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4)

1. 治腫脹方五十六

防己湯,〔孕娠〕防己,桑皮,赤苓,紫蘇,木香

葶藶散,〔又〕郁李仁,葶藶,茯苓,桑皮

大調經散,〔產婦〕大黑豆(五錢),茯苓(三錢三分),西珀(三分半),每末三錢,紫蘇湯下,日三服。

調榮飲,〔血腫〕蓬朮,川芎,當歸,白芷,檳榔,陳皮,延胡索

小調經散,〔又〕沒藥,西珀,桂心,白芍,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酒薑汁調下。

椒目丸,〔經水〕椒目,甘遂,附子,千金子,郁李仁,黑牽牛,五靈脂,吳萸,當歸,延胡索(各五錢),芫花(一錢),蚖青(十枚去頭翅足同米炒),螌蝥(十枚制同蚖青),膽礬(一錢),石膏(二錢),糊丸芡實大,橘皮湯下一丸。

平胃散,〔水蠱〕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胃苓湯,〔又〕

葶藶丸,〔又〕葶藶,防己,木通,杏仁,川貝(各一兩),棗肉丸,桑皮湯下,治肺氣喘促,面目浮腫。

黃甲丸,〔又〕

犀角湯,〔結陽症〕犀角,元參(各一錢),升麻,木通(各八分),連翹,柴胡(各六分),沉香,射干,甘草(各五分),芒硝,麥冬(各四分)

鋪臍藥餅,〔外治〕真輕粉(二錢),巴豆(四兩),生硫黃(一錢),研勻成餅,先用新棉鋪臍上,次鋪藥餅,外以帛緊束之,約人行五七里許,自然瀉下惡水,待下三五次,即去中,以溫粥補之,一餅可治一二十人,久患者,隔日取水。一方,治水蠱,商陸根赤者,杵爛貼臍上,以帛縛定,水從小便出。

敷藥,〔又〕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等分,醋糊,和麵少許,攤絹上,貼腫處,口吮甘草,不過三五時,水即下矣。

灸法,〔又〕水分穴,在臍上一寸,宜灸如年數壯。中脘穴,在臍上四寸,上下一寸,居岐骨與臍之分中,灸二七壯。灸神闕,以鹽滿臍中灸之。

以上外用三方,皆專治水腫。凡患水腫者切忌用刺,刺之水盡即死。

白話文:

治腫脹方五十六

防己湯: (懷孕期間)使用防己、桑白皮、赤茯苓、紫蘇、木香。

葶藶散: (另外)使用郁李仁、葶藶子、茯苓、桑白皮。

大調經散: (產婦用)使用大黑豆(五錢)、茯苓(三錢三分)、西珀(三分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紫蘇湯送服,每日三次。

調榮飲: (血腫)使用蓬朮、川芎、當歸、白芷、檳榔、陳皮、延胡索。

小調經散: (另外)使用沒藥、西珀、桂心、白芍、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用酒和薑汁調和後服用。

椒目丸: (針對經水問題)使用椒目、甘遂、附子、千金子、郁李仁、黑牽牛、五靈脂、吳茱萸、當歸、延胡索(各五錢),芫花(一錢),蝥青(十枚,去除頭、翅、足,與米一同炒),螌蝥(十枚,處理方式同蝥青),膽礬(一錢),石膏(二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糊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用橘皮湯送服,每次一丸。

平胃散: (治療水蠱病)使用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胃苓湯:(另外)

葶藶丸:(另外)使用葶藶子、防己、木通、杏仁、川貝(各一兩),用棗肉做成藥丸,用桑白皮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肺氣喘促、面目浮腫。

黃甲丸:(另外)

犀角湯: (治療結陽症)使用犀角、玄參(各一錢)、升麻、木通(各八分),連翹、柴胡(各六分),沉香、射干、甘草(各五分),芒硝、麥冬(各四分)。

鋪臍藥餅: (外用治療)使用真輕粉(二錢)、巴豆(四兩)、生硫黃(一錢)。將藥材研磨均勻製成藥餅,先用新棉鋪在肚臍上,再放上藥餅,外面用布帛緊緊包紮。讓病人行走約五到七里路,自然會排出惡水。待排出三到五次後,取下藥餅,用溫熱的粥來補充體力。一個藥餅可以治療十到二十人。對於久病患者,可以隔日取水。另一種方法是治療水蠱病,將紅色的商陸根搗爛後貼在肚臍上,用布帛固定好,水會從小便排出。

敷藥: (另外)使用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等比例混合,用醋調成糊狀,再加入少量麵粉,攤在絹布上,貼在腫脹處。口中含著甘草,大約三到五個時辰,水就會排出。

灸法: (另外)水分穴,在肚臍上方一寸處,適宜灸的次數如同人的年齡。中脘穴,在肚臍上方四寸,上下各一寸的範圍,位於劍突和肚臍連線的中點,灸十四壯。灸神闕穴,用鹽填滿肚臍後再灸。

以上三種外用方法,都是專門治療水腫的。凡是患有水腫病的人,切記不可用針刺,因為刺破後,水液流盡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