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3)

1. 驚悸悲恐喜怒憂思源流

丹溪以血與痰概之(虛宜天王補心丹,痰宜辰砂遠志丸),可以識其端矣。

【悸病形症】仲景曰:心悸者,水懼火也,惟腎欺心,故為悸。傷寒飲水多,必心下悸。又曰: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音則悸,微者短氣。《三因》曰:五飲停畜,閉於中脘,使人驚悸,屬飲家。《綱目》曰:水飲為症,必頭眩心悸。

悲者,心肝兩虛病也,凡人心氣虛,神失所守,肝虛又不能生之,則志不能伸,已無暢遂之致,而金來乘木,肺氣復與相併,肺本主悲,故遂生悲病也。所謂善悲者,不必實有可悲之事,心中只是怏悒不快,雖遇可喜,亦只強為歡笑而已(宜加味溫膽湯、安神補心湯)。

【脈法】《得效》曰:悲則脈結,或云緊。《入門》曰:悲傷心包,則脈必緊。

【悲病原由】《內經》曰:肺在志為悲。又曰:心虛則悲,悲者則憂。又曰:精氣並於肺則悲。又曰:悲則氣消。又曰:肺主殺,故其志為悲。《靈樞》曰:悲哀動中則傷魂。又曰: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

恐者,心腎肝胃病也。心藏神,神傷則心怯而恐,火傷水也。胃屬土,腎屬水,土邪傷水則為恐。肝者,腎之子,水強則膽壯,水衰則血虛,故易恐。而恐者,又腎之情志,故心肝胃三經,皆有恐病,其原莫不由於腎也。此則《內經》之旨也。

故恐病由心者,宜鎮其神(宜定志丸加金銀箔、琥珀、犀角、龍齒等);恐病由腎者,宜壯其氣(宜四君子湯倍茯苓);恐病由膽與肝者,宜養其陰(宜酸棗仁湯去黃耆、蓮肉,加山萸、丹皮、白芍);恐病由腎本經傷者,宜壯其水(宜人參散去肉桂,加牛膝、遠志)。

【脈法】《得效》曰:恐則脈沉。《入門》曰:恐傷腎,則脈必沉。《脈經》曰:人恐怖,其脈何狀?師曰:脈形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脫色也。又曰:人愧者,其脈何類?師曰:脈浮而面色乍白乍赤也。

【恐病原由】《內經》曰:腎在志為恐。又曰:胃為恐。注云:胃熱則腎氣微弱,故為恐。又曰:精氣並於腎則恐,由心虛而腎氣並之,故為恐。

《靈樞》曰:足少陰之脈病,善恐。又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又曰:恐者,神散蕩而不收。又曰:恐則氣下。注云:上焦固禁,下焦氣遠,故氣不行矣。子和曰:肝藏血,血不足則恐。《綱目》曰:恐與驚相似,然驚者,為自不知也;恐者,為自知也。蓋驚者,聞聲乃驚;恐者,自知如人將捕之狀,及不能獨自坐,不能獨自臥,或夜必用燈者是也。

喜者,心肺二經病也。凡人心有所樂則動,動而其氣達於外為喜。其氣,即肺氣也,肺氣舒鬯,喜乃以成,然是喜也。或觸乎事,或因乎境,為情之正,《中庸》所謂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者是也。若過其節,則情蕩而不能收,心肺二臟俱傷矣。二臟既傷,而病於是作矣(宜定志丸加天冬、麥冬)。顧安可逞情怒志為哉。

白話文:

丹溪認為驚悸的病因可以歸納為血虛和痰多兩種(血虛適合服用天王補心丹,痰多適合服用辰砂遠志丸),這樣就可以了解驚悸的來龍去脈了。

【悸病的症狀】

仲景說:「心悸是因為水邪侵擾心火,是腎臟欺負心臟所導致的。」所以說水喝多了,一定會覺得心下悸動。他又說:「吃得少,水喝得多,水停留在心下,嚴重就會心悸,輕微的則是氣短。」《三因》說:「五種飲邪停留在體內,阻塞在中脘,會使人驚悸,這是屬於飲邪導致的。」《綱目》說:「水飲導致的症狀,一定會有頭暈和心悸。」

悲傷,是心和肝兩虛的病症。一般來說,人的心氣虛弱,精神失去依託;肝虛又不能滋養心,導致志向無法伸展,沒有暢快的心情,加上金(肺)來剋木(肝),肺氣也跟著衰弱,而肺本來就主掌悲傷,所以就產生了悲傷的病症。所謂的容易悲傷,並不一定是真的有什麼可悲的事情,只是心中鬱悶不快,即使遇到值得高興的事,也只是勉強歡笑而已(適合服用加味溫膽湯、安神補心湯)。

【脈象】

《得效》說:「悲傷時脈搏會出現結脈,或者說是緊脈。」《入門》說:「悲傷會影響心包,所以脈象一定會是緊脈。」

【悲傷的病因】

《內經》說:「肺在情志上對應的是悲傷。」又說:「心虛就會悲傷,悲傷就會憂愁。」還說:「精氣積聚在肺就會悲傷。」又說:「悲傷會使氣消散。」還說:「肺主肅殺,所以它的情志是悲傷。」《靈樞》說:「過度的悲哀會傷到魂魄。」又說:「過度的悲哀會使人精氣衰竭而危及生命。」

恐懼,是心、腎、肝、胃四個臟腑的疾病。心藏神,神受到損傷就會心怯而恐懼,這是火(心)傷水(腎)的緣故。胃屬土,腎屬水,土邪侵犯水就會產生恐懼。肝是腎的兒子,水強則膽氣壯盛,水衰則血虛,所以容易恐懼。而恐懼又是腎的情志,因此心、肝、胃三經都會出現恐懼的病症,而根本原因都來自於腎。這就是《內經》的旨意。

所以,恐懼的病症如果是心臟引起的,就應該鎮定心神(適合服用定志丸,並加入金銀箔、琥珀、犀角、龍齒等藥材);恐懼的病症如果是腎臟引起的,就應該強壯腎氣(適合服用四君子湯,並加倍茯苓);恐懼的病症如果是膽和肝引起的,就應該滋養肝陰(適合服用酸棗仁湯,去除黃耆、蓮子,加入山茱萸、丹皮、白芍);恐懼的病症如果是腎經本身受到損傷引起的,就應該強壯腎水(適合服用人參散,去除肉桂,加入牛膝、遠志)。

【脈象】

《得效》說:「恐懼時脈象會是沉脈。」《入門》說:「恐懼會傷腎,所以脈象一定會是沉脈。」《脈經》說:「人恐懼的時候,脈象會是什麼樣子?」醫生回答說:「脈象像細絲一樣纏繞,臉色會蒼白。」又說:「人慚愧的時候,脈象會是什麼樣子?」醫生回答說:「脈象浮而且臉色會時白時紅。」

【恐懼的病因】

《內經》說:「腎在情志上對應的是恐懼。」又說:「胃也對應恐懼。」注釋說:「胃熱就會導致腎氣衰弱,所以會產生恐懼。」還說:「精氣積聚在腎就會恐懼,因為心虛導致腎氣聚集,所以會恐懼。」

《靈樞》說:「足少陰腎經的病變會讓人容易恐懼。」又說:「恐懼而不能解除,就會損傷精氣。」還說:「恐懼的時候,精神散亂而無法收斂。」又說:「恐懼會導致氣向下沉。」注釋說:「上焦氣機閉塞,下焦氣機遠散,所以氣機無法正常運行。」子和說:「肝藏血,血不足就會恐懼。」《綱目》說:「恐懼和驚嚇相似,但驚嚇是自己不知道原因,恐懼是自己知道原因。驚嚇是聽到聲音才驚嚇,恐懼是自己感覺好像要被捉住一樣,或者是不能獨自坐著,不能獨自睡覺,或者晚上一定要用燈才行。」

喜悅,是心和肺兩經的病症。一般來說,人心中有所喜樂就會產生動靜,動靜而使氣向外散發就是喜悅。這裡說的氣,就是肺氣,肺氣舒暢,喜悅才會產生,這種喜悅,或者是因為接觸到事情,或者是因為處在某種環境,是感情的正常表現,《中庸》所說的喜怒哀樂,都能夠適度地表達,這就是和諧。如果超過了限度,就會讓情感放縱而無法收斂,心肺兩個臟腑都會受到傷害,兩個臟腑受到傷害,疾病就會因此產生(適合服用定志丸,加入天冬、麥冬)。因此,怎麼可以放縱情感,恣意妄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