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九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6)

1. 吐瀉痢疾

【丁香散】,治胃虛氣逆。嘔吐不止。

人參(半兩),丁香,藿香(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許。去渣。稍熱服。不以時。

【玉露散】,治小兒吐瀉。(一名甘露散。錢氏方)

石膏,寒水石(各半兩),甘草(生。一錢)

白話文:

【丁香散】,用於治療胃虛弱和氣逆所導致的嘔吐不停。

人參(半兩),丁香,藿香(各一分)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半盞,煎至五七沸後,加入少量乳汁,去除藥渣,稍微加熱後飲用,無需特定時間服用。

【玉露散】,用於治療小孩的吐瀉問題。(又名甘露散,出自錢氏方)

石膏,寒水石(各半兩),甘草(生長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溫湯調下。食後。立夏以後。立秋以前宜用。余月不可用。

【益黃散】,治小兒脾胃虛弱。腹痛泄痢。(一名補脾散)

丁香(四錢),陳皮(二兩),甘草,訶子,青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煎至五六分。食前服。

【豆蔻散】,治吐利腹脹煩渴。小便少。(錢氏方)

白話文:

益黃散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腹痛泄痢。藥方為丁香四錢、陳皮二兩、甘草、訶子、青皮各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湯調服,飯後服用。宜在立夏後至立秋前使用,其他月份不可服用。

豆蔻散則用於治療吐利腹脹煩渴、小便少。藥方為豆蔻、陳皮、甘草、訶子、青皮各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七分水煎至五六分,飯前服用。

肉豆蔻,丁香(各五分),桂府滑石(三分),舶上硫黃(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字至半錢。米飲湯調下。無時。

【白朮丁香散】,治小兒吐利不止。煩渴小便少。

丁香,白朮,舶上硫黃,肉豆蔻(各三錢),人參(二錢),桂府滑石(二兩)

上為末。大人每服二錢。小兒一錢。溫米飲調下。食前。

【立效散】,治一十六般風。及熱吐不止。累經效。

川甜硝(一錢),桂府滑石末(三錢)

白話文:

【肉豆蔻丁香散】,用來治療小孩持續嘔吐、腹瀉和口渴、尿量減少的情況。

成分如下:

  • 肉豆蔻:五分
  • 丁香:五分
  • 桂府滑石:三分
  • 舶上硫黃:一分

以上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成人每次服用一到半錢,用米飲調和後吞服。無特定時間限制。

【立效散】,用於治療十六種風症,以及熱病引起的嘔吐不斷,多次驗證有效。

成分如下:

  • 川甜硝:一錢
  • 桂府滑石末:三錢

以上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成人每次服用二錢,小孩則為一錢,用溫米飲調和後,在餐前服用。

上二味研勻。每服半錢。漿水少許。生油一兩點。打勻同調服。極者三服必愈。大人每服一錢。忌生魚、果實。

【玉液散】,治小兒嘔逆吐利。霍亂不安。煩躁不得臥。及腹脹。小便赤。煩渴悶亂。或傷寒瘧病。

丁香(一錢),藿香(半兩),桂府滑石(四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清泔水半盞調下。冷服。大人霍亂吐利。水打臘茶清下三錢。立效。

【如聖丸】,治冷熱疳瀉

胡黃連,川黃連,白蕪荑,使君子(各一兩。去皮),麝香(半錢。研),干蝦蟆(五個銼。酒熬成膏)

白話文:

將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錢,用少量米湯和一兩點生油調勻服下。病情嚴重者,服用三次必能痊癒。成人每次服用一錢。忌食生魚和水果。

玉液散,用於治療小兒嘔吐、腹瀉、霍亂不安、煩躁不眠、腹脹、小便赤、口渴煩悶、神志不清,或傷寒、瘧疾。

丁香一錢、藿香半兩、桂府滑石四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半盞清米湯調服,冷服。成人霍亂吐瀉,用水調服臘茶三錢,效果顯著。

如聖丸,用於治療寒熱交雜引起的疳積瀉痢。

胡黃連、川黃連、白蕪荑、使君子各一兩,去皮;麝香半錢,研磨;干蝦蟆五個,銼碎,用酒熬成膏。

上為末。與蝦蟆膏子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丸。人參湯下。二三歲兒六七丸。以上十丸十五丸。中庭一穴。治小兒吐乳汁。灸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麥大。

【豆寇香連丸】,治泄瀉不拘寒熱赤白。陰陽不調。腹痛腸鳴。此方用之如神。

黃連(三分炒),南木香,肉豆蔻(各一分)

上為末。粟米飯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飲下。日夜各四五服。食前。

白話文:

【豆寇香連丸】,治療不分寒熱赤白的洩瀉,以及陰陽失調、腹痛和腸鳴。這個方子使用效果如同神靈。

黃連(三分,炒過)、南木香、肉豆蔻(各自一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以糯米飯做成大小如米粒的丸子。每次服用時取十到二十個丸子,用水煮的米湯送服。每天分早晚各四次,餐前服用。

【白附子香連丸】,治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相雜。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腹中撮痛。日夜頻並。乳食減少。(錢氏方)

木香,黃連(各一分),白附子尖(二個)

上為末。粟米飯丸如綠豆大。或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食前。清米湯送下。日夜各四五服。

【小香連丸】,治冷熱腹痛。水穀痢。滑腸。(錢氏方)

白話文:

白附子香連丸

此方用於治療腸胃氣虛、受傷後乳汁不足、寒熱交雜、腹瀉(瀉出物為赤白)、裡急後重(肛門墜脹)、腹痛絞痛、日夜頻頻腹瀉、乳食減少等症狀。

配方

  • 木香:一分
  • 黃連:一分
  • 白附子尖:兩個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粟米飯或黍米飯製成丸劑,大小如綠豆或黍米。

用法

每次服用十至二十三丸,飯前服用,用清米湯送服,一日四至五服,早晚各服。

小香連丸

此方用於治療寒熱交雜腹痛、水谷痢(因飲食不節引起的腹瀉)、滑腸(大便稀薄難以控制)等症狀。

黃連(半兩),木香,訶子肉(各一錢)

上為末。粟米飯丸如綠豆大。米飲下。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頻服之。

【沒石子丸】,治泄瀉白痢。及疳痢滑腸腹痛。(錢氏方)

木香,黃連(各二錢半),訶子(去核。三個),沒石子(一個),肉豆蔻(二個)

上為末。飯和丸如麻子大。米飲下十五丸。量兒大小加減。食前服之。

【赤石脂散】,治小兒因痢後努軀氣下。推出肛門不入。(錢氏方)

赤石脂,伏龍肝(各等分)

白話文:

黃連半兩,木香、訶子肉各一錢,研成粉末,用粟米飯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米湯送服。每次服用十丸,最多服用三五十丸,飯前頻頻服用。此方名為沒石子丸,用於治療泄瀉、白痢、疳痢以及滑腸腹痛。

木香、黃連各二錢半,訶子去核三個,沒石子一個,肉豆蔻兩個,研成粉末,用飯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米湯送服,每次服用十五丸,可根據兒童的大小加減劑量,飯前服用。此方名為赤石脂散,用於治療小兒因痢疾後用力過度,導致肛門突出無法收回去的情況。

赤石脂和伏龍肝等量。

上為末。每用半錢。敷腸頭上。每日三次用之。

岐伯灸法。療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效。灸龜尾一壯。如小麥大。乃脊端窮骨也。

小兒脫肛。灸臍中三壯。千金云。隨年壯。

小兒脫肛久不瘥。及風癇。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語言不擇。發無時節。盛則吐沫。灸百會穴七壯。在鼻直入髮際五寸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以上是粉末狀物質。每次使用半錢(約0.3克),塗抹在腸子的末端,每天使用三次。 歧伯的艾灸方法可以治療小孩的脫肛和便血癥狀,在秋天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可以在「龜尾」處進行一次艾灸,大小像小麥粒一樣,這是指脊椎末端的一塊骨骼。 小孩出現脫肛情況,可以在肚臍部位進行三次艾灸。「千金方」說道:根據孩子的年齡來決定艾灸次數。 如果小孩長期有脫肛、風癱或中風等病症,並且經常哭泣、言語不清且沒有固定的時間,或者在病情嚴重的時候嘔吐唾液,應該在「百會穴」進行七次艾灸。該穴位位於鼻子正對著的地方,向上延伸到頭皮上的第五個指標位置,中心有一根旋轉的毛髮,能夠放入一個大豆大小的物品,艾灸的火柴棒大小應與小麥粒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