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二十 (2)
卷二十 (2)
1. 針法門
癸丑歲。與竇子聲先生隨駕在瓜忽都田地裡住冬。與先生講論。因視見流注指要賦及補瀉法。用之多效。今錄於此。使先生之道不泯云。云流注指要賦題辭。
望聞問切。惟明得病之源。補瀉迎隨。揭示用針之要。予於是學。始迄於今。雖常覃思以研精。竟未鉤玄而賾隱。俄經傳之暇日。承外舅之訓言。云及世紛。孰非兵擾。其人也神無依而心無定。或病之精必奪而氣必衰。兼萬國因亂而隔殊。醫物絕商而那得。設方有效。歷市無求。
不若砭功。立排疾勢。乃以受教。遂敏求師。前後謹十七年。曉會無一二輩。後避屯於蔡邑。方獲訣於李君。斯人以針道救疾也。除疼痛於目前。愈瘵疾於指下。信所謂伏如彍弩。應若發機。萬舉萬全。百發百中者也。加以好生之念。素無竊利之心。嘗謂予曰。天寶不泄於非人。
白話文:
癸丑年。我和竇子聲先生隨駕到瓜忽都田地裡過冬。與先生討論醫術,並看到了《流注指要賦》和補瀉法。運用這些醫術,效果顯著,因此記錄下來,以使先生的醫道不至失傳。
《流注指要賦》的題辭:
望聞問切,唯有明察病根,才能得治。補瀉迎隨,揭示針灸之要。我從此開始學習,至今雖常思考研習,卻仍未能領悟精髓,深奧難解。後來閒暇之時,承蒙外舅教導,他說:當今世道紛亂,哪裏沒有戰亂?人們無所依託,心神不定,病人的精氣必定被奪,元氣必定衰弱。而且各國因戰亂而隔絕,藥物難以流通,就算有良方,也無法取得藥材。
不如學習砭石療法,直接排解病勢。我便遵照教導,積極尋找老師。前後謹慎學習十七年,卻鮮有領悟。後來躲避戰亂來到蔡邑,才從李君處得到真傳。此人以針灸醫術救治病人,能當場解除疼痛,也能在指下治癒頑疾。真所謂“伏如彍弩,應若發機,萬舉萬全,百發百中”啊!他心懷仁善,從不貪圖私利,常對我說:“天機不可洩露給不適合的人。”
聖道須傳於賢者。僕不自揆。遂伸有求之懇。獲垂無客之誠。授穴之秘者四十有三。療疾而弗瘳者萬千無一。遂銘諸心而著之髓。務極其困而扶其危。而後除疼痛迅若手拈。破結聚渙。如冰釋。夫針也者果神矣哉。然念茲穴俞而或忘。借其聲律則易記。輒裁入韻。賦就一篇。
詎敢匿於己私。庶共傳於同志。壬辰重九前二日謹題。
白話文:
聖賢之道應該傳承給賢能之人。我雖然自知才疏學淺,但仍懇切地請求傳授,幸運的是,師父以誠懇之心,傳授給我四十有三種針灸穴位的秘訣。經我治療的病患,成千上萬,卻無一人未見效。我將這些秘法銘記於心,融入骨髓,盡心竭力,扶危濟困,治療疼痛如同探囊取物,化解病症結聚,如同冰雪消融。針灸之術,果真神奇莫測!但有時我會忘記穴位的位置,於是借用聲韻,方便記憶,便將這些穴位編入韻文中,寫成一篇賦文。
不敢將此秘法獨占己有,希望能與同道中人共同傳承。壬辰年重陽節前二日謹此寫下。
2. 流注指要賦
必欲治病。莫如用針。巧運神機之妙。工開聖理之深。外取砭針。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陽而倒陰。原夫絡別支殊。經交錯綜。或溝池溪谷之歧異。或山海邱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難揆。在條綱而有統。理繁而味。縱補瀉以何功。法捷而明。自迎隨而得用。且如行步難移。
太衝最奇。(太衝肝經。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一寸五分動脈中)人中除脊膂之強痛。(人中督脈。一名水溝。在鼻柱下)神門去心性之呆癡。(神門心經。一名銳中一名中都。在掌後銳骨端陷中。)風傷項急。便求於風府(風府督脈。入項髮際一寸。腦戶後一寸五分。項大筋宛宛中)頭暈目眩。
白話文:
想要治病,最好的方法是用針灸。巧妙運用針灸的神奇技巧,精細探究人體奧妙的生理機制。用針刺入體外,能夠驅除邪氣,扶持正氣。針灸中蘊含著水火之氣,善於回陽扶正,化解陰邪。人體經絡分支錯綜複雜,有的像溝渠溪谷般分流,有的像山海丘陵般相互交匯,看似流派繁多難以推測,但其實都有規律可循。雖然針灸理論繁複,但其功效明確。無論是補還是瀉,都有其獨特的功效。運用針灸手法,精準迅速,按照病症選擇穴位,就能發揮療效。
例如,行走不便,就應該針刺太衝穴;脊背强烈的疼痛,就應該針刺人中穴;心神呆滞,就應該針刺神門穴;風寒侵襲導致頸項僵硬,就應該針刺風府穴;頭暈目眩,就應該……。
要覓於風池。(風池膽經。在顳顬後髮際陷中)耳閉須聽會而治也。(聽會膽經。在耳前陷中。開口有孔)眼疼必合谷以推之。(合谷大腸經一名虎口。在大指次指骨間)胸結身黃。取湧泉而即可。(湧泉腎經。一名地衝。在足心陷中。屈足蜷指宛宛中)腦昏目赤。瀉攢竹以偏宜。
(攢竹膀胱經。在眉頭陷中)若兩肘之拘攣。仗曲池而平掃。(曲池大腸經。在肘外輔骨屈肘兩骨之中)四肢之懈惰。憑照海以消除。(照海腎經。在足內踝下。陰蹺所主)牙齒痛呂細堪治。(呂細膀胱經。一名太谿),頸項強承漿可保。(承漿任脈在下唇下陷中)太白宣通於氣衝。
白話文:
尋找治療方法應從風池穴開始。風池穴位於顳顬後方的髮際凹陷處,是膽經的重要穴位。如果耳部堵塞,可以通過刺激聽會穴來進行治療。聽會穴位於耳前的凹陷中,當張開嘴時會有一個孔洞。
眼睛疼痛時,可以使用合谷穴來進行按摩治療。合谷穴也被稱為虎口,位於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骨間。對於胸部積聚、膚色發黃的情況,可以通過按壓湧泉穴來得到緩解。湧泉穴又名地衝,位於腳底的凹陷中,需要在彎曲腳趾時找到這個點。
如果感到頭暈且眼睛紅腫,可以通過按壓攢竹穴來獲得幫助。攢竹穴位於眉頭的凹陷處,是膀胱經的一部分。如果兩肘部感到緊繃或抽搐,可以通過刺激曲池穴來進行調節。曲池穴位於肘外側,大骨與小骨之間的屈曲位置。
對於四肢疲倦無力的情況,可以通過按摩照海穴來得到改善。照海穴位於足內踝下部,是腎經的一部分。對於牙齒疼痛,呂細穴可以起到治療作用,呂細穴又名太谿,是膀胱經的一部分。對於頸部和肩膀的僵硬,可以使用承漿穴來進行保護。承漿穴位於下脣下方的凹陷中,是任脈的一部分。
最後,太白穴可以幫助通暢氣衝。
(太白脾經。在足內側核骨下陷中。治腹脹滿)陰陵開通於水道。(陰陵泉脾經。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治小便不利)腹䐜而脹。奪內庭兮休遲。(內庭胃經。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承山膀胱經。在兌腨腸中分肉間陷中)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
崑崙膀胱。經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股膝痛、陰市能醫。(陰市胃經。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後谿小腸經。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間使包絡經。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期門肝經。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幾個中醫經絡穴位及其主治病症。
- 太白穴和陰陵泉穴 都是脾經上的穴位,分別主治腹脹滿和小便不利。
- 內庭穴 是胃經上的穴位,主治腹滿脹痛。
- 承山穴 是膀胱經上的穴位,主治筋轉疼痛。
- 崑崙穴 同樣是膀胱經上的穴位,主治腳腕疼痛。
- 陰市穴 是胃經上的穴位,主治股膝疼痛。
- 後谿穴 是小腸經上的穴位,主治癇發癲狂。
- 間使穴 是包絡經上的穴位,主治瘧疾寒熱。
- 期門穴 是肝經上的穴位,主治胸滿血膨。
這些穴位在傳統中醫治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補充說明
- "陰陵泉" 和 "陰市" 都是古代文獻中常用的穴位名稱,現代醫學可能采用更為簡潔的描述方式。
- "核骨"、"輔骨" 和 "兌腨腸" 等詞彙是古代醫學術語,現代醫學可能采用更為通俗的描述方式。
- 這段文字只是對這些穴位的簡要介紹,想要更深入了解這些穴位的功效和使用方法,需要查阅相关的醫學文献。
在太容傍一寸五分。直乳第二肋端)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勞宮包絡經。在掌中央屈無名指取之)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大敦肝經。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老言斯。(三里胃經。在膝下三寸䯒骨外筋內宛宛中)固知腕骨祛黃。
(脫骨小腸經。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然谷瀉腎。(然谷腎經。在足內踝前大骨下陷中)行間治膝、腫腰疼。(行間肝經。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陷中)尺澤去肘疼筋緊。(尺澤肺經。在肘中約橫紋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二間大腸經。在手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鼻窒無聞。
白話文:
太容穴
位於太容穴旁一寸五分,與直乳穴(第二肋骨末端)同高。勞宮穴可以治療胃翻、心痛等症狀,應該懷疑是包絡經(勞宮穴所在的經絡)出了問題。勞宮穴位於手掌中央,屈起無名指即可找到。
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足大拇指端,去指甲如韭葉長,屬於肝經。可以治療七疝症的偏墜。王公(指某位醫家)認為此穴有效。
三里穴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三寸,腓骨外側筋內凹陷處,屬於胃經。可以治療五勞所致的羸瘦。華老(指某位醫家)認為此穴有效。
腕骨穴
腕骨穴位於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屬於小腸經,可以治療黃疸。
然谷穴
然谷穴位於足內踝前大骨下陷中,屬於腎經,可以治療腎虛。
行間穴
行間穴位於足大拇指間,動脈應手陷中,屬於肝經,可以治療膝腫、腰疼。
尺澤穴
尺澤穴位於肘中約橫紋上,屬於肺經,可以治療肘痛、筋緊。
二間穴
二間穴位於手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屬於大腸經,可以治療目昏不見、鼻塞不通。
迎香可引。(迎香大腸經。在禾窌上鼻孔傍)肩井除兩臂濕痛難任。(肩井膽經。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以三指按取之。當中指下陷者是)絲竹療偏頭疼痛不忍。(絲竹空三焦經。在眉後陷中)咳嗽寒痰。列缺堪憑。(列缺肺經。在腕後一寸五分)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臨泣膽經。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髖骨將腿疼以祛殘。(髖骨膀胱經。在腿硯骨上)腎俞把腰疼而瀉盡。(腎俞膀胱經。在十四肋下兩旁。各一寸五分)。以見越人治屍厥於維會。(維會督脈)隨手而蘇。文伯瀉死胎於陰交。應針而隕。(三陰交脾經。在足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所謂諸痛為實。
白話文:
迎香可引。
(迎香穴在大腸經,位於鼻孔旁的禾窌上。) 肩井除兩臂濕痛難任。(肩井穴在膽經,位於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陷處就是。) 絲竹療偏頭疼痛不忍。(絲竹空穴在三焦經,位於眉後陷中。) 咳嗽寒痰。列缺堪憑。(列缺穴在肺經,位於腕後一寸五分。) 眵䁾冷淚。臨泣尤准。(臨泣穴在膽經,位於目上直入髮際五分。) 髖骨將腿疼以祛殘。(髖骨穴在膀胱經,位於腿硯骨上。) 腎俞把腰疼而瀉盡。(腎俞穴在膀胱經,位於十四肋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以見越人治屍厥於維會。
(越人以針刺維會穴,治屍厥。) 隨手而蘇。(病人隨即蘇醒。) 文伯瀉死胎於陰交。(文伯以針刺陰交穴,瀉死胎。) 應針而隕。(病人隨針刺而亡。)
所謂諸痛為實。
(所有疼痛都屬於實證。)
但麻曰虛。實則自外而入也。虛則自內而出歟。是故濟母而裨其不足。奪子而平其有餘。觀二十七之經絡。一一明辨。據四百四之疾證。件件皆除。故得夭枉都無。躋斯民於壽域。幾微以判。彰往古之玄書。抑又聞心胸病求掌後之大陵。(大陵包絡經。在掌後兩筋間陷中)肩背痛責肘前之三里。
(手三里大腸經。在曲池下二寸)冷痹腎敗。取足陽明之土。(三里也)連臍腹痛。瀉足少陰之水。(陰谷也)脊間心後者。針中渚而立痊。(中渚三焦經。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脅下肋邊者。刺陽陵而即止(。陽陵泉膽經。在膝下一寸外臁陷中)頭項痛擬後谿以安然。(後谿小腸經。
白話文:
麻痺症狀表示身體虛弱,實證是由外而來,虛證則是由內而發。因此,要補益母親以彌補不足,減少孩子以平衡過剩。觀察二十七條經絡,一一明辨其病症,根據四百四種疾病的證狀,件件皆能排除。所以,能夠避免夭折和枉死,讓百姓都活到長壽。細微的變化就能判斷病情,彰顯古代醫書的神奇奧妙。另外,心胸疾病,可以取手掌後面的大陵穴(大陵穴位於手包絡經脈,在手掌後兩筋之間的凹陷處);肩背疼痛,可以取肘前三里穴(手三里穴位於手大腸經脈,在曲池穴下兩寸處);冷痹腎虛,可以取足陽明經上的土穴(三里穴);連續臍腹疼痛,可以瀉足少陰經上的水穴(陰谷穴);脊椎和心臟後面的疼痛,可以針刺中渚穴,馬上就會痊癒(中渚穴位於手三焦經脈,在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的指節後方);脅肋疼痛,可以針刺陽陵泉穴,疼痛就會停止(陽陵泉穴位於足膽經脈,在膝蓋下邊一寸外,腓骨小頭下方的凹陷處);頭項疼痛,可以針刺後谿穴,就能安然無恙(後谿穴位於足小腸經脈,在足小趾外側,跟腱上)。
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腰腳疼在委中而已矣。(委中膀胱經。在膕中央約紋中動脈陷中)夫用針之士。於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所描述的是中醫穴位和治療方法。
簡單來說,它說的是:「在手小指外側、距指甲根部一寸(大約3公分左右)的地方有一個穴位,可以治癒腰部和腿部疼痛;而另一個穴位則是在膝蓋後方正中的位置,這個穴位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道,也可以幫助消除身體裡的病氣。如果一個使用針灸的人能夠明白這些道理,他就能夠有效地去除疾病,只需要輕輕地扭轉手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