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三 (2)
卷十三 (2)
1. 治諸痹方三十
五痹湯,〔總治〕人參,茯苓,當歸,白芍,川芎,白朮,細辛,甘草,五味子,姜,如肝、心、腎三痹,當倍用川芎。
此方專治風寒濕氣,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
五苓散,〔腸痹〕白朮,茯苓,肉桂,豬苓,澤瀉
白話文:
五痹湯是用來治療風寒濕氣侵襲肌體,導致手足無力、麻痹的方劑。它由人參、茯苓、當歸、白芍、川芎、白朮、細辛、甘草、五味子、薑等藥物組成。若患者患有肝、心、腎三痹,則應加倍使用川芎。
五苓散則專治腸痹,由白朮、茯苓、肉桂、豬苓、澤瀉等藥物組成。
腎瀝湯,〔胞痹〕麥冬,犀角,杜仲,桔梗,赤芍,木通,桑皮,桑螵蛸,五加皮,羊腎
蠲痹湯,〔周痹〕當歸,赤芍,黃耆,防風,薑黃,羌活(各錢半),甘草(五分),姜(五片),棗(二枚)
白話文:
腎瀝湯,用於治療胞痹,藥材包括麥冬、犀角、杜仲、桔梗、赤芍、木通、桑皮、桑螵蛸、五加皮、羊腎。蠲痹湯,用於治療周痹,藥材包括當歸、赤芍、黃耆、防風、薑黃、羌活(各錢半)、甘草(五分)、姜(五片)、棗(二枚)。
此方專治手冷痹。一云冷痹者,身寒不熱,腰腳沉重,即寒痹之甚者。
黃耆桂枝五物湯,〔血痹〕黃耆,桂枝,白芍(各三錢),姜(六),棗(二),日三服。一方加人參。
栝蔞薤白白酒湯,〔胸痹〕栝蔞(一枚搗),薤白(半升),白酒(七升),三味煎取二升,分溫再服。
栝蔞薤白半夏湯,〔又〕栝蔞(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煎取四升,溫取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此方專治手冷痹。一云冷痹者,身寒不熱,腰腳沉重,即寒痹之甚者。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手部冰冷麻木的症狀。有人說,冷痹是指身體冰冷不發熱,腰部和腿腳沉重,也就是寒痹症狀加重的表現。
黃耆桂枝五物湯,〔血痹〕黃耆,桂枝,白芍(各三錢),姜(六),棗(二),日三服。一方加人參。
針對血痹(血脈痹阻),可以用黃耆桂枝五物湯,配方如下:黃芪、桂枝、白芍各三錢,生薑六片,大棗二枚,每日服用三次。有些方劑還會加人參。
栝蔞薤白白酒湯,〔胸痹〕栝蔞(一枚搗),薤白(半升),白酒(七升),三味煎取二升,分溫再服。
針對胸痹(胸部痹阻),可以用栝蔞薤白白酒湯,配方如下:栝蔞一枚搗碎,薤白半升,白酒七升,三味一起煎煮至剩兩升,分開溫熱後服用。
栝蔞薤白半夏湯,〔又〕栝蔞(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煎取四升,溫取一升,日三服。
另外,也可以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治療胸痹,配方如下:栝蔞一枚搗碎,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煎煮至剩四升,每次溫熱服用一升,每日服用三次。
枳實薤白桂枝湯,〔又〕枳實(二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厚朴(四兩),栝蔞(一枚搗),水五升,煎取二升。
人參湯,〔又〕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錢),水八升,煎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茯苓杏仁甘草湯,〔又〕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水一斗,煎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白話文:
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兩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厚朴(四兩),栝蔞(一枚搗碎),用水五升,煎煮至剩下兩升。
人參湯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錢),用水八升,煎煮至剩下三升,溫熱服用一升,每日服用三次。
茯苓杏仁甘草湯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用水一斗,煎煮至剩下五升,溫熱服用一升,每日服用三次,如果病症沒有好轉,就繼續服用。
橘枳生薑湯,〔又〕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水五升,煎二升,分溫再服。
薏苡附子湯,〔又〕苡仁(十五兩),附子(十枚炮),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桂枝生薑枳實湯,〔又〕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兩),水六升,煎三升,分溫三服。
赤石脂丸,〔又〕烏頭(一分),蜀椒(二分),附子(一分),乾薑(一分),赤石脂(二分)
白話文:
1. 橘枳生薑湯
- 又名:橘皮生薑湯
- 成分: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
- 製法: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分次溫服。
2. 薏苡附子湯
- 成分:薏苡仁(十五兩),附子(十枚,炮製)
- 製法:將薏苡仁和附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約一茶匙),每日三次。
3. 桂枝生薑枳實湯
- 成分: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兩)
- 製法:水六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4. 赤石脂丸
- 成分:烏頭(一分),蜀椒(二分),附子(一分),乾薑(一分),赤石脂(二分)
注
- 括號內的文字是現代中藥學術語,方便理解。
- 古代重量單位:一斤=十六兩,一分=十分。
- 方寸匕:古代的容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一茶匙。
提醒
以上中藥方劑僅供參考,請勿自行服用。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的中醫師。
防風湯,〔行痹〕防風(錢半),當歸,赤苓,獨活,杏仁,桂心,甘草(各一錢),麻黃(五分),黃芩,秦艽,葛根(各三分),姜(五),棗(二)
此方專治行痹,走注無定。
苡仁散,〔走注〕苡仁,川芎,當歸,乾薑,肉桂,川烏,羌活,獨活,麻黃,防風,白朮,甘草
沒藥散,〔肢節痛〕沒藥,虎骨,等分,每末三錢,酒下。
白話文:
組成
- 防風(半錢)
- 當歸,赤苓,獨活,杏仁,桂心,甘草(各一錢)
- 麻黃(五分)
- 黃芩,秦艽,葛根(各三分)
- 生姜(五片)
- 大棗(二枚)
主治
專治行痹,疼痛部位不定,遊走無常。
組成
- 苡仁
- 川芎,當歸,乾薑,肉桂,川烏,羌活,獨活,麻黃,防風,白朮,甘草
主治
主治走注,疼痛部位遊走不定。
組成
- 沒藥
- 虎骨(等量)
用法
每服三錢,研末,酒送服。
主治
主治肢節疼痛。
此方兼治走注痛。
虎骨丸,〔又〕虎骨,五靈脂,白膠,姜蠶,威靈仙(各一兩),烏頭(兩半),酒糊丸。
控涎丹,〔又〕
加減五積散,〔痛痹〕茯苓,白芷,半夏,川芎,當歸,陳皮,乾薑,甘草,白芍,蒼朮,桔梗,桂枝,麻黃,厚朴
加減烏藥順氣丸,〔因風〕烏藥,麻黃,陳皮(各二錢),姜蠶(五分),川芎,枳殼,白芷,甘草,桔梗(各五錢),姜,棗
白話文:
此方兼治走注痛。
虎骨丸: 又名虎骨丸,由虎骨、五靈脂、白膠、姜蠶、威靈仙(各一兩)、烏頭(兩半)製成,用酒糊做丸劑。
控涎丹: 又名控涎丹,
加減五積散: 又名加減五積散,用於治療痛痹症,包含茯苓、白芷、半夏、川芎、當歸、陳皮、乾薑、甘草、白芍、蒼朮、桔梗、桂枝、麻黃、厚朴等藥材。
加減烏藥順氣丸: 又名加減烏藥順氣丸,用於治療因風引起的疾病,包含烏藥、麻黃、陳皮(各二錢)、姜蠶(五分)、川芎、枳殼、白芷、甘草、桔梗(各五錢)、姜、棗等藥材。
除濕捐痹湯,〔因濕〕蒼朮(二錢),白朮,茯苓,羌活,澤瀉(各錢半),陳皮(一錢),甘草(五分),薑汁,竹瀝(各三匙)
豁痰湯,〔因痰〕柴胡,半夏(各四兩),黃芩(二兩半),人參,甘草,紫蘇,陳皮,南星,厚朴(各二兩),薄荷(兩半),羌活(一兩),枳殼(二兩),竹瀝、薑汁丸。
四物湯,〔因火〕川芎,當歸,白芍,生地
白話文:
除濕捐痹湯用於治療因濕氣引起的疾病,藥材包括蒼朮、白朮、茯苓、羌活、澤瀉、陳皮、甘草,並加入薑汁和竹瀝。
豁痰湯用於治療因痰引起的疾病,藥材包括柴胡、半夏、黃芩、人參、甘草、紫蘇、陳皮、南星、厚朴、薄荷、羌活、枳殼,並加入竹瀝和薑汁丸。
四物湯用於治療因火氣引起的疾病,藥材包括川芎、當歸、白芍、生地。
二妙散,〔濕熱〕酒黃柏,製蒼朮,等分
桃紅飲子,〔瘀血〕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威靈仙,加麝少許,水煎。
茯苓川芎湯,〔著痹〕赤苓,桑皮(各錢半),川芎,防風,麻黃,赤芍,當歸(各一錢),陳皮,甘草(各五分),棗(二枚)
此方兼治麻木不仁。
升麻湯,〔熱痹〕升麻,茯苓,人參,防風,羌活,官桂,犀角,羚羊角,加竹瀝
白話文:
二妙散用來治療濕熱,由黃柏和製蒼朮等量組成。桃紅飲子用來治療瘀血,由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威靈仙組成,並加入少許麝香,用水煎服。茯苓川芎湯用來治療著痹,由赤苓、桑皮、川芎、防風、麻黃、赤芍、當歸、陳皮、甘草和棗組成,此方也能治療麻木不仁。升麻湯用來治療熱痹,由升麻、茯苓、人參、防風、羌活、官桂、犀角、羚羊角組成,並加入竹瀝。
當歸湯,〔血痹〕當歸,赤苓,赤芍,獨活,防風,黃芩,秦艽,甘草,肉桂,姜
茯苓湯,〔支飲〕半夏,赤苓,橘皮,枳殼,桔梗,甘草,姜
白話文:
當歸湯,用於治療血痹症,藥材包括:當歸、赤苓、赤芍、獨活、防風、黃芩、秦艽、甘草、肉桂、生薑。
茯苓湯
,〔支飲〕半夏,赤苓,橘皮,枳殼,桔梗,甘草,姜
茯苓湯,用於治療支飲症,藥材包括:半夏、赤苓、橘皮、枳殼、桔梗、甘草、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