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二 六淫門 (4)
卷十二 六淫門 (4)
1. 附錄沈氏毒風方五(此皆余自制方也)
沈氏毒風第一方,〔始服〕九製大黃(三錢),薑製川烏(六分),炒全蠍(三枚去毒),蟬蛻(十枚去翅足),皂角刺(二分),苦參(一錢),白蒺藜(炒三錢),川連(五分),羌活(七分),獨活(七分),加豬胰子一兩,服四帖後,再服第二方。
忌食雞鴨魚蝦,雞子鴨子,韭筍蔥蒜,一切生冷腥膩辛辣之物,不忌則服藥不效。最切房欲,慎之慎之。
沈氏毒風第二方,〔次服〕九製大黃(三錢),全當歸(酒洗二錢),赤芍(三錢),防風(錢半),羌活(七分),蟬蛻(去翅足七枚),荊芥穗(錢半),川連(三分),犀角(四分),黃芩(一錢),萆薢(錢半),木通(七分),加豬胰子六錢,服十帖,再服第三方。或八帖或六帖,總視病勢之輕減與否可也。
沈氏毒風第三方,〔又次服〕九製大黃(一錢),當歸(錢半),川連(二分),羌活(五分),白蒺藜(三錢),防風(一錢),生首烏(二錢),木香(三分),加豬胰子四錢,服十帖。或八帖或六帖,看病勢若能減去過半,便服下丸藥。
沈氏毒風丸,〔後服〕九製大黃(三兩),大生地(二兩),制首烏,白蒺藜,川山甲,木瓜,全當歸,羌活,牛蒡子,胡麻,便香附,威靈仙,鑽地風,絡石(各一兩),豨薟草,皂角刺,天麻,苦參,赤芍,白芷,丹參,防風,川芎,荊芥,獨活,大風子肉,川斷,地骨皮,秦艽(各八錢),茯苓皮,桂枝,陳皮,柴胡,蔓荊子,元參,沙參,漢防己,木通(各七錢),石菖蒲,紅花,遠志(各五錢),川烏,草烏,白花蛇(各四錢),木香,栝蔞仁,生鬱金(各三錢),細辛,白蔻仁(各二錢),共製為末,棗肉為丸,空心,米湯下二錢。壯盛人加至三錢。如服一料未全愈,即兩料三料亦可。
此方共用藥四十九種,取七七之數也。加棗肉為丸,共成五十,又符大衍之數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今選四十九藥,合丸共五十,則體用兼備,元氣渾淪,又得少陽生長之氣,以之治病,何患不痊乎。金鰲自志。
又此方不但治毒風,並可治大麻瘋鬚眉俱落者。紫靈瘋遍身腐爛者,亦無不效。
沈氏洗風方,〔常洗〕桃枝,柳枝,槐枝,忍冬藤,地骨皮,松毛,苦參,皂莢(各一兩),皮硝(二錢),以河水煎湯,盛桶內熏洗,始則數日一次,至後則半月或二十日一次。將洗時,務必先進飲食,切不可空腹,恐精神憊乏也。
白話文:
[沈氏毒風治療系列-第一階段] 開始服用:九次製造的大黃三錢、薑汁處理的川烏六分、炒熟且去毒的全蠍三枚、去翅足的蟬蛻十枚、皁角刺二分、苦參一錢、炒白蒺藜三錢、川連五分、羌活和獨活各七分,加入豬胰子一兩,服用四帖後,轉換到下一階段。
[飲食禁忌] 禁止食用雞鴨魚蝦、雞蛋鴨蛋、韭菜竹筍、蔥蒜等生冷、腥膩、辛辣的食物,否則藥效會降低。在治療期間必須嚴格控制性生活。
[沈氏毒風治療系列-第二階段] 接續服用:九次製造的大黃三錢、酒洗的全當歸二錢、赤芍三錢、防風一錢半、羌活七分、去翅足的蟬蛻七枚、荊芥穗一錢半、川連三分、犀角四分、黃芩一錢、萆薢一錢半、木通七分,加上豬胰子六錢,服用十帖,或者依據病情輕重調整為八帖或六帖,然後進入下一階段。
[沈氏毒風治療系列-第三階段] 再接下來服用:九次製造的大黃一錢、當歸一錢半、川連二分、羌活五分、白蒺藜三錢、防風一錢、生首烏二錢、木香三分,再加上豬胰子四錢,服用十帖。或者依據病情輕重調整為八帖或六帖,如果病情減輕超過一半,可以開始服用丸藥。
[沈氏毒風丸] 之後服用:九次製造的大黃三兩、大生地二兩、制首烏、白蒺藜、川山甲、木瓜、全當歸、羌活、牛蒡子、胡麻、便香附、威靈仙、鑽地風、絡石各一兩,豨薟草、皁角刺、天麻、苦參、赤芍、白芷、丹參、防風、川芎、荊芥、獨活、大風子肉、川斷、地骨皮、秦艽各八錢,茯苓皮、桂枝、陳皮、柴胡、蔓荊子、元參、沙參、漢防己、木通各七錢,石菖蒲、紅花、遠志各五錢,川烏、草烏、白花蛇各四錢,木香、栝蔞仁、生鬱金各三錢,細辛、白蔻仁各二錢,以上所有藥材製成粉末,以棗肉製成丸狀,早晨空腹,用米湯吞服二錢。強壯的人可以增加到三錢。如果一劑未完全康復,可以連續服用兩劑或三劑。
這個配方總共使用了49種藥材,取七七四十九的數字,加上棗肉製成丸藥,總計50種,符合大衍之數。大衍之數是50,實際使用的為49,選用49種藥材,加上棗肉製成丸藥,使藥材和丸藥達到50種,實現體用兼備,元氣渾然,得到少陽生長之氣,用以治病,疾病痊癒指日可待。
此外,此方不僅可用於治療毒風,也可用於治療嚴重的麻瘋病,包括眉毛、鬍鬚全部脫落的情況,以及全身腐爛的紫靈瘋,都具有療效。
[沈氏洗風方] 經常清洗:桃枝、柳枝、槐枝、忍冬藤、地骨皮、松毛、苦參、皁莢各一兩,皮硝二錢,以河水煮沸,倒入桶中,進行燻洗。初期可以幾天洗一次,後期可以每半個月或20天洗一次。在清洗前一定要先吃飯,避免空腹,以免造成精神疲倦。
2. 感冒源流(即傷風)
感冒,肺病也,元氣虛而腠理疏也。經曰:虛邪賊風,陽先受之。蓋風者,天之陽氣,其乘於人則傷衛,衛者,陽也,故曰陽先受之。衛又即氣也,肺主氣,脾生氣,故傷風雖肺病,而亦有關於脾,以脾虛則肌肉不充,肺虛則玄府不閉,皆風邪之所由以入也。蓋以風為百病長,善行數變,無微不入,十二經,十五絡,五臟六腑,皆能受風而為病。
或經絡受之,由皮毛而入肌肉、入腑。或由口鼻受之,而入胃、入腸。或入骨空肢節。而心火與風易合,肝木與風易引,肺金在至高尤易感。又況頭頂招風,眼招風,四肢受風濕。古人云:避風如避箭。雖風之正者,猶須避之,況其為厲為邪者乎,是故風感人於不覺,初治則易散,久則漸入於內,六淫之邪,每因緣以作難,風固不可不慎治,風亦不可不審也。
吾故論之,風邪襲人,不論何處感受,必內歸於肺,其症或頭疼身熱,輕則否,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惡風惡寒,或聲重,或聲啞。甚者痰壅氣喘,合口不開,咳嗽,咽乾。自汗脈浮而緩,此外感也。春夏治以辛涼(宜茶調散、柴胡升麻湯),秋冬治以辛溫(宜參蘇飲、人參敗毒散),則肌表解而邪從汗散矣。
或素有痰熱,壅遏於太陰、陽明之間,內有窠囊,風邪易入,若為之招引者,昔人所謂風乘火勢,火借風威,互相鼓煽者,此內因也,治必以辛涼外發,甘苦內和(宜羌活沖和湯、防風通聖散),斯正不傷而邪自去矣。
又有重衣厚被,肺因壅熱生風,而在外風邪,又適與之相襲,其症亦聲重鼻塞,咳嗽,咽乾音啞,此內外因也,治以甘苦辛涼兼升散之品(宜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邪自由內達外而解矣。至有風熱兼傷者,或先感風又受熱,或先受熱又感風,一時交發,貴審其輕重而治之(宜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或加味二陳湯)。
若久而不愈,其人必虛,固不得專用疏散也(陽虛宜加參朮,陰虛宜加地黃、五味,倍門冬、白芍)。然則感冒之症,雖若輕微,而要豈可忽視者乎。
【脈法】仲景曰:脈浮而大者曰風。又曰:脈浮而數,中風使然。《脈訣》曰: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
【傷風症治】《入門》曰:傷風症,屬肺者多,宜辛溫或辛涼之劑散之。戴氏云:新咳嗽,鼻塞聲重是也。又曰:有汗而惡風,此真感風症也。陶節庵曰:惡風者,風邪傷衛,腠理不密,由是惡風,悉屬於陽,非比惡寒,乃有陰陽之別者。有汗惡風脈浮緩者,當解肌,隨時用藥。
惡風發熱兼喘者,羌活沖和湯。若發汗太過,衛虛亡陽,遂漏不止。惡風脈浮者,桂枝湯加朮附。惡風小便難,四肢拘急,難以屈伸者,同上。若風濕惡風,不欲去衣,骨節痛,汗出短氣,小便不利,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汗後七八日不解,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乾燥而煩者,人參白虎湯。
仲景曰:太陽傷風,其脈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又曰:太陽兩傷風寒,其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活人書》曰:發熱惡寒煩躁,手足溫,為傷風候。脈浮緊,為傷寒脈,是傷風見寒脈也。
若寒多熱少,不煩躁,手足微厥,為傷寒候,脈浮緩,為傷風脈,是傷寒見風脈也。蓋脈似桂枝,反無汗,症似麻黃,反煩躁是也。
【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先擦手心極熱,按摩風府百餘次,後定心以兩手交叉緊抱風府,向前拜揖百餘,俟汗自出,勿見風,定息氣海,清坐一香,飯食遲進,則效矣。
【運功】《保生秘要》曰:凡頭疼、目脹、背脹、腰脹、膝酸、發熱者,當先守艮背,入定後用行庭,運至風府,用意繞回百度,直行泥丸,亦旋百度,後分兩路,旋眼胞,漸入瞳人百度,至鼻柱合行,亦旋入深處,多旋一會,接上鵲橋,經重樓,行胸腹,止於氣海。睡時以兩手捻孩兒印,兩腳屈指,咬緊牙關,意在氣海旋繞。
或繞入黃庭注念,練至心純,不覺真意自旋一貫,前後間行,邪氣無不散者,疼脹自止。或以手指於腦上著力分兩邊摩之,及耳根處,以指甲捻之至疼,有導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