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4)

1. 慢驚

【宣風散】(錢氏方檳榔用二個)

甘草(炙),橘皮(各半兩),牽牛(四兩。半生半炒),檳榔(二錢)

上為末。二三歲兒每服半錢。蜜湯調下。年以上者一錢。食前服。(慢驚既謂吐瀉病久。脾胃虛損。復用牽牛之藥。似未穩當)

【使君子丸】,治小兒五疳。脾胃不和。心腹滿。時復疼痛。不進飲食。

使君子(一兩),厚朴(去皮製),陳皮(去白),川芎(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皂角子大。三歲以上一丸。以下半丸。陳米飲化下。大治小兒腹痛。

【羌活膏】,治脾胃虛。肝氣熱盛而生風。或取轉過多。或吐瀉後為慢驚者。用無不效。(錢氏方有防風。無干葛)

天麻(一兩),人參,羌活(去蘆),川芎,赤茯苓(去皮),白附子(炮。各半兩),沉香,木香,母丁香,藿香,肉豆蔻(各三錢),麻黃(去節),乾葛(一本有防風。無干葛),川附子(炮。去皮臍。各二錢),真珠末,麝香(研),牛黃(研。各一錢半),雄黃(研),辰砂(研。

各二分),乾蠍(炒去毒),白殭蠶(炒去絲),白花蛇(酒浸焙。各一分),輕粉(一字。研),龍腦(半字。研)

上同為末。入研藥和勻。煉蜜和成劑。旋丸如大豆大。每服一二丸。食後煎薄荷湯化下。或麥門冬湯亦得。實熱急驚勿服。性溫故也。

【鉤藤飲子】,治吐瀉。脾胃氣弱。虛風慢驚。(錢氏方)

人參,蟬殼,蠍尾(去毒炒),麻黃(去節),防風(去蘆),白殭蠶(炒),天麻(各半兩),麝香(一錢。研),鉤藤(三分),甘草(炙),川芎(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量大小加減。寒多者加附子末半錢。無時。

【異功散】,溫中和氣。治吐利不思食。凡治小兒虛冷病。先與數服以正其氣。(錢氏小兒方)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白朮,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棗子二個。煎至七分。食前溫服。量多少與之。大人小兒口噤。牙關不開。服諸藥不效者。此藥用之立開。以生天南星末一錢。腦子少許。相和研勻。用指蘸生薑自然汁。搵藥於左右大牙根上擦之。便開神效。

白話文:

【宣風散】(錢氏方,使用兩個檳榔)

甘草(烘烤過的),橘皮(各自半兩),牽牛(四兩,一半生一半炒過),檳榔(二錢)

以上成分磨成粉末。二到三歲的孩子每次服用半錢,用蜜湯送服。一歲以上的則服用一錢。需在飯前服用。(慢性驚風指的是長期嘔吐和腹瀉,脾胃虛弱,再用牽牛子這種藥物,似乎不太適合)

【使君子丸】,治療兒童五種疳疾,脾胃不協調,心腹飽脹,時常疼痛,不想吃東西。

使君子(一兩),厚朴(去皮製成),陳皮(去白),川芎(各自一錢)

以上成分磨成粉末,煉蜜做成皁角子大小的丸子。三歲以上的孩子服用一顆,三歲以下的服用半顆,用陳米飲送服。對治療兒童腹痛有很大幫助。

【羌活膏】,治療脾胃虛弱,肝氣旺盛導致的風熱,或是轉換過多,或是嘔吐和腹瀉後產生的慢性驚風。使用此藥,效果顯著。

天麻(一兩),人參,羌活(去蘆),川芎,赤茯苓(去皮),白附子(炮製過的),沉香,木香,母丁香,藿香,肉豆蔻(各自三錢),麻黃(去節),乾葛,川附子(炮製過的,去皮臍),真珠末,麝香(研碎),牛黃(研碎),雄黃(研碎),辰砂(研碎),乾蠍(炒過去毒),白殭蠶(炒過去絲),白花蛇(酒浸泡後烘焙),輕粉(一字,研碎),龍腦(半字,研碎)

以上成分磨成粉末,加入研碎的藥材混合均勻,煉蜜和成藥膏,臨時搓成大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兩丸,飯後用薄荷湯或麥門冬湯送服。實熱急驚的情況下不要服用,因為這藥性溫。

【鉤藤飲子】,治療嘔吐和腹瀉,脾胃氣弱,虛風慢性驚風。

人參,蟬殼,蠍尾(去毒炒過),麻黃(去節),防風(去蘆),白殭蠶(炒過),天麻(各自半兩),麝香(一錢,研碎),鉤藤(三分),甘草(烘烤過的),川芎(各自一分)

以上成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一盞水煎至六分,溫服。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如果寒氣多,可加附子末半錢。無時限。

【異功散】,溫暖中焦,和諧氣血。治療嘔吐和腹瀉,不想吃東西。凡是治療兒童虛冷疾病,都可以先服用幾次來調整體內的氣。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白朮,甘草(烘烤過的),陳皮(各自等分)

以上成分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一盞水,兩片生薑,兩個棗子,煎至七分,飯前溫服。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對於大人和兒童的口閉,牙關緊閉,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這個藥能立即開口。方法是將生天南星末一錢,少量腦子,混合均勻,用手指蘸生薑汁,將藥塗抹在左右大牙根部,然後摩擦,能立即開口,效果神奇。

2. 灸慢驚風及臍風撮口癲癇風癇驚癇等疾

小兒慢驚風。灸尺澤穴各七壯。在肘中橫紋約上動脈中。炷如小麥大。

初生小兒臍風撮口。灸然谷穴三壯。在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針入三分。不宜見血。立效。

小兒癲癇瘛瘲。脊強互相引。灸長強穴三十壯。在脊底端趺地取之乃得。

小兒癲癇。驚風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壯。在鼻上入髮際五分。

小兒風癇。先屈手指如數物。乃發也。灸鼻柱主髮際宛宛中。灸三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驚癇。先驚怖啼叫。乃發也。後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及耳後青絲脈。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對於小孩的慢性驚風病,應灸燒尺澤穴,每側灸燒七次。尺澤穴位於手肘中間的橫紋上,動脈跳動的位置,灸燒的艾炷大小應如小麥粒。

新生兒如果出現臍風撮口的症狀,應該灸燒然谷穴三次。然谷穴位於腳踝前方,大骨下方的凹陷處,針灸時深度應為三分,避免出血,馬上就能看到效果。

小孩若患有癲癇或瘛瘲,伴隨脊椎僵硬和肌肉抽搐,應灸燒長強穴三十次。長強穴位於脊椎末端,需趴下才能找到位置。

小孩的癲癇症、驚風和目眩,可以灸燒神庭穴,灸燒七次。神庭穴位於鼻子上方,進入頭髮邊緣五分的位置。

小孩的風癇病,通常會先出現彎曲手指好像在數東西的症狀,然後發作,應灸燒鼻樑兩側髮際的宛宛中穴,灸燒三次,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小孩的驚癇病,通常會先出現驚嚇、啼哭的症狀,然後發作,之後可以灸燒頭頂的旋毛中穴三次,以及耳朵後方的青色脈絡,艾炷大小應如小麥粒。

3. 癖積疳瘦

【燒青丸】,治小兒食癖乳癖。每日午後發寒熱。咳嗽。脅下結硬。並皆治之。(錢氏方。)

玄精石(燒赤),輕粉(各一錢),粉霜,硇砂(各半錢)

上先將硇砂研細。入三味研勻。更入寒食麵一錢半。研勻。滴水和成餅。再用麵裹了。慢火內煨黃。取出去面。將藥餅再研為細末。滴水和丸如黃米大。一歲五丸。二歲十丸。夜臥溫漿水送下。至天明。取下惡物是效。如不下漸加丸數。如奶癖未消盡。隔三兩日又一服。癖消盡為度。

【三稜煎丸】,治小兒食飲過多。痞悶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也。此藥並治婦人血積血塊。

廣朮(黑角者),三稜(二味。濕紙煨香為末。各一兩),大黃(去皮。八兩為末)

上將大黃銀石器內。以好醋漬。令平慢火熬可以二味為丸。如麻子大或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食後溫水送下。虛實加減。大人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青礞石丸】,治小兒奶癖。

硫黃(三錢),青礞石,五靈脂,鍋底墨(各一錢半),白丁香(一錢。去土)

上為末。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三十餅子。溫水送下。食前。

【鱉甲豬肚丸】,治癖積發熱。

柴胡(一兩),黃連,鱉甲(九肋者。醋煮黃色。各七錢),枳實(麩炒),木香,青皮(各半兩)

上入干青蒿七錢。同為末。以豵豬肚一個。去脂盛藥蒸熟。同搗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煎人參湯送下。食後。

【克效聖餅子】,治癖積。

陳皮(去白。十兩),巴豆(一百個。去殼切。同陳皮炒黃色。去巴豆),香附子(炒。去毛),廣朮(炮),京三稜(炮。各半兩)

上為末。糊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三十餅子。溫水送下。

【廣朮化癖丸】,治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壯熱喘粗。嘔吐痰涎。腸鳴泄利。米穀不化完出。下痢赤白。腹痛里重。及食癖、乳癖、痃氣、痞氣。並皆治之。

硃砂(研。水飛),當歸(炒),代赭石(醋燒淬),枳殼(麩炒),廣朮(炮),京三稜(炮。各半兩),麝香(研),巴豆霜(各一分),木香(一兩)

上為末。入研藥勻。糊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二丸。溫米湯送下。食後。量虛實大小加減。

【橘皮丸】,治癖積堅硬不消。

陳橘皮(二兩),巴豆(半兩。去皮)

上將橘皮銼碎。以巴豆同炒令重黃色。揀去巴豆不用。只搗陳皮為末。軟爛飯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送下。食前。量兒歲數。旋丸大小加減。

【廣朮潰堅丸】,治小兒癖積。腹脅滿。發熱。咳嗽喘促。不思飲食。

木香,青皮,陳皮,廣朮,烏梅,京三稜(各一兩),大椒,巴豆(去心膜。各半兩)

上八味為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溫米湯飲送下。食遠。量小兒大小為丸。加減服。

【聖效透肌散】,治小兒奶癖、食癖。時發寒熱、咳嗽。脅下堅硬結塊。

桑皮,荊芥(各三錢),雄黃(研),粉霜(研。各二錢半),蒺藜,當歸,硇砂(研),豆蔻,穿山甲(炮。各二錢),輕粉(一字半研),海金砂(一字)

上十一味。除研藥外。余揀淨為末。入研藥和勻。令將獨科蒜去皮。研如泥。入頭醋和如稀糊。調藥如膏。約癖積大小。攤在紙上貼病處。用新綿一葉覆之。以三襜緊繫。待一二時辰。覺疼痛無妨。只待口鼻內蒜香為度。其效不可具述。癖消為度。趙黃姑十三歲。癖積甚大。

以至危篤。予以此貼之。得效如神。中脘一穴。章門二穴。專治小兒癖氣久不消者。中脘從𩩲骭下。取病兒四指頭是。章門在大橫骨外直臍季脅端側。臥屈上足。舉臂取之。各灸七壯。臍後脊中。灸二七壯。禹講師用灸之經驗。脾俞二穴。治小兒脅下滿。瀉痢。體重。四肢不收。

痃癖積聚。腹痛不嗜食。痰瘧寒熱。又治腹脹引背。食飲不多。漸漸黃瘦。在第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可灸七壯。若黃疸者。可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