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

《肘後備急方》~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治風毒腳弱痹滿上氣方第二十一

肩井各一百壯。

在兩肩小近頭凹處,指捏之,安令正得中穴耳。

次灸膻中,五十壯。

在胸前兩邊對乳胸厭骨解間,指按覺氣翕翕爾是也,一云正胸中一穴也。

次灸巨闕。

在心厭尖尖四下一寸,以寸度之,凡灸以上部五穴,亦足治其氣。若能灸百會、風府、胃管及五臟腧,則益佳,視病之寬急耳。諸穴出《灸經》,不可具載之。

次乃灸風市百壯。

在兩髀外,可平倚垂手直掩髀上,當中指頭大筋上,捻之,自覺好也。

次灸三里二百壯。

以病人手橫掩,下並四指,名曰一夫,指至膝頭骨下,指中節是其穴,附脛骨外邊,捻之,凹凹然也。

次灸上廉,一百壯。

又灸三里下,一夫。

次灸下廉,一百壯。

又在上廉下,一夫。

次灸絕骨,二百壯。

在外踝上三寸余,指端取踝骨上際,屈指頭四寸便是,與下廉頗相對,分間二穴也。此下一十八穴,並是要穴,余伏兔、犢鼻穴,凡灸此壯數,不必頓畢,三日中報灸合盡。

又方,孔公孽二斤,石斛五兩。酒二斗浸。服之。

附方

《斗門方》治卒風毒,腫氣急痛。以柳白皮一斤,銼,以酒煮令熱。帛裹熨腫上,冷再煮,易之,甚妙也。

《聖惠方》治走注風毒疼痛。用小芥子末和雞子白。調敷之。

《經驗後方》治風毒,骨髓疼痛。芍藥二分,虎骨一兩。炙為末,夾絹袋貯,酒三升,漬五日。每服二合,日三服。

《食醫心鏡》除一切風濕痹,四肢拘攣。

蒼耳子三兩,搗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之。

又,治筋脈拘攣,久風濕痹下氣,除骨中邪氣,利腸胃,消水腫,久服輕身益氣力。

薏苡仁一升,搗為散,每服以水二升,煮兩匙末作粥。空腹食。

又,主補虛,去風濕痹。醍醐二大兩,暖酒一杯,和醍醐一匙。飲之。

《經驗方》治諸處皮裡面痛。何首烏,末,薑汁調成膏。痛處以帛子裹之,用火炙鞋底,熨之,妙。

孫真人方,主腳氣及上氣。取鯽魚一尺,長者,作膾食,一兩頓瘥。

《千金翼》治腳氣衝心。白礬二兩,以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洗腳,良。

《廣利方》治腳氣衝煩,悶亂不識人。大豆一升,水三升,濃煮取汁,頓服半升。如未定,可更服半升。即定。

蘇恭云,凡患腳氣,每旦任意飽食,午後少食,日晚不食,如飢可食豉粥。若暝不消,欲致霍亂者。

即以高良薑二兩,打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盡,即消,待極飢乃食一碗薄粥,其藥唯極飲之,良。若卒無高良薑,母姜一兩代之,以清酒一升,煮令極熟,和滓食之,雖不及高良薑,亦大效矣。

唐《本注》云,腳氣。

煮葒草濃汁,漬之,多瘥。

《簡要濟眾》治腳氣連腿腫滿,久不瘥方。

黑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搗為散,生薑汁調如膏。塗敷腫上,藥干再調塗之,腫消為度。

白話文:

治風毒腳弱痹滿上氣方第二十一

肩膀的肩井穴各灸一百壯。 (肩井穴位於兩肩胛骨上方,靠近頸部凹陷處,用手指捏按可找到。)

接著灸膻中穴五十壯。(膻中穴位於胸前,兩乳頭中間,乳頭直線連線的中央,按壓會有氣感。)

接著灸巨闕穴。(巨闕穴位於胸骨下端,心窩處上方約一寸。) 以上五個穴位都灸了,就能治療氣滯。如果能再加上百會、風府、胃脘及五臟相關穴位,效果更好,要根據病情輕重調整。這些穴位都出自《灸經》,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

接著灸風市穴一百壯。(風市穴位於大腿外側,平躺時,垂手自然下垂,手指尖能觸及的位置,在大腿上,拇指粗細的肌肉上方。)

接著灸足三里穴二百壯。(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下方,由膝蓋骨外側向下量四橫指寬,再往外一橫指的凹陷處。)

接著灸上廉穴一百壯。 再灸三里穴下方一夫寬。(一夫寬指約四指的寬度)

接著灸下廉穴一百壯。 再灸上廉穴下方一夫寬。

接著灸絕骨穴二百壯。(絕骨穴位於外踝骨上方約三寸。) 以上十八個穴位都是重要穴位,此外還有伏兔、犢鼻穴,灸的壯數不必一次完成,可在三天內分次完成。

另一個方法:用孔公孽二斤,石斛五兩,用二斗酒浸泡後服用。

附方:

《斗門方》:治療突然發作的風毒,腫脹疼痛。用柳樹白皮一斤,切碎,用酒煮熱,用布包好敷在腫脹處,冷了再煮熱更換,效果很好。

《聖惠方》:治療遊走性的風毒疼痛。用少量芥末粉和雞蛋清調勻後敷貼。

《經驗後方》:治療風毒引起的骨髓疼痛。用芍藥二分,虎骨一兩,烘烤研磨成粉末,裝入夾絹袋中,用三升酒浸泡五天。每次服用二合,一日三次。

《食醫心鏡》:治療各種風濕痹症,四肢拘攣。用蒼耳子三兩,搗碎成末,加水一升半煎煮取七合,去渣,慢慢飲用。 還可用薏苡仁一升,搗碎成粉,每次取兩匙用兩升水煮粥服用,空腹食用,能補虛,去風濕痹。 另外,用醍醐二大兩,溫酒一杯,混合一匙醍醐飲用,也能治療風濕痹症。

《經驗方》:治療各種皮膚內層疼痛。用何首烏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成膏狀,敷在疼痛處,用布包好,用火烤鞋底熨燙,效果很好。

孫真人方:治療腳氣和上氣。用一尺長的鯽魚做成生魚片食用,一次就能見效。

《千金翼》:治療腳氣衝心。用白礬二兩,加水一斗五升,煮沸三到五次,用來浸洗腳,效果很好。

《廣利方》:治療腳氣引起煩躁,神志不清。用大豆一升,水三升,熬煮取汁,一次服用半升,如果症狀未緩解,可再服用半升,很快就能見效。

蘇恭說:凡是患有腳氣的人,每天早上可以隨意吃飽,下午少吃,晚上不吃,如果餓了可以吃點豆豉粥。如果晚上症狀沒有減輕,擔心會引起霍亂,可以用高良薑二兩,打碎,加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就能減輕症狀,等到非常餓了再吃一碗稀粥。這個藥最好是大量服用。如果沒有高良薑,可以用母薑一兩代替,用清酒一升煮熟後連渣一起吃,雖然不如高良薑效果好,但也非常有效。

唐代《本注》說:患腳氣,可以用煮沸的葒草濃汁浸泡患處,大多能痊癒。

《簡要濟眾》:治療腳氣引起腿部腫脹,久治不癒的方劑。用黑附子一兩,去掉皮和臍部,搗碎成粉,用生薑汁調成膏狀,塗抹在腫脹處,藥物乾燥後再重新塗抹,腫脹消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