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五 (8)
卷十五 (8)
1. 附載倪涵初治痢三方
初起第一方,川連(一錢二分),黃芩,白芍,楂肉(各一錢二分),枳殼,厚朴,檳榔,青皮(各八分),當歸,地榆,甘草(各五分),紅花(酒炒三分),桃仁(一錢去皮尖研如粉),木香(二分),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渣再煎服。
白話文:
初起第一方
川連(一錢二分),黃芩,白芍(各一錢二分),枳殼,厚朴,檳榔,青皮(各八分),當歸,地榆,甘草(各五分),紅花(酒炒三分),桃仁(一錢去皮尖研成粉末),木香(二分)。
取水兩碗,煎煮至一碗,空腹服用,藥渣再煎煮一次服用。
此方不拘紅白噤口,裡急後重,身熱頭痛皆可服。如單白者,去地榆、桃仁,加橘紅四分,木香三分。滯澀甚者,加酒炒大黃二錢,服一二劑,仍去之。若用一劑滯澀已去,不必用第二劑。用大黃於壯盛之人,亦不可拘二錢之數。此方用之於痢起三五日,神效,用之於旬亦效,惟十日半月外,則當加減矣,另詳於左。
加減第二方,川連(酒炒六分生用四分),黃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白芍(酒炒六分生用四分),山楂(一錢),桃仁(六分),當歸(五分),廣橘紅,青皮,檳榔,地榆(各四分),甘草(炙三分生用二分),紅花(三分),木香(二分),煎服法照前。如延至月餘,脾胃弱而虛滑者,法當補理,其方另具於下。
白話文:
第一方
此方不論是紅痢或白痢,以及腹痛里急後重、發熱頭痛等症狀皆可服用。如果單純是白痢,則去除地榆、桃仁,加入橘紅四分,木香三分。如果症狀嚴重,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入酒炒大黃二錢,服用一至兩劑後就去除。如果服用一劑後大便通暢,則不必服用第二劑。使用大黃時,對於身體強壯的人,也不必拘泥於二錢的劑量。
此方適用於痢疾發病三到五天,效果顯著。即使發病十天左右,也依然有效。但如果發病超過十天半月,則需要根據病情的變化進行加減調整,詳見下方第二方。
加減第二方
川連(酒炒六分,生用四分),黃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白芍(酒炒六分,生用四分),山楂一錢,桃仁六分,當歸五分,廣橘紅、青皮、檳榔、地榆各四分,甘草(炙三分,生用二分),紅花三分,木香二分,煎服方法依照前述。
如果延至一個月以上,脾胃虛弱,大便稀薄,則應該補益調理。針對這種情況,另有專門的方劑,詳見下方。
補理第三方,川連,黃芩(各酒炒六分),白芍(酒炒四分),廣皮(六分),白朮(土炒),當歸,人參,炙甘草(各五分),煎服法照前。以上三方,如婦人有孕,去桃仁、紅花、檳榔。以上三方,隨用隨效,其有不效者,必初時服參朮補劑太早,補塞邪氣在內,久而正氣已虛,邪氣益盛,纏延不止,欲補而澀之則助邪,欲清而疏之則愈滑,遂至不可救藥,雖有奇方,無如之何,則初起即投溫補殺之也。
白話文:
補理第三方
川連、黃芩(各用酒炒至六分熟),白芍(用酒炒至四分熟),廣皮(六分熟),白朮(用土炒),當歸、人參、炙甘草(各五分),煎煮方法與之前相同。
以上三方藥,如果婦女懷孕,則需要去掉桃仁、紅花、檳榔。
以上三方藥,需要的時候就可以使用,效果立竿見影。如果有人服用後沒有效果,那可能是最初服用參、朮等補氣藥物過早,導致邪氣被堵塞在體內,久而久之正氣虛弱,邪氣越來越盛,病症持續纏綿不休。想要補氣卻導致氣血瘀滯,反而助長邪氣;想要清熱卻又過於疏泄,導致病情加重,最終導致無法救治。即使有奇方妙藥也無濟於事。所以,疾病剛開始時就應該使用溫補藥物,將邪氣徹底殺滅。
2. 附載繆仲淳治痢諸法及諸藥要品
腹痛宜和(黃連四錢,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半,黃柏一錢,升麻七分,煎服)。
胃弱宜和(前方去黃柏,加人參三錢,橘紅二錢,蓮子四十粒)
裡急宜解(前方加當歸二錢)
後重宜除(前方加枳殼,檳榔各一錢半,木香汁七匙)
白話文:
腹痛宜和
以黃連四錢、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半、黃柏一錢、升麻七分,煎服。
胃弱宜和
取腹痛宜和方,去除黃柏,再加入人參三錢、橘紅二錢、蓮子四十粒。
裡急宜解
取腹痛宜和方,再加入當歸二錢。
後重宜除
取腹痛宜和方,再加入枳殼、檳榔各一錢半,以及木香汁七匙。
腹痛
黃連、白芍、甘草、黃柏、升麻,煎水服用。
胃弱
針對腹痛方的基礎上,去除黃柏,再加入人參、橘紅、蓮子。
裡急
在腹痛方的基礎上,加入當歸。
後重
在腹痛方的基礎上,加入枳殼、檳榔和木香汁。
註解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請勿自行使用。
- 實際用藥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 文中的藥量單位為「錢」,一錢約等於 3.75 克。
- 裡急是指便意頻頻,卻排不出便。
- 後重是指排便後仍有便意,並伴有肛門墜脹感。
提醒
口渴小便赤澀短少或不利宜利(前方加枳殼檳榔,滑石各一錢半)
身重宜除濕(茯苓,澤瀉)
脈弦宜去風(秦艽,防風)
風邪內閉宜汗(麻黃,白芷,葛根)
身冷自汗宜溫(附子,乾薑)
赤多宜清(山楂,紅曲,烏梅)
白話文:
口渴、尿液顏色深紅且量少或排尿不順暢,可加枳殼、檳榔、滑石各一錢半;身體沉重,宜除濕,可加茯苓、澤瀉;脈搏弦緊,宜去風,可加秦艽、防風;風寒閉塞在體內,宜發汗,可加麻黃、白芷、葛根;身體發冷且自汗,宜溫補,可加附子、乾薑;口舌生紅,宜清熱,可加山楂、紅曲、烏梅。
膿血稠黏宜重藥竭之(大黃,芒硝)
白多宜溫(吳茱萸)
鶩溏為利宜溫(木香,肉桂)
噁心飲嘔即噤口痢宜清胃(人參,扁豆,白芍,以綠色升麻六七分佐之)
久痢不止宜斂(人參三錢,茯苓二錢,砂仁一錢五分,肉果煨一錢)
白話文:
如果膿血稠黏,應該用重藥猛攻(大黃、芒硝);如果白帶多,應該用溫熱藥;如果大便稀溏,應該用溫熱藥(木香、肉桂);如果噁心嘔吐,或出現噤口痢,應該清胃(人參、扁豆、白芍,加綠色升麻六七分);如果久痢不止,應該收斂(人參三錢,茯苓二錢,砂仁一錢五分,肉果煨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