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二 六淫門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六淫門 (4)

1. 附錄沈氏毒風方五(此皆余自制方也)

沈氏毒風第一方,〔始服〕九製大黃(三錢),薑製川烏(六分),炒全蠍(三枚去毒),蟬蛻(十枚去翅足),皂角刺(二分),苦參(一錢),白蒺藜(炒三錢),川連(五分),羌活(七分),獨活(七分),加豬胰子一兩,服四帖後,再服第二方。

忌食雞鴨魚蝦,雞子鴨子,韭筍蔥蒜,一切生冷腥膩辛辣之物,不忌則服藥不效。最切房欲,慎之慎之。

白話文:

第一帖藥方:

  • 九製大黃: 三錢
  • 薑製川烏: 六分
  • 炒全蠍: 三枚(去除毒性)
  • 蟬蛻: 十枚(去除翅膀和腳)
  • 皂角刺: 二分
  • 苦參: 一錢
  • 白蒺藜: 炒三錢
  • 川連: 五分
  • 羌活: 七分
  • 獨活: 七分
  • 豬胰子: 一兩

服用四帖後,再服用第二方。

禁忌事項:

  • 忌食:雞鴨魚蝦、雞蛋鴨蛋、韭菜筍蔥蒜,以及一切生冷、腥膩、辛辣的食物。不忌則服藥無效。
  • 最忌房事,務必謹慎。

說明:

  • 此方為治療毒風之症,由多味中藥材組成,主要針對風邪入侵所致的各種症狀。
  • 中藥藥效因人而異,服用中藥期間請注意觀察身體反應,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停藥就醫。

沈氏毒風第二方,〔次服〕九製大黃(三錢),全當歸(酒洗二錢),赤芍(三錢),防風(錢半),羌活(七分),蟬蛻(去翅足七枚),荊芥穗(錢半),川連(三分),犀角(四分),黃芩(一錢),萆薢(錢半),木通(七分),加豬胰子六錢,服十帖,再服第三方。或八帖或六帖,總視病勢之輕減與否可也。

白話文:

沈氏毒風第二方:服用九制大黃 3 錢、當歸 (用酒洗淨後使用) 2錢、紅花 3錢、防風 1.5錢、羌活 7分、蟬蛻(去掉翅膀和腳後的部分) 7個、荊芥穗 1.5錢、川連 3分、犀角 4分、黃芩 1錢、萆薢 1.5錢、木通 7分,並加入豬胰臟6錢,連續服用10劑之後可以繼續服用第三處方;或者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是否減少劑量至8劑或6劑即可。

沈氏毒風第三方,〔又次服〕九製大黃(一錢),當歸(錢半),川連(二分),羌活(五分),白蒺藜(三錢),防風(一錢),生首烏(二錢),木香(三分),加豬胰子四錢,服十帖。或八帖或六帖,看病勢若能減去過半,便服下丸藥。

沈氏毒風丸,〔後服〕九製大黃(三兩),大生地(二兩),制首烏,白蒺藜,川山甲,木瓜,全當歸,羌活,牛蒡子,胡麻,便香附,威靈仙,鑽地風,絡石(各一兩),豨薟草,皂角刺,天麻,苦參,赤芍,白芷,丹參,防風,川芎,荊芥,獨活,大風子肉,川斷,地骨皮,秦艽(各八錢),茯苓皮,桂枝,陳皮,柴胡,蔓荊子,元參,沙參,漢防己,木通(各七錢),石菖蒲,紅花,遠志(各五錢),川烏,草烏,白花蛇(各四錢),木香,栝蔞仁,生鬱金(各三錢),細辛,白蔻仁(各二錢),共製為末,棗肉為丸,空心,米湯下二錢。壯盛人加至三錢。如服一料未全愈,即兩料三料亦可。

白話文:

【沈氏毒風第三方】,(再次服用)九製大黃(一錢),當歸(錢半),川連(二分),羌活(五分),白蒺藜(三錢),防風(一錢),生首烏(二錢),木香(三分),加入豬胰子四錢,服用十帖。如果病情能減少一半以上,就可以開始服用丸藥了。

【沈氏毒風丸】,(接著服用)九製大黃(三兩),大生地(二兩),生首烏,白蒺藜,川山甲,木瓜,全當歸,羌活,牛蒡子,胡麻,便香附,威靈仙,鑽地風,絡石(各一兩),豨薟草,皁角刺,天麻,苦參,赤芍,白芷,丹參,防風,川芎,荊芥,獨活,大風子肉,川斷,地骨皮,秦艽(各八錢),茯苓皮,桂枝,陳皮,柴胡,蔓荊子,元參,沙參,漢防己,木通(各七錢),石菖蒲,紅花,遠志(各五錢),川烏,草烏,白花蛇(各四錢),木香,栝蔞仁,生鬱金(各三錢),細辛,白蔻仁(各二錢),所有材料共同製成粉末,以棗肉製成丸狀,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二錢。體質強壯的人可以增加到三錢。如果一料藥物沒有完全痊癒,兩料、三料也都可以服用。

此方共用藥四十九種,取七七之數也。加棗肉為丸,共成五十,又符大衍之數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今選四十九藥,合丸共五十,則體用兼備,元氣渾淪,又得少陽生長之氣,以之治病,何患不痊乎。金鰲自志。

又此方不但治毒風,並可治大麻瘋鬚眉俱落者。紫靈瘋遍身腐爛者,亦無不效。

沈氏洗風方,〔常洗〕桃枝,柳枝,槐枝,忍冬藤,地骨皮,松毛,苦參,皂莢(各一兩),皮硝(二錢),以河水煎湯,盛桶內熏洗,始則數日一次,至後則半月或二十日一次。將洗時,務必先進飲食,切不可空腹,恐精神憊乏也。

白話文:

此方共有四十九種藥材,取用七七之數。加入棗肉製成丸藥,共計五十顆,也符合大衍之數。大衍之數為五十,實際運用的是四十九,現在選用四十九種藥材,製成五十顆丸藥,則體用兼備,元氣渾然,又能得到少陽生長的氣息,用此方治病,何愁不癒?這是我自己總結的經驗。

此外,此方不僅能治毒風,還能治大麻瘋,導致頭髮和眉毛都掉光的症狀。即使是紫靈瘋,全身腐爛的病人,也都能見效。

沈氏洗風方,需經常清洗以下藥材:桃枝、柳枝、槐枝、忍冬藤、地骨皮、松毛、苦參、皂莢(各一兩),皮硝(二錢),用河水煎煮後,盛放在桶內熏洗。一開始可以每隔幾天洗一次,之後可以半個月或二十天洗一次。洗之前務必先吃東西,不可空腹,以免精神疲憊。

2. 感冒源流(即傷風)

感冒,肺病也,元氣虛而腠理疏也。經曰:虛邪賊風,陽先受之。蓋風者,天之陽氣,其乘於人則傷衛,衛者,陽也,故曰陽先受之。衛又即氣也,肺主氣,脾生氣,故傷風雖肺病,而亦有關於脾,以脾虛則肌肉不充,肺虛則玄府不閉,皆風邪之所由以入也。蓋以風為百病長,善行數變,無微不入,十二經,十五絡,五臟六腑,皆能受風而為病。

或經絡受之,由皮毛而入肌肉、入腑。或由口鼻受之,而入胃、入腸。或入骨空肢節。而心火與風易合,肝木與風易引,肺金在至高尤易感。又況頭頂招風,眼招風,四肢受風濕。古人云:避風如避箭。雖風之正者,猶須避之,況其為厲為邪者乎,是故風感人於不覺,初治則易散,久則漸入於內,六淫之邪,每因緣以作難,風固不可不慎治,風亦不可不審也。

白話文:

感冒是肺部疾病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元氣不足和腠理疏鬆導致的。經典中提到,虛弱的風邪和突襲的風氣,首先會影響到陽氣。風,代表天界的陽氣,當它侵襲人體時會傷害到衛氣,衛氣就是陽氣。所以說,風邪首先影響到陽氣。衛氣本身也是氣,肺主氣,脾生氣,因此感冒雖然主要表現在肺部,但其實和脾也有關聯,因為脾虛會導致肌肉不充實,肺虛則使皮膚孔隙無法緊閉,這都是風邪入侵的原因。風被認為是百病之首,容易移動和變化,無處不在,十二條經脈、十五條絡脈、五臟六腑都能受到風邪的影響而生病。

風邪可能會通過經絡進入皮膚、肌肉、器官。也可能通過口鼻進入,影響胃和腸道。還可能進入骨頭、關節。心火和風容易結合,肝木和風容易相引,肺金在高處特別容易受到影響。再加上頭頂易招風,眼睛易受風,四肢易受風濕。古人說:躲避風邪就像躲避箭一樣。即使是正常的風,也需要避免,更不用說那些強烈或邪惡的風了。因此,風邪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體,早期治療比較容易,但如果時間久了就會逐漸深入體內,六種外來邪氣常常趁機發難。風邪固然要小心治療,也要仔細辨別。

吾故論之,風邪襲人,不論何處感受,必內歸於肺,其症或頭疼身熱,輕則否,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惡風惡寒,或聲重,或聲啞。甚者痰壅氣喘,合口不開,咳嗽,咽乾。自汗脈浮而緩,此外感也。春夏治以辛涼(宜茶調散、柴胡升麻湯),秋冬治以辛溫(宜參蘇飲、人參敗毒散),則肌表解而邪從汗散矣。

或素有痰熱,壅遏於太陰、陽明之間,內有窠囊,風邪易入,若為之招引者,昔人所謂風乘火勢,火借風威,互相鼓煽者,此內因也,治必以辛涼外發,甘苦內和(宜羌活沖和湯、防風通聖散),斯正不傷而邪自去矣。

白話文:

我分析認為,風寒侵入人體,無論從哪裡感染,都會最終影響到肺部。症狀可能包括頭痛、發熱,輕微者則鼻子塞住,伴隨流清鼻涕,並且怕風怕冷,聲音嘶啞或重濁,嚴重者甚至痰多氣喘,嘴巴張不開,咳嗽,喉嚨乾燥。出汗、脈象浮而緩,這些都是風寒入侵的表現。春夏季節應以辛涼藥物治療,秋冬季節則應以辛溫藥物治療,這樣就能解表散寒,讓邪氣隨著汗液排出。

有些人平時就容易痰熱,積聚在脾胃之間,形成空虛的部位,風寒就容易侵入。就像古人所說的「風乘火勢,火借風威」,互相助長,這就是內因。治療時必須用辛涼藥物疏散外邪,用甘苦藥物調和內氣,這樣才能不傷正氣,邪氣自然消退。

又有重衣厚被,肺因壅熱生風,而在外風邪,又適與之相襲,其症亦聲重鼻塞,咳嗽,咽乾音啞,此內外因也,治以甘苦辛涼兼升散之品(宜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邪自由內達外而解矣。至有風熱兼傷者,或先感風又受熱,或先受熱又感風,一時交發,貴審其輕重而治之(宜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或加味二陳湯)。

白話文:

如果病人穿著厚重的衣服、蓋著厚厚的棉被,肺部容易因悶熱而生風,再加上外來的風邪入侵,就會出現聲音沉重、鼻塞、咳嗽、咽喉乾燥、聲音嘶啞等症狀。這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治療方法應該使用甘、苦、辛、涼,並且具有升散作用的藥物,例如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讓病邪從內而外散出,病症自然就解除了。

如果病人同時受到風熱的侵襲,可能是先感染風寒再受熱,或者先受熱再感染風寒,導致病情突然發作,就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來治療。可以選用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或者加味二陳湯來治療。

若久而不愈,其人必虛,固不得專用疏散也(陽虛宜加參朮,陰虛宜加地黃、五味,倍門冬、白芍)。然則感冒之症,雖若輕微,而要豈可忽視者乎。

【脈法】仲景曰:脈浮而大者曰風。又曰:脈浮而數,中風使然。《脈訣》曰: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

【傷風症治】《入門》曰:傷風症,屬肺者多,宜辛溫或辛涼之劑散之。戴氏云:新咳嗽,鼻塞聲重是也。又曰:有汗而惡風,此真感風症也。陶節庵曰:惡風者,風邪傷衛,腠理不密,由是惡風,悉屬於陽,非比惡寒,乃有陰陽之別者。有汗惡風脈浮緩者,當解肌,隨時用藥。

白話文:

【傷風症治療】《入門》說:傷風症,大多屬於肺,應該用辛溫或辛涼的藥物來散寒。戴氏說:新發生的咳嗽,伴隨鼻塞,聲音沉重的,就是傷風症。又說:有汗卻怕風的,這是真的感受風邪的症狀。陶節庵說:怕風的人,是因為風邪傷了衛氣,導致皮膚腠理不密,所以怕風,這都屬於陽虛,與怕冷不同,是陰陽有別的。有汗怕風,脈象浮而緩的人,應該解表散寒,要根據病情隨時調整用藥。

惡風發熱兼喘者,羌活沖和湯。若發汗太過,衛虛亡陽,遂漏不止。惡風脈浮者,桂枝加朮附。惡風小便難,四肢拘急,難以屈伸者,同上。若風濕惡風,不欲去衣,骨節痛,汗出短氣,小便不利,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汗後七八日不解,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乾燥而煩者,人參白虎湯。

仲景曰:太陽傷風,其脈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又曰:太陽兩傷風寒,其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活人書》曰:發熱惡寒煩躁,手足溫,為傷風候。脈浮緊,為傷寒脈,是傷風見寒脈也。

白話文:

對於出現畏風、發熱並伴有喘息症狀的人,可以使用羌活沖和湯來治療。如果過度發汗導致衛氣虛弱,甚至出現流汗不停、陽氣耗盡的情況,應當考慮使用其他藥方進行治療。對於畏風、脈象浮現的人,可以使用桂枝加朮附。如果出現畏風、小便困難、四肢僵硬,難以活動的狀況,則可使用相同的藥方。如果症狀為畏風、濕氣、不願脫衣服、骨節疼痛、容易出汗、呼吸困難、小便不通暢、身體微腫等,則適用甘草附子湯。如果在發汗後的七八天內症狀仍未解除,並且出現表裡俱熱、頻繁畏風、口渴到極度、舌頭乾燥且煩躁的情況,則可使用人參白虎湯。

張仲景指出,太陽經受風邪,脈象表現為陽氣浮現而陰氣虛弱。陽氣浮現會引發熱感,陰氣虛弱會導致自行出汗,畏寒感和畏風感會相繼出現,鼻塞和乾嘔也是常見症狀。應該使用桂枝湯來治療。他又提到,如果太陽經同時受到風和寒的影響,脈象會表現為浮緊,出現發熱、畏寒、身體疼痛但不出汗的狀況,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大青龍湯來治療。《活人書》中提到,發熱、畏寒、煩躁,加上手腳溫熱,是風邪侵入的徵兆。脈象浮緊,是寒邪入侵的表現,說明風邪與寒邪共同作用於身體。

若寒多熱少,不煩躁,手足微厥,為傷寒候,脈浮緩,為傷風脈,是傷寒見風脈也。蓋脈似桂枝,反無汗,症似麻黃,反煩躁是也。

【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先擦手心極熱,按摩風府百餘次,後定心以兩手交叉緊抱風府,向前拜揖百餘,俟汗自出,勿見風,定息氣海,清坐一香,飯食遲進,則效矣。

【運功】《保生秘要》曰:凡頭疼、目脹、背脹、腰脹、膝酸、發熱者,當先守艮背,入定後用行庭,運至風府,用意繞回百度,直行泥丸,亦旋百度,後分兩路,旋眼胞,漸入瞳人百度,至鼻柱合行,亦旋入深處,多旋一會,接上鵲橋,經重樓,行胸腹,止於氣海。睡時以兩手捻孩兒印,兩腳屈指,咬緊牙關,意在氣海旋繞。

白話文:

如果寒氣多於熱氣,但不感到煩躁,只是手腳稍有冷感,這就是傷寒的徵兆。脈搏浮現且緩慢,這是傷風的脈象,也就是傷寒現出了傷風的脈象。因為脈象類似桂枝,卻沒有出汗的現象;症狀類似麻黃,卻感到煩躁,這就是描述的情形。

【導引法】根據《保生祕要》的說法:首先用手心摩擦到熱度極高,再按摩風府穴數百次。接著,保持心態平和,雙手交握緊抱風府穴,然後向風府方向拜揖數百次,等待汗水自然流出,避免受風,安靜地調息氣海,清靜坐息約一個香煙燃燒的時間。飯食應延遲進食,這樣纔能有效果。

【運功】根據《保生祕要》的指導:對於頭痛、眼睛脹痛、背部脹痛、腰部脹痛、膝蓋痠痛、發熱等症狀,首先應該守護艮背,進入定態後,使用行庭動作,運動至風府穴,用意念繞行一百次,再直行至泥丸穴,再繞行一百次。然後分兩路,分別旋轉眼窩和進入瞳孔各一百次,最後通過鼻柱,再沿鵲橋、經重樓,行經胸部和腹部,最終回到氣海。睡前可以雙手做出「孩兒印」的動作,腳趾彎曲,咬緊牙齒,意念集中在氣海部位進行旋轉運動。

或繞入黃庭注念,練至心純,不覺真意自旋一貫,前後間行,邪氣無不散者,疼脹自止。或以手指於腦上著力分兩邊摩之,及耳根處,以指甲捻之至疼,有導引之功。

白話文:

當你專注在「黃庭」這個部位,並且用心去練習,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一個地方,而且還能夠向前、向後移動,這樣就可以把身體裡的邪氣都驅除出去,疼痛和腫脳也會自然停止。另外,你可以用手指用力按摩頭部的兩側以及耳朵根部,甚至可以用指甲掐到很痛的程度,這也有助於疏通經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