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2)

1. 五臟熱及肌熱

【瀉青丸】,治肝熱生風。一名瀉肝丸。若斑後眼有翳膜。亦可服湯。使同微利為度。(錢氏方)

當歸,川芎,草龍膽,羌活,山梔仁,川大黃(濕紙裹煨),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煎竹葉湯同砂糖化下。

白話文:

【瀉青丸】

此方用於治療肝熱生風所致的病症。也稱為「瀉肝丸」。若患病後眼睛出現翳膜,也可服用此方湯劑,但要保持微利,不可過度。

組成:

  • 當歸、川芎、草龍膽、羌活、山梔仁、川大黃(濕紙包裹煨)、防風 各等份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次服用一至兩丸,用竹葉湯煎煮,加入砂糖服用。

【錢氏導赤散】,治大人小兒。小便赤澀。臍下滿痛。

木通,生甘草,生乾地黃(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竹葉少許。煎至六分。溫服。不以時。

【瀉黃散】,治脾熱目黃。口不吮乳。(一名瀉脾散。錢氏方)

甘草(炙。三兩),石膏(半兩),山梔仁(一兩),防風(四兩),藿香(七錢)

白話文:

【錢氏導赤散】,適用於大人和小孩。治療小便赤紅、尿路阻塞及腹部疼痛。

  • 木通(等份)
  • 生甘草(等份)
  • 生乾地黃(等份)

以上藥物磨成粉末後,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上少量竹葉,煮至剩下六分量,溫熱後服用。無需特定時間服用。

【瀉黃散】,用於治療脾熱引起的眼睛黃疸,以及口腔不願吸吮乳汁的症狀。(又名瀉脾散,出自錢氏方)

  • 炙甘草(三兩)
  • 石膏(半兩)
  • 山梔仁(一兩)
  • 防風(四兩)
  • 藿香(七錢)

上銼。用蜜酒微炒香。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清汁。無時。

【瀉白散】,治肺熱盛。(一名瀉肺散。錢氏方。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

桑白皮(炒黃。三兩),地骨皮(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粳米百粒。煎至六分。食後溫服之。

【地骨皮散】,治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餘熱。(錢氏方)

白話文:

將藥材上銼,用蜜酒微炒至香,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至二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五分,溫服藥汁,無時限。

瀉白散用於治療肺熱盛,也稱為瀉肺散。錢氏方中,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

桑白皮(炒黃,三兩),地骨皮(一兩),甘草(炙,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中盞,加入百粒粳米,煎煮至六分,飯後溫服。

地骨皮散用於治療虛熱潮作,亦可治療傷寒壯熱及餘熱,為錢氏方。

人參,知母,赤茯苓(去皮),柴胡,甘草(炙),地骨皮,半夏(湯泡。七次。各等分)

上七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食後。量大小加減。

【生犀散】,治小兒骨蒸。肌熱瘦悴。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錢氏方)

生犀(鎊末。二錢),地骨皮,赤芍藥,柴胡,乾葛(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食後溫服。大小加減。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小兒骨蒸的方劑,名叫生犀散。方劑以人參、知母等七味藥材組成,主要功效是滋陰清熱、養血生津。

  • 人參:補氣益血,增強體質。
  • 知母:滋陰降火,清熱解毒。
  • 赤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 柴胡:疏肝解鬱,升陽舉陷。
  • 甘草:調和藥性,補脾益氣。
  • 地骨皮: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生犀散可以有效治療小兒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骨蒸、肌熱、口乾、潮熱、盜汗等症狀。

注意事項

  • 兒童用藥需遵醫囑,謹慎用藥。
  • 本方劑僅供參考,不可自行服用。

2. 云岐子論宣風瀉白散

云岐子云。錢氏用宣風散三味。俱無治風之藥。惟有治風之名。合加防風一味。譬如用軍先鋒。辨證以大便飧泄為熱。大便散中有結。以宣風散下太過為寒。各認其寒熱而再詳合用藥耳。瀉白散三味。亦無瀉肺之理。合加黃連一味為瀉肺是也。內經云。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由是錢氏自言兼煎入臟君臣藥。是包藏其法而言之也。

白話文:

云岐子說:「錢氏所用宣風散三味藥,裡面並沒有治療風的藥物,只不過是名稱叫做宣風散而已。必須加入防風一味,如同軍隊的先鋒一樣。辨證方面,若大便稀薄如水,屬於熱症;大便稀散但有結塊,屬於寒症。宣風散若使用過度,會導致過寒。因此,要根據寒熱證狀,再詳細配伍藥物。

瀉白散三味藥,同樣沒有瀉肺的功效。必須加入黃連一味才算瀉肺。內經記載:肺氣逆上,就應該急速服用苦味藥物來瀉之。由此可知,錢氏自稱將宣風散、瀉白散與臟腑君臣藥一起煎煮,其實是隱藏了他的獨特配伍方法。」

3. 喘促胸痹

【奪命散】,治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脅扇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渴。聲嗄不鳴。痰涎潮塞。若不急治。死在旦夕。

川大黃,白牽牛,黑牽牛(各一兩。半生半熟),大檳榔(一個)

上為末。三歲兒服二錢。冷漿水調下。涎多加膩粉少許。利下涎為度。出楊氏極濟方。

【無價散】,治風熱喘促。悶亂不安。

辰砂(二錢半),輕粉(半錢),甘遂(一錢半。麵裹。微煮焙)

上為末。每服一字。溫水少許。滴下小油一點。抄藥在上。沉下去腳。以漿水灌之。立效如神。

白話文:

奪命散用於治療肺部脹滿、呼吸困難、胸部高聳、呼吸急促、兩肋不停起伏、胸部凹陷、鼻孔張開、心煩意亂、咳嗽口渴、聲音嘶啞、痰液阻塞等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配方包含大黃、白牽牛、黑牽牛和檳榔,三歲小孩服用二錢,用冷漿水調服,痰液多可加少許膩粉,以利於排泄痰液。此方出自楊氏《極濟方》。

無價散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喘促、心煩意亂等症狀。配方包含辰砂、輕粉和甘遂,每服一字,用溫水少許,滴入少許油,將藥粉撒在油面上,沉入油底後,用漿水灌服,效果神奇。

4. 閻孝忠辨急慢驚風

小兒急慢驚風者古無之。惟曰陰陽癇。所謂急慢驚者。後世名之耳。正如赤白痢之類是也。陽動而速。故陽病曰急驚。陰靜而緩。故陰病曰慢驚。此陰陽虛實寒熱之別。治之不可誤也。急驚由有熱。熱即生風。又或因驚而發。則目為連札。潮涎搐搦。身體與口中氣皆熱。及其發定或睡起。

即了了如故。此急驚證也。當其搐勢漸減時。與鎮心治熱之劑一二服。候驚勢已定須臾。以藥下其痰熱。利下痰熱。心神安寧。即愈。慢驚得於大病之餘。吐瀉之後。或誤取轉。致脾胃虛損。風邪乘之。似搐而不甚搐。此名瘛瘲。似睡而精神慢。四肢與口中氣皆冷。睡中露睛。

或胃痛而啼哭如鴉聲。此證已危。蓋脾胃虛損故也。

白話文:

小兒急慢驚風,古代醫籍中並無此名,只稱之為陰陽癇。所謂急慢驚,是後世醫家所起的稱呼,就像赤白痢之類的稱呼一樣。陽氣活動快速,所以陽病稱為急驚;陰氣靜止緩慢,所以陰病稱為慢驚。這是陰陽虛實寒熱的區別,治療時不可混淆。

急驚是由於體內有熱氣,熱氣會生風,也可能是因受驚而發病,症狀表現為眼珠緊閉,流口水,抽搐,身體和口中的氣都發熱。等到抽搐停止或睡醒後,就恢復正常,這就是急驚的症狀。當抽搐逐漸減弱時,要服用鎮心清熱的藥物一兩劑,待抽搐完全停止後,立即用藥物去痰熱,使痰熱排出,心神安寧,就會痊癒。

慢驚則多發生在大病之後,例如吐瀉之後,或誤用轉氣之藥,導致脾胃虛損,風邪趁虛而入。表現為似有抽搐但又不甚明顯,稱為瘛瘲,似睡但精神遲緩,四肢和口中氣都冰冷,睡覺時眼睛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