毛髮皆直,或好食生米、茶葉、土炭之類(宜四寶丹)。有食積用消食之劑(宜神麯、紅曲、山楂、穀芽、麥芽、菔子)。針砂消食平肝,其功最速,不可缺,又須帶健脾去濕熱之品治之,無不愈者(宜二朮、茯苓、澤瀉)。力役人勞苦受傷,亦成黃胖病,俗名脫力黃,好食易飢,怠惰無力(宜沈氏雙砂丸),此又在蟲食黃病之外者。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的是中醫治療黃疸和黃胖的觀點。

第一段:

  • “而為肺為胃,為脾為腎,分因用藥,絕不兼補”: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體的肺、胃、脾、腎等臟器各司其職,在治療疾病時,要根據病因針對不同臟器用藥,不能盲目地同時補益所有臟器。
  • “豈非治黃疸法以清熱開鬱為主,雖亦有汗下之說,而破氣與溫補,大汗及大下,皆非所宜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治療黃疸的原則主要是清熱開鬱,雖然也有用汗下法,但是破氣、溫補、大汗和大下等方法都不適合。

第二段:

  • “黃胖,宿病也。與黃疸暴病不同,蓋黃疸眼目皆黃,無腫狀,黃胖多腫.色黃中帶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黃胖是一種慢性病,與急性黃疸不同。黃疸患者的全身皮膚和眼白都呈黃色,沒有腫脹,而黃胖患者則多有腫脹,顏色呈黃中帶白,眼白沒有變黃,精神萎靡。
  • “雖病根都發於脾,然黃疸則由脾經濕熱蒸鬱而成,黃胖則濕熱未甚,多蟲與食積所致,必吐黃水,毛髮皆直,或好食生米、茶葉、土炭之類(宜四寶丹)。”:黃疸和黃胖都與脾臟有關,但黃疸是由於脾經濕熱蒸鬱而引起的,而黃胖則多是由於脾胃積滯、蟲積等導致。黃胖患者經常會吐黃水,毛髮豎立,喜歡吃生米、茶葉、土炭等食物。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服用四寶丹來治療。
  • “有食積用消食之劑(宜神麯、紅曲、山楂、穀芽、麥芽、菔子)。針砂消食平肝,其功最速,不可缺,又須帶健脾去濕熱之品治之,無不愈者(宜二朮、茯苓、澤瀉)。”:如果黃胖患者有食積,可以用神麴、紅曲、山楂、穀芽、麥芽、菔子等消食藥物。針砂消食平肝,效果最快,不可缺少。同時也要配合健脾去濕熱的藥物,如二朮、茯苓、澤瀉等,就能有效治癒黃胖。
  • “力役人勞苦受傷,亦成黃胖病,俗名脫力黃,好食易飢,怠惰無力(宜沈氏雙砂丸),此又在蟲食黃病之外者。”:勞動強度大的人,容易因為勞累受傷而導致黃胖,俗稱脫力黃。這種患者容易感到飢餓,並且懶散無力。可以用沈氏雙砂丸來治療。這種情況與蟲積導致的黃胖有所不同。

總之,這段文字闡述了黃疸和黃胖的病因、症狀和治療方法,強調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以及針對不同病因選擇相應藥物的重要性。

【黃胖症治】《得效》曰:食勞疳黃,一名黃胖。夫黃疸者,暴病也,故仲景以十八日為期,食勞黃者,久病也,至有久而終不愈者。《正傳》曰:綠礬丸、褪金丸二方,治黃胖病最捷。繆仲淳曰:脾病黃腫者,用青礬四兩煅成赤珠子,當歸四兩酒醉浸七日焙,百草霜三兩,為末,以浸藥酒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水下,一月後黃去,立效。

又脾勞黃病,針砂四兩醋淬七次,乾漆燒存性二錢,香附三錢,平胃散五錢,為末,蒸餅丸,湯下。又好食茶葉面黃者,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為度。《入門》曰:黃病愛吃茶葉者,用蒼朮、白朮各三兩,石膏、白芍、黃芩、南星、陳皮各一兩,薄荷七錢,砂糖煮神麯糊丸,空心,砂糖水吞下五七十丸。

白話文:

【黃疸治療法】《得效》中提到:因過度飲食導致的疳黃,也被稱為黃胖。黃疸通常是一種急症,所以張仲景認為它會在十八天內得到控制。然而,長期飲食過度導致的黃疸則是慢性病,有可能長期無法痊癒。《正傳》中推薦使用綠礬丸和褪金丸來治療黃胖病,效果非常迅速。繆仲淳指出:如果脾臟疾病導致黃腫,可以使用四兩青礬煅成赤珠子,四兩當歸酒浸泡七天後再烘烤,加上三兩百草霜,研磨成粉,然後用浸泡的藥酒製成糊狀丸子,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用水溫服,一個月後黃疸就會消失,效果顯著。

對於脾勞黃病,可以使用四兩針砂,醋浸泡七次,再加上二錢乾漆(燒後保留其性質),三錢香附,五錢平胃散,研磨成粉,用蒸熟的餅乾做丸子,用水服用。另外,如果喜歡食用茶葉且面黃的人,可以每天食用七枚榧子,直到病情痊癒為止。《入門》中還提到:愛吃茶葉的黃病患者,可以使用三兩蒼朮、白朮,石膏、白芍、黃芩、南星、陳皮各一兩,七錢薄荷,與砂糖一起煮神麯,製成糊狀丸子,空腹時服用,並用水加砂糖送下五十到七十顆丸子。

又黃病吃生米者,用白朮一錢半,蒼朮一錢三分,白芍、陳皮、神麯、麥芽、山楂、茯苓、石膏各一錢,厚朴七分,藿香五分,甘草三分,砂糖末一匙沖服。

白話文:

對於患有黃疸且食用生米的人,可以使用以下藥方:取白朮一錢半,蒼朮一錢三分,白芍、陳皮、神麯、麥芽、山楂、茯苓、石膏各一錢,厚朴七分,藿香五分,甘草三分,再加入一匙砂糖末,將所有材料沖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