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一 臟腑門 (5)
卷一 臟腑門 (5)
1. 治哮方九
陳皮湯,〔表散〕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殼,紫蘇,桔梗,蒼朮,黃芩冬加桂枝。
千金湯,〔總治〕麻黃,桑皮,蘇子,杏仁,白果,黃芩,半夏,甘草,款冬花
白話文:
陳皮湯,主要配方有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殼、紫蘇、桔梗、蒼朮、黃芩和冬加桂枝。
千金湯,適用範圍廣泛,主要配方有麻黃、桑皮、蘇子、杏仁、白果、黃芩、半夏、甘草、款冬花。
清金丹,〔食哮〕蘿蔔子(蒸曬為末一兩),豬牙皂角(燒存性三錢),薑汁糊丸。
水哮方,〔水哮〕芫花,大水上浮萍,米粉,三味搜為粿,清水煮熟,恣意食之。
皂莢丸,〔久哮〕皂莢(去皮子弦蜜丸二錢),明礬,杏仁,白醜頭末(各一錢),紫菀,炙甘草,桑皮,石菖蒲,半夏(各二錢),膽星(一錢半),百部一兩二錢,煎膏丸前藥。
白話文:
[清金丹]
,(治療食哮)白蘿蔔子(蒸曬成粉末,一兩),豬牙皂角(燒成炭,三錢),用薑汁做成糊狀丸藥。
水哮方
,(治療水哮)芫花,浮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米粉,三味藥材混合做成粿,用清水煮熟,隨意食用。
[皂莢丸]
,(治療久哮)皂莢(去皮子弦,製成蜜丸,二錢),明礬,杏仁,白醜頭粉末(各一錢),紫菀,炙甘草,桑皮,石菖蒲,半夏(各二錢),膽星(一錢半),百部一兩二錢,將以上藥材煎成膏狀,做成丸藥服用。
千緡導痰湯,〔風痰哮〕半夏(七個泡切四片),南星,陳皮,赤苓,枳殼(各一錢),皂角,甘草各一寸並蜜炙,加姜五片,煎服。
參蘇溫肺湯,〔內外皆寒〕人參,紫蘇,木香,肉桂,五味子,桑皮,陳皮,半夏,白朮,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姜三片。
越婢加半夏湯,〔寒包熱〕石膏(四錢),麻黃(二錢),半夏(一錢半),甘草(一錢),姜(五片),棗(二枚),
白話文:
風痰哮時,用半夏、南星、陳皮、赤苓、枳殼各一錢,皂角、甘草各一寸,並用蜜炙,再加姜五片,煎服。內外皆寒時,用人參、紫蘇、木香、肉桂、五味子、桑皮、陳皮、半夏、白朮、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姜三片。寒包熱時,用石膏四錢,麻黃二錢,半夏一錢半,甘草一錢,姜五片,棗二枚。
定喘湯,〔除根〕麻黃(八分),杏仁(一錢半),黃芩,半夏,桑皮,蘇子,款冬花,甘草(各一錢),白果(二十一粒去殼炒黃色)
白話文:
這是一道中藥方劑,名為「定喘湯」。用於治療哮喘等症狀。 配方如下:
- 麻黃 8 分 (約 5 克)
- 杏仁 1 塊半 (約 7.5 克)
- 黃芩 1 塊 (約 6 克)
- 半夏 1 塊 (約 6 克)
- 桑皮 1 塗 (約 9 克)
- 蘇子 1 塗 (約 9 克)
- 款冬花 1 塗 (約 9 克)
- 甘草 1 塗 (約 4.5 克)
- 白果 21 粒 (剝掉外層硬殼後炒至金黃色)
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取汁服用即可。
請注意:此處提供的僅是傳統中醫療法,並非現代西醫治療方法。在使用任何中藥或中醫療法治療疾病之前,應先向專業醫生進行諮詢和評估。
2. 治喘方二十四
六味丸,〔總治〕地黃,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
黃連膏,〔喘難坐臥〕川連(四兩),金銀各一錠,水九碗,煎二碗,再用水六碗,煎一碗,再用水二碗,煎半碗,共成膏,入人乳一碗、童便一碗、姜韭拍田螺汁各一碗,薄蜜收,貯瓷器中,漸漸服。
逍遙散,〔火鬱〕當歸,茯苓,白朮,白芍,柴胡,甘草
白話文:
六味丸
主治: 補腎陰、益精血、固精止遺。
藥物: 地黃、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
黃連膏
主治: 喘咳難坐難臥。
藥物: 川連(四兩)、金銀各一錠
製法:
- 水九碗,煎煮至二碗。
- 再加水六碗,煎煮至一碗。
- 再加水二碗,煎煮至半碗,製成膏狀。
- 加入人乳一碗、童便一碗、姜韭拍田螺汁各一碗。
- 以薄蜜收膏,貯存於瓷器中,漸漸服用。
逍遙散
主治: 火鬱症狀,例如煩躁易怒、失眠多夢、口乾舌燥、胸悶心煩。
藥物: 當歸、茯苓、白朮、白芍、柴胡、甘草
桂苓甘術湯,〔水氣〕茯苓(四錢),桂枝,白朮(各三錢),甘草(二錢),
金匱腎氣丸,〔又〕地黃,萸肉,山藥,丹皮,澤瀉,茯苓,附子,肉桂,牛膝,車前子
三拗湯,〔風寒〕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尖),甘草(不炙等分),加姜取汗。
六君子湯,〔勞碌〕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半夏,陳皮
白話文:
桂苓甘術湯用於水氣,由茯苓四錢、桂枝、白朮各三錢、甘草二錢組成。金匱腎氣丸用於腎氣不足,由地黃、萸肉、山藥、丹皮、澤瀉、茯苓、附子、肉桂、牛膝、車前子等藥材組成。三拗湯用於風寒,由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尖)、甘草(不炙等分)組成,加姜取汗。六君子湯用於勞碌損傷,由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半夏、陳皮等藥材組成。
五味子湯,〔胃虛〕五味子,人參,杏仁,麥冬,陳皮,白朮,加薑、棗。
資生丸,〔食喘〕人參,白朮,茯苓,橘紅,山楂,神麯,川連,白蔻仁,澤瀉,桔梗,廣藿香,白扁豆子,建蓮肉,薏苡仁,山藥,芡實,麥芽
白話文:
【五味子湯】,針對「胃虛」的症狀,配方包含:五味子、人參、杏仁、麥冬、陳皮、白朮,再加入生薑和大棗。
【資生丸】,對於「食喘」問題,則由人參、白朮、茯苓、橘紅、山楂、神曲、川連、白蔻仁、澤瀉、桔梗、廣藿香、白扁豆子、建蓮肉、薏苡仁、山藥、芡實、麥芽等成分組成。
定喘湯,〔痰喘〕紫菀,五味子,橘紅,炙甘草,蘇子,桑皮,蘇葉,杏仁,半夏,枳殼,加生薑。甚者加葶藶子、厚朴、陳皮、前胡。
神仙住喘湯,〔痰甚〕黑醜(頭末一錢),明礬(三分),皂角(四分),木香(三分),人參(一分),共為末,用萊菔汁調下十服,無不愈者。
白話文:
定喘湯用於治療痰喘,包含紫菀、五味子、橘紅、炙甘草、蘇子、桑皮、蘇葉、杏仁、半夏、枳殼,並加入生薑。症狀嚴重者,再加葶藶子、厚朴、陳皮、前胡。神仙住喘湯用於治療痰多的喘症,由黑醜、明礬、皂角、木香、人參混合研磨成粉,用蘿蔔汁調服,連服十劑,效果顯著。
桔梗二陳湯,〔火喘〕茯苓,陳皮,半夏,甘草,桔梗,枳殼,黑山梔,黃芩,黃連
清暑益氣湯,〔暑喘〕人參,黃耆,蒼朮,白朮,升麻,陳皮,神麯,澤瀉,當歸,青皮,麥冬,葛根,甘草,五味子
滲濕湯,〔濕喘〕蒼朮,白朮,甘草,乾薑,茯苓,橘紅,丁香,加薑、棗。
白話文:
桔梗二陳湯用於治療火喘,藥材包括茯苓、陳皮、半夏、甘草、桔梗、枳殼、黑山梔、黃芩、黃連。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暑喘,藥材包括人參、黃耆、蒼朮、白朮、升麻、陳皮、神麯、澤瀉、當歸、青皮、麥冬、葛根、甘草、五味子。滲濕湯用於治療濕喘,藥材包括蒼朮、白朮、甘草、乾薑、茯苓、橘紅、丁香,並加薑、棗。
四物湯〔陰虛〕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桔梗湯〔肺癰〕桔梗,貝母,當歸,栝蔞仁,枳殼,苡仁,桑皮,黃耆,漢防己,甘草節,杏仁,干百合
紫菀散,〔肺萎〕紫菀,知母,貝母,人參,桔梗,甘草,茯苓,阿膠,五味子
越婢加半夏湯,〔肺脹〕麻黃,石膏,生薑,甘草,半夏,大棗,先煮麻黃去沫,再入諸藥合煎。
白話文:
四物湯(陰虛):川芎、當歸、白芍、地黃。這是一種補血養陰的藥方。
桔梗湯(肺癰):桔梗、貝母、當歸、栝蔞仁、枳殼、苡仁、桑皮、黃耆、漢防己、甘草節、杏仁、乾百合。這是用於治療肺部積水的方子。
紫菀散(肺萎):紫菀、知母、貝母、人參、桔梗、甘草、茯苓、阿膠、五味子。這方子是針對肺萎病症的。
越婢加半夏湯(肺脹):麻黃、石膏、生薑、甘草、半夏、大棗。首先煮麻黃去沫後,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這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肺部脹滿的病症。
小青龍湯,〔水氣〕麻黃,桂枝,白芍,細辛,甘草,乾薑,半夏,五味子
補中益氣湯,〔藥後喘〕人參,黃耆,歸身,白朮,甘草,陳皮,升麻,柴胡
生脈散,〔似火非火〕人參,麥冬,五味子
平胃散,〔小兒〕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加薑、棗。
嵩崖脾腎丸,〔老人〕熟地,山萸,山藥,補骨脂,益智仁,砂仁,丹皮,茯苓,澤瀉,桂,附子,車前子,牛膝,蜜丸。
白話文:
小青龍湯用於治療水氣,主要成分有麻黃、桂枝、白芍、細辛、甘草、乾薑、半夏、五味子。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藥後喘,主要成分有人參、黃耆、歸身、白朮、甘草、陳皮、升麻、柴胡。生脈散用於治療似火非火,主要成分有人參、麥冬、五味子。平胃散用於治療小兒,主要成分有蒼朮、厚朴、陳皮、甘草,並加入薑、棗。嵩崖脾腎丸用於治療老人,主要成分有熟地、山萸、山藥、補骨脂、益智仁、砂仁、丹皮、茯苓、澤瀉、桂、附子、車前子、牛膝,以蜜丸的形式製成。
瓊玉膏,〔乾咳〕生地(十六斤搗絞取汁),人參末(一斤半),茯苓末(三斤),白蜜(煉去渣十斤),上和勻,入磁缸內,以油紙五重,厚布一重,緊封缸口,置銅鍋內水中,懸胎令缸口出水上,以桑柴火煮三晝夜,鍋內水減,用暖水添之。日滿取出,再用蠟紙緊封缸口,納井中浸一日夜,取出,再入舊湯內煮一日夜,以出水氣,乃取出,每取一二匙,溫酒調服。如不飲酒,白湯下,日進二三服。如夏熱天置陰涼處,或藏水中,或埋地中,制時終始勿犯鐵器,服時忌食蔥蒜萊菔醋酸等物。
白話文:
瓊玉膏是用生地、人參、茯苓和白蜜製成,可治療乾咳。製作方法是將生地搗碎取汁,再與人參、茯苓粉末和白蜜混合,放入磁缸中,以油紙和厚布封口,置於銅鍋中,用桑柴火煮三天三夜,並定期添加溫水。煮好後,再用蠟紙封口,放入井中浸泡一夜,取出後再以原湯煮一天一夜,去除水分。服用時取一兩匙,用溫酒調服,不飲酒者可用白湯服用,每日服用兩三次。夏天需放置陰涼處,或放入水中或埋入土中。製作過程中不可接觸鐵器,服藥時忌食蔥、蒜、蘿蔔、醋等酸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