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3)

1. 瘡腫門

上為末。入牽牛頭末。和勻。用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送下。食後。

【竹葉黃耆湯】,治發背發渴。通治諸瘡大渴。

淡竹葉(二兩),生地黃(八兩),黃耆,麥門冬(去心),當歸,川芎,人參,甘草,黃芩,芍藥,石膏(各三兩)

上十一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竹葉五七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五香連翹湯】,治瘰癧、癰疽、惡腫。

沉香,乳香,生甘草,木香(各一錢),連翹,射干,升麻,獨活,桑寄生,木通(各三錢),丁香(半兩),大黃(一兩),麝香(一錢半)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

【五香湯】,治毒氣入腹托裡。

丁香,木香,沉香,乳香(各一兩),麝香(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空心稍熱服。○嘔者。去麝。加藿香一兩。渴者加人參一兩。○總錄聖惠、千金、外臺。治諸瘡腫方中皆載。與此方大同小異。大抵此藥治毒氣入腹煩悶氣不通者。其餘熱渴昏冒。口燥咽乾。大便硬小便澀者。皆莫與服之。

【赤芍藥散】,治一切惡疔瘡癰疽。腫初覺不消。增寒疼痛。

金銀花(半兩),大黃(七錢半),赤芍藥(半兩),當歸,枳實,甘草(各三錢)

上件。入栝蔞大者一個。同為粗末。作四服。每服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金銀花散】,治發背惡瘡。托裡、止痛、排膿。

金銀花(四兩),甘草(一兩。炒)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之者。(申顯卿傳)

【乳香丸】,治諸般惡瘡癤。

乳香(另研),穿山甲,當歸(各五錢),豬牙皂角,木鱉子(各七錢)

上用松枝。火燒存性為細末。入乳香研勻。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食前。

【水澄膏】,治熱毒腫痛。大效。

大黃,黃柏,鬱金,白芨,大南星,朴硝(各一兩)

上入黃蜀葵花乾者一兩。共前藥為細末。每藥末二錢。以新水一盞半。攪勻澄沉底者。去浮、水。以紙花子攤於腫上貼之。如覺燥。津唾潤之。如皮膚白色者。勿用。

【拔毒散】,治熱毒丹腫。遊走不定。

寒水石(生用),石膏(生用。各四兩),黃柏,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每用生水調掃於赤腫處。或紙花子塗貼之。如干則水潤之。

【龍麝追毒丹】,治一切惡瘡內毒氣未出盡者。皆可用之。如箭頭、針刺、癰癤、惡瘡。內有毒氣不著骨者。不過一二上藥。其針刺自出。破傷風惡瘡不痛者。亦效。

龍腦(三分),麝香(一分),輕粉,粉霜,雄黃(各五分),乳香,砒黃(各一字),巴豆(十四個。去皮。心腹)

白話文:

[瘡腫門]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牽牛子頭的粉末,混合均勻。再用膏藥調和,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煎好的連翹湯送服,飯後服用。

[竹葉黃耆湯],治療發背(背部毒瘡)引起的口渴,也通用於治療各種瘡腫引起的大量口渴。 藥材包含:淡竹葉(二兩)、生地黃(八兩)、黃耆、麥門冬(去心)、當歸、川芎、人參、甘草、黃芩、芍藥、石膏(各三兩)。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碗半和竹葉五到七片,煎至剩一碗,去除藥渣,溫服,不拘泥於服藥時間。

[五香連翹湯],治療瘰癧(淋巴結核)、癰疽(毒瘡)和各種惡性腫塊。 藥材包含:沉香、乳香、生甘草、木香(各一錢)、連翹、射干、升麻、獨活、桑寄生、木通(各三錢)、丁香(半兩)、大黃(一兩)、麝香(一錢半)。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水兩碗煎至剩一碗,去除藥渣,空腹時熱服。

[五香湯],治療毒氣進入腹部,需要將毒氣托出體外的情況。 藥材包含:丁香、木香、沉香、乳香(各一兩)、麝香(三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半煎至剩八分,去除藥渣,空腹時稍微熱服。如果出現嘔吐,去除麝香,加入藿香一兩。如果口渴,加入人參一兩。這個藥方主要記錄於《聖惠方》、《千金方》和《外臺秘要》等醫書中,這些書籍中記載的治療各種瘡腫的藥方與此方大同小異。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毒氣入腹導致煩悶、氣不通暢的情況。如果出現發熱口渴、昏迷、口乾舌燥、大便乾硬、小便不順暢等症狀,則不宜服用此藥。

[赤芍藥散],治療各種惡性疔瘡和癰疽,特別是腫塊剛開始出現時不消退,且伴有發冷和疼痛感的情況。 藥材包含:金銀花(半兩)、大黃(七錢半)、赤芍藥(半兩)、當歸、枳實、甘草(各三錢)。 將上述藥材與一個大的栝蔞(葫蘆瓜)一起磨成粗末,分成四份。每次服用一份,加水和酒各一碗,煎至剩一碗,去除藥渣,溫服,不拘泥於服藥時間。

[金銀花散],治療發背毒瘡,具有托出毒素、止痛和排膿的作用。 藥材包含:金銀花(四兩)、甘草(一兩,炒過)。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和酒各一碗,煎至剩一碗,去除藥渣,稍熱服用。(此藥方為申顯卿所傳)

[乳香丸],治療各種惡性瘡癤。 藥材包含:乳香(另外研磨)、穿山甲、當歸(各五錢)、豬牙皂角、木鱉子(各七錢)。 將上述藥材用松枝燃燒後的灰燼磨成細末,加入乳香研磨均勻,再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搓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酒化開後服用,飯前服用。

[水澄膏],治療熱毒引起的腫痛,效果顯著。 藥材包含:大黃、黃柏、鬱金、白芨、大南星、朴硝(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加入乾燥的黃蜀葵花一兩,一起磨成細末。每次取藥末二錢,加入新水一碗半,攪拌均勻,沉澱後去除上層的清液,再用紙製成的花形藥貼塗抹在腫脹處。如果感覺乾燥,可用唾液潤濕。如果皮膚顏色是白色的,則不要使用此藥膏。

[拔毒散],治療熱毒引起的丹毒,其腫塊會遊走不定。 藥材包含:寒水石(生用)、石膏(生用,各四兩)、黃柏、甘草(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用生水調勻後塗抹在發紅腫脹的地方,或者塗抹在紙製的花形藥貼上後貼在患處。如果藥粉乾燥了,就用水潤濕。

[龍麝追毒丹],治療各種惡瘡,特別是體內毒氣尚未完全排出的情況。對於如箭頭或針刺傷、癰癤、惡瘡等,只要毒氣還未深入骨頭,服用一到兩次藥即可見效。如遇針刺傷的傷口會自動將針頭排出。此藥對於破傷風引起的惡瘡無痛症狀也有效果。 藥材包含:龍腦(三分)、麝香(一分)、輕粉、粉霜、雄黃(各五分)、乳香、砒黃(各一字)、巴豆(十四個,去除皮和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