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後備急方》~ 卷二 (8)
卷二 (8)
1. 治傷寒時氣溫病方第十三
血出不止,便煞人,方可燒紡軨鐵,以灼此脈令焦,兼菰蒂雜巴豆搗為丸服之。大小便亦去黃汁。破灼已後,禁諸雜食,又云有依黃坐。黃復,須分別之方。
切竹煮飲之。
又方,搗生瓜根,絞取汁,飲一升至二三升。
又方,醋酒浸雞子一宿,吞其白數枚。
又方,竹葉切五升,小麥七升,石膏三兩,末,綿裹之,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一服一升,盡吃即瘥也。
又方,生葛根汁二升,好豉一升,梔子三七枚,茵陳切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葛汁,分為五服。
又方,金色腳雞,雌雞血,在治如食法,熟食肉飲汁令盡,不過再作亦可,下少鹽豉,佳。
治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方,用虎杖根銼,煮,適寒溫以漬足,令踝上有赤許水止之。
又方,以稻穰灰汁漬足。
又方,酒煮苦參以漬足,瘥。
又方,鹽豉及羊尿一升,搗令熟以漬之。
又方,細銼黃柏五斤,以水三斗,煮漬之,亦治攻陰腫痛。
又方,作坎令深三赤,少容兩足。燒坎令熱,以酒灌坎中,著屐踞坎中,壅勿令泄。
又方,煮羊桃汁漬之,雜少鹽豉,尤好。
又方,煮馬屎若羊屎汁漬。
又方,豬膏和羊屎塗之,亦佳。
又方,以牛肉裹腫處,腫消痛止。
又方,搗常思草絞取汁以漬足。
又方,豬蹄一具,合蔥煮,去滓,納少鹽以漬之。
毒病下部生瘡者,燒鹽以深導之,不過三。
又方,生漆塗之,綿導之。
又方,大丸艾灸下部,此謂窮無藥。
又方,取蚓三升,以水五升,得二升半,盡服之。
又方,煮桃皮煎如飴,以綿合導之。
又方,水中荇菜,搗,綿裹導之,日五易,瘥。
又方,櫸皮,槲皮合煮汁,如黏糖以導之,又濃煮桃皮飲之,最良。
又方,搗蛇莓汁,服三合,日三。水漬烏梅令濃,並納崖蜜,數數飲。
若病人齒無色,舌上白,或喜睡眠,憒憒不知痛癢處,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曉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為意。下部生蟲,蟲食其肛,肛爛見五臟便死,治之方。
取雞子白,納漆,合攪,還納殼中,仰頭吞之,當吐蟲則愈。
又方,燒馬蹄作灰,細末,豬脂和,塗綿以導下部,日數度,瘥。
又方,桃仁十五枚,苦酒二升,鹽一合,煮取六合,服之。
又方,燒艾於管中熏之,令煙入下部,中少雄黃雜妙,此方是溪溫,故爾兼取彼治法。
又有病䘌下不止者,烏頭二兩,女葳,雲實各一兩,桂二分,蜜丸如桐子,水服五丸,一日三服。
治下部卒痛,如鳥啄之方,赤小豆,大豆各一升,合搗,兩囊貯,蒸之令熟,更牙坐,即愈。
此本在雜治中,亦是傷寒毒氣所攻故。凡治傷寒方甚多,其有諸麻黃,葛根,桂枝,柴胡,青龍,白虎,四順,四逆二十餘方。並是至要者,而藥難盡備,且診候須明悉,別所在撰大方中,今唯載前四方,尤是急須者耳。
白話文:
治傷寒時氣溫病方第十三:
出血不止,危及性命,可用燒紅的鐵器灼燒出血的脈絡使其焦灼,同時將菰蒂和巴豆搗碎製成丸藥服用。大小便也會排出黃色的汁液。灼燒後,禁止食用各種雜食,也有人主張用黃藥治療。黃色症狀復發,則需要區別對待,另行處方。
用切好的竹子煮水飲用。
另一方:搗碎生瓜根,擠出汁液,飲用一升到二三升。
另一方:將雞蛋用醋酒浸泡一夜,吞服蛋清數枚。
另一方:竹葉五升,小麥七升,石膏三兩,磨成粉末,用棉布包裹,加水一斗五升,煮至七升,每次服用一升,喝完即可痊癒。
另一方:生葛根汁二升,好豉(豆豉)一升,梔子三十七枚,茵陳切碎一升,加水五升,煮至三升,去除渣滓,加入葛根汁,分成五次服用。
另一方:用金色腿的母雞,取其血,如同食用一般烹調,熟食雞肉並喝完雞湯,最多再做一次即可,加少許鹽和豆豉,效果更佳。
治療毒邪侵犯手足,腫脹疼痛欲斷的方劑:用虎杖根切碎煮沸,待水溫適中用來浸泡患處,直到踝部出現紅色的水泡,即可停止。
另一方:用稻草灰水浸泡患處。
另一方:用酒煮沸苦參後浸泡患處,直至痊癒。
另一方:將鹽和豆豉以及羊尿各一升搗爛煮熟後浸泡患處。
另一方:將黃柏切碎五斤,加水三斗,煮沸後浸泡患處,也可治療陰部腫脹疼痛。
另一方:挖一個坑,深度約三寸,剛好容納雙腳。將坑燒熱,倒入酒,穿著木屐站在坑裡,用東西蓋住,防止熱氣散失。
另一方:用煮沸的羊桃汁浸泡患處,加少許鹽和豆豉效果更佳。
另一方:用煮沸的馬糞或羊糞汁浸泡患處。
另一方:將豬油和羊糞混合塗抹患處,效果也很好。
另一方:用牛肉包裹腫脹部位,腫脹消退,疼痛停止。
另一方:搗碎常思草,擠出汁液浸泡患處。
另一方:豬蹄一個,與蔥一起煮熟,去除渣滓,加入少許鹽浸泡患處。
毒邪導致下體生瘡的治療:用燒過的鹽深層導入瘡口,最多三次。
另一方:塗抹生漆,用棉花引導藥物。
另一方:用大艾炷灸下體,這是指沒有其他藥物可用的情況。
另一方:取蚯蚓三升,加水五升,煮至二升半,全部服用。
另一方:將桃皮煮成膏狀,用棉花引導藥物。
另一方:水中荇菜搗碎,用棉布包裹引導藥物,每天更換五次,直至痊癒。
另一方:櫸皮和槲皮一起煮成汁液,像黏稠的糖一樣引導藥物,再濃縮煮桃皮飲用,效果最佳。
另一方:搗碎蛇莓取汁液,每次服用三合,每天三次。用水浸泡烏梅至濃稠,加入崖蜜,多次飲用。
如果病人牙齒沒有光澤,舌苔發白,或者嗜睡,昏昏沉沉,感覺不到疼痛,或者下痢,應急治下部,不了解此點的人,只會治療上部,而忽略下部。下部生蟲,蟲子啃食肛門,肛門潰爛,五臟暴露就會死亡,治療方法如下:
取雞蛋清,加入生漆,攪拌均勻,放回蛋殼中,仰頭吞服,蟲子吐出即可痊癒。
另一方:燒焦馬蹄,研磨成細粉,與豬油混合,用棉花引導藥物進入下部,每天多次,直至痊癒。
另一方:桃仁十五枚,苦酒二升,鹽一合,煮至六合,服用。
另一方:用管子將艾草燒燃,讓煙熏入下部,裡面可以加入少許雄黃,這個方法是溪溫的治療方法,所以也借用其治療方法。
還有下痢不止的治療方法:烏頭二兩,女萎、雲實各一兩,桂二分,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用水送服五丸,一天三次。
治療下部突然疼痛,如同鳥啄一樣的方劑:赤小豆、大豆各一升,搗碎,分裝在兩個布袋裡蒸熟,然後用牙齒咬著布袋坐在上面,即可痊癒。
此方原本在雜病治療篇中,也是傷寒毒邪所致。治療傷寒的方劑很多,有麻黃、葛根、桂枝、柴胡、青龍、白虎、四順、四逆等二十多個方劑,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藥物不容易全部備齊,而且診斷病情需要非常了解,詳細的方劑在別的地方記載,這裡只記載上述的方劑,都是非常緊急時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