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二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1)

1. 㕮咀藥類

古人用藥治病。擇淨口咀嚼。水煮服。謂之㕮咀。後人用鍘刀細銼。桶內銼過。以竹篩齊之。藥有氣味厚薄。升降浮沉補瀉。各各不同。今詳錄之。及揀擇制度修合之法。具列於後。

風升生(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風(氣溫。味辛)療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之仙藥也。誤服瀉人上焦元氣。去蘆並叉股。鍘碎銼。桶內銼過。竹篩齊之用。

升麻(氣平味微苦)此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行經藥也。若補其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能補。若得蔥白、香白芷之類。亦能走手陽明後陰。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傷風之的藥也。刮去黑皮。兼腐爛里白者佳。鍘碎銼。桶內銼過。竹篩齊之。用。

白話文:

古時候,人們用藥治病,會先將藥材洗淨,然後用嘴嚼碎,再用清水煮沸服用,稱為「嚼咀」。到了後來,人們開始用鍘刀將藥材切碎,並在桶裡再次銼過,最後用竹篩篩選,使藥材更加均勻。

藥材的氣味有厚有薄,功效也有升降浮沉、補瀉之分,每種藥材都各不相同。現在,我將詳細記錄每種藥材的性質、揀擇方法和炮製方法,列舉如下:

風升生

(味道比較淡的藥材,屬於陰中之陽。味道淡則通暢,酸、苦、鹹、平味藥材都屬於此類。)

防風

(性溫,味辛)可以治療風症,通用于瀉肺降火,散去頭目中的淤積之氣,是治療上焦風邪的良藥。誤服會損害人體上焦的元氣。使用時需去蘆頭和根部,再將其鍘碎、銼細,在桶裡銼過,最後用竹篩篩選後才可以使用。

升麻

(性平,味微苦)是走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的藥材。如果要補脾胃,非它莫屬。如果配合蔥白、香白芷等藥材,也能走手陽明經和手少陰經,可以消除肌肉間的熱症。這是治療手足陽明經傷風的特效藥。使用時需刮去黑皮,並且選擇那些腐爛里白的升麻,效果更好。將其鍘碎、銼細,在桶裡銼過,最後用竹篩篩選後才可以使用。

羌活(氣微溫味苦甘平)治肢節疼痛。利諸節。手足太陽風藥也。加川芎、治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去黑皮並腐爛。鍘碎銼。桶銼過。竹篩齊之用。

獨活(氣微溫。味苦甘平)足少陰腎行經藥也。若與細辛同用。治少陰經頭痛。一名獨搖草。得風不搖。無風自搖動。去皮淨。鍘銼碎。桶銼過。竹篩齊之。用。柴胡(氣平。味微苦)除虛勞煩熱。解肌去熱。早晨潮熱。此少陽厥陰行經藥也。婦人產前產後必用之藥。善除本經頭痛。非他藥能止。治心下痞。胸膈痛。去蘆鍘碎銼。桶銼過。竹篩齊之。用。

白話文:

羌活味甘苦,性平,能治肢節疼痛,通利關節,是手足太陽經的藥物。與川芎搭配,可治療太陽少陰頭痛。羌活能通透關節,利於排膿去腐,使用前需將其切碎、銼細、過桶篩、用竹篩篩平。

獨活味甘苦,性平,是足少陰腎經的藥物。與細辛同用可治療少陰經頭痛。獨活又名獨搖草,因為它在有風時不搖動,無風時卻會自行搖動。使用前需去皮、切碎、銼細、過桶篩、用竹篩篩平。

柴胡味微苦,性平,能消除虛勞煩熱,解表退熱。早晨潮熱時可用,是少陽厥陰經的藥物。婦女產前產後都需服用。柴胡善於治療本經頭痛,其他藥物都無法止住。柴胡還能治心下痞滿、胸膈疼痛。使用前需去蘆頭、切碎、銼細、過桶篩、用竹篩篩平。

前胡(氣微寒。味苦)主痰滿。胸脅中痞。心腹強氣。治傷寒熱實。明目益精。推陳致新。半夏為使。鍘銼用。

葛根(氣平。味甘)治脾胃虛而渴。除胃熱。解酒毒。通行足陽明之經。去皮。鍘碎銼。桶銼。竹篩齊之。用。

威靈仙(氣溫味甘。一作苦)主諸風濕冷。宣通五臟。腹內癖滯。腰膝冷疼。及治折傷。鐵足者佳。去蘆。鍘細用。

細辛(氣溫。味大辛)治少陰頭痛如神。當少用獨活為使。去蘆並葉。華州者佳。鍘細用。

白話文:

前胡

性微寒,味苦。主要功效是治療痰滿、胸脅痞滿、心腹脹氣等症狀。可以用於治療傷寒熱實,並能明目益精,促進新陳代謝。配伍半夏為使藥,使用時應切成細片。

葛根

性平,味甘。主要功效是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口渴、胃熱,以及酒毒。能通利足陽明經脈。使用時需去皮,切碎成細片,再用竹篩過濾後使用。

威靈仙

性溫,味甘(也有記載為苦)。主要功效是治療各種風濕寒症,能宣通五臟,治療腹內積滯,腰膝冷痛,以及骨折傷。鐵足的威靈仙效果更佳。使用時需去蘆頭,切成細片。

細辛

性溫,味辛。主要功效是治療少陰頭痛,效果顯著。配伍獨活為使藥,使用時需去蘆頭和葉子,華州產的細辛品質較佳。切成細片使用。

香白芷(氣溫味大辛)治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解利藥也。以四味升麻湯中加之。通行手足陽明經。先鍘碎銼。桶內銼過竹篩齊之。用。

桔梗(氣微溫。味辛苦)治咽喉痛。利肺氣。去蘆。米泔浸一宿。焙乾。鍘碎銼。桶銼。竹篩齊。用。

黍黏子(氣平。味辛)主風毒腫。利咽膈。吞一枚可出瘡疽頭。搗細用。

藁本(氣溫。味大辛)此太陽經風藥。治寒氣鬱結於本經。頭痛。大寒犯腦。令人腦痛。齒亦痛。鍘細用。

川芎(氣溫。味辛)補血。治血虛頭痛之聖藥也。妊婦胎動數月。加當歸。二味各二錢。水二盞。煎至一盞。服之神效。搗細。以紗羅羅細用。

白話文:

香白芷(氣溫味大辛):治療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是一種通暢手足陽明經絡的草藥。使用時需先將其切碎研磨,再通過篩子過濾淨化,然後使用。

桔梗(氣微溫。味辛苦):治療咽喉疼痛,有利於調理肺部氣息,去除根部(蘆頭),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後烘乾,再切碎研磨,通過篩子過濾淨化,然後使用。

黍黏子(氣平。味辛):主冶風毒腫癥,對於疏通喉嚨和膈肌有良好效果,吞食一枚可以幫助排出瘡疽頭,研磨後使用。

藁本(氣溫。味大辛):這是治療太陽經風病的草藥,適用於寒氣積聚在經脈中所導致的頭痛,大寒侵襲腦部,使人感到腦痛,牙齒也會感到疼痛,需要研磨後使用。

川芎(氣溫。味辛):補充血液,是治療血虛頭痛的聖藥。對於懷孕婦女因胎動引起的頭痛,可以加入當歸,兩者各使用二錢,用水煎煮至剩下一盞,服用後效果神妙。研磨後,用紗羅過濾,使其更加細膩後使用。

蔓荊子(氣清溫。味辛)治太陽頭痛。昏悶。除頭昏目暗。散風邪之藥也。胃虛人不可服。恐生痰。揀搗用。

秦艽(氣微寒。味苦)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下水利小便。療黃病骨蒸。治口噤及腸風。瀉血。去蘆頭。鍘碎銼。桶內銼。竹篩齊之。用。

天麻(氣平。味苦)治頭風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骨。銼用。苗謂之定。風草。

麻黃(氣溫。味苦)發太陽少陰經汗。去蘆。鍘。微搗碎。煮三二沸。掠去上沫。不然。令人心煩。

白話文:

秦艽性微寒,味道苦。主要治療寒熱交雜、寒濕痺痛、水腫、小便不利、黃疸、骨蒸潮熱、口噤、腸風出血等症狀。使用時要去除蘆頭,然後切碎,放在桶裡用刀細細地切成薄片,再用竹篩子篩選乾淨後才能使用。

天麻

(氣平。味苦) 治頭風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骨。銼用。苗謂之定。風草。

天麻性平,味道苦。可以治療頭痛、風濕痺痛、四肢抽筋、小兒驚風、腰膝疼痛、筋骨無力等症狀。使用時切成薄片即可。天麻的幼苗叫做“定風草”。

麻黃

(氣溫。味苦) 發太陽少陰經汗。去蘆。鍘。微搗碎。煮三二沸。掠去上沫。不然。令人心煩。

麻黃性溫,味道苦。可以發散太陽經和少陰經的汗,去除風邪。使用時要先去除蘆頭,然後切碎,稍微搗一下,煮沸三次,去除表面的浮沫,否則會令人心煩。

荊芥穗(氣溫。味辛苦)辟邪毒。利血脈。宣通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勞冷。搗和醋。封毒腫。去枝。手搓碎用。

薄荷(氣溫。味苦辛)能發汗。通關節。解勞乏。與薤相宜。新病人不可多食。令人虛汗不止。去枝莖及黃葉。搓碎用之。

熱浮長(氣之厚者。陽中之陽。氣厚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

黑附子(氣熱。味大辛)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腎中寒甚。白朮為佐。謂之朮附湯。除寒濕之聖藥。溫藥中少加之。通行諸經。引用藥也。及治經閉。慢火炮裂。鍘細用。

白話文:

荊芥穗(性溫,味辛苦)可以驅邪避毒,暢通血脈,調理五臟不夠的氣血,能夠引發汗液,祛除勞累和寒冷,搗碎後加上醋,可以封閉毒腫,去掉枝葉,用手搓碎後使用。

薄荷(性溫,味苦辛)可以引發汗液,通達關節,解除勞累疲乏,與薤相配效果更好。新病患者不宜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虛汗不停。去掉枝莖和黃葉,搓碎後使用。

熱浮長(性質厚重,屬陽中之陽,性質厚重會引起熱症,辛甘、溫熱都是此類特徵)

黑附子(性質熱,味大辛)其特性是行走而不固定,也能祛除腎中的寒氣很重。白朮作為輔助,稱為朮附湯,是祛除寒濕的神藥。在溫藥中加入少量,可以通行各經絡,引導藥物使用,以及治療經絡閉塞。使用慢火炒裂後,研磨細碎後使用。

川烏頭(氣熱。味大辛)療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藥也。先以慢火炮裂。刮去皮臍。鍘細用。

肉桂(氣熱。味大辛)補下焦相火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及表虛自汗。春夏為禁藥也。去皴。搗用。

桂枝(氣熱。味甘辛)仲景傷寒論發汗用桂枝。桂枝者、乃桂條也。非身干也。取其輕薄而能發散。今又有一種柳桂。乃嫩小桂條也。尤宜入治上焦藥用也。以鍘碎用。

木香(氣熱。味辛苦)除肺中滯氣。若療中下焦氣結滯。須用檳榔為使。廣州者佳。鍘細用。

白話文:

川烏頭(性熱,味極辛)治療風濕、血瘀症狀,以及半身不遂等疾病。是一種通經的藥物。需先用慢火將其燒裂,颳去根部,研磨細後使用。

肉桂(性熱,味極辛)補充下焦的相火不足,治療長期積聚的寒邪和痼疾。對於表虛容易出汗的人,春季和夏季應慎用。去皮後,研磨使用。

桂枝(性熱,味甘辛)是《傷寒論》中治療發汗的藥物。桂枝指的是嫩桂枝,而非乾燥的樹幹。它輕薄且能發散風寒。現在還有一種柳桂,是嫩小的桂枝,特別適合加入治療上焦的藥方中。研磨後使用。

木香(性熱,味苦辛)可以清除肺部的積滯氣體。如果要治療中下焦的氣結滯,需要配合檳榔作為引導藥物。廣州產的品質較好,研磨後使用。

丁香(氣溫。味辛)溫脾胃。止霍亂。消痃癖。氣脹反胃。腹內冷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搗細用。

白豆蔻(氣熱。味大辛)蕩散肺中滯氣。主積冷氣。寬膈。止反胃吐逆。消穀。下氣。進食。去皮。搗細用。

草豆蔻(氣熱。味大辛)治風寒邪客在於胃口上。善去脾胃。客寒。令人心胃痛。麵裹煨熟。搗細用。

益智仁(氣熱。味大辛)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氣。治多唾。於補中藥內兼用。不可多服。去皮。搗細用。

川椒(氣熱。味辛)主邪氣。溫中。除寒痹。堅齒髮。明目。利五臟。凡用炒去汗及合口者。手搓細用。

白話文:

丁香:性溫,味辛辣,能溫暖脾胃,止治霍亂,消除胃部結塊,緩解腹脹、反胃,減輕腹部冷痛,壯陽,暖腰膝,消除酒毒,需搗碎後使用。

白豆蔻:性熱,味極辛,能散開肺中的積滯氣體,主治脾胃積冷,舒暢胸膈,止治反胃、吐逆,促進飲食消化,下氣,需去除外皮,搗碎後使用。

草豆蔻:性熱,味極辛,能治療風寒邪氣侵襲胃口,對脾胃受寒有好效果,使人感到心胃疼痛,需面裹煨熟後,再搗碎使用。

益智仁:性熱,味極辛,能治療脾胃受寒邪,調和中樞,增強體力,對多唾有療效,可與補中藥物混合使用,但不宜過量,需去皮後,搗碎使用。

川椒:性熱,味辛辣,能主治療邪氣,溫暖中樞,消除寒邪,堅固齒髮,明目,有益於五臟,使用時需先炒去汗及合口者,手搓細後使用。

縮砂仁(氣溫。味辛)治脾胃氣結滯不散。主虛勞。冷瀉。心腹痛。下氣。消食。搗細用。

乾薑(氣熱。味大辛)治沉寒痼冷。腎中無陽。脈氣欲絕。黑附子為引。用水同煎。姜附湯是也。亦治中焦有寒。水洗。慢火炮裂後。挫細用。

玄胡(氣溫。味辛)破血。治氣。婦人月水不調。小腹痛。溫暖腰膝。破散癥瘕。搗細用。

乾生薑(氣溫。味辛)主傷寒頭痛鼻塞。上氣痰嗽。止嘔吐。生薑同治。與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鍘用。

良薑(氣熱。味辛)主胸中冷。霍亂。腰痛。反胃嘔食。轉筋。瀉利。下氣。消宿食。鍘細用。

白話文:

縮砂仁(性溫,味辛辣):治療脾胃氣阻滯不散,適用於虛弱勞損、寒涼洩瀉、心腹疼痛、調節氣息、消化食物,研磨細碎後使用。

乾薑(性熱,味極辛):針對深藏的寒邪久病不癒、腎無陽氣、脈象氣息接近枯竭的症狀,以黑附子為引導藥物,用水煎煮,即為姜附湯,也適用於中焦有寒的病症,經過水洗,慢火炮製裂開後,研磨細碎使用。

玄胡(性溫,味辛辣):破血,調理氣血,適合婦女月經不調、小腹疼痛,能溫暖腰部和膝蓋,打散癥瘕,研磨細碎後使用。

乾生薑(性溫,味辛辣):適用於傷寒引起的頭痛、鼻塞、呼吸困難、咳嗽、止吐,與生薑一同使用,與半夏等量比例,治療心下急痛,切碎使用。

良薑(性熱,味辛辣):針對胸中寒冷、霍亂、腰痛、反胃噁心、轉筋、腹瀉、消除宿食,切碎細用。

吳茱萸(氣熱。味苦辛)治塞在咽嗌。噎塞胸中。經言咽膈不通。食不下。食則嘔。令人口開目瞪。寒邪所結。氣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滿膨脹。下利寒氣。用之如神。諸藥不可代也。洗出苦味。曬乾搗用。

厚朴(氣溫。味辛)能除腹脹。若虛弱人。雖腹脹宜斟酌用之。寒脹是也。大熱藥中兼用。結者散之。神藥也。誤服脫人元氣。切禁之。紫色者佳。去皮。鍘碎。薑製。微炒銼。桶銼。竹篩齊。用。

茴香(氣平。味辛)破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炒黃。搗細用。

白話文:

吳茱萸(性熱,味苦辛)可以治療咽喉阻塞、食道梗阻和胸部堵塞。古籍中提到這種情況時,會表現為吞嚥困難、食物難以下嚥、進食後反胃,導致口開目瞪。這是因為寒邪凝結,使氣體無法正常上行或下行。如果這種狀況不改善,可能會導致內部寒涼,腹部飽滿脹痛,並引發寒性腹瀉。吳茱萸對此有神奇的療效,其他藥物無法替代。使用前應先洗去苦味,然後曬乾、研磨後使用。

厚朴(性溫,味辛)能消除腹部脹滿。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即使腹部脹滿,也應根據情況適量使用,特別是寒性脹滿的情況。在熱性藥物中加入厚朴可以起到調和作用,它具有散結的功效,是一種神妙的藥物。但如果誤服,會損失人身的元氣,因此必須嚴格禁止。選用紫色的厚朴效果較好,去除外皮後,切碎,與薑一起炒製,微微炒熟後研磨成粉。

茴香(性平,味辛)能消除所有惡臭氣息,調和中焦、止吐、促進飲食消化。使用方法是先炒黃,再研磨成細粉。

紅花(氣溫甘辛)主產後口噤。血暈。腹內惡血不盡絞痛。破流血。神驗。手搓碎用。

神麯(氣溫。味甘辛)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須用於脾胃藥中少加之。微炒黃。用。

濕化成(中央)

(戊濕。其本氣平。其兼氣溫涼寒熱。在人以腎應之。己土。其本味鹹。其兼味辛甘鹹苦。在人以脾應之)

人參(氣溫。味甘)治脾肺陽氣不足。及肺氣促。短氣、非升麻為引用。不能補上升之氣。升麻一分、人參三分。可為相得也。若補下焦元氣。瀉腎中火邪。茯苓為之使。甘草梢子生用為君。此藥能補中、緩中、短氣、少氣。瀉肺脾胃火邪。善去莖中痛。或加苦楝。酒煮玄胡為主。尤好尤效。去蘆。鍘細用。

白話文:

紅花(性溫,味甘辛):主要用於產後口噤,血暈,腹內惡血未淨引起的絞痛,以及出血情況,效果驗證極佳。使用時需用手搓碎後使用。

神麯(性溫,味甘辛):能助消化,治療脾胃消化不良的問題,但需在脾胃相關的藥物中加入少量,微微炒至黃色後使用。

濕化成(位於中央)

(戊濕,其基本氣質平和,兼有溫涼寒熱之氣,對應人身上的腎。己土,其基本味道是鹹,兼有辛甘鹹苦之味,對應人身上的脾。)

人參(性溫,味甘):適用於治療脾肺之氣不足,以及肺氣促、短氣的情況。若要補充氣上升的問題,必須與升麻一同使用,比例為升麻一分、人參三分,可以互相增強效果。如果要補充下焦元氣,清除腎中的火邪,茯苓可以作為輔助藥物,甘草梢子生用為主藥。這藥物能補中、緩中、調理短氣、少氣,清肺胃之火邪,對於消除莖中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加入苦楝、酒煮玄胡作為主藥,效果更佳。使用時需去除人參的根部,然後研磨成細粉後使用。

黃耆(氣溫。甘平)治虛勞自汗。補肺氣。實皮毛。瀉肺中火。脈弦。自汗。善治脾胃虛弱。血脈不行。瘡瘍內托。陰證瘡瘍。必用之。去蘆皴。鍘碎銼。桶銼。竹篩齊之。用。

甘草(氣平。味甘)生用大涼。瀉熱火。炙則溫。能補上中下三焦元氣。調和諸藥。共為力而不爭。性緩。善解諸爭。故有國老之稱。去皮。鍘碎銼。桶銼。竹篩齊之。用。

當歸(氣溫。味甘)和血、補血。尾破血。身和血。用以溫水洗去土。酒製焙曬乾。去蘆。鍘細用。

熟地黃(氣寒。味苦)酒曬蒸如烏金。假酒力則微溫。大補血虛。虛損。血衰人須用。善黑鬢髦。忌蘿蔔。鍘用。

白話文:

黃耆性溫,味甘平。主要用於治療虛勞、自汗、肺氣虛弱、皮毛不固、肺火旺盛等症狀。脈象弦細,自汗出,適合治療脾胃虛弱、血脈瘀滯、瘡瘍內陷、陰證瘡瘍等。必須使用黃耆。去蘆根、皴皮,鍘碎後銼細,再用桶銼,最後用竹篩篩過,即可使用。

甘草

(氣平,味甘)

生用大涼,瀉熱火;炙則溫,能補上中下三焦元氣,調和諸藥,共為力而不爭。性緩,善解諸爭,故有國老之稱。去皮,鍘碎銼,桶銼,竹篩齊之,用。

甘草性平,味甘。生用性寒,可清熱解毒;炙用性溫,可補益脾胃,調和各種藥性,相互協作,互不爭奪。性情平和,善於調解各種藥性,因此被稱為“國老”。去皮,鍘碎後銼細,再用桶銼,最後用竹篩篩過,即可使用。

當歸

(氣溫,味甘)

和血、補血。尾破血。身和血。用以溫水洗去土,酒製焙曬乾。去蘆,鍘細用。

當歸性溫,味甘。有活血化瘀,補血益氣的功效。當歸尾可破血,當歸身可和血。用溫水洗去泥土,用酒製後焙乾,去蘆頭,鍘細使用。

熟地黃

(氣寒,味苦)

酒曬蒸如烏金,假酒力則微溫。大補血虛,虛損,血衰人須用。善黑鬢髦。忌蘿蔔。鍘用。

熟地黃性寒,味苦。用酒曬蒸製成烏黑色,如果用假酒,則藥性偏溫。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虛損、血衰等症狀,適合血氣不足的人食用。可使頭髮烏黑。忌食蘿蔔。鍘碎後使用。

半夏(氣微寒。味辛平)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太陽厥痰頭痛。非此藥不能除也。湯泡七次。鍘細用。

白朮(氣溫。味甘)能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膝間血。除胃中熱。搗碎。紗羅子羅過用。

蒼朮(氣溫。味甘)主治與白朮同。若除上濕發汗。功最大。若補中焦。除濕。力少如白朮。泔浸。刮去皮搗細用。

橘紅(氣溫。味微苦)能益氣。加青皮減半。去氣滯。推陳致新。若補脾胃。不去白。理胸中肺氣。去白。搗細用。

白話文:

半夏

  • 性質:氣微寒,味辛平。
  • 功效:治療寒痰、畏寒飲冷、肺部受損導致咳嗽、和胃氣、消除胃寒、促進食慾。太陽病厥逆、痰多頭痛,只有半夏才能治癒。
  • 使用方法:用溫水浸泡七次,然後切碎使用。

白朮

  • 性質:氣溫,味甘。
  • 功效:能去除濕氣、益氣生津、和中益氣、利腰膝間血液循環、消除胃熱。
  • 使用方法:搗碎,用紗布過濾後使用。

蒼朮

  • 性質:氣溫,味甘。
  • 功效:主治與白朮相同,但去除上半身濕氣和發汗的效果更強。補中焦、除濕的效果則比白朮弱。
  • 使用方法:浸泡在淘米水裡,刮去外皮,搗碎後使用。

橘紅

  • 性質:氣溫,味微苦。
  • 功效:能益氣。如果加青皮,減半量,則能去氣滯、促進新陳代謝。如果要補脾胃,則不去白皮;如果要理胸中肺氣,則去掉白皮。
  • 使用方法:搗碎後使用。

青皮(氣溫。味辛)主氣滯。消食。破積結膈。去穰。搗細用。

藿香(氣微。溫。味甘辛)療風水。去惡氣。治脾胃吐逆。霍亂心痛。去枝莖。用葉。以手搓細用。

檳榔(氣溫。味辛)治後重如神。性如鐵石之沉重。能墜諸藥至於下極。搗細用。

廣朮(氣溫。味苦平)主心膈痛。飲食不消。破痃癖氣。最良。火炮。鍘開搗細。紗羅羅過用。

京三稜(氣辛。味苦)主老癖癥瘕結塊。婦人血脈不調。心腹刺痛。火炮。鍘開搗細。紗羅羅過用。

阿膠(氣微溫。味甘平)主心腹痛。血崩。補虛安胎。堅筋骨。和血脈。益氣。止痢。慢火炮。肥搓細用。

白話文:

青皮

(性溫,味辛) 主治氣滯、消食、破除積結膈症、去除穰 (穀物果實的內膜)。將青皮搗碎使用。

藿香

(氣微,性溫,味甘辛) 治療風水腫、去除惡氣、治脾胃吐逆、霍亂心痛。去除枝莖,取其葉,用手搓碎使用。

檳榔

(性溫,味辛) 治療後重 (排便不暢) 效果奇佳。其性如同鐵石般沉重,能將藥物墜至下極 (腸道最底部)。將檳榔搗碎使用。

廣朮

(性溫,味苦平) 主治心膈疼痛、飲食不消化、破除痃癖 (脾胃積聚) 之氣,效果最佳。將廣朮用火炮製,鍘開搗碎,用紗羅過濾後使用。

三稜

(性辛,味苦) 主治老癖 (積年痼疾) 、癥瘕 (婦女腹中積塊) 結塊、婦人血脈不調、心腹刺痛。將三稜用火炮製,鍘開搗碎,用紗羅過濾後使用。

阿膠

(氣微溫,味甘平) 主治心腹疼痛、血崩 (大量出血)、補虛安胎、堅固筋骨、調和血脈、益氣、止痢。將阿膠用慢火炮製,肥搓 (搓成細粉) 後使用。

訶子(氣溫。味苦)主腹脹滿。飲食不下。消痰下氣。通利津液。破胸膈結氣。治久痢、赤白腸風。去核。鍘用。

桃仁(氣溫。味甘苦)治大便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便。七宣丸中用之。專療血結。破血。湯泡。去皮尖。研如泥用。

杏仁(氣溫。味甘苦)除肺燥。治氣燥在胸膈。麩炒。去皮尖用。

大麥櫱(氣溫。味鹹)補脾胃虛。寬腸胃。先搗細。炒黃色。取面用。紫草(氣寒。味苦)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療腹腫脹滿。去土用茸。鍘細用之。

白話文:

訶子:性溫,味苦,主要功效是治療腹部脹滿,改善飲食難以下嚥的情況,能消痰、下氣、調節體內水分,開通胸膈,緩解結氣,對久痢、赤白腸風有療效。使用時需去除核,然後打碎使用。

桃仁:性溫,味甘苦,主治大便血結、血祕、血燥,能順暢大便。常被加入七宣丸中,專門治療血結,具有破血作用。使用前需用水浸泡,去除果核和果尖,研磨成泥狀。

杏仁:性溫,味甘苦,能清肺燥,治療胸膈氣燥。需要經過炒麩的處理,去除果皮和果尖後使用。

大麥櫱:性溫,味鹹,能補強脾胃虛弱,增強腸胃功能。需要先將其打碎,炒至黃色,取其表面部分使用。紫草:性寒,味苦,主治病症包括心腹邪氣、五疸,能補中益氣,暢通九竅,治療腹腫脹滿。使用前需去除土壤,並將其打碎使用。

蘇木(氣平。味甘鹹)主破血。產後血脹滿欲死。排膿止痛。消癰腫瘀血。月經不調。及血暈口噤。鍘細用。

燥降收(氣之薄者。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寒。涼是也)

茯苓(氣平。味甘)能止渴。利小便。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為主治。小便不通。溺黃或赤而不利。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大損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損元氣。夭人壽。醫云。赤利白補。上古無此說。去皮搗細。紗羅過用。

豬苓(氣平。味甘)大燥。除濕。比諸淡滲藥。大燥亡津液。無濕證勿服。去黑皮白者佳。搗。羅過。用。

白話文:

蘇木(性平和,味甘鹹)主要用於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產後因血塊積聚導致的胸部脹痛至近乎死亡的症狀有療效,可排出膿液,減緩疼痛,消除癥結、腫塊以及瘀血,對於月經不調和血暈、口噤等症狀亦有幫助。應將蘇木研磨細後使用。

燥降收(性質輕薄,屬陽中之陰,性質輕薄易於發洩,其特徵為辛甘、淡、平、寒、涼)

茯苓(性平和,味甘)具有止渴、通利小便的功效,能排除體內濕氣、增強乾燥感,調和中樞、補益氣血,對腰部及腹部的血流有治療作用。對於小便不通、尿色黃或赤且不易排出的症狀有療效,但若小便頻繁或量多,服用茯苓會嚴重傷害視力;若體質虛弱多汗的人服用茯苓,則會損耗元氣,縮短生命。醫學認為,紅色的茯苓可以清熱,白色的部分可以補益,但上古時期並無這種說法。茯苓去皮後需研磨細,再經過篩選使用。

豬苓(性平和,味甘)具有強烈的乾燥作用,能夠去除體內的濕氣。由於它與其他淡滲藥類同,具有強烈的乾燥效果,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因此在沒有濕氣相關症狀時不宜服用。選擇表面呈白色、無黑色皮層的豬苓更佳,需進行研磨後再過篩使用。

琥珀(氣平。味甘)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搗細。紗羅子羅過。用。

澤瀉(氣平。味甘)除濕之聖藥也。治小便淋瀝。去陰間汗。無此疾服之。令人目盲。搗碎。紗羅過。用。

滑石(氣寒。味甘)性沉重。能泄氣且令下行。故曰滑則利竅。治前陰竅澀不利。利竅不比與滲淡諸藥同。白者佳。搗水飛。用。

瞿麥(氣寒。味苦)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治腫癰排膿。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逐膀胱邪熱。去枝用。穗鍘細用。

白話文:

琥珀(性質平和,味道甘甜)可以安定五臟,鎮定魂魄,消除積血,通利五種尿道。需將其搗碎後,通過細織布過濾,再使用。

澤瀉(性質平和,味道甘甜)是去除濕氣的神藥。治療小便頻繁,去除陰部出汗。若無此病而服用,會導致視力失常。需將其搗碎後,通過細織布過濾,再使用。

滑石(性質寒冷,味道甘甜)具有沈穩的特性,能釋放氣體並使其向下流動,因此說滑則通暢孔道。治前陰孔道阻塞不順利。滑石的通暢作用與滲透淡薄的藥物不同。白色者更佳。需將其用水浸泡後過濾,再使用。

瞿麥(性質寒冷,味道苦)主治病症如關格、各種尿路堵塞、小便不通暢。能消腫、排膿、明目、祛除眼翳、打開胎盤、排除閉塞血液、趕走膀胱邪熱。使用時需去除枝葉,只使用穗部,並將其細碎使用。

車前子(氣寒。味甘)主氣癃閉。利水道。通小便。除濕痹。肝中風熱沖目赤痛。搗細。紗羅過。用。

木通(氣平。味甘)主小便不通。導小腸中熱。去粗皮。鍘碎銼。桶銼。竹篩齊。用。

燈草、通草。(氣平。味甘)通陰竅澀不利。利小水。除水腫。治五淋閉。鍘細。生用。

五味子(氣溫。味酸)大益五臟之氣。孫真人云。五月常服。補五臟氣。遇夏月季月間人困乏無力。乃無氣以動也。以黃耆、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柏銼。煎湯服。使人精神神氣兩足。筋力湧出。生用。

白話文:

車前子(性寒,味甘):能治療氣滯和尿路阻塞,暢通膀胱,清熱利水,消除濕邪和關節疼痛。對於肝經風熱引起的雙眼紅腫和疼痛有療效。需將其研磨細碎,經過紗羅過濾後使用。

木通(性平,味甘):能開通尿路,引導小腸熱氣排出,去除粗皮,然後切成碎片,進行切碎和壓榨,再經過篩選,即可使用。

燈草和通草(性平,味甘):能通暢陰部通道,緩解尿路不暢,有利於排尿,消除浮腫,治療五淋症和尿閉。需將其切碎,生用。

五味子(性溫,味酸):對五臟之氣有極大的補益效果。孫真人曾提到,經常服用可以補充五臟之氣。在夏季的季節,人們感到疲憊乏力,這是由於氣力不足所致。可加入黃耆、人參、麥門冬,以及少量黃柏進行煎煮後飲用,可讓人精神飽滿,神氣充足,筋力旺盛。生用。

白芍藥(氣微寒味酸)補中焦之藥。得炙甘草為輔。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黃芩。若惡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半。此仲景神品藥也。如冬月大寒腹中痛。加桂一錢半、水二盞。煎一盞。去渣。鍘碎銼。桶銼。竹篩齊。用。

桑白皮(氣寒。味苦酸)主傷中五勞羸瘦。補虛益氣。除肺中水氣。止唾血、熱渴。消水腫。利水道。去皮。鍘銼。桶內銼。竹篩齊之。用。

天門冬(氣寒。味微苦)保肺氣。治血熱侵肺。上喘氣促。加黃耆人參用之為主。如神。湯浸去心。曬乾用。

白話文:

白芍藥(性微寒,味酸)是補中焦的藥物。配合炙甘草作為輔助。治療腹部疼痛。例如夏季的腹部疼痛,可以稍微加入黃芩。如果出現畏寒和腹部疼痛,則可增加肉桂一分、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半。這是張仲景的神妙良方。

對於冬季的大寒導致的腹部疼痛,可增加桂一錢半、水二盞,煎煮後去渣,研碎,再研磨,使用竹篩過濾後使用。

桑白皮(性寒,味苦酸)主要針對五種勞損導致的瘦弱,補充虛弱和強化氣力。清除肺中的水氣,止住咳嗽帶血、熱渴,消腫,通利水道。去皮,研碎,放入桶中研磨,再使用竹篩過濾後使用。

天門冬(性寒,味微苦)保護肺部功能。治療血液熱度入侵肺部所引起的上喘和呼吸困難。加入黃耆和人參作為主藥使用,效果如同神靈般神奇。先用湯浸泡去除中心,然後曬乾後使用。

麥門冬(氣寒。味微苦)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絕。加五味子。人參二味。謂之生脈散。補肺中元氣不足。湯浸去心。用。

犀角(氣寒。味苦酸)主傷寒、溫疫頭痛。安心神。煩亂。明目鎮肝。治中風失音。小兒(麩豆)風熱驚癇。鎊為末用之。

烏梅(氣平。味酸)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調中。治痢止渴。以鹽豉為白梅。亦入除痰藥。去核。鍘細用。

牡丹皮(氣寒。味苦)治腸胃積血。及衄血、吐血之要藥。犀角地黃湯中之一味也。鍘細用。

白話文:

麥門冬(性寒,味微苦)治療肺部隱藏的熱火,脈搏氣息接近斷絕時,加上五味子和人參兩種草藥,稱為生脈散,用來補充肺部的基本能量。需先用水浸泡後去心再使用。

犀角(性寒,味苦酸)能治療傷寒、溫疫引發的頭痛,安定心神,緩解心神不寧的情況,明目,平靜肝氣,治療中風引起的失語症狀,小孩因麩豆引發的風熱驚癇,研磨成粉末後使用。

烏梅(性平,味酸)能調節氣息,消除熱火和滿脹感,安定心神,調和中樞,治療腹瀉和口渴。烏梅可經由加入鹵豆轉換成白色的烏梅,也可加入除痰藥物中。需去掉核,研磨成細粉後使用。

牡丹皮(性寒,味苦)能治療腸胃積血以及鼻血、吐血的重要藥物,在犀角地黃湯中有一種成分。需研磨成細粉後使用。

地骨皮(氣寒。味苦)解骨蒸肌。主消渴去風濕痹。堅筋骨。去骨用皮。銼細。用。

連翹(氣平。味苦)治寒熱瘰癧諸惡瘡腫。除心中客熱,去白蟲。通五淋。以手搓細。用。

枳殼(氣寒。味苦)治胸中痞塞。泄肺氣。麩炒去穰。搗細。紗羅子羅過。用。

枳實(氣寒。味苦。酸鹹)除寒熱。破結實。消痰痹。治心下痞。逆氣。脅痛。麩炒去穰。搗羅過。用。

寒沉藏(味之厚者。陰中之陰。味厚則泄。酸。苦。咸。寒氣。是也)

白話文:

地骨皮(性寒,味苦)可解骨蒸發熱,主要用來治療消渴和風濕性關節痛,堅固筋骨。去除骨頭時,用皮,切細後使用。

連翹(性平,味苦)用來治療寒熱瘰癧及各種惡性腫瘤,能清心中的熱氣,消除白蟲,通利五淋。用手搓細後使用。

枳殼(性寒,味苦)可用於胸部的鬱結,幫助排出肺氣。用麩炒去除雜質,搗細後過濾使用。

枳實(性寒,味苦,酸鹹)能解除寒熱,打破結塊,消痰,緩解胸腹的脹痛,能逆氣和緩解脅痛。需用麩炒去除雜質,搗細後過濾使用。

寒沉藏(其味濃厚,是陰中之陰。味道濃厚則有泄的效果,包括酸、苦、鹹的寒氣)。

大黃(氣寒。味苦)其性走而不守。瀉諸實熱。大腸不通。蕩腸胃熱。專治不大便。去皮。鍘碎。竹篩齊。用。

黃柏(氣寒。味苦)治腎下膀胱不足諸痿厥。腰腳無力。於黃耆湯中少加用之。使兩足膝中氣力湧出。痿軟即時去也。蜜炒為細末。治口瘡癰瘓必用藥也。去皮鍘碎銼。桶銼。竹篩齊。用。

黃芩(氣寒。味微苦)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赤腫。瘀肉。壅盛必用之藥。泄肺受火邪。上逆於膈。上補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去皮並黑腐。鍘細銼。桶銼。竹篩齊用。

白話文:

大黃(性寒,味苦)其特性是行氣而不固守,主要用於清瀉各種實熱病症,如大腸不通暢、腸胃熱毒等。特別對於便祕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使用方法為去皮後切碎,再過竹篩,最後按照配方要求使用。

黃柏(性寒,味苦)對於治療腎虛導致的膀胱功能不足、四肢無力等症狀有著良好效果,通常在黃耆湯中加入少量即可促進雙腳和膝蓋的氣血流通,改善萎靡乏力的情況。使用方式為蜂蜜炒至細末,對於治療口腔潰瘍、癢瘓等病症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使用前需去皮切碎,再進行銼碎,最後過竹篩。

黃芩(性寒,味微苦)對於治療肺部濕熱、上焦熱毒、眼睛紅腫、眼內瘀血、眼周腫脹等病症有著顯著效果。能夠清洩肺部受火邪而引起的上逆於膈的病症,補充膀胱的寒水不足,滋養其化源。使用時需去除黑腐部分,切細,再進行銼碎,最後過竹篩。

黃連(氣寒。味苦)瀉心火。除脾胃中濕熱。煩躁噁心。鬱熱在中焦。兀兀欲吐。治心下痞滿。仲景云。治九種心下痞。瀉心湯皆用之。去須。鍘碎用之。

石膏(氣寒。味甘苦)治足陽明經發熱、惡熱、躁熱、潮熱、自汗。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身體肌肉壯熱。苦頭痛。白虎湯是也。善治本經頭痛。若無此證。醫者誤用。有不可勝救也。搗細。羅用。

草龍膽(氣寒。味大苦)治赤目腫痛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以柴胡為主。治眼疾必用之藥也。去蘆鍘碎銼。桶銼。竹篩齊。用。

白話文:

黃連(性寒,味苦)可以清心火,消除脾胃中的濕熱,緩解煩躁、噁心的情況,以及中焦鬱熱所導致的想吐但吐不出來的情況。對於心下(胃與腸道交界處)的痞滿感也有治療效果。根據張仲景的說法,治療九種心下痞滿的情況時,都可以使用瀉心湯,並且需要注意將其去除乾淨,然後切成碎片使用。

石膏(性寒,味甘苦)可治療足陽明經的發熱、過度熱感、躁熱、潮熱、自汗、小便混濁赤色、嚴重口渴想要喝水、身體肌肉的壯熱、以及苦頭痛。白虎湯就是一種適用於這種情況的方劑,對此類頭痛具有很好的療效。如果沒有這些症狀,醫生卻誤用此藥,後果將不堪設想。需要將石膏搗碎後進行細緻研磨使用。

草龍膽(性寒,味極苦)可以治療紅眼病、腫痛、眼睛脹大、眼內瘀血隆起、疼痛難耐的情況。在治療眼疾時,草龍膽通常會作為主要成分,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藥物。使用前需要去除根部,切成碎片,再用銃碎器進行粉碎,最後通過竹篩篩選,確保細度一致。

生地黃(氣寒。味苦)涼血。補益腎水真陰不足。此藥大寒。宜斟酌用。恐傷人胃氣。鍘細用。

知母(氣寒。味大辛)治足陽明火熱。大補益腎水膀胱之寒。刮去黑皮苗里白者佳。鍘細。用。

漢防己(氣寒。味大苦)療腰以上至足濕熱腫盛。腳氣。補膀胱。去留熱。行十二經。去皮鍘細銼。桶銼。竹篩齊。用。

茵陳蒿(氣微寒。味苦平)除煩熱。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去枝用葉。手搓碎用。

白話文:

生地黃

(氣寒。味苦)

  • 功效: 涼血,補益腎水真陰不足。
  • 藥性: 此藥性寒涼,使用時需謹慎斟酌,以免傷及胃氣。
  • 用法: 將生地黃切成細末使用。

知母

(氣寒。味大辛)

  • 功效: 治足陽明經火熱,大補益腎水膀胱之寒。
  • 選材: 選擇去黑皮,露出白色部分的知母較佳。
  • 用法: 將知母切成細末使用。

防己

(氣寒。味大苦)

  • 功效: 療治腰部以上至腳部濕熱腫脹、腳氣,補膀胱,去除留熱,行十二經。
  • 用法: 去除防己的外皮,切成細末,用桶銼或竹篩篩選後使用。

茵陳蒿

(氣微寒。味苦平)

  • 功效: 除煩熱,主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
  • 用法: 去掉茵陳蒿的枝條,只用葉子,用手搓碎後使用。

朴硝(氣寒。味苦辛)除寒熱邪氣。遂六腑積聚。結固血癖。胃中食飲熱結血閉。去停痰痞滿。消毒。生用。

栝蔞根(氣寒。味苦)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通月水。消腫毒瘀血。及熱狂瘡癤。搗細。羅過。用。

牡蠣(氣微寒。味鹹平)主傷寒、寒熱、溫瘧、女子帶下赤白。止汗。心痛。氣結。澀大小腸。治心脅下痞。燒白。搗羅。用。

苦參(氣寒。味微苦)足少陰腎經之君藥也。治本經須用。鍘細銼。桶銼。竹篩齊之。用。

地榆(氣微寒。味甘酸)主產乳七傷帶下。月經不止。血崩之病。除惡血。止痛。治腸風泄血。小兒疳痢。性沉寒。

白話文:

朴硝

(氣寒,味苦辛) 能去除寒熱邪氣,通利六腑積聚,化解血瘀,治療胃中食積、飲積熱結、血閉不通,消除痰濁、腹脹,具有消毒作用。生用。

栝蔞根

(氣寒,味苦) 主治消渴症、身熱、煩躁、發熱、體內虛弱、心腹不安、月經不調、腫毒瘀血、熱狂、瘡癤等。將栝蔞根搗碎,過篩,然後使用。

牡蠣

(氣微寒,味鹹平) 主治傷寒、寒熱、溫瘧、女子白帶赤帶、止汗、心痛、氣鬱、收斂大小腸、治療心脅下痞塊。將牡蠣燒成白色,搗碎過篩,然後使用。

苦參

(氣寒,味微苦) 是足少陰腎經的主藥,治療腎經病症時需使用。將苦參切細,用桶銼成細末,再用竹篩過篩,然後使用。

地榆

(氣微寒,味甘酸) 主治產婦乳汁不足、七傷、白帶、月經不止、血崩、清除惡血、止痛、治療腸風下血、小兒疳痢等。地榆性寒沉。

入下焦。治熱血痢用。

川楝子(氣寒。味苦平)主傷寒大熱煩躁。殺三蟲。疥瘍。通利大便小便。搗細。用。

山梔子(氣寒。味微苦)治心煩懊憹。煩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小便不利。搗細。用。香豉(氣寒。味苦)主傷寒頭痛。煩躁滿悶。生用之。

白話文:

進入下焦。治療熱性血痢使用。

川楝子(性寒,味苦平)主治病症包括傷寒引起的高熱與煩躁,能殺死三蟲、疥瘧和皮膚病,同時能夠暢通大便與小便。需將其搗碎後使用。

山梔子(性寒,味微苦)可以治療心煩、懊惱不寧,使人難以入睡,以及心神恍惚、接近絕望的情況。對於血液滯塞、小便不通等症狀也有療效。需將其搗碎後使用。

香豉(性寒,味苦)主治傷寒引致的頭痛、煩躁、滿悶感,使用時需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