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十九 (6)
卷十九 (6)
1. 吐瀉痢疾
【丁香散】,治胃虛氣逆。嘔吐不止。
人參(半兩),丁香,藿香(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許。去渣。稍熱服。不以時。
【玉露散】,治小兒吐瀉。(一名甘露散。錢氏方)
石膏,寒水石(各半兩),甘草(生。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溫湯調下。食後。立夏以後。立秋以前宜用。余月不可用。
【益黃散】,治小兒脾胃虛弱。腹痛泄痢。(一名補脾散)
丁香(四錢),陳皮(二兩),甘草,訶子,青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煎至五六分。食前服。
【豆蔻散】,治吐利腹脹煩渴。小便少。(錢氏方)
肉豆蔻,丁香(各五分),桂府滑石(三分),舶上硫黃(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字至半錢。米飲湯調下。無時。
【白朮丁香散】,治小兒吐利不止。煩渴小便少。
丁香,白朮,舶上硫黃,肉豆蔻(各三錢),人參(二錢),桂府滑石(二兩)
上為末。大人每服二錢。小兒一錢。溫米飲調下。食前。
【立效散】,治一十六般風。及熱吐不止。累經效。
川甜硝(一錢),桂府滑石末(三錢)
上二味研勻。每服半錢。漿水少許。生油一兩點。打勻同調服。極者三服必愈。大人每服一錢。忌生魚、果實。
【玉液散】,治小兒嘔逆吐利。霍亂不安。煩躁不得臥。及腹脹。小便赤。煩渴悶亂。或傷寒瘧病。
丁香(一錢),藿香(半兩),桂府滑石(四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清泔水半盞調下。冷服。大人霍亂吐利。水打臘茶清下三錢。立效。
【如聖丸】,治冷熱疳瀉
胡黃連,川黃連,白蕪荑,使君子(各一兩。去皮),麝香(半錢。研),干蝦蟆(五個銼。酒熬成膏)
上為末。與蝦蟆膏子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丸。人參湯下。二三歲兒六七丸。以上十丸十五丸。中庭一穴。治小兒吐乳汁。灸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麥大。
【豆寇香連丸】,治泄瀉不拘寒熱赤白。陰陽不調。腹痛腸鳴。此方用之如神。
黃連(三分炒),南木香,肉豆蔻(各一分)
上為末。粟米飯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飲下。日夜各四五服。食前。
【白附子香連丸】,治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相雜。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腹中撮痛。日夜頻並。乳食減少。(錢氏方)
木香,黃連(各一分),白附子尖(二個)
上為末。粟米飯丸如綠豆大。或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食前。清米湯送下。日夜各四五服。
【小香連丸】,治冷熱腹痛。水穀痢。滑腸。(錢氏方)
黃連(半兩),木香,訶子肉(各一錢)
上為末。粟米飯丸如綠豆大。米飲下。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頻服之。
【沒石子丸】,治泄瀉白痢。及疳痢滑腸腹痛。(錢氏方)
木香,黃連(各二錢半),訶子(去核。三個),沒石子(一個),肉豆蔻(二個)
上為末。飯和丸如麻子大。米飲下十五丸。量兒大小加減。食前服之。
【赤石脂散】,治小兒因痢後努軀氣下。推出肛門不入。(錢氏方)
赤石脂,伏龍肝(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半錢。敷腸頭上。每日三次用之。
岐伯灸法。療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效。灸龜尾一壯。如小麥大。乃脊端窮骨也。
小兒脫肛。灸臍中三壯。千金云。隨年壯。
小兒脫肛久不瘥。及風癇。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語言不擇。發無時節。盛則吐沫。灸百會穴七壯。在鼻直入髮際五寸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丁香散】,治療胃虛氣逆導致的持續嘔吐。 配方:人參(15克)、丁香、藿香(各3克)。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以半杯水煎煮至沸騰五到七次,加入少量乳汁,濾掉渣滓,趁微熱時服用,不限時間。
【玉露散】,適用於小兒吐瀉。 配方:石膏、寒水石(各15克)、生甘草(3克)。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視年齡而定,溫水調服,飯後服用,適合立夏後立秋前使用,其餘月份不宜。
【益黃散】,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痛泄痢。 配方:丁香(12克)、陳皮(60克)、甘草、訶子、青皮(各30克)。將上述藥材細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以七分之一杯水煎煮至剩五分之三,飯前服用。
【豆蔻散】,適用於吐利腹脹煩渴,小便少的情況。 配方:肉豆蔻、丁香(各約8克)、桂府滑石(約6克)、舶上硫磺(約2克)。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視年齡而定,米湯調服,不限時間。
【白朮丁香散】,適用於小兒不停嘔吐,煩渴小便少。 配方:丁香、白朮、舶上硫磺、肉豆蔻(各9克)、人參(6克)、桂府滑石(60克)。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成人每次服用6克,兒童3克,溫米湯調服,飯前服用。
【立效散】,適用於各種風病,以及熱吐不止。 配方:川甜硝(3克)、桂府滑石末(9克)。將兩種藥材研磨均勻,每次服用1.5克,加入少量漿水和一兩滴生油,均勻混合後服用,病情嚴重者連續服用三次必有改善,成人每次服用3克,避免食用生魚和水果。
【玉液散】,適用於小兒嘔吐,霍亂不安,煩躁不能安睡,以及腹脹,小便赤色,煩渴,精神混亂,或傷寒瘧疾。 配方:丁香(3克)、藿香(15克)、桂府滑石(120克)。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用半杯清泔水調服,冷服。大人若霍亂吐瀉,可用三錢的水打臘茶清下,立即見效。
【如聖丸】,適用於冷熱疳瀉。 配方:胡黃連、川黃連、白蕪荑、使君子(各30克,去皮)、麝香(1.5克,研碎)、幹蝦蟆(五個,搗碎,酒熬成膏)。將藥材磨成粉末,與蝦蟆膏混合製成如麻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一至兩丸,人參湯送下。二至三歲兒童服用六至七丸,三歲以上服用十至十五丸。
【豆寇香連丸】,適用於不論寒熱,赤白的泄瀉,陰陽失調,腹痛腸鳴。 配方:黃連(炒過,9克)、南木香、肉豆蔻(各3克)。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以粟米飯製成如米粒大的丸子。每次服用十至二十丸,米湯送下,日夜各服四五次,飯前服用。
【白附子香連丸】,適用於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交錯,下痢赤白,腹中劇痛,日夜頻繁,乳食減少。 配方:木香、黃連(各3克)、白附子尖(兩個)。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以粟米飯製成如綠豆大或黍米大的丸子。每次服用十至二三十丸,飯前服用,清米湯送下,日夜各服四五次。
【小香連丸】,適用於冷熱腹痛,水穀痢,滑腸。 配方:黃連(15克)、木香、訶子肉(各3克)。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以粟米飯製成如綠豆大的丸子,米湯送下,每次服用十至三五十丸,飯前頻繁服用。
【沒石子丸】,適用於白痢,疳痢滑腸腹痛。 配方:木香、黃連(各7.5克)、訶子(去核,三個)、沒石子(一個)、肉豆蔻(兩個)。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飯和製成如麻子大的丸子,米湯送下十五丸,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飯前服用。
【赤石脂散】,適用於小兒痢後努軀氣下,肛門不回縮。 配方:赤石脂、伏龍肝(各等份)。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使用1.5克,塗抹在腸頭上,每日三次。
岐伯灸法,適用於小兒脫肛瀉血,秋後未見好轉。灸龜尾一壯,位於脊椎末端,如小麥大。
小兒脫肛,灸臍中三壯,數量依年齡而定。
小兒脫肛久不愈,以及風癇,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語言不清,發作無規律,病情嚴重時會吐沫,灸百會穴七壯,位於鼻直入髮際五寸頂中央旋毛中,可以容納一粒豆,如小麥大的艾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