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十二 (3)
卷十二 (3)
1. 咳嗽論(此論出潔古家珍)
生南星,生半夏(各一兩),天麻(半兩),頭白麵(三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五七沸。候藥浮即漉出。放溫。別用薑湯下。不拘時候。
【皂角化痰丸】,治勞風心脾壅滯。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黏。嗌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昏憒。
人參(去蘆),赤茯苓(去皮),白礬(枯),半夏(泡。七次),白附子(炮),南星(泡。各一兩),枳殼(炒。二兩),皂角木白皮(酥炙。一兩)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延壽丹】
天麻(半兩),白礬(一兩。半生半枯),枸杞子,半夏(泡。七次)
甘草(各一兩半),人參(一兩)
上為末。水酒和成劑。再用蒸餅裹定。於籠內蒸熟。去蒸餅。搓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後臨臥服。
【大阿膠丸】,治咳嗽、並嗽血、唾血。經效。
阿膠(銼碎炒),卷柏(去土),生地黃,大薊(獨根者。日乾),乾山藥,五味子,薄荷(各一兩),柏子仁,人參,遠志,百部,麥門冬,茯苓(去皮),防風(各半兩),熟地黃(一兩)
上十五味。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不拘時候。濃煎小麥並麥門冬湯。嚼下半丸。加至一丸。若覺氣虛。空心不可服此。
【恩袍散】,治咯血、吐血、唾血及治煩躁。
生蒲黃,乾荷葉(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濃煎桑白皮湯。放溫調下。食後。
【地血散】,治一切吐血、唾血。能解一切毒、及諸熱煩躁。
茜根(四兩),大豆,黃藥子,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加人參二兩。治痰嗽有血。
【五味黃耆散】,治因嗽咯血成勞。眼睛疼。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黃耆,麥門冬,熟地黃,桔梗(各五錢),甘草(二錢半),白芍藥,五味子(各二錢),人參(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服。
【透羅丹】,治痰實咳嗽。胸肺不利。太醫王子禮傳此方。得之於西夏下痰甚快。以透羅名者。謂脫羅網之患也。
皂角(酥炙。去皮弦),黑牽牛(炒),半夏,大黃(濕紙包。煨焙),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一兩),巴豆(一錢。去油。另研)
上六味為末。生薑自然汁丸桐子大。薑湯送下三十丸。咳嗽甚者。三四服必效。
【大利膈丸】,治風熱痰實。咳嗽喘滿。風氣上攻。
牽牛(四兩。生用),半夏,皂角(酥炙),青皮(各二兩),槐角(一兩。炒),木香(半兩)
上六味為末。生薑汁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全真丸】,金朝興定年間。宣宗賜名保安丸。治五臟積熱。洗滌腸垢。潤燥利澀。風毒攻疰。手足浮腫。或頑痹不仁。痰涎不利。涕唾稠黏。胸膈痞悶。腹脅脹滿。減食嗜臥。困倦無力。凡所內傷。並宜服之。大黃(三兩。米泔浸三日。逐日換水。焙乾為末。一法以酒浸透。切片焙乾為末)
白話文:
咳嗽論(此論出自潔古家珍)
-
[生南星、生半夏、天麻、頭白麵] 將生南星、生半夏各一兩,天麻半兩,頭白麵三兩,全部磨成細粉。然後加水揉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一大杯水煮沸,放入藥丸煮五到七次沸騰,等到藥丸浮上來就撈出。放溫後,用另外準備的薑湯送服,不拘泥於時間。
-
[皂角化痰丸] 治療因勞累、風邪導致心脾阻塞,痰液很多,喉嚨不舒服,鼻涕口水濃稠,感覺喉嚨堵塞、想吐、不想吃東西,或有時昏迷。 使用人參(去除蘆頭)、赤茯苓(去除外皮)、白礬(燒過)、半夏(用薑汁浸泡七次)、白附子(炮製過)、南星(用薑汁浸泡)各一兩,枳殼(炒過)二兩,皂角木白皮(用酥油炙烤)一兩。全部磨成粉末,用生薑自然汁打成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不拘泥於時間。
-
[延壽丹] 使用天麻半兩,白礬一兩(一半生用一半燒過),枸杞子、半夏(用薑汁浸泡七次)、甘草各一兩半,人參一兩。全部磨成粉末,用水酒混合製成藥劑,再用蒸熟的餅包裹住,放在蒸籠裡蒸熟。去掉蒸餅,把藥搓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飯後睡前服用。
-
[大阿膠丸] 治療咳嗽、咳血、吐血,效果顯著。 使用阿膠(切碎炒過)、卷柏(去除泥土)、生地黃、大薊(獨根,曬乾)、乾山藥、五味子、薄荷各一兩,柏子仁、人參、遠志、百部、麥門冬、茯苓(去皮)、防風各半兩,熟地黃一兩。以上十五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丸子。不拘泥於時間,用濃煎的小麥和麥門冬湯嚼著送服半顆,可增至一顆。如果感覺氣虛,不要空腹服用。
-
[恩袍散] 治療咯血、吐血、唾血,以及煩躁不安。 使用生蒲黃、乾荷葉等分。全部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濃煎的桑白皮湯,放溫後調服,飯後服用。
-
[地血散] 治療各種吐血、唾血,能解各種毒素以及各種發熱煩躁。 使用茜草根四兩,大豆、黃藥子、甘草各二兩。全部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剛打上的井水調服。加人參二兩,可治療痰嗽帶血。
-
[五味黃耆散] 治療因咳嗽咳血導致身體虛弱,眼睛疼痛、四肢疲憊、腿腳無力。 使用黃耆、麥門冬、熟地黃、桔梗各五錢,甘草二錢半,白芍藥、五味子各二錢,人參三錢。全部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每日三次。
-
[透羅丹] 治療痰多咳嗽,胸肺不舒服。太醫王子禮傳下此方,從西夏得到,效果很快,之所以名為「透羅」,是說能脫離羅網之苦。 使用皂角(用酥油炙烤,去除皮和筋)、黑牽牛(炒過)、半夏、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烤)、杏仁(去皮尖,用麩皮炒過)各一兩,巴豆(去除油脂,另外研磨)一錢。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自然汁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用薑湯送服三十丸。咳嗽嚴重的人,服用三四次必定有效。
-
[大利膈丸] 治療風熱痰實引起的咳嗽氣喘,風邪向上攻,症狀為咳嗽、氣喘、胸悶。 使用牽牛(生用)四兩,半夏、皂角(用酥油炙烤)、青皮各二兩,槐角(炒過)一兩,木香半兩。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做成糊,再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
[全真丸] 金朝興定年間,宣宗賜名為保安丸。治療五臟積熱,清理腸道,滋潤乾燥,疏通阻滯,治療風毒侵襲,手腳浮腫,麻木不仁,痰液不順,鼻涕口水濃稠,胸部悶脹,腹部脹滿,食慾減退,嗜睡,疲憊無力等各種內傷都適合服用。 使用大黃(用米泔水浸泡三天,每天換水,烘乾磨成粉末。另一種方法是用酒浸透,切片烘乾磨成粉末)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