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 (5)

1. 鼻中諸病並方

黃耆(四錢),羌活,獨活,防風,升麻,葛根,蒼朮(各三錢),甘草(炙三錢),白芷,麻黃(不去節),川椒(各一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之。

【輕黃散】,治鼻中瘜肉。

輕粉(一錢),雄黃(半兩),杏仁(一錢。湯浸之。去皮尖。並雙仁),麝香(少許)

上於乳缽內。先研杏仁如泥。余藥同研細勻。瓷盒蓋定。每有患者。不問深淺。夜臥用骨箸或竹箸。點如粳米大在鼻中瘜肉上。隔一日夜。臥點一次。半月取效。

【鉛紅散】,治風熱上攻陽明經絡。面鼻紫赤刺癮疹。俗呼肺風。以肺而淺(一作泄)在皮膚也。

舶上硫黃,白礬灰(各半兩)

上為末。入黃丹少許。染與病人面色同。每上半錢。津液塗之。洗漱罷。及臨臥再上。兼服升麻湯。下瀉青丸服之。除其本也。

白話文:

[鼻中諸病並方]

使用黃耆四錢、羌活、獨活、防風、升麻、葛根、蒼朮各三錢,炙甘草三錢,白芷、不去節的麻黃、川椒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碗水,三片薑,兩顆紅棗,三寸蔥白,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碗。濾去藥渣,稍微溫熱時在飯後服用。

[輕黃散],治療鼻子裡的瘜肉。

使用輕粉一錢、雄黃半兩、杏仁一錢(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並去除雙仁)、少許麝香。

將以上藥材放入乳缽中。先將杏仁研磨成泥狀,再將其他藥材一同研磨均勻。用瓷盒蓋好。每當有病人,無論瘜肉深淺,在晚上睡覺時,用骨製或竹製的筷子,沾取如米粒大小的藥粉點在鼻子裡的瘜肉上。隔一天晚上再點一次,半個月就可以見效。

[鉛紅散],治療風熱侵犯陽明經絡,導致臉和鼻子出現紫紅色的刺痛疹子,俗稱肺風。這是因為肺的病邪淺表地表現在皮膚上。

使用舶上硫黃、白礬灰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黃丹,調成和病人膚色相同的顏色。每次取半錢,用唾液調和塗抹在患處。洗漱後和睡前再塗抹一次。同時服用升麻湯,並配合服用能清瀉的青丸來治療根本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