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2)

1. 師尼寡婦異乎妻妾之治

昔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制方者。蓋有謂也。此二種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嘗讀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為寒熱病。治之不瘥。倉公曰。此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眾曰。何以知欲男子不可得。

倉公曰。診其脈。肝脈弦出寸。故是以知之。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以思室。婦人血盛以懷胎。夫肝、攝血者也。是厥陰肝脈。弦出寸口。上魚際。則陰盛可知矣。故知褚澄之言。信有謂矣。

【通經丸】,治婦人室女月水不調。疼痛。或成血瘕。

桂心,川烏頭,桃仁,當歸,廣朮(炮),乾薑(炮),川椒(炒出汗),大黃(煨),青皮(去白。各等分)

上九味為末。每一兩用四錢。以米醋熬成膏。和余藥六錢入臼中。杵千下。可丸則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醋湯送下。加至三十丸。溫酒亦得。一婦人血氣凝疼痛。數服便效。

【生地黃丸】,許學士治一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怔忪。或時自汗。是時疫氣大行。醫見其寒熱。作傷寒治之。用大小柴胡湯。雜進數日。病急。召予治之。診視之曰。三部無寒邪脈。但厥陰弦長而上魚際。宜服抑陰等藥治之。故予制此方。

生地黃(二兩),柴胡,秦艽,黃芩(各半兩),芍藥(一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烏梅湯吞下。日三服。不拘時。

【熟地黃丸】,治婦人月經不調。每行數日不止。兼有白帶。漸漸瘦瘁。飲食少味。累年無子。

熟地黃(二兩二分),山茱萸,白蕪荑,乾薑(炮),代赭石(醋淬),白芍藥(炒。各一兩),厚朴(薑製),白殭蠶(炒,各半兩)

上八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酒下。食前。日三服。

白話文:

[師尼寡婦異乎妻妾之治]

過去在宋代,褚澄醫師在治療師尼與寡婦時,特別制定了不同的處方,這是有原因的。這兩種身份的女性長期單身,缺乏男性伴侶,她們的慾望無法得到滿足,因此導致身體內陰陽失衡,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類似於溫熱的瘧疾。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就會轉變成慢性疾病。我曾經閱讀過《史記》中的倉公傳,記載了濟北王的一位侍妾韓女,她患有腰背疼痛並伴隨寒熱交錯的症狀,許多醫生都認為她是普通的寒熱病,但治療後病情未見好轉。倉公說,這種病是因為她想得到男人的愛撫卻無法實現。眾人問他,如何知道她有這種渴望?

倉公解釋,從她的脈象可以看出,她的肝脈呈現弦狀且超出寸口,由此可以推測她的情況。通常,男性以精液為主要生理特徵,女性則以血液為主要生理特徵。男性精液旺盛時會有性慾需求,女性血液豐富時會有懷孕的可能性。肝臟負責控制血液,而她肝脈的弦狀超出寸口,顯示出她陰盛的情況。所以,褚澄所言確實有其道理。

【通經丸】,適用於治療婦女或未婚女子月經不調、疼痛,或是形成血塊。

成分包括:桂心、川烏頭、桃仁、當歸、廣朮(炮)、乾薑(炮)、川椒(炒出汗)、大黃(煨)、青皮(去白)。所有成分均等量。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每次取四錢的藥粉,用米醋熬煮成膏狀,再將剩下的六錢藥粉加入,用杵臼杵打一千次,直到可以搓成丸狀,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淡醋湯吞服,可逐漸增加至三十丸,溫酒也可作為送服方式。一位婦女因血氣凝滯引起疼痛,服用幾次後即見效。

【生地黃丸】,許學士曾治療一位尼姑,她感到惡風體倦,忽冷忽熱,臉色紅潤,心悸不安,偶爾還會自汗。當時正值疫情肆虐,醫生看到她寒熱交錯的症狀,誤以為是傷寒,使用大小柴胡湯等藥物治療數日,但病情反而加重。許學士診斷後說,她的脈象三部無寒邪,只有厥陰脈呈弦長狀,並且延伸到魚際,應服用抑制陰性藥物進行治療。因此,他創立了這個方子。

成分包括:生地黃(二兩)、柴胡、秦艽、黃芩(各半兩)、芍藥(一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烏梅湯吞服,每日三次,不限時間。

【熟地黃丸】,適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每次月經來潮持續數日不止,同時伴有白帶,逐漸消瘦憔悴,對食物缺乏胃口,多年未能懷孕。

成分包括:熟地黃(二兩二分)、山茱萸、白蕪荑、乾薑(炮)、代赭石(醋淬)、白芍藥(炒,各一兩)、厚朴(薑製)、白殭蠶(炒,各半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加入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酒吞服,飯前服用,每日三次。

2. 熱入血室證治並方

許學士治一婦人病傷寒。寒熱。遇夜則如見鬼狀。經六七日。忽然昏塞。涎響如引鋸。牙關緊急。瞑目不知人。病熱危困。召予視之。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經來否。其家云。經水方來。病作而經遂止。得一二日。發寒熱。晝雖靜而夜有鬼祟。從昨日來。不省人事。予曰。此乃熱入血室證。

仲景云。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晝則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發作有時。此名熱入血室。予制以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三服而熱除。不汗而自解矣。又一婦人患熱入血室證。醫者不識。用補血調氣血藥治之。數日遂成血結胸。或勸用前藥。予曰。小柴胡用已遲。

不可行也。無已。則有一方。可刺期門矣。予不能針。請善針者治之。如言而愈。或問熱入血室。何為而成結胸也。予曰。邪氣傳入經絡。與正氣相搏。上下流行。遇經水適來適斷。邪氣乘虛入於血室。血為邪所迫。入於肝經。肝受邪則譫語而見鬼。復入膻中。則血結於胸中。

何以言之。婦人平居。水養木。血養肝。方未受孕。則下行之為月水。既妊則中蓄之以養胎。及已產則上壅之以為乳汁。皆血也。今邪逐血。並歸於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故手觸之則痛。非藥可及。故當刺期門也。

【小柴胡加地黃湯】,治產後惡露方來。忽然斷絕。活人書海蛤散亦治。錄於後。

柴胡(一兩二錢半),人參,半夏,黃芩,甘草(炙),生地黃(各七錢)

上六味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棗子一個。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海蛤散】,治婦人傷寒血結胸膈揉。之痛手不可近。

海蛤,滑石,甘草(各一兩),芒硝(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雞子清調下小便利血數行更與桂枝紅花湯發其汗則愈

白話文:

【熱入血室的治療和處方】

學士許某治療了一位婦女,她罹患類似傷寒的病症,白天晚上都有發燒和寒顫的現象,尤其到了夜晚,會出現類似見到鬼魂的狀態。病情持續了六七天後,她突然陷入昏迷,口中的唾液聲響猶如拉鋸,牙齒緊閉,雙眼閉合,對外界毫無反應。在病情危急時,我們被請來診治。我們詢問她在剛得病時,是否正值月經期間。她的家人回應說,當時月經剛開始,但因為疾病發生,月經就停止了。過了一兩天,她開始發冷發熱,雖然白天較為安靜,但到了夜晚就會出現鬼怪的幻覺。從昨天開始,她就完全失去意識。

我們表示,這是熱入血室的症狀。

張仲景曾提到,婦女若受到風邪侵襲,會發燒怕冷,如果這時正值月經來潮,那麼白天她可能還清醒,但到了夜晚就會出現類似見鬼的譫妄狀態,這種情況會定時發作,我們稱之為熱入血室。我們開出了小柴胡湯加上生地黃,病人服用三劑後,熱度消退,病況自然獲得改善。

另有一位婦女同樣患有熱入血室的病症,但醫生未能正確判斷,使用了補血和調理氣血的藥物來治療,幾天後,她發展成了血結胸的狀況。有人建議使用先前的藥方,我們認為,小柴胡湯已經無法有效治療。

如果真的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考慮進行期門穴的針灸。我們自己不會針灸,於是請了擅長針灸的醫生來治療,結果病情得以康復。有人問,熱入血室怎麼會發展成血結胸?我們解釋,邪氣進入經絡,與體內的正氣相互抗衡,上上下下地流動。當邪氣遇到月經來潮或斷止的時刻,會趁虛進入血室,迫使血液進入肝經。當肝臟受到邪氣影響,病人就會出現譫妄和見鬼的現象。若邪氣進一步進入心包,就會導致胸中血塊形成。

為什麼會這樣呢?婦女平時,水分養護肝臟,血液滋養肝臟。未懷孕時,血液會下行成為月經;一旦懷孕,血液就會儲存在體內養育胎兒;生產後,血液會上行成為乳汁。這些都是血液的作用。現在邪氣隨著血液,一同進入肝經,聚集在心包,結在乳房下方,因此用手觸摸會感到疼痛,這不是藥物能夠解決的,因此應該針灸期門穴。

【小柴胡加地黃湯】,用於治療產後惡露突然停止的情況,"活人書"中的海蛤散也有同樣療效,以下是處方:

柴胡(41.67克),人參,半夏,黃芩,炙甘草,生地黃(各29.17克)

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15.83克,用水400毫升,加入5片生薑和1個棗子,煎煮至剩200毫升,去掉渣滓,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海蛤散】,用於治療婦女因傷寒導致血結胸隔膜,揉按胸部會感到劇烈疼痛。

海蛤,滑石,炙甘草(各30克),芒硝(15克)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6克,用雞蛋清調和,小便會變得順暢,血尿幾次後,再服用桂枝紅花湯發汗,病情就能痊癒。

3. 妊娠養血安胎

【半夏茯苓湯】,治妊娠惡阻。

陳皮,桔梗,旋覆花,人參,甘草,白芍藥,川芎(各半兩),赤茯苓,熟地黃(各七錢半),半夏(一兩二錢半)

上十味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四片。同煎至八分。稍熱服。食前。次服茯苓丸。即痰水消除。便能食。

【茯苓丸】,治妊娠阻病。

葛根,枳實(炒),白朮(各二兩),人參,乾薑,赤茯苓,肉桂,陳皮,半夏(湯泡七次。各一兩),甘草(二兩)

上十味為細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空心下。食前服。

【保安白朮散】,治妊娠傷寒安胎。但覺頭疼發熱。三二服便效。

白朮,黃芩(各等分。新瓦上炒令香)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兩個。煎至七分。溫服。

【安胎阿膠散】,治妊娠傷寒。

阿膠(炒),桑寄生,白朮(炙),人參,白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糯米飲湯調下。無時。

【安胎白朮散】,補榮衛。養胎氣。治妊娠宿有食冷。胎痿不長。或失將理。傷胎多墮。

白朮,川芎(各四分),蜀椒(炒出汗。去目),牡蠣(煆。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

【吳茱萸湯】,治妊娠傷胎。數落而不結實。或冷成熱。

黃耆,川芎(各一兩),甘草(炙。一兩半),吳茱萸(半兩。湯泡)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忌生冷果實。

【前胡湯】,治妊娠傷寒。頭疼壯熱。肢節煩疼。

前胡,石膏(各三分),大青(四分),黃芩(五分),知母,梔子仁(各四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甜竹茹一塊。蔥白二寸。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無時。

【黃龍湯】,治妊娠傷寒。壯熱頭疼。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並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傷。餘熱未除。

柴胡,人參,甘草(炙),黃芩(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保安散】,治妊娠因有所傷。胎動疼痛不止。不可忍。及血崩不止。

連皮縮砂(不以多少)

上一味炒黑。去皮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一盞。調下。若覺腹中熱。胎已安矣。

【立聖散】,治妊娠下血不止。

雞肝(二個)

上用酒一升。煮熟。共食之。大效。

【赤茯苓散】,治妊娠小便不利。及水腫。洒洒惡寒。動轉筋痛。

赤茯苓(去皮),葵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無時。

【犀角散】,治妊娠婦人產前諸風熱。困倦。時發昏眩。

揀參,犀角,川羌活,山梔,黃連,青黛,川芎,甘草(炙),吳白芷,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竹葉五七片。煎至八分。去渣。溫服。食遠。

【大寧散】,治妊娠下痢赤白。及泄瀉。疼痛垂死者。

黑豆(二十粒),甘草(二寸半。生用),粟殼(二個。去須蒂。半生半炒)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前。神效。

【火龍散】,治妊娠心氣痛。

艾葉末(鹽炒一半),川楝子(炒),茴香(炒。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聖酒方】,治妊娠腰疼如折。

大豆(半兩)

上一味。用清酒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前。

【獨聖散】,治妊娠小便不通。

蔓荊子(不以多少)

上為末。每服二錢。濃煎蔥白湯調下。食前。日三服。

【萬應丸】,治妊娠胎動不安。及產後小戶痛。不可忍。

知母(不以多小。去皮炒)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清酒一盞化下食前。

白話文:

【半夏茯苓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嚴重孕吐。

包含陳皮、桔梗、旋覆花、人參、甘草、白芍藥、川芎(各約15克)、赤茯苓、熟地黃(各約23克)、半夏(約38克)。

以上十種藥材混合切碎。每次服用約15克,加入一大杯水和四片生薑,煮至剩下約八分滿,趁熱服用,飯前服用。接下來服用茯苓丸,可以消除痰水,增加食慾。

【茯苓丸】,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阻塞性疾病。

包含葛根、炒過的枳實、白朮(各約60克)、人參、乾薑、赤茯苓、肉桂、陳皮、半夏(先用水泡七次,約30克)、甘草(約60克)。

以上十種藥材磨成細粉,加蜜製成像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30顆,空腹時用溫熱的米飲吞服。

【保安白朮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感冒,並有助於安胎。只要感覺頭痛發燒,服用兩到三次就有效。

包含白朮、黃芩(等量)。將這兩種藥材在新瓦上炒香。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9克,加入一大杯水,三片生薑和兩個棗子,煮至剩下約七分滿,溫熱服用。

【安胎阿膠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感冒。

包含炒過的阿膠、桑寄生、炙過的白朮、人參、白茯苓(去皮)(等量)。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6克,用煎好的糯米湯調勻服用,無需考慮時間。

【安胎白朮散】,用於補充營養,養護胎兒。適用於懷孕期間長期食用冷食,導致胎兒發育不良,或是護理不當,容易流產的情況。

包含白朮、川芎(各約12克)、炒過的蜀椒(去目)、煅過的牡蠣(各約9克)。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6克,用溫酒調勻服用,空腹時食用。

【吳茱萸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胎兒受損,頻繁流產,或是由冷轉熱的狀況。

包含黃耆、川芎(各約30克)、炙過的甘草(約45克)、吳茱萸(約15克,先用水泡)。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用溫酒調勻服用,空腹時食用。避免食用生冷水果。

【前胡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感冒,頭痛高燒,四肢痠痛。

包含前胡、石膏(各約9克)、大青(約12克)、黃芩(約15克)、知母、梔子仁(各約12克)。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約12克,加入一大杯半的水,一小塊甜竹茹,兩寸蔥白,煮至剩下約八分滿,去渣,溫熱服用。

【黃龍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感冒,頭痛高燒,胃口不佳,脅下疼痛,噁心反胃,以及產後感冒,熱氣進入子宮,寒熱交替如瘧疾,以及月經來臨或停止,病後勞累,餘熱未消。

包含柴胡、人參、炙過的甘草、黃芩(等量)。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約15克,加入一大杯半的水,煮至剩下約七分滿,去渣,溫熱服用。

【保安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受到外力影響,胎動不止,難以忍受,以及血崩不止。

包含帶皮的縮砂(不限量)。

以上藥材炒黑,去皮磨成粉。每次服用約6克,用一大杯溫酒調勻服用。如果感覺腹部溫暖,表示胎兒已經安穩。

【立聖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出血不止。

包含兩個雞肝。

以上藥材用一大杯酒煮熟,一起食用,效果顯著。

【赤茯苓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尿路不暢,以及水腫,全身冰冷,活動時肌肉疼痛。

包含赤茯苓(去皮)、葵子(等量)。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用新鮮的水調勻服用。

【犀角散】,用於治療懷孕婦女在生產前的各種風熱症狀,疲倦,偶爾昏眩。

包含精選人參、犀角、川羌活、山梔、黃連、青黛、川芎、炙過的甘草、吳白芷、茯苓(去皮)(等量)。

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約15克,加入一大杯水,三片生薑,五到七片竹葉,煮至剩下約八分滿,去渣,溫熱服用。

【大寧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痢疾,以及腹瀉,疼痛到快要死亡。

包含黑豆(20粒)、甘草(約7.5釐米,生用)、粟殼(2個,去須蒂,半生半炒)。

以上藥材磨成粗粉。一次服用,加入一大杯半的水,三片生薑,煮至剩下約七分滿,去渣,溫熱服用。

【火龍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心臟疼痛。

包含艾葉末(鹽炒一半)、炒過的川楝子、炒過的茴香(各約15克)。

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約6克,加入一大杯水,煮至剩下約七分滿,去渣,溫熱服用,無需考慮時間。

【聖酒方】,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腰部劇烈疼痛。

包含大豆(約15克)。

以上藥材用清酒一大杯煮至剩下約七分滿,去渣,溫熱服用。

【獨聖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小便不通。

包含蔓荊子(不限量)。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濃煎蔥白湯調勻服用,飯前服用,一天三次。

【萬應丸】,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胎兒不安,以及產後小腹疼痛,難以忍受。

包含知母(不限量,去皮炒)。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清酒一大杯化開服用,飯前服用。