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4)

1. 瘡腫門

上研極細。麵糊丸如麥粒大。每用之。先以針捻瘡口。入藥。量輕重上藥。後一兩時辰。腫痛盡是應。如患下疳瘡。蝕莖或半或盡者。用漿磨一兩粒搽之。不三上。立效。

【桃紅散】,斂瘡口。生肌肉。定血。辟邪風。

寒水石(燒),滑石(各四兩),乳香,小豆粉,輕粉(各一錢)

上為末。每用少許干糝。血不止者。加燈草貼瘡口上。以帛裹之。

【木香散】,治多時不斂一切惡瘡。此藥能生肌肉。止痛。

木香,南黃連,檳榔(各半兩),白芷(三錢)

上為末。每日一遍干貼。又方。加地骨皮為末。先口噙溫漿水洗瘡口上。搵干貼藥。及治下疳瘡神效。

【玉龍膏】,摩風止痛。消腫化毒。治一切傷折瘡腫。

栝蔞(大者一個。去皮),黃蠟(一兩半),白芷(半兩),麻油(清真者),麝香(研。一錢),松脂(研。一錢半),零香,藿香(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升麻,黃耆,赤芍藥,白芨,白蘞,甘草(各一錢)

上以油浸七日。卻取出油。先煉令香熟。放冷。入諸藥。慢火煎黃色。用絹濾去渣。入銀石鍋內。入蠟並麝香、松脂熬。少時以瓷合器盛。每用少許。薄攤絹帛上貼。若頭面風。癬癢瘡腫疼痛。並塗磨令熱。頻用之。如耳鼻中肉鈴。用紙捻子每日點之。至一月即愈。如治灸瘡。及小兒瘤瘡。塗之。兼滅瘢痕。神效。

【司馬溫公解毒膏】,治諸瘡及杖瘡。尤宜貼之。

乳香(三錢),木鱉子(二十四個。去皮),杏仁(四十八個),蓖麻子(三十四個),巴豆(十四個),槐枝(四兩。長四指),柳枝(二兩),桃枝(三兩),黃丹(春秋三兩半。夏四兩。冬三兩)

上件。用清油一斤。下諸藥熬黑。滴水內不散成也。用好綿濾過。用時於水內浴貼之。

【善應膏】

黃丹(二斤。細上等者),沒藥(研),白蘞(生),官桂,乳香(研),木鱉子(生),白芨(生),當歸,白芷,杏仁(生。各一兩),柳枝(一兩。如箸條長)

上除黃丹、乳香、沒藥外。余藥用麻油五斤。浸一宿。於炭火上鐵鍋內。熬至變黑色。濾去藥不用。將黃丹入油內上火。用柳條如小錢粗四指長。攪令微變褐色。出火。再用柳枝攪令出煙盡。入乳香、沒藥。再用柳條攪令勻。候冷傾入瓷盆內。切成塊。油紙裹之。後用如常法。

【大紅膏】,治從高墜下。及落馬墮車。筋骨疼痛。

當歸,赤芍藥,烏藥(各一兩),小油(半斤。浸上藥七日七夜),沒藥(一兩。研),乳香(二兩。研),琥珀(二兩。研),黃丹(十兩),瀝青(一斤)

上將瀝青於銀石器內熔開。入油。覷冷熱硬軟。滴水不散。用綿濾在銀石器內。入黃丹並諸藥末。用手不住攪。令勻為度。用時攤紙上貼傷處。大有神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麵糊做成麥粒大小的丸子。每次使用時,先用針刺破瘡口,然後放入藥丸,用藥量依瘡的大小和嚴重程度調整。用藥後一到兩個時辰,腫脹疼痛應會消失。如果患有下疳瘡,侵蝕到陰莖,不管是部分或完全侵蝕,可用漿水磨一兩粒藥丸塗抹,塗個兩三次就能見效。

【桃紅散】,能收斂瘡口、生長肌肉、止血,並能驅除邪風。

將燒過的寒水石、滑石(各四兩)、乳香、小豆粉、輕粉(各一錢)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量乾撒在瘡口上。如果血止不住,可加燈芯草貼在瘡口上,再用布包紮。

【木香散】,能治療久久不癒的各種惡瘡。此藥能生長肌肉、止痛。

將木香、南黃連、檳榔(各半兩)、白芷(三錢)研磨成粉末。每天乾貼一次。另有一方,可加入地骨皮研磨成粉末。先含一口溫漿水清洗瘡口,然後用乾藥粉貼在瘡口上,對治療下疳瘡有奇效。

【玉龍膏】,能按摩以驅除風邪、止痛、消腫解毒,治療各種跌打損傷、瘡腫。

將大栝蔞一個(去皮)、黃蠟(一兩半)、白芷(半兩)、麻油(必須是清純的)、麝香(研磨成粉,一錢)、松脂(研磨成粉,一錢半)、零陵香、藿香(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升麻、黃耆、赤芍藥、白芨、白蘞、甘草(各一錢),先用麻油浸泡七天,取出麻油,先將麻油熬至香熟,放涼後加入其他藥材,用小火煎至黃色,用絹布過濾去除藥渣,倒入銀或石鍋內,加入黃蠟、麝香、松脂一起熬煮,稍待片刻後倒入瓷器容器中。每次取少量,薄薄地塗在絹布上貼於患處。如果是頭面部的風疹、癬、癢、瘡腫疼痛,可塗抹並按摩使其發熱,經常使用。如果是耳鼻中長出肉瘤,可用紙捻沾藥每日點塗,一個月左右即可痊癒。如果是治療灸瘡或小兒瘤瘡,塗抹此藥也能消除疤痕,效果神奇。

【司馬溫公解毒膏】,能治療各種瘡和杖傷,尤其適合貼敷。

將乳香(三錢)、木鱉子(二十四個,去皮)、杏仁(四十八個)、蓖麻子(三十四個)、巴豆(十四個)、槐枝(四兩,約四指長)、柳枝(二兩)、桃枝(三兩)、黃丹(春秋三兩半,夏天四兩,冬天三兩)放在一起,用清油一斤熬煮至黑色,滴水不散即可。用好棉布過濾後,使用時將藥膏浸泡在水中後貼敷。

【善應膏】

將黃丹(二斤,上等細粉)、研磨過的沒藥、生白蘞、官桂、研磨過的乳香、生木鱉子、生白芨、當歸、白芷、生杏仁(各一兩),以及柳枝(一兩,像筷子般長),除了黃丹、乳香、沒藥外,其餘藥材用麻油五斤浸泡一夜。在炭火上的鐵鍋中熬煮至變黑色,濾掉藥渣不用。將黃丹放入油中加熱,用像小錢大小、四指長的柳條攪拌,使其稍微變成褐色。熄火,再用柳枝攪拌至煙散盡。加入乳香、沒藥,用柳條攪拌均勻。待冷卻後倒入瓷盆中,切成塊狀,用油紙包裹。之後的使用方法與一般藥膏相同。

【大紅膏】,能治療從高處摔下、從馬車上摔下等造成的筋骨疼痛。

將當歸、赤芍藥、烏藥(各一兩),用小油(半斤)浸泡七天七夜,加入研磨過的沒藥(一兩)、研磨過的乳香(二兩)、研磨過的琥珀(二兩)、黃丹(十兩)、瀝青(一斤)。將瀝青放入銀或石器中熔化,加入麻油,觀察冷熱和軟硬程度,直到滴水不散。用棉布過濾後,倒入銀或石器中,加入黃丹和其它藥末,用手不停攪拌均勻。使用時將藥膏攤在紙上貼於傷處,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