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補刻衛生寶鑑後序
補刻衛生寶鑑後序
1. 補刻衛生寶鑑後序
神農氏嘗百藥以治人病。於是為有醫之始。厥後素問諸篇繼作。而醫乃大備。然上古之治疾,簡略不繁,所用不過一二味而已。自張仲景制傷寒諸方,而後世相承競撰方書,至有充棟之當。然或奇峻太過,或泛雜不專,求其一驗者蓋鮮矣。若東垣李明之,生金源之時,得軒岐之髓,用藥處方,如衡准物,攻補之施,未嘗有毫髮苟。蓋二三百年來,南北所共遵用,而不敢有異議者。此豈非傑然於其學者哉。羅謙甫氏為東垣高第弟子,衛生寶鑑,則李氏十書之羽翼也。有論有方,跬步不敢越其師家,法而發明遺蘊,時有裨所未備者,蓋今學東垣者之所必由,而世決不可少者也。舊刻在蘇,余因弭節之暇取而覽之,則殘缺特甚,乃屬郡守史侯,訂正其訛,且求善本而補焉。嗚呼,濟人利物,士君子之急務,而有位者尤甚。若是書不完,則是覽者必廢,而東垣無輔也。何忍其若是哉。此固予之心也。倘今既全之後,從此流傳,或窮鄉乏醫之處,一有所需,而無遺珠之嘆,則前賢及物之仁,舉在是矣。孰謂不收於一補之功乎?書成宜志,乃書其後,以為有志澤世者之告,匪直為醫家之言也矣。
弘治七年夏五月既望賜進士出身巡按直隸監察御史汝南劉廷瓚宗敬跋於姑蘇之冰玉堂
白話文:
神農氏曾經嘗試了上百種草藥來治療人的疾病,這就是醫學的開始。之後,《黃帝內經》等醫書陸續編寫,使得醫學知識更加完善。然而,在上古時期,治病的方法簡單而不繁複,使用的草藥通常不過一兩種。自從張仲景創立了治療傷寒的各種方法後,後世的醫生們紛紛效仿,編寫了大量的醫書,多到可以堆滿整個房子。然而,有些藥方過於奇特和強烈,有些又過於泛濫和雜亂,真正有效的卻寥寥無幾。
像李東垣,他在金朝時期,得到了《黃帝內經》和《難經》的精髓。他開出的藥方,就像秤砣一樣精確,無論是攻擊病竈還是滋補身體,都絲毫不敢馬虎。在過去的二三百年裡,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南方,他的方法都被普遍遵循使用,無人敢提出異議。這難道不是在醫學領域裡傑出的表現嗎?
羅謙甫是李東垣的得意門生,他編寫的《衛生寶鑑》,就像是李東垣十本書的延伸和補充。書中有理論,也有實際的藥方,每一步都不敢超越老師的範疇,只是在老師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和補充。這是現在學習李東垣的人必讀的書籍,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之前在蘇州的時候,發現舊版的《衛生寶鑑》殘缺不全,於是請郡守史侯校正錯誤,並尋找更好的版本進行補充。
啊,救人濟世,是每一位有學識和地位的人的責任。如果這本書不完備,那麼讀者必定會放棄,李東垣的理論也就沒有輔助了。怎麼能忍心這樣呢?這是我的想法。如果現在這本書已經完整,那麼它就可以流傳下去,即使在缺乏醫生的偏遠地方,只要有需求,就不會有遺憾。這樣,前人的慈悲和仁愛,就得以延續。誰能說這不是一個補全的功勞呢?
書寫完成,應該記下這一切。我在書的後面寫下這些,希望告訴那些有志於造福社會的人。這不僅僅是醫學的語言,更是對所有人的教導。
這段文字是在弘治七年夏天的五月十五日,由汝南的劉廷瓚在姑蘇的冰玉堂寫下的,他是巡按直隸的監察御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