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一 (4)
卷一 (4)
1. 方成弗約之失
丁巳冬十月。予從軍回、至汴梁。有伶人李人愛謂予曰。大兒自今歲七月間。因勞役渴飲涼茶。及食冷飯。覺心下痞。請醫治之。醫投藥一服。下利兩行。其證遂減。不數日。又傷冷物。心腹復痞滿。添嘔吐噁心。飲食無味。且不飲食。四肢困倦。懶於言語。復請前醫診。視曰。
此病易為。更利幾行即快矣。遂以無憂散對。加牽牛末。白湯服。至夕。腹中雷鳴而作陣痛。少焉既吐又瀉。煩渴不止。飲冷無度。不復能禁。時發昏憒。再命前醫視之。診其脈。不能措手而退。頃之冷汗如洗。口鼻氣漸冷而卒矣。小人悔恨無及。敢以為問。予曰。未嘗親見。
白話文:
丁巳年冬天十月,我從軍隊回來,到達汴梁。一位名叫李人愛的伶人對我說:「我的大兒子從今年七月開始,因為勞役過度,口渴喝了涼茶,又吃冷飯,就感到胸口發悶。我請醫生治療,醫生給他服了一劑藥,拉了兩次肚子,症狀就減輕了。沒過幾天,他又吃了冷的東西,胸口和肚子又脹滿,還伴隨嘔吐、噁心,吃東西沒味,也不想吃,四肢無力,懶得說話。我再次請之前的醫生診治,醫生看後說:『這個病很容易治,再拉幾次肚子就快好了。』於是就給他開了無憂散,加入牽牛末,用白湯服用。到晚上,肚子裡雷鳴作響,陣陣疼痛。不久就開始嘔吐腹瀉,口渴難耐,不停地喝冷水,無法控制。時而昏昏沉沉,我再次請醫生來看,他診脈後無計可施,退了下來。不久,全身冷汗直流,口鼻氣息漸漸變冷,就去世了。我後悔莫及,特地來向您請教。」我說:「我沒有親眼看到。」
不知所以然。既去。或曰。予親見之。果藥之罪歟而非歟。對曰。此非藥之罪。乃失其約量之過也。夫藥用之無據。反為氣賊。內經云。約方猶約囊也。囊滿弗約則輸泄。方成弗約則神與氣弗俱。故仲景以桂枝湯治外傷風邪。則曰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大承氣湯下大滿大實。
則曰得更衣止後服。不必盡劑。其慎如此。此為大戒。蓋得聖人約囊之旨也。治病必求其本。蓋李人以䤵優雜劇為戲。勞神損氣而其中疹然。因時暑熱。渴飲涼茶。脾胃氣弱。不能運化而作痞滿。以藥下之。是重困也。加以不慎。又損其陽。虛而復傷。傷而復下。陰爭於內。
白話文:
不知道原因就這樣走了。有人說親眼見過,真的是藥物的罪過嗎?回答說,這不是藥物的罪過,而是沒有掌握用藥劑量造成的錯誤。藥物沒有根據的使用,反而會成為身體的敵人。《內經》說,用藥方就像用袋子裝東西一樣,袋子裝滿了卻不綁緊就會漏出來,藥方制定好了卻不注意劑量,就會導致神氣不能協調。所以張仲景用桂枝湯治療外感風寒,就說如果服用一次就出汗了,病症好轉,之後再服用,不必服用完藥方;大承氣湯治療大便秘結,就說如果能換衣服休息之後再服用,不必服用完藥方。他如此謹慎,這就是重要的警戒,這就是學習聖人「約囊」的道理。治病一定要找到病根。因為這個病人用粗劣的布料做雜劇服裝,勞神耗氣,身體內部就出現了疹子。又因為天氣炎熱,他貪涼喝茶,脾胃虛弱,不能消化,就出現了腹脹。用藥下瀉,就更加加重了身體的負擔。再加上不小心,又損害了陽氣,身體虛弱又受傷,受傷後又下瀉,陰氣在內部爭奪,就這樣惡性循環了。
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此仲景所謂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如是則非失約量之過而何。故內經戒云。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下工。不可不慎也。
白話文:
當身體外面受到熱邪幹擾,汗水沒有收斂,就會出現四肢厥冷的情況。這就是張仲景所說的一次逆轉還能延長生命,再次逆轉就可能威脅到生命的期限。如果這樣的話,那就不是失去約束和控制的錯誤嗎?因此《黃帝內經》告誡道:高明的大夫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普通的醫生會搞混脈象,低級的醫生會斷送病人的生命,危險也會出現在低級的醫生身上,不能不謹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