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

《肘後備急方》~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治癰疽妒乳諸毒腫方第三十六

以生地黃杵如泥,隨腫大小攤於布上。糝木香末於中,又再攤地黃一重,貼於腫上,不過三五度。

《日華子》云,消腫毒。

水調決明子末,塗。

《食療》,治癰腫。

栝蔞根,苦酒中熬燥,搗篩之。苦酒和,塗紙上,攤貼服,金石人宜用。

《楊文蔚方》,治癰未潰。

栝蔞根,赤小豆,等分為末,醋調塗。

《千金方》,治諸惡腫,失治有膿。

燒棘針作灰,水服之,經宿頭出。

又方,治癰瘡中冷,瘡口不合。

用鼠皮一枚,燒為灰,細研,封瘡口上。

孫真人云,主癰發數處。

取牛糞燒作灰,以雞子白和,敷之,干即易。

孫真人食忌,主一切熱毒腫。

商陸根,和鹽少許,敷之,日再易。

《集驗方》,治腫。

柳枝如腳趾大,長三尺,二十枚。水煮令極熱,以故布裹腫處,取湯熱洗之,即瘥。

又方,治癰,一切腫未成膿,拔毒。

牡蠣白者,為細末,水調塗,干更塗。

又方,治毒熱,足腫疼欲脫。

酒煮苦參,以漬之。

《外臺秘要》,治癰腫。

伏龍肝,以蒜和作泥,塗用布上,貼之。如干,則再易。

又方,凡腫已潰未潰者。

以白膠一片,水漬令軟,納納然,腫之大小。貼當頭,上開孔。若已潰還合者,膿當被膠急撮之。膿皆出盡,未有膿者,腫當自消矣。

又方,燒鯉魚作灰,酢和,塗之一切腫上,以瘥為度。

又療熱毒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方。

取蒼耳汁,以漬之。

又方,水煮馬糞汁,以漬之。

肘後又方,治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

豬蹄一具,合蔥煮,去滓,納少許鹽,以漬之。

《經驗後方》,治一切癰腫無頭。

以葵菜子一粒,新汲水吞下,須臾即破,如要兩處破。服兩粒,要破處,逐粒加之,驗。

又方,治諸癰不消已成膿,懼針不得破,令速決。

取白雞翅下第一毛,兩邊各一莖,燒灰,研,水調服之。

又《梅師方》,取雀屎塗頭上,即易破,雄雀屎佳堅者為雄。

謹按雄黃治瘡瘍尚矣。

周禮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鄭康成注云,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磁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故翰林學士楊億嘗筆記。直史館楊嵎。年少時,有瘍生於頰,連齒輔車外腫。若覆甌內,潰出膿血不輟吐之痛楚難忍。

療之百方,彌年不瘥,人語之,依鄭法,合燒藥成。注之創中,少頃,朽骨連兩牙潰出,遂愈。後更安寧,信古方攻病之速也。黃堥若今市中所貨,有蓋瓦合也。近世合丹藥,猶用黃瓦甌,亦名黃堥,事出於古也,堥(音武。)

《梅師方》,治產後不自乳,見蓄積乳汁結作癰。取蒲公草,搗敷腫上,日三四度易之。俗呼為蒲公英,語訛為僕公罌是也,水煮汁服,亦得。

白話文:

治癰疽妒乳諸毒腫方第三十六

用生地黃搗成泥狀,根據腫脹的大小攤在布上。在中間撒上木香粉,再在其上攤一層生地黃,貼在腫脹處,如此反覆敷貼三到五次即可。

《日華子》記載,此法可消腫解毒。

將決明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食療本草》記載,此法可治療癰腫。

將栝樓根在苦酒中熬乾,搗碎過篩。再用苦酒調和後,塗在紙上,攤平後貼敷患處。金石藥物中毒者適用。

《楊文蔚方》記載,此法治療癰疽尚未潰爛者。

將栝樓根和赤小豆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

《千金方》記載,此法治療各種惡性腫脹,以及治療失治已化膿者。

將荊棘針燒成灰,用水送服,隔夜膿腫即可排出。

另一方,治療癰瘡局部冰冷,瘡口難以癒合者:

取鼠皮一張,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敷在瘡口上。

孫真人記載,此法主治癰疽發於多處者。

將牛糞燒成灰,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乾燥後更換。

孫真人記載,此法禁食,主治一切熱毒腫脹。

將商陸根和少量鹽混合後敷在患處,每日更換兩次。

《集驗方》記載,此法可治療腫脹。

取柳枝,粗細如腳趾,長三尺,二十根。用水煮沸,用舊布包裹患處,用熱柳枝水洗患處,即可痊癒。

另一方,治療癰疽及一切腫脹尚未化膿者,具有拔毒功效:

將牡蠣的白色部分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塗抹,乾燥後再塗抹。

另一方,治療毒熱引起的足部腫痛,疼痛劇烈,感覺腳要脫落:

用酒煮苦參,用藥汁浸泡患處。

《外台秘要》記載,此法治療癰腫。

將伏龍肝與大蒜搗成泥狀,塗在布上,敷貼患處,乾燥後更換。

另一方,治療腫脹無論是否已潰爛:

取一片白膠,用水浸泡軟化,根據腫脹的大小裁剪成形,貼在患處的頂端,並在上面開個小孔。如果腫脹已經潰爛但又癒合,則應將膿液用膠布吸出。膿液排盡後,未化膿的腫脹就會自行消退。

另一方,將鯉魚燒成灰,用醋調和後,塗抹在一切腫脹處,直到痊癒。

治療熱毒引起的四肢腫脹,疼痛劇烈,感覺要脫落:

用蒼耳汁浸泡患處。

另一方,用煮沸的馬糞汁浸泡患處。

《肘後備急方》記載,治療毒邪侵犯手足,腫脹疼痛劇烈:

取豬蹄一只,與蔥一起煮熟,去渣,加少量鹽,用藥汁浸泡患處。

《經驗後方》記載,治療一切無頭癰腫:

取葵菜籽一粒,用新汲的水送服,很快就會破潰。如果需要兩個地方破潰,則服用兩粒,每個地方破潰就加一粒,驗證有效。

另一方,治療各種癰疽不消,已經化膿,擔心針刺破潰,需要快速治療:

取白雞翅膀下第一根羽毛,兩邊各取一根,燒成灰,研磨成粉,用水送服。

《梅師方》記載,取麻雀糞便塗在患處,可以快速破潰,雄麻雀的糞便效果更好,堅硬者為雄性。

謹記,雄黃治療瘡瘍也有效。

《周禮·瘍醫》記載,凡是治療瘡瘍都用五毒攻之。鄭康成注釋說,現在的醫方有五毒藥物,將其與黃堥(一種瓦製容器)、石膽、丹砂、雄黃、礜石、磁石一起放在黃堥中,燒製三日三夜。將其煙熏附著在患處,用雞毛掃去,注入創傷。腐肉壞骨就會全部排出,故翰林學士楊億曾記錄此事。直史館楊嵎年輕時,患頰部癰疽,腫脹至牙齒,如同覆蓋在杯子內,膿血不止,疼痛難忍。

用盡各種方法治療多年未愈,有人建議他按照鄭康成的做法,將藥物混合燒製後,注入創傷處。不久,壞骨和兩顆牙齒都脫落了,病也就痊癒了。此後安然無恙,可見古方治療疾病之迅速。黃堥,如同現在市面上出售的蓋瓦容器。近代配製丹藥,仍然使用黃瓦甌,也稱為黃堥,此事源於古代。堥(音wǔ)。

《梅師方》記載,治療產後不能哺乳,乳汁淤積形成癰腫:取蒲公草搗爛後敷在腫脹處,每日更換三到四次。俗稱蒲公英,語音訛傳為僕公罌。服用蒲公英水煮汁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